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孟德刚 孙晓光 +3 位作者 黄钢 刘建军 宋少莉 韩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SPECT/CT骨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SPEC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PECT/CT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分析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意义,并对部分患者...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SPECT/CT骨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SPEC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PECT/CT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分析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意义,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评价其在疗效监测中的作用。结果:①31例患者骨显像阳性率80.6%,共发现病灶130个,以脊柱、肋骨最常累及,绝大多数表现为放射性核素浓聚(128个),仅2个病灶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减低;②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23例次,对于平面显像难以诊断的59处,明确鉴别了良恶性53处;对于6例单发病灶患者给出了明确诊断;③11例患者共行23次动态显像,结果提示4例病情好转,7例病情加重。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显像 SPECT/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骨显像在骨扫描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孟德刚 孙晓光 +3 位作者 黄钢 刘建军 宋少莉 韩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研究SPECT/CT在骨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探讨SPECT/CT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肿瘤患者的SPECT/CT骨显像结果,用五级评分法对病灶的诊断把握度进行分级,应用三级评分法分析记录诊断改变,最后综合分析SPECT/CT... 目的:研究SPECT/CT在骨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探讨SPECT/CT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肿瘤患者的SPECT/CT骨显像结果,用五级评分法对病灶的诊断把握度进行分级,应用三级评分法分析记录诊断改变,最后综合分析SPECT/CT骨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融合显像对近50%(176/358)的患者有诊断增益,SPECT/CT对所有425处病灶的诊断增益为52%,对205例表现为单发病灶的患者的诊断增益为67.8%;②对于平面骨显像不确定的79个病灶,SPECT/CT融合显像能明确诊断87.34%的病灶,而剩余10例即在CT的帮助下依然无法确诊。结论:SPECT/CT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增强了医生的诊断信心,在鉴别骨良恶性病变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显像 SPECT/CT 99MTC-MD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DG-PET和^(99m)Tc-MDP骨扫描检测骨转移瘤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丁勇 田嘉禾 +5 位作者 侯亚彬 张艳 姚树林 张书文 何义杰 尹大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评价18FDG PET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及与99mTc MDP ECT比较。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 5 1例及非肿瘤性疾病 5例在本科同时接受18F FDG PET和99mTc MDP ECT检查 (时间间隔不超过 2周 )。骨转移的诊断由病理、X线或CT... 目的 :评价18FDG PET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及与99mTc MDP ECT比较。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 5 1例及非肿瘤性疾病 5例在本科同时接受18F FDG PET和99mTc MDP ECT检查 (时间间隔不超过 2周 )。骨转移的诊断由病理、X线或CT/MRI、随访超过 1年综合决定。结果 :99mTc MDP和18FDG PET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率分别为 93 .7%、93 .7%,97.5 %、5 0 %,90 .8%、62 .5 %。99mTc MDP和18FDG PET均为阳性 15例 ,其中证实骨转移为14例 ,假阳性 1例 ;均为阴性例数为 2 0例。 2 1例不相符的结果中 2 0例99mTc MDP ECT阳性而18F FDG PET为阴性。18F FDG PET和99mTc MDP ECT假阴性各 1例。均诊断为多发骨转移的 12例患者中99mTc MDP ECT发现的骨转移病灶数多于18F FDG PET。结论 :18F FDG PET与99mTc MDP骨扫描相比较对肿瘤骨转移的探测有较高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DG-PET ^99MTC-MDP 骨扫描 骨转移瘤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对肿瘤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探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丁月云 石德道 +3 位作者 朱宗平 王善容 郑飞波 刘晚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确诊骨转移者67例,良性病变者91例。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95.5%)与全身骨显像(86.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而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χ~2=4.031,P=0.045;χ~2=7.229,P=0.007)。结论全身骨显像仍作为筛查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式,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与解剖信息,大大提高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骨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余悦 宋晓良 +2 位作者 郝婷婷 赵银龙 罗云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SPECT及SPECT/CT骨显像,并对骨显像确诊骨转移的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行SPECT/CT骨显像的259例乳腺癌患者中61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率为2... 