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ngth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G Xiaoyu WU Wei MO Yirong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5,共8页
The concept of resonance-assisted hydrogen bonds(RAHBs)highlights the synergistic interplay between theπ-resonance and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This concept has been well-accepted in academia and is widely used ... The concept of resonance-assisted hydrogen bonds(RAHBs)highlights the synergistic interplay between theπ-resonance and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This concept has been well-accepted in academia and is widely used in practice.However,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seemingly enhanced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IMHB)in unsaturated compounds may simply be a result of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σ-skeleton framework.Thus,it is crucial to estimate the strength of IMHBs.In this work,we used two approaches to probe the resonance effect and estimate the strength of the IMHBs in the two exemplary cases of the enol forms of acetylacetone and o-hydroxyacetophenone.One approach is the block-localized wavefunction(BLW)method,which is a variant of the ab initio valence bond(VB)theory.Using this approach,it is possible to derive the geometries and energetics with resonance shut down.The other approach is Edmiston’s truncated localized molecular orbital(TLMO)technique,which monitors the energy changes by removing the delocalization tails from localized molecular orbitals.The integrated BLW and TLMO studies confirmed that the hydrogen bonding in these two molecules is indeed enhanced byπ-resonance,and that this enhancement is not a result ofσconstra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nance-assisted hydrogen bond Bond strength Valence bond block-localized wavefunction Truncated localized molecular orbi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粒子性对衍射现象进行研究的实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成义 陶纯堪 +1 位作者 高万荣 郭胜利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2,共2页
采用粒子性观点,用概率波对光栅衍射和环孔衍射过程进行了讨论,所得结论与采用光的波动性观点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Fourier变换方法所得结果相同。通过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衍射的本质和光的粒子性的认识。
关键词 光栅衍射 环孔衍射 光子 概率 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峭壁V形峡谷对地震SH波散射的解析解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宁 潘家琐 +1 位作者 代登辉 高玉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6-906,共11页
地表地形常引起地震动的局部放大,这是由于地震波传播至局部地形时产生了散射现象.本文利用波函数展开方法和区域匹配技术,提出了含峭壁V形峡谷对平面SH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并进行了退化验证.通过频域内的参数分析,揭示了峭壁深度、入... 地表地形常引起地震动的局部放大,这是由于地震波传播至局部地形时产生了散射现象.本文利用波函数展开方法和区域匹配技术,提出了含峭壁V形峡谷对平面SH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并进行了退化验证.通过频域内的参数分析,揭示了峭壁深度、入射波频率和角度等因素对峡谷场地地面运动的影响规律,发现上部峭壁会增强峡谷对地震动的地形放大效应.研究结果不仅为数值方法提供了验证基准,还可为含峭壁峡谷周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顺河向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平面SH波 散射 波函数展开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驱动力作用下的变质量谐振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薇 顾之雨 +1 位作者 缪春晖 钱尚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3-339,共7页
按照本文两位作者最近导出的波函数的一般解析表达式求得3种变质量谐振子在谐驱动力作用下其几率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波函数 几率密度 变质量谐振子 驱动力 谐振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SH波作用下部分充填圆弧形沉积谷的二维土层和地形放大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宁 高玉峰 +3 位作者 何稼 徐婕 陈欣 代登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797,共20页
场地效应通常包含土层放大效应和地形放大效应,为了揭示二者的相对贡献,本文构造了平面SH波作用下部分充填沉积谷的解析模型,借助于区域分解策略,在波函数展开法的框架下,提出了超定方程组解法,得到了部分充填圆弧形沉积谷对平面SH波散... 场地效应通常包含土层放大效应和地形放大效应,为了揭示二者的相对贡献,本文构造了平面SH波作用下部分充填沉积谷的解析模型,借助于区域分解策略,在波函数展开法的框架下,提出了超定方程组解法,得到了部分充填圆弧形沉积谷对平面SH波散射的波函数级数解,而且级数解的收敛测试表明了超定方程组解法的必要性.通过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调整解析模型中两个子区域内的材料参数,计算了沉积谷引起的场地放大效应和相应的空河谷引起的地形放大效应.对二维土层与地形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沉积谷内二维土层放大效应通常强于地形放大效应,而地形放大效应决定了沉积谷外的地面运动放大形态.针对最大地面运动,进行了沉积谷和相应空河谷的参数分析,进一步描述了二维土层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土层放大效应引起的最大地面运动通常远远大于地形放大效应引起的最大地面运动,并且二维土层效应通常随着土层与基岩的阻抗比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一维土层放大效应与二维地形放大效应的简单线性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土层效应 地形效应 平面SH波 散射 沉积谷地 波函数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波用椭球波函数的展开 被引量:3
6
作者 韩一平 吴振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7-231,共5页
在椭球坐标系中,根据椭球波函数的定义,将平面波用椭球波函数展开,通过矩阵方程,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长旋转椭球波函数的径向函数和角函数,从而求出平面波用椭球波函数展开的展开系数.
