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先单肺通气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卞清明 王丽君 +1 位作者 宋正环 谭婧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5例。记录3组打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的时间、外科医生满意度、进胸前准备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和OLV开始至胸膜打开后20 min内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0%]的发生情况;记录3组胸膜腔开放即刻(T_0)、胸膜腔开放后1 min (T_1)、5 min (T_2)、10 min (T_3)和20 min (T_4)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肺完全萎陷时间明显缩短,外科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肺完全萎陷时间和外科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比较,B组T0时点LCS低于A组,而在T_1时点,则明显高于A组,C组T_(1)、T_(2)、T_(3)和T_(4)时点LCS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T2时点SpO_(2)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用BB行OLV的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先使用OLV联合呼吸暂停,可以改善非通气侧肺的肺萎陷效果,缩短了肺完全萎陷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满意度,且OLV的早期LCS更高,但仍需监测OLV期间的Sp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萎陷 单肺通气(OLV) 胸腔镜手术 支气管封堵器(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3D打印成像技术个体定制支气管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
2
作者 肖泽林 高健齐 +1 位作者 刘家杰 曾定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6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3D打印成像技术个体定制支气管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治的60例BPF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6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应用3D打印成像技术个体定制支气管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治的60例BPF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6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房间隔封堵器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成像技术个体定制支气管封堵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操作时间、治疗1周后血液感染指标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后血液感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成像技术个体定制支气管封堵器治疗BPF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成像技术 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胸膜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与H1受体阻滞剂治疗小儿哮喘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翠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与H1受体阻滞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哮喘患儿80例,随机编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H1受体阻滞剂(西替利嗪),5 d为1个疗...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与H1受体阻滞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哮喘患儿80例,随机编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H1受体阻滞剂(西替利嗪),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所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与H1受体阻滞剂能够显著改善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投药和剂量 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 H_1受体阻滞剂/治疗应用 支气管哮喘/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与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宝贵 陈巍 +3 位作者 周乐福 李大力 邢勇 曹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评价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与经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临床疗效。方法:CR、CT及生化,病理学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空洞患者88例,用经皮穿刺治疗44例(A组)和经支气管填塞治疗44例(B组)。并对照分析其方法,并... 目的:评价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与经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临床疗效。方法:CR、CT及生化,病理学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空洞患者88例,用经皮穿刺治疗44例(A组)和经支气管填塞治疗44例(B组)。并对照分析其方法,并发症和疗效,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A组:闭塞性空洞愈合14例(32%)、净化性空洞愈合16例(36%),无变化及轻微缩小14例(32%),总治愈率为68%;B组:闭塞性空洞愈合23例(52.27%),净化空洞愈合17例(38.64%),无变化及轻微变小4例(9%),总治愈率达91%。B组比A组总疗效高出23%(91%~68%),并发症低,疗程缩短1~2个月。结论: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疗效要优于经皮穿刺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比较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介入疗法 支气管填塞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开胸前肺萎陷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栋 杨娜 +3 位作者 熊畅 王晨 蓝志坚 许多嘉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7期14-20,共7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BB组)。其中,PTLCT-DLT组和PTLCT-BB组中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0%],被剔除,最终DLT组24例、PTLCT-DLT组22例、PTLCT-BB组23例完成该项研究。DLT组右侧卧位前左通道被夹闭并向空气开放,PTLCT-DLT组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夹闭左通道,PTLCT-BB组在侧卧位前封堵左支气管,排气管被故意堵塞。