目的探讨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SPECT及SPECT/CT骨显像,并对骨显像确诊骨转移的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行SPECT/CT骨显像的259例乳腺癌患者中61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率为23.55%,单发骨转移率27.87%,多发骨转移率72.13%。其中有10例因确诊时即发现骨转移而未行手术治疗,占16.39%;2)行手术治疗的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年至第33年不同时间行骨显像复查,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及5年以上骨转移数占受检者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54%(4/259)、2.70%(7/259)、2.32%(6/259)、3.47%(9/259)、2.32%(6/259)及7.34%(19/259),术后2~5年骨转移占转移总数的54.90%(28/51),是骨转移高峰期;3)61例骨转移患者共发现转移灶660处,平均每例10.82处。其中胸部骨发生骨转移的病灶数最多,为244处,占36.97%;其次为脊柱骨34.85%,骨盆骨15.30%,颅骨8.18%,四肢骨4.70%,而以肋骨(29.24%)和胸椎(17.88%)最易受累;4)伴骨痛者32例,占52.46%,无骨痛者29例,占47.54%;5)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诊断溶骨性转移30例,占49.18%,成骨性转移19例,占31.15%,混合性转移12例,占19.67%。结论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显像 乳腺癌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对颞下颌关节血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燕一 尹大一 +3 位作者 胡敏 姚军 刘洪臣 周继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观察髁状突纵形骨折后及夹板治疗时双侧颞下颌关节区的血流情况。探讨夹板治疗机制。材料和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4头,分为髁状突纵形骨折未治疗组、夹板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于髁状突纵形骨折后2、3、4、12... 目的:观察髁状突纵形骨折后及夹板治疗时双侧颞下颌关节区的血流情况。探讨夹板治疗机制。材料和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4头,分为髁状突纵形骨折未治疗组、夹板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于髁状突纵形骨折后2、3、4、12周做核素三相骨扫描检查。结果:髁状突纵形骨折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血流相的时间-放射性强度曲线改变大,峰值升高,峰时后延,以2周时最为明显,夹板治疗组各时间点均较未治疗组的a/β比值高。骨折侧血池相及延迟相计数比值升高,骨折后2周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延迟相计数比值在夹板治疗组较未治疗组高。结论:夹板治疗髁状突纵形骨折有利于骨折后的血供,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夹板减轻关节内及骨内压力,减轻静脉瘀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折 血流 髁状突纵形骨折 He夹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脊柱骨转移ECT检查76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永峰 胡义德 张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全身静态骨显像(ECT)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用ECT检查发现的35~85岁肺癌脊柱骨转移76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9岁以下组及50岁以上组(包括50岁),分析其临床特点及ECT表现,并结合X线检查结果分...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全身静态骨显像(ECT)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用ECT检查发现的35~85岁肺癌脊柱骨转移76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9岁以下组及50岁以上组(包括50岁),分析其临床特点及ECT表现,并结合X线检查结果分析其早期诊断优势。结果:50岁以上组61例,占80.3%;49岁以下组15例,占19.7%;76例脊柱转移患者中50例为多发病灶(占65.8%),26例为单发病灶(占34.2%)。转移灶尤以胸腰椎最多见。全组病例的78.9%表现为溶骨性破坏,14.5%表现为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5.3%表现为小片状、斑片状成骨性改变,1.3%表现为斑片状溶骨及成骨混合性改变。结论: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及特点,较之X线检查,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于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椎骨转移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移癌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学公 程义壮 +1 位作者 洪波 金晓毛 《安徽医学》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 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 ,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  63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 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 67.9%发现骨转移 ,病灶分布分别为脊柱 3 4%、肋骨3 0 %、骨盆 18%、四肢骨 10 %... 目的 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 ,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  63 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 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 67.9%发现骨转移 ,病灶分布分别为脊柱 3 4%、肋骨3 0 %、骨盆 18%、四肢骨 10 %、头颅 3 .3 %、胸骨锁骨 2 .4%和肩胛骨 2 .3 %。②绝大部分骨转移病灶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 ,减低仅占 0 .8%。骨转移以多灶为常见 ,单灶仅 10 .4%。③与X线检查对比 ,多数患者全身骨显像较X线片发现了数目更多和范围更广的病灶 ;少数患者骨转移灶X线片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破环 ,而骨显像上无明显的放射性分布异常。④患者主诉的 3 2 8处骨痛 ,骨显像发现为骨转移灶达 64 .9% ,另有 2 71个骨转移灶无明显骨痛。结论 ①骨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头颅、胸锁骨和肩胛骨。②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与X线检查相互配合 ,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骨显像 骨转移癌 全身骨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申超 吕宽 吴志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868-187l,共4页
