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7通过下调Ajuba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昭卫 代云莉 +7 位作者 梁丹 李志阳 王一凡 吕厚星 陈佳佳 陈圣杰 郭兵 肖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DM+过表达BMP7腺相关病毒组(DM+rAAVBMP7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大鼠模型。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HG)组和HG+rhBMP7组。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皮质Ajuba、YAP1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皮质及NRK-52E细胞中BMP7、Ajuba和YAP1、Ⅲ型胶原(Col-Ⅲ)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肾皮质Ajuba和YA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显示DM组大鼠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24 h尿蛋白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尿肌酐较NC组显著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M+rAAV-BMP7组大鼠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尿肌酐显著升高(P<0.05);病理染色显示DM组肾间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肾小管萎缩且排列紊乱,DM+rAAV-BMP7组的病理变化较DM组显著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肾皮质中Ajuba和YAP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在DM组高表达,但DM+rAAV-BMP7组其表达则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或HG组中FN、Col-Ⅲ、Ajuba和YAP1的蛋白水平上调(P<0.05),但在DM+rAAV-BMP7组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又显著降低(P<0.05);RT-qPCR结果显示DM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NC组显著上升(P<0.05),DM+rAAV-BMP7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DM组又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BMP7可减轻DKD大鼠的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juba,减少YAP1的表达,从而抑制了ECM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7 Ajuba Yes相关蛋白1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衰营养胶囊对肾性骨病模型大鼠肾功能和骨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其对BMP-7/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陈杰彬 胡蓉 +2 位作者 吕佩佳 李成杰 魏连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65,共8页
目的:探讨肾衰营养胶囊对肾性骨病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肾性骨病模型大鼠肾功能和骨代谢与肾性骨病的关系。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外40只大鼠建... 目的:探讨肾衰营养胶囊对肾性骨病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肾性骨病模型大鼠肾功能和骨代谢与肾性骨病的关系。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外40只大鼠建立肾性骨病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0.01 mg·kg^(-1)骨化三醇灌服,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给予1.2 g·kg^(-1)肾衰营养胶囊灌服,均灌胃12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和Smad1/5/8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磷酸化BMP-7(p-BMP-7)、Smad1/5/8和磷酸化Smad1/5/8(p-Smad1/5/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对照组大鼠骨小梁排列正常,成骨细胞和类骨质面积未发生改变;模型组大鼠骨小梁宽度和平均类骨质面积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减少;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骨小梁宽度及平均类骨质面积减小,成骨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BUN及Scr水平均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BUN和Scr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钙离子(Ca2+)水平降低(P<0.05),磷离子(P3-)、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血清中Ca2+水平升高(P<0.05),P3-、PTH和ALP水平均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血清中Ca2+水平升高(P<0.05),P3-、PTH和ALP水平均降低(P<0.05)。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和Smad1/5/8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药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及Smad1/5/8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和Smad1/5/8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p-BMP-7、Smad1/5/8和p-Smad1/5/8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 p-BMP-7、 Smad1/5/8和p-Smad1/5/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p-BMP-7、Smad1/5/8和p-Smad1/5/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肾衰营养胶囊可改善肾性骨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钙磷代谢紊乱,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改善骨代谢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MP-7/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骨病 肾衰营养胶囊 骨形态发生蛋白7 Smad同源物重组蛋白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大鼠骨代谢及TGF-β/BMP-7/Smad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路琪 马学涛 李菲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6-1421,共6页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ROD)大鼠骨代谢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帕立骨化醇低剂量(0.2μg/kg)组、帕立骨化醇中剂量(0.4μg/kg)组、...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ROD)大鼠骨代谢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帕立骨化醇低剂量(0.2μg/kg)组、帕立骨化醇中剂量(0.4μg/kg)组、帕立骨化醇高剂量(0.8μg/kg)组、骨化三醇(10μg/kg)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用含有腺嘌呤的饲料喂养,诱导建立ROD模型。