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35、BMP-2的影响
1
作者 王惠 武平 +4 位作者 唐洁 陶偲钰 汪雪 杨宜 李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探...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探讨艾灸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起到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72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和艾灸足三里、肾俞、阿是穴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5周。比较两组RA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相关评分、常规临床检验指标以及血清中IL-35、β-catenin、BMP-2、IL-1β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DAS28评分、晨僵评分和血清中BMP-2、β-catenin、IL-1β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IL-35含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VAS评分、DAS28评分、晨僵评分和血清中BMP-2、β-catenin、IL-1β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清IL-35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评分、关节肿胀数的改善值与血清中BMP-2改善值成正相关(P<0.01,P<0.05,r>0);治疗组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β-catenin的改善值与晨僵评分改善值成正相关(P<0.05,r>0);治疗组血清中IL-35的改善值与DAS28评分改善值成负相关(P<0.05,r<0)。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艾灸可能通过抑制RA患者血清中IL-35、IL-1β的水平,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β-catenin及BMP-2水平,降低RA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达到骨保护的目的,从而预防和延缓RA患者的骨关节致畸或致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艾灸 骨形态发生蛋白-2 Interleukin-35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19调控miR-149-5p/BMP2轴对BMSCs的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的影响
2
作者 张怀贵 姑再阿依·买买提 唐卫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9-1068,共10页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在足骨骨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BMSCs分为微小RNA-149-5p(miR-149-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mimic-NC)组和miR-149-5p-模拟物(miR-mim...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在足骨骨折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骨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BMSCs分为微小RNA-149-5p(miR-149-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mimic-NC)组和miR-149-5p-模拟物(miR-mimic)组并分别转染lncRNA H19-wt和lncRNA H19-mut重组质粒,或分别转染骨形成蛋白2(BMP2)3′UTR-wt和BMP2 3′UTR-mut重组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体外研究lncRNA H19对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与机制,将BMSCs分为对照组和成骨诱导组(成骨组),对成骨诱导下的BMSCs分别转染相应的质粒后分为成骨+si-NC组、成骨+si-H19组、成骨+si-H19+miR-inhibitor-NC组、成骨+si-H19+miR-inhibitor组、成骨+si-H19+pcDNA-NC组、成骨+si-H19+pcDNA-BMP2组。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和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另建立小鼠足骨骨折模型,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pcD-null组、模型+pcD-H19组,每组9只。采用ALP活性实验评估成骨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lncRNA H19、miR-149-5p、BMP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MP2、骨钙蛋白(OCN)、骨基质细胞分化因子osterix(OS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在转染lncRNA H19-wt的细胞中,miR-mimi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mimic-NC组(P<0.05),在转染BMP2 3′UTR-wt的细胞中,miR-mimic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mimic-NC组(P<0.05)。与对照组比,成骨组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与成骨+si-NC组比,成骨+si-H19组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降低,miR-149-5p的表达增加(P<0.05)。与成骨+si-H19+miR-inhibitor-NC组比,成骨+si-H19+miR-inhibitor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与成骨+si-H19+pcDNA-NC组比,成骨+si-H19+pcDNA-BMP2组ALP活性、细胞矿化程度以及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的ALP活性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降低,miR-149-5p的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pcD-null组比,模型+pcD-H19组的ALP活性以及lncRNA H19、BMP2、OCN、OSX、RUNX2、OPN的表达增加,miR-149-5p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lncRNA H19通过miR-149-5p/BMP2轴促进BMSCs成骨分化及足骨骨折小鼠的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19 成骨分化 足骨骨折 小鼠 骨形成蛋白2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成纤维细胞中B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3 位作者 刘明昕 唐燕 张鹏飞 潘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LGTDG)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转导通路及BMP-2表达的影响,阐明LGTDG抗强直性脊柱炎(AS)骨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S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与0.5、1.0、1.5和2.0 mg·L-1给药组,检测各组细胞内碱性磷...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LGTDG)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转导通路及BMP-2表达的影响,阐明LGTDG抗强直性脊柱炎(AS)骨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S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与0.5、1.0、1.5和2.0 mg·L-1给药组,检测各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1.0mg·L-1给药组的细胞增殖率;生化检测法定量检测对照组与1.0 mg·L-1给药组BMP-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与1.0mg·L-1给药组BMP-2和Cbfal蛋白表达。结果:各给药组细胞中ALP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1.0mg·L-1给药组细胞的ALP活性为最低(P<0.01)。