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合成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 被引量:12
1
作者 龚红升 胡文斌 +3 位作者 廖列文 罗泽保 张素梅 尹国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33-3639,共7页
选用六甲基二硅氧烷(MM)和高含氢硅油(DH)为原料,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依次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 选用六甲基二硅氧烷(MM)和高含氢硅油(DH)为原料,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依次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n设计法进行工艺优化,以MDHM的质量分数为响应值作响应面,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DH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物质量比为m(DH)∶m(MM)=1∶13.45,反应温度为62.5℃,催化剂用量为7.09%。在反应时间10h的条件下,产物中MDHM的质量分数为40.62%,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通过研究温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所取温度和时间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 1 3 5 5 5-七甲基三硅氧烷 响应面法 PLACKETT-BURMAN设计 最徒爬坡实验 box-benhnken设计 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具有抑菌作用的链霉菌D-8菌株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虹 陈美链 邓加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4-659,共6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链霉菌D-8菌株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由章鱼肠道获得的链霉菌D-8菌株产抑菌物质的最佳碳源与用量、Na Cl浓度及培养时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双层平板透明圈法测定发酵液的抑...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链霉菌D-8菌株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由章鱼肠道获得的链霉菌D-8菌株产抑菌物质的最佳碳源与用量、Na Cl浓度及培养时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双层平板透明圈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链霉菌D-8菌株产抑菌物质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建立了该菌株抑菌性随可溶性淀粉含量、Na Cl浓度及培养时间变化的多项二次回归方程,得出该菌株产抑菌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可溶性淀粉2.44%,氯化钠浓度3.50%,培养时间为100h,在此条件下,透明圈直径达到2.51cm,比优化前提高了2.21倍,与预测值(2.42cm)较为接近。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靠,用该模型对链霉菌D-8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抑菌性 发酵条件 box-benhnken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Ⅱ型ZTC1+1天然澄清纯化人参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攀 夏伯候 +2 位作者 程林 倪章翔 陈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120-1122,I0015,共4页
目的: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人参多糖提取中的纯化效果,并优化人参多糖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来安排实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II型ZTC1+1天然澄清剂加入量、纯化时间、纯化温度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Ⅱ型... 目的: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人参多糖提取中的纯化效果,并优化人参多糖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来安排实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II型ZTC1+1天然澄清剂加入量、纯化时间、纯化温度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纯化人参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加入的澄清剂用量(B∶A=2∶1)为药液体积分数的2%,纯化温度为73℃,纯化时间135 min,此工艺条件下获得最大人参多糖保留率为67.9%。结论:II型ZTC1+1天然澄清剂能有效纯化人参多糖,且基于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纯化工艺,方法简单可行,精密度高,预测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澄清剂 人参多糖 星点设计 响应面法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D-BBD优化大枣保质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莉杰 张苹苹 +1 位作者 汪轩羽 李喜宏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3,120,共8页
针对大枣含水含糖量高易生霉长蛀问题,以灵武长枣干枣为原料,杀菌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 design试验从5个因素(ε-聚赖氨酸盐酸盐质量比、杀菌方式、杀菌温度、杀菌时间、包装方式)中筛选出对杀菌率有主要... 针对大枣含水含糖量高易生霉长蛀问题,以灵武长枣干枣为原料,杀菌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 design试验从5个因素(ε-聚赖氨酸盐酸盐质量比、杀菌方式、杀菌温度、杀菌时间、包装方式)中筛选出对杀菌率有主要影响的3个因素(ε-聚赖氨酸盐酸盐质量比、杀菌温度、杀菌时间)。通过Box-Behnken design试验优化,建立3个因素对杀菌率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优化保质工艺为:ε-聚赖氨酸盐酸盐质量比0.08 g/kg,固定杀菌方式为巴氏杀菌,巴氏杀菌温度为75℃、时间为40 min,包装方式为充氮包装,此时杀菌率为98.00%。研究表明该优化保质工艺能够使干枣变成免洗枣,延缓了微生物的生长,使菌落总数达到免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洗枣 保质 杀菌率 PLACKETT-BURMAN design试验 box-benhnken design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许晖 孙兰萍 +2 位作者 张斌 石亚中 伍亚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5-139,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花生壳资源,该文测定了花生壳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采用乙醇浸提法从花生壳中提取了花生壳总黄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法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 为了充分利用花生壳资源,该文测定了花生壳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采用乙醇浸提法从花生壳中提取了花生壳总黄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法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花生壳总黄酮的含量约为3.15%;花生壳总黄酮提取率大于90%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7.75~60℃,料液比23.89~30,乙醇浓度76.98%~90%,优化出11组花生壳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并且对工艺参数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总黄酮 提取工艺 box-benhnken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AS软件优化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产丁醇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兴旺 赵洪坤 +2 位作者 杜连祥 路福平 邱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47,共4页