分组进行药物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与血肌酐(Scr)水平、血钙与血磷水平、股骨骨密度(BMD)、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弹性模量与屈服载荷、血清炎症因子IL-6、IL-17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再次取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帕立骨化醇(0.8μg/kg)组、TGF-β抑制(LY2157299,150 mg/kg)组、帕立骨化醇(0.8μg/kg)+TGF-β抑制(LY2157299,150 mg/kg)组,每组15只,同样方法建立ROD模型。分组以药物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与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TGF-β及BMP-7表达、p-Smad3/Smad3显著降低(P<0.05),BUN与Scr水平、血磷水平、血清IL-6与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帕立骨化醇低、中、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大鼠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TGF-β及BMP-7表达、p-Smad3/Smad3均升高,BUN与Scr水平、血磷水平、血清IL-6与IL-17水平均降低,且帕立骨化醇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帕立骨化醇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比较,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帕立骨化醇+TGF-β抑制组比较,帕立骨化醇组大鼠肾功能指标BUN、Scr与血磷水平降低(P<0.05),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升高(P<0.05);TGF-β抑制组大鼠肾功能指标BUN、Scr与血磷水平升高(P<0.05),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降低(P<0.05)。结论:帕立骨化醇可通过激活TGF-β/BMP-7/Smad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ROD大鼠肾功能及骨代谢异常,降低血磷水平,提高血钙水平及骨密度,修复骨生物力学,改善骨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立骨化醇 肾性骨病 骨代谢 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7/Smad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分泌功能以及Col-Ⅱ、AGG和Sox9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辉 李亮 +5 位作者 王茜 甘洪全 王辉 毕成 李琪佳 王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周龄新西兰幼兔,取双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以1×106/m L浓度接种于多孔钽并给予不同浓度BMP-7,分为对照组(多孔钽/软骨细胞组)、5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及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MP-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二甲基亚甲蓝(dimethyl methylene blue,DMMB)比色定量法对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Ⅱ、AGG和Sox9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呈梭形生长,4 d后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阿辛蓝(alcian blue)、番红O(safranin O)、Col-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扫描电镜示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有多个突起、伸展、叠层生长并覆盖于多孔钽表面。GAG定量检测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GAG含量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各实验组Col-Ⅱ、AGG和Sox9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以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体能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促进软骨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软骨细胞 胶原Ⅱ型 葡糖氨基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介导高糖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BMP-7 被引量:8
5
作者 肖瑛 方开云 +4 位作者 石明隽 刘瑞霞 桂华珍 郭兵 张国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59-1763,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培养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p38MAPK阻断剂SB202190+高糖组和高渗组,处...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培养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p38MAPK阻断剂SB202190+高糖组和高渗组,处理72h后收集贴壁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MP-7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RT-PCR法检测BMP-7和FN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主要表达于细胞浆,有少量总p38MAPK与FN表达,未见p-p38MAPK;高糖状态激活了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N的表达也明显增多而BMP-7的表达显著减少;与SB202190共同培养72h后,p-p38MAPK的表达较高糖组减少约80%,BMP-7的表达却被显著上调,而FN的表达减少。高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高糖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蛋白和mRNA均减少,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可促进内源性BMP-7增多,提示p38MAPK可能参与高糖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 P38MAPK 糖尿病肾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7基因促进大鼠下颌牵张成骨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静 戚孟春 +2 位作者 韩立赤 李继华 周海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大鼠下颌牵张骨痂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2组。建立大鼠下颌DO模型;于牵张结束最后1d,实验组大鼠牵张间隙内注射转染重组质粒...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大鼠下颌牵张骨痂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2组。建立大鼠下颌DO模型;于牵张结束最后1d,实验组大鼠牵张间隙内注射转染重组质粒pEGFP-BMP7的自体骨髓MSCs;而对照组大鼠注射转染pEGFP-N1空质粒的MSCs。