目的:探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其中14例患者行颅骨SPECT断层显像。结果: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阳性30例,阳性率83.3%。其中单发病灶者14例,多发病灶... 目的:探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其中14例患者行颅骨SPECT断层显像。结果: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阳性30例,阳性率83.3%。其中单发病灶者14例,多发病灶者16例。颅骨阳性者14例,以顶骨和颞骨最常受累,其中4例颞骨病灶由SPECT骨断层显像检出;脊柱阳性者7例,主要见于胸椎和腰椎;四肢长骨阳性者6例,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股骨、肱骨和胫骨,主要累及骨干部;肋骨阳性者2例,髂骨1例。颅骨、脊柱和四肢长骨是LCH最常累及的部位。结论:LCH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中有一定的特征表现,SPECT骨断层显像能提高LCH病灶检出的阳性率,二者的联合应用在LCH的诊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罕氏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放射性核素 显像特征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核素全身骨显像 阳性率 骨断层显像 四肢长骨 单发病灶 SPECT 颅骨 患者 回顾性分析 显像结果 特征表现 颞骨 联合应用 脊柱 骨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DP骨显像评估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乐 姜亮 +1 位作者 韩嵩博 张卫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1-284,289,共5页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显像对脊柱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疗效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射频消融的7例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骨显像、CT表现与患者症状、随访结果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骨显像对脊柱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疗效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射频消融的7例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骨显像、CT表现与患者症状、随访结果的关系。结果7例患者(其中骨样骨瘤4例,成骨细胞瘤3例)接受8次射频消融。治疗后2例无疼痛复发,第3、6个月骨显像呈轻度浓聚,其中1例第3个月CT示病变缩小,第12个月消失。3例第4~5个月疼痛复发,骨显像呈轻度浓聚1例,显著浓聚2例,同期CT示病变较治疗前均无变化,继续随访患者疼痛消失。2例射频消融后仍有间断轻度疼痛,第9、12个月骨显像均呈显著浓聚,同期CT示病变缩小1例,增大1例,患者后续分别行手术和再次射频消融。结论骨显像能够早期判断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后病变的活性。骨显像轻度浓聚预示病变治愈,显著浓聚提示病变尚存活性,需继续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样骨瘤 成骨细胞瘤 骨显像 射频消融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ET/CT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诊断骨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吉蘅山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肿瘤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technetium-99m 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Tcm-MDP)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hpy,SPECT)骨显像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评价肿瘤骨转... 肿瘤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technetium-99m 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Tcm-MDP)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hpy,SPECT)骨显像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评价肿瘤骨转移的方法。随着PET/CT的普及,18F-脱氧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受到广泛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MDP骨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骨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2例面部不对称患者髁突SPECT骨显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爱春 远奇 马玉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80-2083,共4页
目的探讨952例面部不对称患者髁突SPECT骨显像结果及其数据特点,分析性别和年龄对结果的影响。方法952例患者进行髁突SPECT骨显像,选取核素摄取最高的三幅横断图像中髁突的ROI,测量其最大计数、平均计数,计算单侧计数与两侧计数之... 目的探讨952例面部不对称患者髁突SPECT骨显像结果及其数据特点,分析性别和年龄对结果的影响。方法952例患者进行髁突SPECT骨显像,选取核素摄取最高的三幅横断图像中髁突的ROI,测量其最大计数、平均计数,计算单侧计数与两侧计数之和的比值,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通过最大计数及平均计数测得的比值,相关系数r=0.951,P=0.000〈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两侧髁突活性对比,右侧优势44.33%,左侧优势55.67%,χ^2=6.1458,P=0.01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对照,χ^2=1.040,P=0.308〉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髁突活性比值:按男女对照,男性428例,女性524例,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Z=-1.819,P=0.069〉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对照,22岁以下组711例,23岁以上组241例,Z=-2.139,P=0.