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关键参数建模与“甜点”预测
1
作者 唐军 魏刚 +3 位作者 胡挺 田新 龚佳 何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盐矿物导电性能的电阻率校正因子,根据岩心实验对系数K进行修正,改进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接着利用有机质对密度与中子测井曲线的影响差异,建立饱和度非电法测井计算方法;最后引入层次分析法,优选反映页岩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两类甜点的7个参数,依据贡献程度、计算精确度和数据可靠性构建判断矩阵,形成页岩优势储层判别量化图版。依据该方法,能够将泌阳凹陷页岩优势储层准确识别,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有利的岩石物理分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页岩 甜点预测 总有机碳含量 饱和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各向异性建模技术在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的应用
2
作者 胡小波 张高成 +4 位作者 陈从希 杨兴圣 王雷 李俨 石榴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2期65-72,共8页
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藏类型多样,具有较大勘探潜力,该地区以往开展了大量各向同性深度偏移技术攻关,仍然存在成像与实钻井误差较大,各向异性问题显著,难以满足进一步精细勘探需求;为解决各向异性问题,开展了TTI各向异... 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藏类型多样,具有较大勘探潜力,该地区以往开展了大量各向同性深度偏移技术攻关,仍然存在成像与实钻井误差较大,各向异性问题显著,难以满足进一步精细勘探需求;为解决各向异性问题,开展了TTI各向异性建模技术应用研究。采用测井约束速度建模技术提高了白云岩速度异常区速度模型精度,采用浅中深一体化融合速度建模技术提高了陡坡带“双复杂区”速度模型精度;采用从VTI到TTI递进式的各向异性速度参数建模技术,使得井震误差减小,各向异性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同时,采用构造属性约束代替常规层位属性约束,使得复杂构造速度模型与地下构造特征更加吻合,优化了井震误差分析环节,提高TTI建模效率。最终应用成果表明,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复杂构造得到准确刻画,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高品质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速度异常区 双复杂区 各向异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页岩含油性及烃类赋存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金芸芸 李楚雄 +9 位作者 王勇 严永新 罗曦 黄帅博 李志明 周圆圆 孙中良 刘雅慧 贾梦瑶 冷筠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5,共12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发育优质湖相页岩层系,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前人针对该层系页岩含油性及烃类赋存状态的研究相对薄弱,可能是制约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泌阳凹陷南部Y1井核三段Ⅲ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发育优质湖相页岩层系,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前人针对该层系页岩含油性及烃类赋存状态的研究相对薄弱,可能是制约泌阳凹陷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泌阳凹陷南部Y1井核三段Ⅲ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多温阶热解、X射线衍射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系统开展了页岩含油性、烃类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核三段Ⅲ亚段页岩岩相组合主要包括长英质页岩相、云灰质页岩相和混合质页岩相,纹层结构发育。烃源岩类型整体处于好—优质范围,热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型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页岩含油性随埋深增大呈递增趋势,烃类赋存特征由中上部以吸附烃为主,过渡至下部以游离烃为主。碎屑矿物及有机碳含量是控制游离烃和吸附烃含量的主要因素。总体认为,核桃园组下部页岩含油饱和度指数整体高于100 mg/g,游离烃含量平均高于3 mg/g,具备较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含油性 烃类赋存状态 核桃园组 古近系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安棚东南区核桃园组三段深层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4
作者 黄郑 周永强 +6 位作者 贺子潇 黎明 杨滔 王肃 李强 赵颖 尹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为了探明深部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东南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Ⅱ—Ⅵ油层组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成像及常规测井、注水压驱等资料,系统开展了致密油藏裂缝综合评价。该区... 为了探明深部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东南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Ⅱ—Ⅵ油层组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成像及常规测井、注水压驱等资料,系统开展了致密油藏裂缝综合评价。该区目的层Ⅱ—Ⅵ油层组属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岩屑含量较高,为近源沉积;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对于不同岩性砂岩储层,裂缝主要发育于细砂岩中,其次为粉砂岩,而含砾砂岩中裂缝通常不发育。目的层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及直立缝,其占比可达87.8%,低角度斜交缝和水平缝分别占比7.3%及4.9%。目的层致密储层裂缝发育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岩性、沉积微相及局部构造,厚度较薄、粒度较细的单砂体或复合砂体部位裂缝通常较为发育。