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分3批处死大鼠,进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和骨痂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计量学分析也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量(NBV1和NBV2)和新生骨小梁宽度(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MSCs的BMP-7exvivo基因治疗可有效促进DO新骨形成,从而缩短固定期,为临床颅颌面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骨形成蛋白-7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雷奈酸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正 王瑒 +2 位作者 王小娜 兰爱平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49-195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大鼠BMSCs,取第3~4代,用细胞碱性磷酸酶标法检测不同浓度Sr作用下碱性磷酸酶...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大鼠BMSCs,取第3~4代,用细胞碱性磷酸酶标法检测不同浓度Sr作用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表达;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测定BMP-7的表达水平。结果在0.1~3.0 mmol/L的浓度范围内,Sr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ALP活性,其浓度为3 mmol/L时,ALP活性表达最高,并明显促进钙结节的表达;Sr(0.1~3.0 m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BMP-7表达,其中浓度为3 mmol/L时,BMP-7表达最高;BMP-7阻断剂(noggin)(100 ng/ml)不仅抑制Sr诱导的BMP-7表达,而且使ALP活性及钙结节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Sr可通过上调BMP-7表达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奈酸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骨形成蛋白-7 碱性磷酸酶 钙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7通过激活I型受体BMPR1A、BMPR1B抑制肺大细胞癌NCI-H460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慧慧 齐艳丽 +2 位作者 顿嵩 高英 邱雪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59-66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发现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具有抑制和促进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作用,但其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首先检测了外源性BMP7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通过在肺...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发现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具有抑制和促进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作用,但其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首先检测了外源性BMP7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通过在肺癌细胞系中阻断不同的I型受体,观察其对BMP7生物学作用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的I型受体在BMP7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及MTT方法分别检测4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BMP7I型受体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BMP7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联合运用抗体阻断的方法阻断NCI-H460细胞中内源性I型抗体,采用MTT法检测BMP7对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不同的I型受体在BMP7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结果NCI-H460细胞系中三种I型受体均有表达。外源性BMP7抑制了肺大细胞癌NCI-H460细胞的增殖(P=0.002)。运用特异性抗体阻断NCI-H460细胞内源性BMPR1A、BMPR1B、BMPR1A+BMPR1B后BMP7对NCI-H460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03,P=0.014,P<0.001),而阻断ACVR1A后BMP7对NCI-H460增殖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P=0.074)。结论BMP7通过激活BMPR1A、BM-PR1B两种I型受体抑制NCI-H460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7 骨形成蛋白I型受体 细胞增殖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对肾阳虚雄性大鼠肾脏和股骨BM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乐 崔燎 吴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在醋酸泼尼松所致的肾阳虚雄性SD大鼠肾脏和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表达,探讨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机制中BMP-7的作用。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和淫羊藿组,灌胃给药90d后,ELISA检测血... 目的观察淫羊藿在醋酸泼尼松所致的肾阳虚雄性SD大鼠肾脏和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表达,探讨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机制中BMP-7的作用。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和淫羊藿组,灌胃给药90d后,ELISA检测血清BMP-7含量,RT-PCR检测肾脏和股骨BMP-7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脏和股骨BMP-7的表达部位及数量。结果醋酸泼尼松致肾阳虚大鼠血清BMP-7含量下降(P<0.05),肾脏和股骨BMP-7 mRNA和BMP-7的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淫羊藿能提高血清BMP-7的含量(P<0.05),并在mRNA水平(P<0.05)和蛋白水平上增加肾脏(P<0.05)和股骨BMP-7的表达。结论醋酸泼尼松可导致肾脏和股骨BMP-7表达的减少,淫羊藿可通过上调肾脏和股骨中BMP-7的表达,增加诱导成骨作用,修复骨组织损伤,肾脏可能通过BMP-7的血循传送途径调控骨骼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醋酸泼尼松 BMP-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P-7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脏BMP-7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针强 刘永亮 +6 位作者 王祥卫 易善红 贾维胜 陈伟 何凡 沈崇星 叶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肾脏内源和外源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IRI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兔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肾脏内源和外源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IRI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兔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Ⅰ组)、单纯BM-MSCs移植组(Ⅱ组)和基因修饰的BM-MSCs移植组(Ⅲ组)(n=15)。