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髁突活性比值异常的比例:髁突活性比值在0.45~0.55区间以内为正常,活性异常的比例为45.06%(429/952),男性42.52%(182/428),女性47.14%(247/524),χ^2=1.8438,P=0.175〉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2岁以下组47.26%(336/711)活性异常,23岁以上组,38.59%(93/241)活性异常,χ^2=5.1183,P=0.02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最大计数法与平均计数法测定髁突活性结果相关性高,同时本研究表明偏颌畸形患者中髁突为左侧优势型居多,髁突活性差异与性别无关但是与年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SPECT 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骨基质材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磊 王前 +3 位作者 裴国献 马建标 王亦农 王小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 :新型有机 无机复合类骨基质材料 (NewBone matrixMaterial,NBM)的研制及其细胞相容性的初步检测 ,为骨组织工程探寻一种新型复合类细胞外基质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 ,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 目的 :新型有机 无机复合类骨基质材料 (NewBone matrixMaterial,NBM)的研制及其细胞相容性的初步检测 ,为骨组织工程探寻一种新型复合类细胞外基质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 ,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BMSC)和NBM体外联合培养进行相差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NBM材料上发生良好的粘附、增殖 ,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 ,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份。结论 :NBM是一种新研制的有机 无机复合类骨基质材料 ,具有网状孔隙结构 ;在体外与BMSC复合培养时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对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功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骨扫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守林 冯雪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99mTc-MDP骨扫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在99mTc-MDP全身骨扫描前1周内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3.0 m 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 目的观察99mTc-MDP骨扫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1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在99mTc-MDP全身骨扫描前1周内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3.0 m 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5-3(CA15-3);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EA、CA125、CA15-3与骨扫描的关系,计算CEA、CA125、CA15-3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CUT-OFF值。结果99mTc-MDP骨扫描显示,无骨转移(阴性)者245例,有骨转移(阳性)者72例(Ⅰ级52例、Ⅱ级及以上20例)。与骨扫描阴性者比较,骨扫描Ⅰ级、Ⅱ级及以上者CEA、CA125、CA15-3水平升高(P均<0.05);与骨扫描Ⅰ级者比较,骨扫描Ⅱ级者CEA、CA125、CA15-3水平升高(P均<0.05)。99mTc-MDP骨扫描显示,在骨扫描分级达Ⅱ级及以上时,血清CEA、CA125、CA15-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98、0.88,CEA、CA125、CA15-3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CUT-OFF值分别为22.35、38.71、41.96 U/m L。结论99mTc-MDP骨扫描可作为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筛选手段,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高于22.35、38.71、41.96 U/m L时,应高度警惕多发骨转移的发生,需行99mTc-MDP骨扫描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DP骨扫描 乳腺肿瘤 乳腺癌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125 糖链抗原1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显像评价乳腺癌骨转移的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群力 莫逸 刘康龙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的乳腺癌资料。初诊时即发现骨转移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99m)Tc-MDP...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的乳腺癌资料。初诊时即发现骨转移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行SPECT/CT融合显像。分析三阴乳腺癌(TNB)与非TNBC骨转移病灶分布情况,总结乳腺癌骨转移^(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点。结果共检出46例患者204处病变,脊柱62处(30.39%),是转移最常见部位,其次肋骨57处(27.94%)、胸部骨31处(15.20%)、骨盆骨28处(13.73%)、颅面骨15处(7.35%)、四肢骨11处(5.39%)。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TNBC与非TNBC骨转移在脊柱、肋骨、胸部骨、骨盆骨、颅面骨及四肢骨的病灶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1,P=0.988)。三阴乳腺癌骨转移占整个乳腺癌骨转移的28.26%(13/46)。13例TNBC骨转移共51处病灶,放射性浓聚占90.20%(46/51),混合型病灶占7.84%(4/51),放射性稀疏病变1.96%(1/51),且主要为多发骨转移病变,占84.62%(11/13)。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TNBC骨转移好发与脊柱、肋骨、胸骨,以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骨转移 骨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好学 谢志淳 +7 位作者 林军 郭榕 林传荣 林爱珠 金小海 刘跃明 杨志 杜进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6-181,共6页
