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afety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y intracoronory infusion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
作者 ZHANG Ming, LI Zhan-quan,CUI Li-jie,JIN Yuan-zhe,YUAN Long,ZHANG Wei-wei,ZHAO Hong-yuan. Liaoni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i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Center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69-72,共4页
Objective Bone-marrow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MI, but the safety of intracoronory infusion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PBSCs) in patients wit... Objective Bone-marrow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MI, but the safety of intracoronory infusion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PBSCs) in patients with AMI is unknown. For this reason, we observ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PBSCs transplantation by intracoronory infusion in such patients.Method Fourty one patients with AMI were allocated to receive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Filgrastim,300 μg) with the dose of 300 μg-600 μg/day to mobilize the stem cell, and the duration of applying G-CSF was 5 days . On the sixth day, PBSCs were separated by Baxter CS 3000 blood cell separator into suspend liquid 57 ml. Then the suspend liquid was infused into the 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by occluding the over the wire balloon and infusing artery through balloon center lumen.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racoronary infusion of PBSCs, the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observed, which were arrhythmias including of bradycardia, sinus arrest or atrial ventricular block,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hypotention, etc.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 10 cases with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intracoronary infusion of PBSC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4.4%(10/41), including bradycardia is 2.4 %(1/41), sinus arrest or atrial ventricular block is 4.9%(2/41),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s 2.4 %( 1/41), hypotention is14.6 % (6 /41).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AMI, intracoronary infusion of PBSCs is feasible and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The safety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y intracoronory infusion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ON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WITH RADIATION-BURN COMBINED INJURY
2
作者 冉新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8-84,共7页
The effects of pre-irradiation blood transfusion(BT)on survival rateof radiation-burn combinedly injured rats receiving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after 9-11 Gy of radiation was g... The effects of pre-irradiation blood transfusion(BT)on survival rateof radiation-burn combinedly injured rats receiving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after 9-11 Gy of radiation was given, the 90-daysurvival rate of the rats receiving BT(72%) and BM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of those receiving BMT only(42%)(P<0.01).In those rats surviving over 100 days,cells of donor type could be found. In the first 30 days of surviving, the number of T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BMT alone group than in the group of BMT plusBT, but no difference In restoration of B cell was reveale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Tcould promote the recipient's tolerance to BMT. The effects of BT on BMT are similarto those on skin graf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lood transfusion radiation-burn combined inju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肿瘤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李伟浩 李晶 +3 位作者 张学民 李伟 李清乐 张小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期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择期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患者共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者14例,...