关键词 电磁散射 椭球波函数 矩阵方程 平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性波函数及其在原子能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新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31-134,共4页
讨论了波函数在原点的奇异性问题及其与势场的关系,指出在保证径向波函数平方可积,即积分∫|Rnl(r)|2r2dr有限的前提下,出现Rnl(0)=∞的奇异性,在物理上是可以接受的。然后,将具有这种奇异性的波函数应用于类... 讨论了波函数在原点的奇异性问题及其与势场的关系,指出在保证径向波函数平方可积,即积分∫|Rnl(r)|2r2dr有限的前提下,出现Rnl(0)=∞的奇异性,在物理上是可以接受的。然后,将具有这种奇异性的波函数应用于类氦原子基态能量的计算,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指出,采用形如R10(r)=Crs0e-z-β1+s0r(0>s0>-1/2)的奇性径向波函数,相当于将两电子间除屏蔽效应之外的关联作用,等效为中心场-|γ|/r2的作用,从而使基态能量的计算结果比s0=0时的结果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性波函数 电子关联 类氦原子 原子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介观电路的量子波函数和零点起伏 被引量:23
8
作者 崔元顺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42-548,共7页
运用正则化变换结合路径积分方法,求解了有源介观耗散电路的量子波函数,并进一步研究了介观电路中电荷、电流的量子起伏.
关键词 介观耗散电路 量子被函数 量子起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振动光谱中费米共振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传梅 季学韩 崔执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8-182,共5页
本文考虑了分子振动非谐性所引起的振动能级之间的费米共振相互作用,利用定态微扰论,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两态和三态之间的费米共振相互作用对能级能量、态函数和谱线强度的影响,在三阶非谐性近似下,得到了计及费米共振相互作用在内的... 本文考虑了分子振动非谐性所引起的振动能级之间的费米共振相互作用,利用定态微扰论,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两态和三态之间的费米共振相互作用对能级能量、态函数和谱线强度的影响,在三阶非谐性近似下,得到了计及费米共振相互作用在内的能级能量、态函数和谱线强度的数学解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米共振 振动能级 态函数 谱线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原子的高激发Stark态的反交叉计算 被引量:3
10
作者 安继明 周国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用一种势模型得出的零场状态下的波函数为基,用对角化矩阵元的方法计算了Li原子主量子数n=15-22的Li原子在电场中Stark态能级的反交叉位置及其宽度,并且和其他人用CA波函数为基作的n=15的计算进行了比较,发现... 用一种势模型得出的零场状态下的波函数为基,用对角化矩阵元的方法计算了Li原子主量子数n=15-22的Li原子在电场中Stark态能级的反交叉位置及其宽度,并且和其他人用CA波函数为基作的n=15的计算进行了比较,发现符合得很好。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反交叉位置及其宽度和主量子数N的标度关系,这样的标度关系有助于得到更高激发态的一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模型 波函数 量子亏损 锂原子 斯塔克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自旋粒子在旋转磁场中的演化及Berry相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连 颜玉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77,共4页
对于自旋为 1/2的粒子在旋转磁场中的演化及Berry相问题 ,可用直接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进行计算 ,但是用这种方法讨论高自旋粒子的演化问题时会出现数学计算上的困难 .而自旋粒子各能级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根据这个特点 ,文中用“尝... 对于自旋为 1/2的粒子在旋转磁场中的演化及Berry相问题 ,可用直接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进行计算 ,但是用这种方法讨论高自旋粒子的演化问题时会出现数学计算上的困难 .而自旋粒子各能级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根据这个特点 ,文中用“尝试”波函数的方法求解了绝热近似下自旋粒子在旋转磁场中演化的薛定谔方程 ,得到系统的演化波函数和系统在完成一个演化周期后的Berry相 .