报道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鼻咽癌、肺癌等51例骨转移患者行 ̄(153)Sm-EDTMP内照射重复治疗的疗效。结果骨痛消失、减轻和无效分别为17.6%、74.5%和7.8%,总有效率为92.1%。对15例治疗前后全身骨显... 报道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鼻咽癌、肺癌等51例骨转移患者行 ̄(153)Sm-EDTMP内照射重复治疗的疗效。结果骨痛消失、减轻和无效分别为17.6%、74.5%和7.8%,总有效率为92.1%。对15例治疗前后全身骨显像作对比观察,其中7例病灶稳定,其余8例有19个病灶消失或部分消失,同时2例出现新的骨转移灶。个别病例CT动态观察受累骨可见骨质修复,大多数患者全身状况改善,一过性白细胞降低、恶心仅占3.9%,无其他毒副作用。对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EDTMP 放射治疗 钫1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志兴 吕宽 李尚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X线、CT检查结果完整的患者417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并按患者有无肿瘤病史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肿瘤病史组165例,非肿瘤病史组252例。分别观察了...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X线、CT检查结果完整的患者417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并按患者有无肿瘤病史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肿瘤病史组165例,非肿瘤病史组252例。分别观察了核素骨显像在这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肿瘤病史组165例检出肿瘤骨转移68例,占39.4%,非肿瘤病史组252例检出肿瘤骨转移28例,占11.1%。核素骨显像对椎体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常导致腰腿痛的疾病没有特异性图像表现。结论:对有肿瘤病史的腰腿痛患者应首选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对于无肿瘤病史的腰腿痛患者,只对查不出确切病因或对症治疗无效的患者,加做全身骨显像以排除有无肿瘤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腰腿痛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与CT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海燕 赵德善 +1 位作者 丁明辉 张宝牛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7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及CT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且未行放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方便与CT结合分析,以其216个脊柱骨转移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评估SPECT,CT及SPECT+C...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及CT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且未行放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方便与CT结合分析,以其216个脊柱骨转移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评估SPECT,CT及SPECT+CT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并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SPECT,CT及SPECT+CT在乳腺癌脊柱骨转移诊断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94个(89.81%),178个(82.40%)和201个(93.05%),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乳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中,SPECT+CT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SPECT和CT,SPECT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99mT锝-亚甲基二膦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骨断层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桂珠 李丽娟 侯军夫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核素骨断层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6 0例临床可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行全身骨显像及骨断层显像。结果 :断层显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平面显像 ,差异具有显著... 目的 :探讨核素骨断层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6 0例临床可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行全身骨显像及骨断层显像。结果 :断层显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平面显像 ,差异具有显著性 ;断层显像对早期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平面显像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核素骨断层显像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疾病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SPECT 核素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扫描方式的对比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蓓仪 田晓梅 +4 位作者 胡培安 谢洁林 张国福 王雪珍 王冬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80-78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扫描方式的结果,评价两种扫描方式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药理基地随访的30例受试者用两种方式进行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T值和Z值。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相... 目的对比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扫描方式的结果,评价两种扫描方式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药理基地随访的30例受试者用两种方式进行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T值和Z值。结果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相差1倍,T值、Z值结果相同。结论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采用快速扫描方式可以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患者受射线量,提高机器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扫描方式 T值 Z值 双能X线骨密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