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期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择期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患者共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者14例,未使用者4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比较术中自体输血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患者肿瘤预后的影响。结果:自体输血组ShamblinⅢ型占比85.7%,显著高于非自体输血组的31.9%(P=0.003)。14例自体输血的患者中,8例(57%)需同时使用异体血;而47例非自体输血患者,6例(13%)需要使用异体血输血,自体输血组同时使用异体血的比例更高(P=0.002)。术后30 d内神经损伤发生率2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发生早期死亡病例。平均随访(76±37)个月,局部复发1例,发生于非自体输血组。没有远处转移,没有肿瘤相关死亡。估计5年总体生存率96.4%,10年总体生存率83.8%。两组之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结论: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会增加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术中血液回收 颈动脉体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肺癌脊柱转移瘤后路减压固定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作者 崔云鹏 李怀瑾 +5 位作者 米川 燕太强 王冰 潘元星 林云飞 施学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减少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减压手术的肺癌脊柱转移患者68例,年龄63.1±1.3岁,...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减少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减压手术的肺癌脊柱转移患者68例,年龄63.1±1.3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根据患者从开始麻醉到手术30min内是否接受TXA(1g,静脉注射)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46例)。收集患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system,ASA)分级、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肿瘤相关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和系统治疗)、实验室相关资料(包括术前HGB、Hct、PLT、PT、APTT和术后1d Hct)、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减压部位、显露节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当天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情况)和术后住院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相关资料。采用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病理类型、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等一般资料和肿瘤相关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HGB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35),术前Hct、PLT、PT、APTT以及术后1d Hct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减压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显露节段和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961.3.4(741.5,1810.4)mL vs 1593.5(1170.2,1936.1)mL,P=0.013],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400(0,800)mL vs 800(400,800)mL,P=0.024]。两组在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新发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始麻醉到手术30min内静脉注射1g TXA能够减少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后路减压手术的失血量和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肺癌 氨甲环酸 失血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献血人群Mur血型抗原的筛查研究
5
作者 邵雷 刘太香 +3 位作者 马玲 赵芳 张若洋 林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献血人群中Mur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方法:提取江苏地区1114例献血者全血基因组DNA,使用PCR-SSP法扩增GYP.Mur,利用直接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分析,计算GP.Mur在江苏献血人群中的频率。结果:在随机挑选的1114例献血...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献血人群中Mur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方法:提取江苏地区1114例献血者全血基因组DNA,使用PCR-SSP法扩增GYP.Mur,利用直接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分析,计算GP.Mur在江苏献血人群中的频率。结果:在随机挑选的1114例献血者标本中扩增出11例阳性条带,通过直接测序分析发现,11例阳性标本中有4例基因型为纯合GYP.Mur,3例为杂合GYP.Mur,其余4例为GYP.HF。结论:本研究分析了Mur血型抗原的分布情况,初步获得了GP.Mur抗原在江苏献血人群中的频率,对该血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血以及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GP.Mur抗原 PCR-SSP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患者ABO疑难血型基因分型及输血策略探讨
6
作者 冯晨晨 陈青 +4 位作者 韦晓 史丽莉 张若洋 赵芳 肖建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8-545,共8页
目的:应用基因分型技术鉴定妊娠患者ABO疑难定型样本的血型,并结合临床探讨输血策略。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疑难血型基因检测开放平台接收的各地临床机构送检的36例ABO血型疑难的妊娠患者样本,利用血清学和基因检测方... 目的:应用基因分型技术鉴定妊娠患者ABO疑难定型样本的血型,并结合临床探讨输血策略。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疑难血型基因检测开放平台接收的各地临床机构送检的36例ABO血型疑难的妊娠患者样本,利用血清学和基因检测方法鉴定血型表型及基因型。结果:36例样本共检出ABO亚型20例,包括10例BA/O,3例cisAB/O,2例A/Bw,1例A2/B,1例Aw/B,1例BA/B,1例BA/A,1例Bw/O;12例ABO基因测序后未发现与异常表型相关的特异性变异;检出4例类孟买血型。结论:ABO亚型干扰妊娠患者的ABO血型鉴定,同时妊娠状态也会影响血型表型。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精准确定血型基因型能够指导妊娠患者临床输血,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亚型 基因分型 输血安全 产前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的儿童颅脑创伤患者临床输血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7