构建hBMP-7重组腺病毒并转染兔BM-MSCs,建立肾脏IRI模型后,移植组于肾血流恢复后经肾动脉推注单纯和基因修饰的自体BM-MSCs,对照组同法推注等量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术后3、7、14 d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取5只兔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Crea)和尿素(Urea),观察肾功能情况;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行肾小管损伤评分,ELISA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肾脏hBMP-7和BMP-7的蛋白浓度和mRNA表达。结果肾脏IRI后3、7、14 d,Ⅲ组Crea和Urea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均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检测到第3、7、14天hBMP-7蛋白[(81.8±25.5)、(107.8±33.4)、(49.6±17.8)pg/mg]和mRNA(0.82±0.12、0.69±0.13、0.42±0.10)的表达并维持至少2周;Ⅲ组第3、7、14天BMP-7 mRNA(1.08±0.33、1.36±0.17、1.64±0.21)和BMP-7蛋白(95.9±21.3、137.0±14.9、192.1±18.0)的表达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hBMP-7基因修饰的BM-MSCs移植既能携带外源性hBMP-7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中表达,又能提高内源性BMP-7的表达,减轻肾脏损伤,促进肾脏修复,改善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TGF-β_1和BM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姝玉 柴新楼 +4 位作者 吴莹 贾德贤 郝钰 苏玮莲 王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KKAy小鼠饲养至14周龄时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同龄雄性C57BL/6J小...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KKAy小鼠饲养至14周龄时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同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并测量体重;检测20周龄、24周龄及28周龄小鼠空腹血糖(BG)、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血清肌酐(SCr);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BMP-7和TGF-β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体重、BG、TG、TC和SCr均有较明显增高;肾组织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BMP-7 mRNA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小鼠的体重、BG、TG、TC及SC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肾组织BMP-7 mRNA表达升高,而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恢复肾组织BMP-7表达,降低肾组织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复合纤维蛋白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盛俊东 顾九君 +3 位作者 刘兴炎 杜军旺 刘瑾 刘新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局部应用BMP-7纤维蛋白复合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雌性SPF级8月龄SD大鼠54只,随机选取36只,经去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局部应用BMP-7纤维蛋白复合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雌性SPF级8月龄SD大鼠54只,随机选取36只,经去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只;另18只行伪手术,在背部卵巢周围切除等体积脂肪,作为对照组(C组)。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采用L5椎体手术开窗刮除术区内松质骨方法建立骨折模型,A组骨折区内放入含BMP-724μg和纤维蛋白20mg的凝胶状混合物,B组和C组于同部位放入等体积小牛血清,盖好窗口骨瓣。建立骨折模型后4、6、8周,每组处死动物3只,取L5椎体切片行HE染色;6、8、12周时每组处死动物3只,行L5椎体力学性能测试(载荷能力、弹性模量和最大应变量)。结果:骨折后4周3组骨折区均有纤维骨痂形成,但B组纤维骨痂量少于A、C组;6周时A、C组有较多骨性骨痂形成,B组仅有微量骨性骨痂;8周时A、C组均为成熟小梁骨,骨折基本愈合,B组骨性骨痂量少,仍以纤维骨痂为主,尚有部分骨缺损存在;各时间点A组与C组相似。骨折后6、8、12周A、C组L5椎体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及8、12周时的最大应变量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B组6周时的最大应变量与A、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应用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BMP-7能明显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愈合,纤维蛋白可作为BMP-7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质疏松 骨折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BMP7腺病毒的构建及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祝联 刘伟 +4 位作者 刘德莉 吴娟娟 王丹茹 崔磊 曹谊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根据Clonetech公司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流程 ,原核表达载体pBlue- BMP7经一系列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重组成BMP7的腺病毒载体 ,并转染 2 93细胞进行大量扩增、滴度测定。重组Adeno- BMP7经限制性内切酶PI SceⅠ和Ⅰ CeuⅠ双酶切获得B... 根据Clonetech公司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流程 ,原核表达载体pBlue- BMP7经一系列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重组成BMP7的腺病毒载体 ,并转染 2 93细胞进行大量扩增、滴度测定。重组Adeno- BMP7经限制性内切酶PI SceⅠ和Ⅰ CeuⅠ双酶切获得BMP7基因片段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扩增片段 ,表明重组的Adeno-BMP7载体构建成功 ,其中携带有目的基因BMP7cDNA片段。