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密码表与《易经》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文清 周成 +2 位作者 刘枫 李凌云 李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首幅大型人类基因图谱的发表绘出了1.6万个基因染色体所在的位置,它说明人的一生的确定性和它们的遗传性程序,是由4个碱基中任取3个,构成64个密码子的基因所控制。《易经》(周易),它也有一个由64个符号组成的系统,每个... 首幅大型人类基因图谱的发表绘出了1.6万个基因染色体所在的位置,它说明人的一生的确定性和它们的遗传性程序,是由4个碱基中任取3个,构成64个密码子的基因所控制。《易经》(周易),它也有一个由64个符号组成的系统,每个符号也是由4个可能的“字母”中的3个组成,它依赖于阴阳极性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的生命和发展受控于一个包含64种可能的状态,每一种状态又有6种可能的变化,使之成为另一个状态的系统所确定的程序。本文介绍如何由二进制表示“卦”的顺序,并以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分别表示尿嘧啶(U)、胞嘧啶(C)、鸟嘌呤(G)、腺嘌呤(A)4个碱基的遗传密码表,发现竟似同一个密码系统。提出是否存在一种规律,它的特征(信息)一方面通过遗传密码表的64种三联体密码显示,另一方面又通过64种可能的状态及发展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密码表 遗传密码 易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房援《易》立律学说探微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黎星 孙晓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5-181,共7页
西汉《易》学家京房依据"卦气"说的《易》学像数模式,运用古代音律学之三分损益法,建构了"京房六十律",对古代音律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对京房援《易》立律学说体系的来源、构造展开探析研究,以纠正某些错解... 西汉《易》学家京房依据"卦气"说的《易》学像数模式,运用古代音律学之三分损益法,建构了"京房六十律",对古代音律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对京房援《易》立律学说体系的来源、构造展开探析研究,以纠正某些错解与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房 周易 卦气说 像数模式 六十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约瑟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席泽宗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332-336,共5页
易学历来旁及科学 ,这已是定论。 80年代以来 ,这种旁及似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突出 ,以致形成“科学易”与“人文易”对举的局面。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这种努力是值得赞许的 ,但方法上有些问题 ,主要缺点是夸大了... 易学历来旁及科学 ,这已是定论。 80年代以来 ,这种旁及似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突出 ,以致形成“科学易”与“人文易”对举的局面。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这种努力是值得赞许的 ,但方法上有些问题 ,主要缺点是夸大了《周易》对科学的积极影响。李约瑟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 ,他认为 ,从一开始 ,《周易》对科学的发展就是一种灾难性的障碍。但他的观点也有片面性 ,应该说这种影响正负两面俱在。为了把这个复杂问题 (从广义上说 ,也就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引向深入的研究 ,这里对这位大师的论点 ,作一全面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周易》 古代科学 科学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雅各英译《易经》及其易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伟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理雅各对《易经》的翻译及其研究问世以来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在《易经》西传史上,理氏的《易经》英译及其对《易经》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对后来从事典籍研究和翻译的中外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启示。理氏《易经》英译本主要包括理... 理雅各对《易经》的翻译及其研究问世以来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在《易经》西传史上,理氏的《易经》英译及其对《易经》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对后来从事典籍研究和翻译的中外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启示。理氏《易经》英译本主要包括理氏英译《易经》的学术准备、英译包括《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之动机、英译《易经》的底本及其相关参考书考辨、关于理氏《易经》英译的评析、理氏《易经》英译本的体例、译本特点,旨在探析其易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易经》 翻译 文化传播 易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益两卦何以深受古人青睐 被引量:2
5
作者 郑万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86,共5页
《周易》之中 ,有《损》《益》两卦 ,在古代备受推崇。在古人看来 ,《损》《益》两卦充分体现了“变通趋时”、“与时偕行”的观念 ,是对《周易》“时”观的高度概括 ;它体现了“损上益下”、“以上下下”的为君之道 ,以及君子的全身之... 《周易》之中 ,有《损》《益》两卦 ,在古代备受推崇。在古人看来 ,《损》《益》两卦充分体现了“变通趋时”、“与时偕行”的观念 ,是对《周易》“时”观的高度概括 ;它体现了“损上益下”、“以上下下”的为君之道 ,以及君子的全身之道 ,凝结着儒家改过迁善、提高精神境界的价值追求 ;更为突出的是 ,它还集中体现了天地之道和《周易》学说的基本特征 ,《损》《益》之道也就是《易传》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由此 ,“足以观天地之变” ,“足以观得失”。正因为如此 ,古人青睐《损》《益》两卦 ,高扬《损》《益》之道 ,也就不足为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卦 益卦 《周易》 变通 与时偕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第一人——论刘以鬯的《酒徒》及《寺内》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少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31,共6页
本文认为香港作家刘以鬯是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人。并分别对其长篇小说《酒徒》和中篇小说《寺内》作了论述 :《酒徒》是借鉴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写中国题材的成功实验 ,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 本文认为香港作家刘以鬯是中国长篇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人。并分别对其长篇小说《酒徒》和中篇小说《寺内》作了论述 :《酒徒》是借鉴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写中国题材的成功实验 ,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寺内》用精神分析作全新观照 ,是对古典名剧的现代意识诠释 ,可谓当代“故事新编”的精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以chang 意识流长篇小说 故事新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文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共11页