作者 刘威 侯君 +9 位作者 唐龙泉 周鹏 钟艳 罗沁妍 况小雨 刘华 熊紫清 熊伟 吴承高 乐爱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3-560,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临床输血影响因素,建立其临床输血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输血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疗机构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535例儿童TBI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临床输血影响因素,建立其临床输血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输血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疗机构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535例儿童TBI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院内是否输注红细胞将患者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分析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患者院内输血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指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均存在差异(P<0.05)。输血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ICU入住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其他骨折、治疗方式、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7个影响因素是TBI患者临床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输血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5%CI:0.94~0.9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亦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心率、其他骨折、治疗方式、Hb、Plt、APTT、D-二聚体是TBI患者临床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果,可指导临床医师输血决策,有助于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临床输血 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sAB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及输血策略
8
作者 吴思梦 杨巧妮 +2 位作者 高娃 李孝帅 王秋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0,共5页
目的:分析5例cisAB血型样本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并探讨其安全输血方案。方法:使用抗-A、抗-B、抗-D、抗-A1、抗-H定型试剂和ABO试剂红细胞对样本血型进行血清学鉴定;采用PCR-SSP或基因测序对样本血型进行分子生物学测定。结果:5... 目的:分析5例cisAB血型样本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并探讨其安全输血方案。方法:使用抗-A、抗-B、抗-D、抗-A1、抗-H定型试剂和ABO试剂红细胞对样本血型进行血清学鉴定;采用PCR-SSP或基因测序对样本血型进行分子生物学测定。结果:5例患者血型血清学鉴定均正反定型不符,表现为A2B3或A2Bw;对样本1、2、3进行ABO基因测序,均存在第6外显子出现261del G,第7外显子发生467 C>T、803 G>C变异,确定样本1、2、3基因型为cis AB/O;样本4、5进行PCR-SSP基因分型,结果均为cis AB/O。结论:cis AB等位基因患者的血清学表现多不一致,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从而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AB 血型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输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供血工作涉及伦理问题投诉的分析
9
作者 王雪 翟培聪 +1 位作者 房云海 张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1,共4页
探讨采供血过程中的主要伦理学问题,为采供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伦理学视角的指导。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近5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全渠道受理的投诉资料,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投诉种类多、数量大,严重性相对较弱... 探讨采供血过程中的主要伦理学问题,为采供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伦理学视角的指导。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近5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全渠道受理的投诉资料,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投诉种类多、数量大,严重性相对较弱;输血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投诉种类少、数量小,但严重性相对更强。血站应重视投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本着尊严、自主、不伤害、有益、公正的伦理学原则开展工作,提高献血者、患者服务体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高效的献血、用血环境,推动输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输血 投诉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0
作者 崔云鹏 米川 +4 位作者 燕太强 王冰 潘元星 林云飞 施学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评估胸腰椎转移瘤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4年3月因脊柱转移瘤在我科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5例,女16例,年龄63.9±1.2岁;其中24例患者接受后路微创小切... 目的:评估胸腰椎转移瘤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4年3月因脊柱转移瘤在我科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5例,女16例,年龄63.9±1.2岁;其中24例患者接受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47例接受传统后路减压手术。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来评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与血供、手术部位以及术前是否栓塞等基线数据上的差异,以及总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日异体血输入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P<0.001)。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日失血量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0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日输血(P=0.011)、术后总引流量(P=0.000)、引流管留置时间(P=0.000)以及术后住院时间P=0.000均较传统手术组显著降低。小切口微创组患者术后第1天ALB下降程度较传统手术组显著改善(P=0.040)。两组患者在硬膜损伤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功能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创小切口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胸腰椎转移瘤患者手术失血及异体血输注,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改善与传统手术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小切口 微创脊柱手术 失血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同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输血策略探讨