此方法在求解高自旋问题时不会出现高阶的微分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磁场 高自旋粒子 演化 BERRY相 尝试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12)C弹性散射中对一种唯象的N湮灭势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运厅 冯禄燕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近似下,采用泡里关联的核波函数,使用一种唯象的湮灭势,对180MeV的在12C上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极化角分布和自旋旋转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自旋效应可以忽略,这种势模型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反质子 弹性散射 微分截面 湮灭势 核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半圆形河谷对柱面SH波的散射解析解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宁 高玉峰 +1 位作者 陈欣 代登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8-355,共8页
风化河谷地震效应对建在此类场地上工程结构(如大坝、桥梁)的动力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威胁,为揭示河谷风化层对地面运动的影响,利用波函数展开法推导风化半圆形河谷对线源柱面SH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计算不同震源位置条件下风化半圆形河谷... 风化河谷地震效应对建在此类场地上工程结构(如大坝、桥梁)的动力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威胁,为揭示河谷风化层对地面运动的影响,利用波函数展开法推导风化半圆形河谷对线源柱面SH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计算不同震源位置条件下风化半圆形河谷的地表位移反应和地面运动放大因子,分析地面运动的幅值和形态,发现随着震源距离的增大,在河谷附近地震动的放大和衰减的交替更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河谷 场地效应 波传播与散射 波函数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角动量纠缠光子对联合探测概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谌娟 柯熙政 王铁成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0-438,共9页
研究了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的轨道角动量纠缠光子对的联合探测概率,在忽略光子偏振和晶体为薄晶体的情况下推导出轨道角动量纠缠光子对联合探测概率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中抽运光、信号光以及空闲光参数(束腰... 研究了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的轨道角动量纠缠光子对的联合探测概率,在忽略光子偏振和晶体为薄晶体的情况下推导出轨道角动量纠缠光子对联合探测概率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中抽运光、信号光以及空闲光参数(束腰、轨道角动量和径向指数)的大小决定着纠缠光子的联合探测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轨道角动量 自发参量下转换 波函数 联合探测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对有部分脱胶衬砌的圆形孔洞的散射 被引量:19
15
作者 汪越胜 王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2-469,共8页
本文研究了圆形孔洞内衬砌与孔洞部分脱胶时对SH波的散射.将脱胶区看作表面不相接触的弧形界面裂纹,利用波函数展开法,并引入裂纹面的位错密度函数,将问题归结为一组奇异积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动应力强度因子(DSIF)... 本文研究了圆形孔洞内衬砌与孔洞部分脱胶时对SH波的散射.将脱胶区看作表面不相接触的弧形界面裂纹,利用波函数展开法,并引入裂纹面的位错密度函数,将问题归结为一组奇异积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动应力强度因子(DSIF)和远场位移及散射截面(SCS).结果显示:由于脱胶,DSIF和SCS在较低的频率上发生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散射 脱胶 孔洞 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e)反应中末态波函数的动量相关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7-532,共6页
在Berakdar工作的基础上,从动量相关的角度入手,导出了任意几何条件下的索末菲参量。并由此计算了入射能为50eV和150eV时,电子入射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测量和CCC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尽管计算与实... 在Berakdar工作的基础上,从动量相关的角度入手,导出了任意几何条件下的索末菲参量。并由此计算了入射能为50eV和150eV时,电子入射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测量和CCC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尽管计算与实验略有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态波函数 坐标相关 动量相关 (E 2E)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一维原子链晶格振动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海峰 徐文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6-90,共5页