Adeno- Lac- Z的体外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 ,染色表明转染率可达90 %以上 ;RT- PCR、免疫组化证明Adeno -BMP7转染BMSCs后BMP7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均有表达 ;转染Adeno- BMP7后的BMSCs细胞悬液裸鼠肌肉内注射后 ,x光片和组织学观察都表明BMP7转染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 ,与没转染Adeno -BMP7的BMSCs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芳 袁红霞 +4 位作者 丁爽 段宏梅 吴春玲 刘海娜 肖卫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的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6例RA患者、22例骨关节炎(OA)患者、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BMP-7的浓度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的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6例RA患者、22例骨关节炎(OA)患者、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BMP-7的浓度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水平,并检测RA患者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指标,计算DAS28评分,比较RA、OA、健康对照组之间BMP-7、MMP-3的差异,并分析BMP-7与MMP-3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同时比较RA患者高疾病活动组与非高疾病活动组间BMP-7、MMP-3的差异。结果RA患者血清BMP-7平均2440(1445-3808)pg/mL,高于O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1560±1462)pg/mL,(1508±117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RA患者血清MMP-3水平[(67.02±22.60)ng/mL]高于O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46.50±21.72)ng/mL,(23.70±17.6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RA患者高疾病活动组血清BMP-7水平与非高疾病活动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MMP-3水平高于非高疾病活动组(P〈0.05)。RA患者血清BMP-7与血清MMP-3、ESR、CRP、白细胞、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r=0.3073,P=0.0378;r=0.332,P=0.0243;r=0.4618,P=0.0012;r=0.3335,P=0.0235;r=0.3601,P=0.0151),与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水平呈负相关(r=-0.3365,P=0.0222;r=-0.2923,P=0.0487),与病程、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VAS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钙离子、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补体C3、补体C4不相关。结论BMP-7可能与RA关节炎症过程有关,血清BMP-7水平有可能作为评价RA疾病活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形成蛋白-7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诱导转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小月 郑法雷 +3 位作者 杨继红 段琳 李艳 周秋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4-278,i003,共6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穴TGF-β1雪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穴HKC雪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穴3雪BMP-7单独作用组;穴...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穴TGF-β1雪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穴HKC雪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穴3雪BMP-7单独作用组;穴4雪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穴5雪BMP-7预处理后加入TGF-β1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角蛋白(kerat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粘素(E-cadherin)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半定量反转录PCR穴RT-PCR雪方法测定HKC细胞α-SMA、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与BMP-7共同作用HKC细胞48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7预处理后再加入TGF-β1作用HKC细胞48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在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9.7%vs19.8%熏5.8%vs19.8%熏P<0.05)。BMP-7组预处理组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8.7%vs19.8%,P<0.05)。RT-PCR显示BMP-7与TGF-β1共同或者预处理HKC细胞熏α-SMAmRNA表达分别为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形成蛋白-7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EGFP-BMP7的构建及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静 戚孟春 +2 位作者 邹淑娟 李继华 周海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体外构建重组质粒pEGFP_BMP7,并检测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_PCR方法从大鼠肾脏中分离、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随后将所得cDNA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_N1中,进行双酶切来鉴定克隆的正确性。通过... 目的体外构建重组质粒pEGFP_BMP7,并检测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_PCR方法从大鼠肾脏中分离、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随后将所得cDNA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_N1中,进行双酶切来鉴定克隆的正确性。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pEGFP_BMP7瞬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确定转染效率,并通过RT_PCR、免疫细胞化学手段检测BMP7的表达。结果通过RT_PCR成功获得1.3 kb的cDNA片段,该cDNA除756 bp处有一碱基从T突变成A外,其余序列与大鼠BMP7基因完全相符。重组质粒双酶切图谱显示,BMP7 cDNA被正确插入载体中。绿色荧光蛋白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早期瞬时转染效率可达33%。