CCK-8法检测,1.0mg·L-1给药组AS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DTDG诱导第4天细胞增殖率最高,进入平台期后细胞的增殖率开始下降。生化检测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0mg·L-1给药组BMP-2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GTDG通过对B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有效地抑制AS成纤维细胞内BMP-2表达,延缓细胞向成骨型分化导致AS骨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强直性脊柱炎 骨形态发生蛋白 2 成纤维细胞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和Run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5 位作者 刘明昕 潘志 律广富 陈港 姜鸿远 郭骏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20g·L-1 VAP组,通过检测各组hBM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确定体外用药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VAP各组细胞中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10g·L-1 VAP组细胞中ALP活性最高(P<0.01);CCK-8法,10g·L-1 VAP组hBMSCs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P诱导培养第9天hBMSCs增殖率最高,且进入平台期,之后hBMSCs的增殖率开始下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能够提高hBMSCs中ALP活性,促进hBMSCs增殖分化,上调hBMSCs中BMP-2及其下游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VAP对hBMSCs骨形成及骨代谢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雁儒 张辉 +1 位作者 马辉 王义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16只,经髂后上嵴抽取骨髓组织混合后培养、分离BM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电转法转染pcDNA3.1-BMP-2质粒。在扩大培...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16只,经髂后上嵴抽取骨髓组织混合后培养、分离BMSCs。取第3代细胞,采用电转法转染pcDNA3.1-BMP-2质粒。在扩大培养的第7、14、21、28和35天时收集细胞,用相应试剂盒对细胞ALP活性和钙含量进行测定,在扩大培养的第21天采用RT-PCR检测细胞BMP-2 mRNA的表达水平。以未转染细胞作对照。结果:转染组细胞BMP-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652±0.082),对照组为(0.473±0.021),转染组BMSCs中BMP-2 mRNA的表达明显提高(t=2.192,P=0.005)。转染组细胞内ALP活性和钙含量较对照明显提高(P<0.01)。结论:转染BMP-2基因的BMSCs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可以应用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MP-2/SMAD/Runx2通路探究骨化三醇胶囊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皓 凃峰 +1 位作者 赵文斌 张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胶囊(Cal)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通路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胫骨骨折组、Cal组(灌胃10 ng/mL Cal,连续4周)、Cal+Noggin(BM...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胶囊(Cal)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通路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胫骨骨折组、Cal组(灌胃10 ng/mL Cal,连续4周)、Cal+Noggin(BMP特异抑制剂)组(灌胃10 ng/mL Cal+经皮注射50 ng/mL Noggin,连续4周)。采用X射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icro CT、HE染色、Western blot分析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结果4周后,胫骨骨折组骨折线明显,Cal组骨折线几乎不可见,断端有大量骨痂,Cal+Noggin组骨折愈合较差。胫骨骨折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ALP、OCN、PINP水平及BMP-2、Runx2、p-SMAD1/5/8/SMAD1/5/8表达高于Cont组,骨小梁分离度低于Cont组(P<0.05)。较于胫骨骨折组,Cal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ALP、OCN、PINP水平及BMP-2、Runx2、p-SMAD1/5/8/SMAD1/5/8表达增高,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5)。较于Cal组,Cal+Noggin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ALP、OCN、PINP水平及BMP-2、Runx2、p-SMAD1/5/8/SMAD1/5/8表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5)。结论Cal可能通过激活BMP-2/SMAD/Runx2通路,改善新生骨痂骨密度及微结构,促进胫骨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胶囊 胫骨 骨折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2 SMAD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BMP-2/GFP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宁寅宽 李强 +3 位作者 蔡伟良 武成聪 陈佳滨 石正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对Ad-BMP-2/GFP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前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取第10代兔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CD29的表达,用携带BMP2和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细... 目的对Ad-BMP-2/GFP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前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取第10代兔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CD29的表达,用携带BMP2和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细胞。分别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改变,MTT法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情况,体外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以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内目的蛋白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获取高纯度第10代兔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4、CD29阳性,CD45阴性。Ad-BMP-2/GFP转染兔BMSCs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细胞形态向成骨方向分化,在短时间内能促进兔BMSCs的增殖(P<0.05),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Western Blot显示细胞内稳定表达BMP-2目的蛋白。结论 Ad-BMP-2/GFP能成功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载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治疗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张力侧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常悦 王明洁 +2 位作者 王月 张小平 崔淑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张力侧骨形成蛋白2(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成4组(n=15),分别施加0 g(A组)、30 g(B组)、50 g(C组)、80 g(D组)力,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每组...