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Box-Benhnken响应面实验对影响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产丁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了回归方程:Y2=8.583367—0.002125×X7—0.4165×X8+0.297567×X9+0.070692... 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Box-Benhnken响应面实验对影响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产丁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了回归方程:Y2=8.583367—0.002125×X7—0.4165×X8+0.297567×X9+0.070692×X10-0.550233×X7^2-0.0379×X7×X8—0.001775×X7×X9—0.05375×X7×X10+0.037529×X8^2-0.182675×X8×X9+0.032475×X8×X10+0.126754×X9^0-0.069×X9×X10-0.588208×X10^2对回归方程进行岭嵴分析,得到了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条件,即装液量为310mL,种龄为18h,静态培养,接种量为6%,温度为37℃,初始pH值5.5,在此基础上进行7L发酵罐扩大培养,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分批发酵结果相比,优化后7L罐最佳浓度的产量为10.55g/L,比原产量8.02g/L提高了31.25%,比有关文献报道的产量高出1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丁醇 气相色谱 PLACKETT-BURMAN box-benhnken 岭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nitab的苯丙乳液合成影响因素分析及方案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樊慧明 孟凡娜 刘建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9-374,共6页
该文利用Minitab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Box-Benhnken和响应优化器设计和优化苯丙乳液合成实验,综合分析了影响苯丙乳液合成的因素,获得了较优的合成方案。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数据,筛选出影响苯丙乳液合... 该文利用Minitab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Box-Benhnken和响应优化器设计和优化苯丙乳液合成实验,综合分析了影响苯丙乳液合成的因素,获得了较优的合成方案。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数据,筛选出影响苯丙乳液合成的3个主要因素:乳化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然后利用Box-Benhnken设计实验,用响应优化器优化实验结果得到较优的合成方案: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配比为1∶1,转速220 r/min,反应温度75℃,乳化剂、功能单体和引发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04%,1.85%,0.47%。用合成的苯丙乳液与阴离子淀粉配制成表面施胶液施胶复印纸原纸,施胶纸张平均Cobb值达22.6 g/m2。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合成方案相比,用Minitab优化方案合成的苯丙乳液施胶效果最好,其各项性能的预测值与实验平均值拟合度达98.26%~9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tab PLACKETT-BURMAN设计 box-benhnken设计 响应优化器 苯丙乳液 表面施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加氢脱硫工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冬 李稳宏 +3 位作者 高新 崔楼伟 杨小彦 赵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研究煤焦油加氢脱硫工艺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nhnken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得到了煤焦油加氢脱硫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81.25K,反应压力13.10MPa,液体体积空速0.32h-1... 目的研究煤焦油加氢脱硫工艺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nhnken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得到了煤焦油加氢脱硫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81.25K,反应压力13.10MPa,液体体积空速0.32h-1,氢油体积比1200∶1,产品硫含量为12~20μg/g。结论煤焦油的硫含量较低,要达到较好的加氢脱硫效果必须在高温、高压和低空速下进行,该工艺对煤焦油加氢改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加氢脱硫 box-benhnken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蚕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9
9
作者 邢东旭 廖森泰 +5 位作者 罗国庆 李丽 肖阳 李庆荣 叶明强 杨琼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8-1093,共6页
多糖是白僵蚕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僵蚕的多糖组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原料质量浓度3个因素设计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白僵蚕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 多糖是白僵蚕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白僵蚕的多糖组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原料质量浓度3个因素设计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以白僵蚕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白僵蚕多糖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化的白僵蚕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60 min、原料质量浓度40 g/L,在此条件下白僵蚕多糖的得率为4.43%,提取液经醇沉干燥后所得粗多糖纯度为49.22%。获得的白僵蚕多糖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总还原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均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建立的白僵蚕多糖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较好,白僵蚕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利于白僵蚕在中成药或功能食品方面的深度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蚕 多糖 热水浸提 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叶槖吾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单糖组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尤婷婷 姜燕 +2 位作者 张海悦 张鑫 李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1,共6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蹄叶槖吾叶粗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法优化该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蹄叶槖吾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提取3次,提取率为8.76%;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检...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蹄叶槖吾叶粗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法优化该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蹄叶槖吾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提取3次,提取率为8.76%;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检测其特征基团,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已脱除蛋白的多糖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得到其单糖组成为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葡萄糖酸∶岩藻糖=43.5∶6.0∶23.6∶11.5∶6.3∶5.4∶1.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槖吾 多糖 box-benhnken 单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富硒米曲霉的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艳 周勋 +1 位作者 刘海龙 陈亚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52,55,共5页