11
作者 张慧 郑皆炜 +4 位作者 金沙 沈伟 李珊珊 程晓文 向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探讨类同种自身抗体(简称类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及输血治疗,为该类患者输血策略的适宜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产生类抗体的两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进行详细的血清学实验包括ABO血型鉴定、Rh分型、抗体特异性鉴定、溶血相... 目的:探讨类同种自身抗体(简称类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及输血治疗,为该类患者输血策略的适宜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产生类抗体的两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进行详细的血清学实验包括ABO血型鉴定、Rh分型、抗体特异性鉴定、溶血相关指标分析,同时对1977-2024年国内外类抗体相关输血治疗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患者1血型AB型、CCDee型,检出类抗-e抗体,两次交叉配血均选择反应凝集较弱的AB型e抗原阴性红细胞输注,血红蛋白由48 g/L上升至91 g/L,输血效果显著;患者2血型O型、CcDee型,检出类抗-c抗体,患者入院后诊断为AIHA即行激素治疗,住院期间未输注血制品,溶血情况逐渐缓解。结论:产生类抗体患者输血需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非必要不输注,必须输血时需选取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抗体 输血策略 抗原阴性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肾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1
1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3 位作者 李杨 林俊 王钢 薛武军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8,共18页
肾脏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做好肾脏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是肾脏移植受者早期康复、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成为肾脏移植团队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规范肾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技术操作,提高肾脏移植围手术期的临床诊治水平... 肾脏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做好肾脏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是肾脏移植受者早期康复、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成为肾脏移植团队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规范肾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技术操作,提高肾脏移植围手术期的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了国内临床移植、护理、流行病学等相关领域专家,采用2009版牛津大学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标准,针对肾脏移植围手术期领域相关的护理与监测、容量评估、营养与补液、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的22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通过循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肾脏移植围手术期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围手术期 管理 监测 血栓 输血 容量评估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输血科2011-2022年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儒彬 李慧君 +1 位作者 李菲 陈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1年-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以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与民族、性别、妊娠史、输血史的关系。方法:调取2011年-2022年本院的临床输血安全与血液管理软件中拟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1年-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以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与民族、性别、妊娠史、输血史的关系。方法:调取2011年-2022年本院的临床输血安全与血液管理软件中拟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年-2022年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民族、性别、妊娠史、输血史等因素与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的关系。结果:2011年-2022年的329 270例样本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7%。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中占比较高的3种血型依序是Rh血型(43.72%)、Lewis血型(9.90%)、MNS血型(6.44%)。Rh血型中抗-D、抗-E抗体在阳性样本中占比较高,分别为19.09%、16.06%,MNS血型中抗-M抗体在阳性样本中占比最高(5.46%),Lewis血型中抗Lea抗体在阳性样本中占比最高(8.80%)。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P<0.001)。Rh血型系统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集中于汉族、维吾尔族。相比男性、无输血史、无妊娠史患者,女性患者及有输血史和妊娠史患者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以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为主,应加强各类Rh血型抗原筛查;对女性、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以及少数民族患者应进行重点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输血 血型系统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百日咳55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刘柳英 夏治 +1 位作者 汤文 石步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2-939,共8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55例重症百日咳患儿临床资料。