转染后RT_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实重组pEGFP_BMP7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_BMP7,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得到表达,有助于应用BMP7行基因治疗,促进牵张成骨、骨痂形成和修复颅颌面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7 基因克隆 基因转染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7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Id2和E2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令萍 肖瑛 +5 位作者 张莹莹 张昌志 吴德佩 李圆圆 石明隽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分化抑制因子2(Id2)和转录因子E2A的影响,探讨BMP-7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分化抑制因子2(Id2)和转录因子E2A的影响,探讨BMP-7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组:对照(control)组、高糖(HG)组和不同浓度BMP-7(10μg/L和20μg/L)干预组,HG组和干预组分别设12 h、24 h和48 h 3个时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d2、E2A、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Ⅰ)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d2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Id2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E-cadherin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E2A、α-SMA和Col-Ⅰ的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HG组相比,20μg/L BMP-7干预组Id2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均较同时点显著上调,E2A、α-SMA和Col-Ⅰ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d2蛋白与E2A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BMP-7可阻断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d2蛋白并抑制E2A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K-52E细胞 高糖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2 E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促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珂 杜建明 +1 位作者 罗仁惠 曹颖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4,429,共5页
目的观察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rAAV-BMP7)复合Bio-Oss的基因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并与Bio-Oss复合。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植入种植体,并制备直径8mm、深4mm的种植体周骨... 目的观察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rAAV-BMP7)复合Bio-Oss的基因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并与Bio-Oss复合。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植入种植体,并制备直径8mm、深4mm的种植体周骨缺损,A组骨缺损区填入rAAV-BMP7/Bio-Oss复合物;B组仅填入Bio-Oss;C组不充填材料。术后4、8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样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A、B组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A组较B组新骨形成更早、新生骨量更多、骨成熟程度更高(P<0.05)。结论rAAV-BMP7复合Bio-Oss较单纯植入Bio-Oss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形成新骨,新骨量大且成熟度高,并能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基因治疗 骨再生 骨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调节BMP-7预防糖皮质激素致大鼠骨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乐 吴铁 崔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4-237,241,共5页
目的观察醋酸泼尼松和淫羊藿对大鼠胫骨近端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股骨组织形态学和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淫羊藿预防糖皮质激素致骨损害的BMP-7机制。方法 3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皮质激素... 目的观察醋酸泼尼松和淫羊藿对大鼠胫骨近端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股骨组织形态学和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淫羊藿预防糖皮质激素致骨损害的BMP-7机制。方法 3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模型组和淫羊藿防治组,灌胃给药90 d。测量胫骨近端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股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法检测股骨BMP-7的表达。结果醋酸泼尼松可导致大鼠胫骨近端上段标记周长百分数(%L.Pm)和骨形成率(BFR/TV、BFR/BV和BFR/BS)减少(P<0.05);股骨骨小梁钙化减少,成软骨化,纤维组织增生,骨小梁变窄、数量减少;股骨BMP-7表达减少(P<0.05)。与泼尼松组比较,淫羊藿组胫骨近端上段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和骨形成率(BFR/BS)增加(P<0.05),股骨无明显病理损害,股骨BMP-7表达增多(P<0.05)。结论淫羊藿能通过上调骨组织BMP-7的表达,预防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7对大鼠不同部位脂肪源干细胞分化成棕色样脂肪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龙 刘健敏 +4 位作者 王俊霞 李敏芝 连伟光 谢鹏 刘树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4-659,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7对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诱导分化成棕色样脂肪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背部肩胛间区棕色脂肪组织(i BAT)、双侧下肢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s WAT)和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 WAT),分别提取...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7对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诱导分化成棕色样脂肪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背部肩胛间区棕色脂肪组织(i BAT)、双侧下肢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s WAT)和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 WAT),分别提取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用骨形成蛋白7诱导干细胞分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油红O染色鉴定棕色样脂肪细胞,PCR法检测棕色脂肪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i BAT和s WAT组诱导细胞中出现成簇聚集的空泡状细胞,空泡状细胞油红O染色为红色,解偶联蛋白1免疫荧光染色阳性。e WAT组仅有散在的空泡状细胞,解偶联蛋白1免疫荧光染色阴性。反转录PCR显示i BAT和s WAT组细胞高表达解偶联蛋白1基因,未检测到e WAT组细胞表达解偶联蛋白1基因。结论大鼠体内不同部位脂肪组织源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及分化潜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样脂肪细胞 骨形成蛋白7 解偶联蛋白1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