文章首先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富硒米曲霉发酵的培养条件:转速、接种量、装液量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装液量320 mL/L。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 文章首先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富硒米曲霉发酵的培养条件:转速、接种量、装液量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装液量320 mL/L。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富硒米曲霉的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为: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5%,装液量364 mL/L,米曲霉的胞内硒产量为2.512 mg/g,与理论值2.529 mg/g,相差0.67%。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米曲霉富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酿3.042米曲霉 富硒 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太湖原水作为水厂水源的预处理工艺 被引量:9
12
作者 殷娣娣 高乃云 +3 位作者 高梦鸿 戎文磊 周圣东 陆纳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针对太湖水质,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臭氧-混凝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臭氧(O3)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和停留时间为影响因子,CODMn去除率、浊度去除率和运行成本为目标响应,利用Box-Benhnken design(BBD)进行3因素3水平实验设计... 针对太湖水质,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臭氧-混凝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臭氧(O3)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和停留时间为影响因子,CODMn去除率、浊度去除率和运行成本为目标响应,利用Box-Benhnken design(BBD)进行3因素3水平实验设计,研究各自变量间的单独与交互作用及对响应值的影响。根据拟合的线性二次回归方程得到臭氧-混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硫酸铝作混凝剂时,O3投加量0.9 mg/L,混凝剂投加量35mg/L,接触时间17 min;以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时,O3投加量0.9 mg/L,混凝剂投加量24 mg/L,接触时间17 min。该条件下可使臭氧-混凝过程中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同时运行成本费用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 混凝 BBD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玲玲 武运 +4 位作者 耿明 王琼 田佳 王军 刘武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57-60,66,共5页
通过对最高日产奶量、早期泌乳性状与全期产奶量的相关性及乳蛋白率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准确预测伊犁马产奶能力和获得最佳变量水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x—Behnken Design响应曲面法计算相关系数及探讨乳品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通过对最高日产奶量、早期泌乳性状与全期产奶量的相关性及乳蛋白率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准确预测伊犁马产奶能力和获得最佳变量水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x—Behnken Design响应曲面法计算相关系数及探讨乳品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高日产、30d产奶量、90d产奶量与全期产奶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各早期泌乳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泌乳期第2~3月、采样时间点为14时、日产奶量在8.17kg时,乳蛋白率为最好,为2.79%。为高产奶量乳用马的早期选种、乳用马专门化品种的选育以及产奶量与乳成分间平衡点的找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日产奶量 乳品品质 全期产奶量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荸荠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山 胡平 龙世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2期41-44,共4页
采用Box-Benhnken设计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荸荠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影响因素与总黄酮提取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荸荠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33.9%、提取温度56.8℃、固液比1∶21.7(g∶mL)、提取时间90... 采用Box-Benhnken设计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荸荠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影响因素与总黄酮提取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荸荠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33.9%、提取温度56.8℃、固液比1∶21.7(g∶mL)、提取时间90 min。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荸荠皮总黄酮提取量平均达12.50 mg.mL-1,且重现性好,表明Box-Ben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荸荠皮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黄酮 响应面分析法 box-benhnke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鲫蛋白抗菌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物的抑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婷 江晓婉 +2 位作者 于妍 叶青 宋茹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5,共4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鲫蛋白抗菌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条件,提高产物的抑菌活性。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在黄鲫蛋白抗菌肽初始反应pH为5.58条件下,进行葡萄糖添加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三因素三水平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实验,得出黄...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鲫蛋白抗菌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条件,提高产物的抑菌活性。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在黄鲫蛋白抗菌肽初始反应pH为5.58条件下,进行葡萄糖添加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三因素三水平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实验,得出黄鲫蛋白抗菌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最优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0.25%(w/v)、加热温度100℃、加热时间60 min。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黄鲫蛋白抗菌肽-葡萄糖美拉德反应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8.9 mm,与理论值28.4 mm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鲫蛋白抗菌肽 美拉德反应 box-benhnken实验 响应面分析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牛至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军海 李志洲 王俊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20,共4页