朱子易学在创造性上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易学研究的内容和进路。学者们对朱熹易学思想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识度"《易》本为卜筮之书"开始的。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入,研究视域逐渐扩展到朱熹易学书及其易理意蕴等方面,并采用新视角、... 朱子易学在创造性上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易学研究的内容和进路。学者们对朱熹易学思想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识度"《易》本为卜筮之书"开始的。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入,研究视域逐渐扩展到朱熹易学书及其易理意蕴等方面,并采用新视角、新进路逐步揭示朱熹易学思想的丰富内涵,使朱熹易学思想的基本架构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呈现。二十年来的朱子易学研究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缺憾和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突破性的尝试,以推进其研究逐步走向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易》经传 《周易本义》 《易学启蒙》 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宇宙生成论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关增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文章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对《道德经》和《周易》中的相关思想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在对宇宙生成模式的构建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和而不同"理念对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作用;认为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不但规定了后... 文章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对《道德经》和《周易》中的相关思想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在对宇宙生成模式的构建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和而不同"理念对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作用;认为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不但规定了后世宇宙论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宇宙论《道德经》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说张载思想“以易为宗”?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学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9,192,193,共10页
古人言及张载思想的特点,都首提其“以易为宗”,说明张载的哲学思想与《易》有极深的渊源关系。何以说张载思想“以易为宗”?其主要在于:张载“勇于造道”,其“造道”之功是从易切入的;其“太虚即气”“气化之道”“一物两体”的宇宙观... 古人言及张载思想的特点,都首提其“以易为宗”,说明张载的哲学思想与《易》有极深的渊源关系。何以说张载思想“以易为宗”?其主要在于:张载“勇于造道”,其“造道”之功是从易切入的;其“太虚即气”“气化之道”“一物两体”的宇宙观源于易理;其贯“性与天道为一”“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心性论根于易;他颇有影响的《西铭》,其思想乃“本儒家《孝经》,参以易理”;其著名的“四为”说之“为天地立心”句,亦从《易·复卦》之《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立论。“以易为宗”既说明了张载关学的思想渊源和特点,也彰显了张载哲学思想的核心精神和立论根基,是理解张载思想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易为宗 太虚即气 性与天道 《西铭》 “四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易学与古代乐律学的文化解释功能群叠加
10
作者 黄黎星 孙晓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3-210,共8页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是在整个思想文化大背景的笼罩、影响下发展的。其中,通过阴阳五行、天文历数、地域方位等自然哲学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值配模式,使《易》学象数模式的象征体系与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形成了通融互摄的...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是在整个思想文化大背景的笼罩、影响下发展的。其中,通过阴阳五行、天文历数、地域方位等自然哲学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值配模式,使《易》学象数模式的象征体系与乐律学的理论体系与架构形成了通融互摄的阐释发挥的关系网络,这一形态,对古代乐律学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对《易》学与古代乐律学的文化解释功能群叠加的问题展开论述,以探明古代乐律学的重要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古代乐律学 文化解释 功能群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与《千金》二方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2期6-10,共5页
《周易》与《千金》二方在思维方式、认知特征、价值观念、理论建构和范畴体系呈现出惊人的一致。说明这二者既是有亲密的地缘关系,又有深刻的继承关系。它们之间既有着文化基因的传递,价值取向的一致;又有着思维方法和认知方式的相似构... 《周易》与《千金》二方在思维方式、认知特征、价值观念、理论建构和范畴体系呈现出惊人的一致。说明这二者既是有亲密的地缘关系,又有深刻的继承关系。它们之间既有着文化基因的传递,价值取向的一致;又有着思维方法和认知方式的相似构建,充满着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孙思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易学思想简论
12
作者 高新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从宇宙生成论、天人关系论、发展变化论等方面分析 ,《淮南子》具有浓厚的易学思想。它对易学的推衍以及以“易”论理 ,推动了易学在汉代的发展 ,从而确定了《淮南子》
关键词 《周易》 《淮南子》 易学思想 宇宙生成化 天人关系论 发展变化论 发展 易学 淮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经”次序新探
13
作者 钟书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6,共6页