按年龄(≤3月龄组、>3月龄组)、疫苗接种情况、混合感染情况等分组,比较不同组间...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55例重症百日咳患儿临床资料。按年龄(≤3月龄组、>3月龄组)、疫苗接种情况、混合感染情况等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儿临床特征差异。结果55例重症百日咳患儿年龄为1个月5 d~9岁,均合并重症肺炎,54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3月龄26例(47.3%),未接种疫苗45例(81.8%),混合感染组47例(85.5%)。≤3月龄组患儿中咳嗽后呕吐(30.8%VS 58.6%)、换血治疗的比率(11.5%VS 34.5%)较>3月龄组低;≤3月龄组患儿脑脊液蛋白升高比率较>3月龄组(61.5%VS 31.0%)高;≤3月龄组患儿入院前病程较>3月龄组短[(10.15±5.64)d VS(14.24±8.9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种疫苗组的淋巴细胞(LC)绝对值低于未接种疫苗组[(9.92±5.92)×10^(9)/L VS(17.93±11.41)×10^(9)/L,P<0.05]。混合感染组患儿丙种球蛋白使用比率高于单纯感染组(87.2%VS 50.0%),混合感染组患儿住院日数[(15.11±6.53)d VS(9.50±4.69)d]、PICU住院日数[(10.53±5.26)d VS(5.88±4.16)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日数[(8.36±4.21)d VS(5.00±2.73)d]均长于单纯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现延长重症百日咳患儿PICU住院日数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症百日咳多见于≤3月龄未接种疫苗的患儿,混合感染率高,均表现为重症肺炎。疫苗接种状态、混合感染及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儿童 重症肺炎 影响因素 换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储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何克宇 戴姝畅 +2 位作者 张强 张敏 徐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3,共5页
输血是拯救全世界数百万受血者生命的重要干预措施。提高血液储存效率和延长存储红细胞的可用时间,是解决血液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为减少红细胞存储损伤,在红细胞储存技术方面,不断有创新技术涌现:海藻糖、假交替单胞菌胞... 输血是拯救全世界数百万受血者生命的重要干预措施。提高血液储存效率和延长存储红细胞的可用时间,是解决血液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为减少红细胞存储损伤,在红细胞储存技术方面,不断有创新技术涌现:海藻糖、假交替单胞菌胞外多糖被作为新型冷冻保护剂,替代传统保护剂甘油,可缩短解冻时间,提高冷冻存活率;多种新型抗氧化剂、纳米材料等被作为红细胞保存液添加剂,可改善储存期红细胞携氧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延长红细胞储存时间。此外,传统血袋中微塑料、增塑剂等成分的危害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因此血袋成分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5年红细胞储存技术的研究报道,为提高储存血液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储存红细胞 储存损伤 氧化损伤 微塑料 纳米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地区儿科住院患者抗-M意外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16
作者 田冬冬 赵鼎 +4 位作者 李巍 王勇军 胡红兵 杨源青 李正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5-1160,共6页
目的:分析华中地区0-14岁儿科住院患者中抗-M意外抗体的阳性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武汉儿童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家医疗机构30049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患儿... 目的:分析华中地区0-14岁儿科住院患者中抗-M意外抗体的阳性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武汉儿童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家医疗机构30049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对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用谱细胞进行鉴定以明确抗体特异性。分析抗-M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血型、疾病类型和有无输血史患儿中及不同地区间患儿中的分布和差异性。结果:30049例住院患者中,意外抗体阳性率为0.91%(273/30049),其中抗-M抗体的阳性率为0.44%(131/30049)。抗-M抗体在0-<1个月新生儿组中阳性率为0.10%(5/4881),且均为来自于母亲的Ig G类抗体;1个月-<1岁组阳性率为0.23%(7/3108),其中1-6个月患者未检出抗-M抗体;1-4岁组、5-9岁组、10-14岁组阳性率分别为0.87%(88/10064)、0.38%(27/7190)和0.08%(4/4806);1-4岁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5-9岁组与0-<1个月组及10-14岁组的阳性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抗-M抗体在ABO血型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A型血0.32%(30/9482)、B型血0.70%(58/8293)、O型血0.32%(31/9595)、AB型血0.45%(12/2679);B型血患者抗-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A型血、O型血患者(P<0.05)。湖南、湖北和河南3个地区抗-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18%、0.32%和0.71%,河南地区阳性率明显高于湖南和湖北(P<0.05),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地域差异性。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及有无输血史患儿之间抗-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抗-M抗体在华中地区0-14岁儿科住院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对研究中国儿童群体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意外抗体 抗-M抗体 MNS血型 输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输低剂量辐照自体外周血对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症大鼠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贺高峰 葛霜 +2 位作者 孙莉萍 汪德清 于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519,共9页