比较3组患者侧卧位即时(T_(1))、单肺通气8 min(T_(2))、单肺通气10 min(T_(3))和开胸后2 min(T_(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p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记录3组患者在胸腔镜置入即刻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与DLT组比较,PTLCT-DLT组和PTLCT-BB组的LCS明显升高(P<0.05),PTLCT-DLT组与PTLCT-B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3)时点,PTLCT-DLT组和PTLCT-BB组SpO_(2)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PTLCT-DLT组和PTLCT-BB组在T_(2)和T_(3)时点PaO_(2)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在T_(4)时点较DLT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开胸前肺萎陷技术有助于BB和DLT完成开胸前肺萎陷,两者对开胸前肺萎陷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萎陷 单肺通气 胸腔镜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左主支气管阻塞器在食管癌术中单肺通气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赵清军 杨文锋 商烁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左主支气管阻塞器(NTLBB)在食管癌术中单肺通气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限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例,在麻醉诱导后,置入NTLBB实现右侧肺通气、左侧肺萎陷,便于手术操作及减轻肺损伤。通过观察导管置入定位一次... 目的探讨新型左主支气管阻塞器(NTLBB)在食管癌术中单肺通气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限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例,在麻醉诱导后,置入NTLBB实现右侧肺通气、左侧肺萎陷,便于手术操作及减轻肺损伤。通过观察导管置入定位一次成功率、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峰压(PEAK)和通气量(VT)、呼吸频率(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气道损伤程度、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分析其在手术操作及减轻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导管置入定位一次成功率为96.7%,侧卧位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6例(20%)支气管套囊位置需调整;与双肺通气相比,单肺通气期间PEAK稍升高,VT、R、ETCO2、SpO2变化不明显(P均〉0.05);气道损伤程度评分为1.42分;术后咽痛发生率40%,声音嘶哑(伴随咽痛)发生率10%。结论NTLBB用于单肺通气,具有置入定位简单、阻隔效果确切、气道损伤小、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麻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单肺通气 新型左主支气管阻塞器 气道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支气管封堵器放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林俊宏 谢志伟 +1 位作者 何春卉 徐颖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3期142-144,180,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OB)用于指导新生儿支气管封堵器(BB)放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需以支气管封堵器术中行单肺通气的择期胸科手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OB)用于指导新生儿支气管封堵器(BB)放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需以支气管封堵器术中行单肺通气的择期胸科手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全部患儿均先行气管插管,A组通过气管导管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评估患儿气道情况,然后拔出纤维支气管镜,根据评估结果以听诊定位盲插法放置BB:B组直接采用听诊定位盲插法放置BB。记录两组BB放置前,放置后即刻、5min和10rain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和乳酸水平,比较两组BB定位时间、BB放置尝试次数、术中BB移位次数、术中肺萎陷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和术后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建模处理。结果两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和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定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肺萎陷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BB放置尝试次数和移位次数少、拔管早、术后气道黏膜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指导新生儿支气管封堵器放置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优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封堵器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压力监测联合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栋 熊畅 +3 位作者 张宇帆 乐新会 许多嘉 蓝志坚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9期37-43,共7页
目的评价肺内压力监测(IPM)联合开胸前肺萎陷技术(PTLCT)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左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0~79岁,体重指数(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 目的评价肺内压力监测(IPM)联合开胸前肺萎陷技术(PTLCT)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左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0~79岁,体重指数(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n=24):PTLCT组(C组)、-5~5 mmHg IPM联合PTLCT组(P_(1)组)、-15~-6 mmHg IPM联合PTLCT组(P_(2)组)、<-15 mmHg IPM联合PTLCT组(P_(3)组)。PTLCT采用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封堵术侧支气管,单肺通气10 min后打开胸膜并胸腔镜进胸。P_(1)组、P_(2)组、P_(3)组分别在PTLCT的基础上,在IPM达到相应压力段时打开胸膜并胸腔镜进胸。记录每组侧卧位即时(T_0)和打开胸膜前(T_1)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且到时间点后即刻进胸,胸腔镜直视下观察肺萎陷情况。结果P_(1)组有8例患者在达到肺内压力段时未能完成进胸前准备;P_(2)组有2例患者未能达到所需肺内压力段;P_(3)组有1例患者在进胸前的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SpO_(2)<90%),2例患者未能达到所需肺内压力段。与C组比较,P_(1)组患者肺萎陷评分(LCS)下降(P<0.05),P_(2)组、P_(3)组患者L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时,与P_(1)组比较,P_(3)组SpO_(2)降低(P<0.05);与C组比较,P_(1)组PaO_(2)升高(P<0.05);与P_(1)组比较,P_(2)组、P_(3)组PaO_(2)降低(P<0.05);与P_(2)组比较,P_(3)组PaO_(2)降低(P<0.05)。结论IPM联合PTLCT可以避免肺组织损伤;在-15~-6 mmHg肺内压力段时进胸,既可以达到良好的开胸前肺萎陷效果,又可以保持良好的SpO_(2),适合作为胸腔镜进胸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压 肺萎陷 胸腔镜手术 支气管封堵器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