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张力侧骨形成蛋白2(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成4组(n=15),分别施加0 g(A组)、30 g(B组)、50 g(C组)、80 g(D组)力,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每组分别于加力后第1、3、7、14、21天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处死3只大鼠,取上颌第一磨牙,HE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牙周组织张力侧BMP-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不同(F组间=465.606,F时间=87.405,F交互=13.541,P均<0.001)。HE染色显示A组牙周组织没有明显变化;B组与C组牙周组织改建活跃,在牙周组织张力侧可见新生的成骨细胞;D组可见牙周膜纤维排列混乱,牙根局限性吸收。BMP-2蛋白主要分布于牙周韧带中,尤其是近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区域染色较强,各加力组与A组相比BMP-2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牙周组织张力侧BMP-2蛋白的表达与力值大小有关,50 g正畸力是促进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最适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力 大鼠 牙槽骨改建 骨形成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和bFGF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建明 初同伟 周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的病理性表达。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的病理性表达。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与对照组(骨盆骨折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bF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比较二者的表达差异。结果在AS活动期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和bFGF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和bFGF为阴性表达,图像灰度值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P-2和bFGF均为AS病理性成骨过程中重要的成骨因子,它们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成骨硬化过程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CPC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兴炎 厉孟 +2 位作者 刘旭东 郝晓东 葛宝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rhBMP-2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卵巢切除法对10只成年山羊去势,低钙膳食6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手术去除每只动物L2、L4椎体部分侧方骨质,造成约5mm×10mm×10mm大小骨缺损,将动物...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rhBMP-2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卵巢切除法对10只成年山羊去势,低钙膳食6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手术去除每只动物L2、L4椎体部分侧方骨质,造成约5mm×10mm×10mm大小骨缺损,将动物随机分成2组,一组植入rhBMP-2/CPC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植入CPC作为对照组;术后1周、9周分别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检测手术椎体骨密度、CT三维成像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9周手术椎体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制作椎体不脱钙切片进行骨组织计硅学分析。结果术后骨密度榆测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实验组在骨缺损愈合状况、骨小梁微结构及骨牛物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rhBMP-2/CPC能改善局部骨质疏松,促进骨质疏松骨缺损愈合,达到治疗骨质疏松骨折骨缺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形成蛋白-2 磷酸钙骨水泥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P-2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后hBMP-2的活性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正松 李强 +2 位作者 宁寅宽 蔡伟良 李诗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 BMP-2)基因植入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内后的活性,为后续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1.采用髓芯减压联合液氮冰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2.将造模成功的兔子随机分为A、B... 目的探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 BMP-2)基因植入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内后的活性,为后续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1.采用髓芯减压联合液氮冰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2.将造模成功的兔子随机分为A、B、C3组(n=12),A组不植入材料,为对照组,B、C组分别植入DBM/BMSCs、h BMP-2/BMSCs/DBM;3.术后第1、第2、第3周各组分别处死4只兔子,分别运用PCR、RTFQ-PCR、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内h BMP-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评估h BMP-2基因在兔体内的活性。结果植入后,在第1、第2、第3周,PCR结果示:A、B两组h BMP-2基因呈阴性表达,C组h BMP-2基因呈阳性表达;RTFQ-PCR示:C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47±0.025,0.895±0.059,P=0.081;Western blot示:A、B两组h BMP-2蛋白在兔体内呈阴性表达,C组h BMP-2蛋白呈阳性表达;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显示:C组h BMP-2蛋白表达灰度值(目的/内参)分别为:0.530±0.056、0.507±0.066、0.475±0.086,且两两之间比较P>0.05。结论 h BMP-2基因转染BMSCs植入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内后能够稳定表达,进而能够持续诱导BMSCs向骨细胞分化,达到修复股骨头坏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股骨头坏死 PCR 荧光定量PCR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P-2基因修饰自体BMSCs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X线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旋平 周诺 +3 位作者 杨媛媛 江献芳 李华 谢庆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hBMP-2基因修饰自体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2×105... 