目的:探讨回输低剂量照射自体外周血(LDIAPBR)对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症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LDIAPBR组在造模前1 d进行LDIAPBR(抽取全身循环血量10%在体外100 mGy照射后完全回输),同时正常组、模型组仅抽同样比例血量... 目的:探讨回输低剂量照射自体外周血(LDIAPBR)对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症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LDIAPBR组在造模前1 d进行LDIAPBR(抽取全身循环血量10%在体外100 mGy照射后完全回输),同时正常组、模型组仅抽同样比例血量回输,不照射血液。除正常组外,均采用1 Gy X射线全身照射建立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症大鼠模型。阳性药物组造模后皮下注射rhG-CSF。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器官指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活力,并进行骨髓病理切片分析。结果:LDIAPBR组大鼠的总体状态较模型组显著改善。LDIAPBR组的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和活力也显著增加。骨髓病理切片显示,LDIAPBR组有核细胞密度增大,空腔面积减少。结论:LDIAPBR可有效改善辐射致白细胞减少症大鼠模型的血液学指标和骨髓造血功能,为辐射相关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照 自体外周血回输 白细胞减少症 辐射损伤 骨髓造血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安全输血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18
作者 赵志华 赵诗雨 +3 位作者 周文娟 杨英 喻姣花 周笑笑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5-69,共5页
目的构建术中安全输血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推动手术患者术中安全输血向规范化发展。方法基于循证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术中安全输血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立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最终构建包含3项... 目的构建术中安全输血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推动手术患者术中安全输血向规范化发展。方法基于循证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术中安全输血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立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最终构建包含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的术中安全输血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8与0.898,指标重要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220、0.328(均P<0.05);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排名前三的是术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0731)、术中输血记录正确率(0.0731)、术中输血操作考核合格率(0.0675)。结论构建的术中安全输血管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为手术患者安全输血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输血 敏感指标 管理质量 德尔菲法 输血不良反应 护理安全管理 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1)-mapping对比T_(2)^(*)mapping检测心肌铁过载及去铁治疗的效果评估价值
19
作者 卢慧敏 汪飞 +2 位作者 刘骏 孙宜楠 杨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0-563,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T_(1)-mapping及T_(2)^(*)mapping技术对长期反复输血患者的心肌铁过载情况进行定量分析,量化评估去铁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心肌铁沉积的程度。探讨T_(1)-mapping技术在心肌铁过载评估中的可能性及准确性,更加方便快捷... 目的:本研究利用T_(1)-mapping及T_(2)^(*)mapping技术对长期反复输血患者的心肌铁过载情况进行定量分析,量化评估去铁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心肌铁沉积的程度。探讨T_(1)-mapping技术在心肌铁过载评估中的可能性及准确性,更加方便快捷的评估心肌铁过载。方法:收集40例临床血清铁蛋白(SF)>500μg/L,考虑铁过载并需要去铁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行心脏MR检查,测得T_(1)值及T_(2)^(*)值,分析治疗前后T_(1)值及T_(2)^(*)值与SF之间的对应关系,评估心肌铁过载去铁治疗的的效果。结果:40例铁过载患者治疗前、后心肌T_(1)值与SF相关系数r为-0.86、-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T_(2)^(*)值与SF相关系数r为-0.58、-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铁治疗前、后的心肌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T_(1)与T_(2)^(*)相关系数r为0.49、0.74,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T_(1)-mapping成像速度快,心肌铁沉积检测效能与常规T_(2)^(*)具有高度一致性;T_(1)-mapping对心肌铁过载的检测准确性高,与SF有高度一致性,并且可以有效的评估去铁治疗前、后心肌铁过载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心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k(a-b-)型家系分子生物机制及输血策略研究
20
作者 李小燕 邓琼斐 +3 位作者 赖小丽 陈丹丹 王丹 曾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874,共6页
目的:对血清学表现为JK(a-b-)并产生抗-JK^(3)高频抗原抗体患者及其8名家系成员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以确定其分子机制,并探究其输血策略。方法:通过血清学实验对家系Kidd血型抗原表型及意外抗体进行检测,采用Sanger法测序SLC14A... 目的:对血清学表现为JK(a-b-)并产生抗-JK^(3)高频抗原抗体患者及其8名家系成员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以确定其分子机制,并探究其输血策略。方法:通过血清学实验对家系Kidd血型抗原表型及意外抗体进行检测,采用Sanger法测序SLC14A1基因4-11外显子及其内含子区域。结果:该家系中一条基因JK*B(c.499A>G,c.512G>A,c.588A>G)与另一条基因JK*B(c.342-1G>A,588A>G)组合导致了2名成员JK(ab-)的表型。遗传JK*A(c.130G>A,588A>G)基因成员血清学上均表现为JK^(a+W),遗传JK*B(c.499A>G,c.588A>G)基因的家系成员血清学上均表现为JK^(b+W),(c.499A>G,c.588A>G)突变组合尚未被报道引起抗原减弱。JK(a-b-)的先证者产生了抗-JK^(3)抗体,医院为该患者制定了多项备血策略,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本研究确定了该家系JK(a-b-)产生的分子机制,初步确立了本机构Kidd稀有血型备血输血策略,揭示本地区建立稀有血型库的必要性。JK*B(c.499A>G,c.588A>G)可能是导致Kidd抗原减弱的新遗传模式,为群体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K(a-b-) KIDD血型 SLC14A1基因 输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