本文从结构、态密度和本征波函数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单原子周期链、双原子周期链、无序链、纳米链、Fibonacci准晶链和Thue-Morse链六种一维体系的晶格振动特性,给出并讨论了他们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 晶格振动特性 准晶链 纳米链 原子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样条函数计算氢分子离子的能级和波函数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效信 赵松峰 +1 位作者 李伟 李晓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采用B样条函数展开方法数值求解了氢分子离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计算了不同核间距时氢分子离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结果表明,将氢分子离子的核位置作为B样条函数的节点,即使对较大的核间距,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值仍可达到很高... 采用B样条函数展开方法数值求解了氢分子离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计算了不同核间距时氢分子离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结果表明,将氢分子离子的核位置作为B样条函数的节点,即使对较大的核间距,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值仍可达到很高的精度,所得基态径向波函数与用GAUSSIAN化学软件计算的结果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样条函数 定态薛定谔方程 氢分子离子的能级和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偏振磁场中的自旋演化及Berry位相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浩 王正茂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22-24,共3页
自旋在线偏振磁场中的演化是无法精确求解的.本文用转动波近似求得线偏振磁场中自旋演化的波函数。
关键词 线偏振磁场 转动波近似 自旋演化 Berry位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谷场地地震波传播解析模型及放大效应 被引量:24
20
作者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共25页
从形态上看,自然界存在平坦、凸起和凹陷3种常见的地形及场地条件,而河谷场地是一种常见的凹陷地形,且在河谷场地修建了大量工程(如土石坝、桥梁等)。实际震害调查表明地形及场地条件对地震灾害影响很大。针对河谷场地地震波传播解析模... 从形态上看,自然界存在平坦、凸起和凹陷3种常见的地形及场地条件,而河谷场地是一种常见的凹陷地形,且在河谷场地修建了大量工程(如土石坝、桥梁等)。实际震害调查表明地形及场地条件对地震灾害影响很大。针对河谷场地地震波传播解析模型及放大效应,全面总结了笔者及其课题组长期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提出了近源地形与场地效应的概念,用线源柱面SH波模拟入射地震波,平面波是其远场入射的特例,构造了线源柱面SH波自由场,定义了近源激励下的放大因子,实现了入射波波前弯曲及其地形放大效应,为其它地形和场地引起的近源放大效应研究开启了新的可能。(2)构建了非对称V形河谷地震波传播解析模型,包括亥姆霍兹运动方程、河谷表面自由边界条件及虚拟辅助边界应力与位移连续条件,提出了区域分解与区域匹配分两步走的策略,首先将整个区域分解成3个符合极坐标系的子区域,在子区域中对运动方程进行求解获得相应的波场(含有未知系数),然后将各个子区域的波场在边界进行匹配,利用边界条件求解未知系数,从而获得整个区域的波场解答以及柱面SH波的二维散射规律,揭示了非对称V形河谷的差异放大效应,这将对建在非对称V形河谷上的长大跨度工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3)U形河谷在地球表面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缺少实际地震记录和理论研究,U形河谷的地形放大效应仍然未知。构建了U形河谷解析模型,本质上也就是亥姆霍兹方程的边值问题,并得到了这个问题的波函数级数解,发现了U形河谷谷底对地震波的异常放大现象,改变了学术界以往认为凹陷地形底部地震动一定会衰减的不全面认识,并被用来解释中世纪暖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量山体落石与滑坡现象。(4)河谷常有沉积物(覆盖层),覆盖层将进一步加剧地震放大效应。构建了线源柱面SH波半圆形沉积谷解析模型,并给出了其解析级数解,发现覆盖层对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效应,且覆盖层阻尼比较小时剧烈放大,这将加剧工程结构的破坏。最后,考虑河谷场地地震放大效应进行河谷两侧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及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与坝坡地震稳定性分析,认为河谷场地地震放大效应对边坡工程与土石坝工程抗震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场地 地震波 波函数级数解 放大效应 边坡地震稳定性 土石坝地震反应 坝坡地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