目的:探讨hBMP-2基因修饰自体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2×105个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200μl的自体BMSCs(2×105个细胞)悬液;空白组注射200μl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摄X线片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观察并经过灰度值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期2周及6周实验组牵张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形成蛋白-2 基因修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牵张成骨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7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Id2和E2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令萍 肖瑛 +5 位作者 张莹莹 张昌志 吴德佩 李圆圆 石明隽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分化抑制因子2(Id2)和转录因子E2A的影响,探讨BMP-7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给予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表达分化抑制因子2(Id2)和转录因子E2A的影响,探讨BMP-7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纤维化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3组:对照(control)组、高糖(HG)组和不同浓度BMP-7(10μg/L和20μg/L)干预组,HG组和干预组分别设12 h、24 h和48 h 3个时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d2、E2A、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Ⅰ)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d2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Id2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E-cadherin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E2A、α-SMA和Col-Ⅰ的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HG组相比,20μg/L BMP-7干预组Id2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均较同时点显著上调,E2A、α-SMA和Col-Ⅰ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d2蛋白与E2A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BMP-7可阻断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d2蛋白并抑制E2A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K-52E细胞 高糖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2 E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P1下调和ferritin上调在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稷杰 刘亚伟 +2 位作者 何敏毅 余斌 王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骨分化模型;鉴定参与比格犬BMSCs细胞成骨分化过调控的蛋白质,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比格犬BMSCs细胞,rhBMP-2诱导细胞成骨分化7 d,基于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 目的建立稳定的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骨分化模型;鉴定参与比格犬BMSCs细胞成骨分化过调控的蛋白质,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比格犬BMSCs细胞,rhBMP-2诱导细胞成骨分化7 d,基于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成骨分化组与对照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感兴趣的蛋白质LASP1、ferritin轻链和重链表达情况用Q-PCR、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成功诱导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蛋白质组学分析获得rhBMP-2诱导上调的蛋白质9个,下调的蛋白质11个。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对LASP1和ferritin表达情况进行了验证,发现rhBMP-2诱导7 d后,LASP1显著下调而ferritin显著上调,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 LASP1在调节细胞骨架活性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而ferritin是细胞铁离子稳态维持的重要分子,提示这两种蛋白质在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LASP1 FERRI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层水溶性基质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P-2和Cbfα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建钧 陈建庭 杨春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从珍珠层水溶性基质(WSM)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的骨形成蛋白-2和核心结合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入手,研究WSM产生成骨作用的机制和途径。方法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用低温下提取的珍珠层水溶性基质作用后,检测... 目的从珍珠层水溶性基质(WSM)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的骨形成蛋白-2和核心结合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入手,研究WSM产生成骨作用的机制和途径。方法培养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用低温下提取的珍珠层水溶性基质作用后,检测不同浓度WSM作用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制定剂量-效应曲线,确定量效关系;采用一步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WSM诱导兔BMSCs后骨形成蛋白-2和核心结合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SM可以增加兔BMSCs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150~200μg/ml浓度之间作用明显,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显著;WSM诱导兔BMSCs后骨形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核心结合因子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WSM通过增加骨形成蛋白-2的基因表达量诱导兔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与核心结合因子的作用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水溶性基质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2 核心结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宽海 裴国献 +2 位作者 金丹 王珂 陈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16-417,共2页