试验采用提取率较高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牛至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牛至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确定的最优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率3.6 L/min,萃取时间3 h,此条件下牛至油得率达到... 试验采用提取率较高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牛至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牛至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确定的最优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率3.6 L/min,萃取时间3 h,此条件下牛至油得率达到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油 超临界CO2 box-benhnken试验设计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固态发酵稻谷壳产木聚糖酶条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0-213,222,共5页
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对黑曲霉发酵稻谷壳产木聚糖酶的最佳碳源及其添加量、培养时间、水的添加量进行优化,建立了木聚糖酶产量随蔗糖添加量、培养时间和水的添加... 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对黑曲霉发酵稻谷壳产木聚糖酶的最佳碳源及其添加量、培养时间、水的添加量进行优化,建立了木聚糖酶产量随蔗糖添加量、培养时间和水的添加量变化的多项二次回归方程,并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是:培养时间为78h,水的添加量为57%,蔗糖添加量为1.3g时,木聚糖酶的酶活力可达221.5U/g,比优化前提高了1.76倍,预测模型可靠,可利用该模型对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最优发酵条件进行理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木聚糖酶 固态发酵 box-benhnken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固态发酵杜仲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丽丽 梁建东 +5 位作者 柴宇航 陈万浩 田维毅 韩燕峰 梁宗琦 王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83-90,共8页
为提高蛹虫草转化杜仲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产量,并获得最优发酵条件,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对培养基中虫草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进行评价,筛选出显著因素,并通过最陡爬坡实验进一步确定较优组合,... 为提高蛹虫草转化杜仲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产量,并获得最优发酵条件,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对培养基中虫草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进行评价,筛选出显著因素,并通过最陡爬坡实验进一步确定较优组合,最后应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发酵条件。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表明,添料(杜仲粉)量、培养时间、硫酸铵对蛹虫草转化杜仲固体培养具显著性影响;经响应面法优化后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维生素E 4 g/kg,葡萄糖4 g/kg,硫酸铵8g/kg,初始pH8,添料(杜仲粉)量27%,接种量40%,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18 d,优化后,虫草素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固体发酵单位产量分别达2.92、90.03μg/g,比优化前分别提高60.44%、52.90%,表明蛹虫草菌株B1 528能以杜仲为药性基质成分进行固体发酵,并影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响应面法用于蛹虫草转化杜仲的固体发酵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蛹虫草 Plackett-Burman实验 box-benhnken实验 固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铁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新硕 王真 +2 位作者 李晴 杨文智 李海鹰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6-483,共8页
将谷氨酸(Glu)与三价铁离子(Fe^(3+))螯合,制备谷氨酸铁螯合物Glu-Fe(Ⅲ),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TGA)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Glu与Fe^(3+)成功发生螯合反应.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Glu-Fe(Ⅲ)中的... 将谷氨酸(Glu)与三价铁离子(Fe^(3+))螯合,制备谷氨酸铁螯合物Glu-Fe(Ⅲ),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TGA)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Glu与Fe^(3+)成功发生螯合反应.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Glu-Fe(Ⅲ)中的Fe^(3+)质量分数,并以其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nhnken设计(BBD),考察Glu和Fe^(3+)的物质的量比及反应pH、时间、温度4个因素对制备Glu-Fe(Ⅲ)螯合物中Fe^(3+)质量分数的影响.最终在Glu与Fe^(3+)物质的量比为3∶5,反应pH为4.8、温度为50℃和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获得Fe^(3+)质量分数为19.91%的Glu-Fe(Ⅲ)螯合物.制备出的Glu-Fe(Ⅲ)可作为同时补充谷氨酸和铁的营养强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铁螯合物 制备工艺 box-benhnken设计 表征 营养强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假单胞菌产低温淀粉酶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继莲 任羽 李明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对前期分离的产低温淀粉酶菌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5-2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以进一步提升其产酶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种类,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采用Box-Ben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显著性因... 对前期分离的产低温淀粉酶菌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5-2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以进一步提升其产酶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种类,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采用Box-Ben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显著性因素的最佳水平及交互作用,得到最佳发酵组分配伍。结果表明,Pseudomonas sp.D5-2发酵产酶的最适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分别为乳糖、胰蛋白胨和硫酸铜。二次回归模型响应面分析显示,当乳糖浓度为19.715 g/L,胰蛋白胨浓度14.191 g/L,硫酸铜浓度2.417g/L时,预测最高酶活力为98.876 U/mL。在上述条件下,实际酶活力为99.2 U/mL,与模型理论值吻合度较高。利用Box-Ben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Pseudomonas sp.D5-2产低温淀粉酶发酵培养基组分方便可行,为后续深入阐释低温酶催化机理和工业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淀粉酶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法 box-benhnke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