"六经"的次序问题,有"以《诗》为首"、"用《易》居前"等代表形式,其中次序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分歧较大,现代学者的探究虽多,仍无定论。六经从"以《诗》为首"到"用《易》居前"的次序... "六经"的次序问题,有"以《诗》为首"、"用《易》居前"等代表形式,其中次序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分歧较大,现代学者的探究虽多,仍无定论。六经从"以《诗》为首"到"用《易》居前"的次序变化,反映了"六经"在先秦两汉时期的发展轨迹。"以《诗》为首"的次序,是依照"六经"产生时代的早晚排序的;而"用《易》居前"的次序,则按照秦火之后,西汉六经恢复的早晚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次序 诗经 易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郝经“用夏变夷”的思想和实践
14
作者 允春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53-57,共5页
儒家思想在由非汉族统治全国的元朝依然能顺利传延,虽然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非常重要,但如果忽视人在其中的因素,则无法对该问题完全解释。选取该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郝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还原、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郝经&qu... 儒家思想在由非汉族统治全国的元朝依然能顺利传延,虽然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非常重要,但如果忽视人在其中的因素,则无法对该问题完全解释。选取该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郝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还原、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郝经"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的深入分析,发现汉儒在少数民族优势地位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反应,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及实践对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经 用夏变夷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焦氏易林》的易学建构
15
作者 刘春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7,共7页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诗经》与《易经》 焦林值日 卦气说 汉代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卦伦理思想的虞氏易表达方法
16
作者 文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29,共4页
易学中的义理学重视卦爻辞的道德解说,象数学则关注卦爻符号与卦爻辞的一致性。以蒙卦为例,义理学通过卦爻辞解释蒙卦的教育伦理思想,以虞氏易为代表的象数学则把符号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虞氏易使用各种象数手段揭示了道德生活的理想... 易学中的义理学重视卦爻辞的道德解说,象数学则关注卦爻符号与卦爻辞的一致性。以蒙卦为例,义理学通过卦爻辞解释蒙卦的教育伦理思想,以虞氏易为代表的象数学则把符号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虞氏易使用各种象数手段揭示了道德生活的理想和现实境遇,使象数符号在本体和现象关系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翻 易学 象数 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晋研《易》方法论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涪云 陈欣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5,共7页
伴随着第三次基督教入华,耶稣会士白晋及其弟子将研究的重点放置到对《易经》的研究上,在研《易》过程中,结合《易经》的文本经义以及具体语境,从《圣经》与《易经》的历史同源追溯、汉字的字义拆分分析、数理图像的比较解读以及文本的... 伴随着第三次基督教入华,耶稣会士白晋及其弟子将研究的重点放置到对《易经》的研究上,在研《易》过程中,结合《易经》的文本经义以及具体语境,从《圣经》与《易经》的历史同源追溯、汉字的字义拆分分析、数理图像的比较解读以及文本的义理互释等方面对白晋易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述,通过方法论的建构将《圣经》的思想与中华传统经典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思想上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耶《易》 易学方法 白晋 《天尊地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二程“京师论《易》”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金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03,共5页
"京师论《易》"是张载与二程第一次学术交流的主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探析显示,《周易》在张载与二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程受王弼《易》学影响较深,都注重对《易》道的践履。作为理学的创立者,张、程早年出入佛老,后又... "京师论《易》"是张载与二程第一次学术交流的主要事件。对这一事件的探析显示,《周易》在张载与二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程受王弼《易》学影响较深,都注重对《易》道的践履。作为理学的创立者,张、程早年出入佛老,后又返归六经,原因是他们需要从佛道中汲取营养,且他们有着浓厚的儒家情怀。事实上,"京师论《易》"是张、程回归儒家正统,共同致力于道学建构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程颢 程颐 京师论《易》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中庸思想管窥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尚榘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66,共3页
中庸是儒家倡导的人生最佳准则。中庸思想在《周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周易》爻位、卦象、谦节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可知《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庸思想 。
关键词 周易 中庸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气易命”与秦始皇三十七年出巡动机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家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8-206,共9页
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六年的“今年祖龙死”谶言,在多种文献中引作“明年祖龙死”。这一异文首次集中出现于唐代,且产生了一定影响。《史记》原本作“今年祖龙死”当无疑义,唐代或许出现了作“明年祖龙死”的《史... 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六年的“今年祖龙死”谶言,在多种文献中引作“明年祖龙死”。这一异文首次集中出现于唐代,且产生了一定影响。《史记》原本作“今年祖龙死”当无疑义,唐代或许出现了作“明年祖龙死”的《史记》版本,但未及流传至宋则衰微了,且暂未影响到其他相关文献的流传。秦始皇三十七年出巡的动机与这则谶言直接相关,此次出巡是对秦始皇三十六年诸事的积极回应。北京大学汉简《赵正书》言及“变气易命”,意指改变气数与命运,是秦始皇此次出巡的主要目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变气易命 今年祖龙死 明年祖龙死 赵正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