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与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别用0、50、100、500、1000ng/ml的rh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48h。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荧光法测定接种... 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与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别用0、50、100、500、1000ng/ml的rh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48h。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荧光法测定接种后1h的粘附细胞率。结果:rhBMP-2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这种作用从BMP浓度为500ng/ml即可表现出来,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明显。在rhBMP-2作用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粘附率增高,在500ng/ml的浓度时达最高,但当BMP浓度进一步增加时,细胞粘附率却不再增加。结论:rhBMP-2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增强其粘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 粘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大鼠成骨细胞膜片BMP-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成菊 周建奖 +5 位作者 杨红 毛久凤 曾筱 贾源源 王煜婷 董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抗坏血酸对成骨细胞膜片B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大鼠成骨细胞,采用物理刮取法,体外构建成骨细胞膜片;成骨细胞接种后,分别加入15、50、85mg/L抗坏血酸,连续培养1~2周,RT-qPCR检测成骨细胞膜片BMP-2mRNA的表... 目的研究抗坏血酸对成骨细胞膜片B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大鼠成骨细胞,采用物理刮取法,体外构建成骨细胞膜片;成骨细胞接种后,分别加入15、50、85mg/L抗坏血酸,连续培养1~2周,RT-qPCR检测成骨细胞膜片BMP-2mRNA的表达.结果:获得的细胞符合成骨细胞形态学特征特性.可构建管状形态的成骨细胞膜片.组间比较,第1周和第2周成骨细胞膜片中BMP-2mRNA表达量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以50mg/L组的表达量最高(第1周P〈0.05;第2周P〉0.05);组内比较,各组表达量第2周均高于第1周(P〈0.05).结论:抗坏血酸可促进成骨细胞膜片BMP-2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膜片 抗坏血酸 骨形成蛋白-2(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竞争性RT-PCR法测定缺碘大鼠颅骨中BMP-2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若霖 郑红 +2 位作者 郭善一 郭刚 张镜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2-376,共5页
为更加精确地测定碘缺乏状态下大鼠颅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 2 )mRNA表达水平 ,改进竞争性RT PCR方法 ,探讨碘缺乏对骨骼发育影响的分子机制 .将构建的DNA竞争模板克隆入pSportⅠ质粒中 ,利用pSportⅠ质粒中所含有的SP6RNA聚... 为更加精确地测定碘缺乏状态下大鼠颅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 2 )mRNA表达水平 ,改进竞争性RT PCR方法 ,探讨碘缺乏对骨骼发育影响的分子机制 .将构建的DNA竞争模板克隆入pSportⅠ质粒中 ,利用pSportⅠ质粒中所含有的SP6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 ,将DNA竞争模板在体外转录成为RNA .以此RNA作为竞争性RT PCR中的竞争模板 ,与所提取的总RNA一同进行RT PCR ,消除逆转录效率对定量结果的影响 .定量检测碘缺乏和正常大鼠颅骨总RNA中BMP 2mRNA的水平 .碘缺乏大鼠 (1d~ 84d)颅骨中BMP 2表达含量明显降低 .1d时降低 6 4 3倍 ,以后差距逐渐缩小 ,至 84d相差 1 5 5倍 .结果提示 ,碘缺乏所致的骨骼发育不良与BMP 2表达不足有关 ,结果首次揭示微量元素碘和甲状腺激素与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大鼠 颅骨 bmp-2基因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碘缺乏 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Ⅱ型胶原复合rhBMP-2/bFGF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的缺损 被引量:7
19
作者 束志勇 查振刚 +4 位作者 汪炬 黄春华 刘宁 吴昊 王双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经Ⅱ型胶原涂层改性后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材料(PLGA-Ⅱ型胶原)用作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载体来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之间... 目的:探讨经Ⅱ型胶原涂层改性后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材料(PLGA-Ⅱ型胶原)用作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载体来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之间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9只,用在兔右侧膝关节内侧髁钻孔的方式建立软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bFGF复合物,B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复合物,C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bFGF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GA-Ⅱ型胶原支架材料,E组未植入任何材料。将A、B、C组统称为实验组,D、E组统称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复合材料对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A组的效果最佳,对照组的软骨缺损的修复不明显,实验组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种带生长因子的复合体材料对兔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LGA-Ⅱ型胶原复合物可用作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的载体材料。生长因子rhBMP-2、bFGF对软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并且在剂量比为0.5 mg∶50 ng时存在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交酯-乙交酯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关节软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BMP-2/BMSCs/DBM对兔股骨头坏死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正松 李强 +2 位作者 宁寅宽 蔡伟良 李诗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电镜扫描(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EDS)评价腺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松质骨(Ad-BMP-2/BMSCs/DBM)对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探索新途径。方法 1采用髓芯...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电镜扫描(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EDS)评价腺病毒-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松质骨(Ad-BMP-2/BMSCs/DBM)对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探索新途径。方法 1采用髓芯减压联合液氮冰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2将造模成功的兔子随机均等分为A、B、C、D组(n=12),A组不植入材料,为造模组,B、C、D分别植入DBM、DBM/BMSCs、BMP-2/BMSCs/DBM;3术后4、8、12周各组分别处死4只兔子,运用RT-PCR、SEM、EDS检测股骨头BMP-2表达量、表面形貌和钙磷比(Ca/P),观察股骨头的修复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各时间点BMP-2表达量A组<B组<C组<D组(P<0.05);SEM显示A组未见钙化沉积,B、C组可见钙化沉积及低钙性类骨质,D组新生骨改建成熟,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差异。EDS显示Ca/P A组<B组<C组<D组,D组Ca/P与正常股骨头Ca/P无明显差异。结论 BMP-2/BMSCs/DBM植入体内后能够诱导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对兔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RT-PCR 电镜扫描 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