裂缝主要发育于前缘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及其外缘远砂坝砂体部位,而席状砂及前缘三角洲微相中裂缝不发育。此外,裂缝还发育于构造转折端,且主要发育于正向构造的顶部及翼部。目的层裂缝主要沿着WE向、NE向分布,其次为NW向;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拗陷期(喜马拉雅晚期)。裂缝是导致致密油储层水窜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加强裂缝发育程度、扩展规模及方向的动、静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致密油 核桃园组 古近系 安棚东南区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岩特征及沉积环境——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H3Ⅲ亚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金芸芸 李艳然 +4 位作者 李圯 黄帅博 罗曦 余梦丽 郑融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泌阳凹陷作为国内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在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广泛发育细粒沉积岩。文中利用长井段连续取心资料以及薄片观察、二维XRF扫描、XRD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以矿物组分、沉积构造和粒度作为主要依据,把泌... 泌阳凹陷作为国内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在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广泛发育细粒沉积岩。文中利用长井段连续取心资料以及薄片观察、二维XRF扫描、XRD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以矿物组分、沉积构造和粒度作为主要依据,把泌阳凹陷H3Ⅲ亚段细粒沉积岩划分为9种岩相类型,其中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是发育类型最多的细粒沉积岩;通过Mg/Ca、Al含量、Ti含量、(Fe+Al)/(Ca+Mg)、P/Ti、Sr/Ba和V/(V+Ni)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及岩相组合来分析沉积环境的演化特征。泌阳凹陷H3Ⅲ亚段沉积环境是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盐度为半咸水—咸水,陆源输入总体较强,气候变化相对较大,从下到上经历了干旱、干湿交替、湿润以及干旱的气候变化。岩相的垂向变化受气候、陆源输入、水深、水体盐度的影响,气候、陆源输入、水深决定了长英质矿物和黏土矿物的含量,而碳酸盐矿物的含量主要受到水体盐度和气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混合质页岩 长英质页岩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 被引量:77
6
作者 朱筱敏 董艳蕾 +5 位作者 胡廷惠 罗琪 王敏 杨道庆 罗家群 刘桂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24,共10页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塌浊积扇的地质特点,依据地震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将核桃园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进而,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中,通过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岩心刻度等工作,开展了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确定了核桃园组多物源供给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滑塌浊积扇的发育明显受控于三角洲的发育演化,明确了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油气关系,指出核桃园组SQ2—SQ4是深凹区岩性油气圈闭的有利勘探层段,三角洲前缘和浊积扇砂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滑塌浊积扇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祥 严永新 +3 位作者 章新文 刘洪涛 薛秀丽 罗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1,147,共6页
参照美国海相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评价指标,首次对中国新生代陆相湖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较系统地研究。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核桃园组页岩分布范围广,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与美国泥盆系盆... 参照美国海相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评价指标,首次对中国新生代陆相湖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较系统地研究。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核桃园组页岩分布范围广,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与美国泥盆系盆地相当;含气页岩测录井响应特征明显;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发育微孔隙、微裂缝,储集性能较好;页岩气保存条件好;储层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易于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形成条件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东南部核桃园组近岸水下扇与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比较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5 位作者 耿晓洁 王波 王珩 江强 郭雷 韦敏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1-279,共9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这些砂砾岩体与鼻状构造配置形成该凹陷重要的油气藏。但是,前人对砂砾岩体成因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争论集中于砂体成因是扇三角洲成因还是近岸水下扇成因。为了明...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这些砂砾岩体与鼻状构造配置形成该凹陷重要的油气藏。但是,前人对砂砾岩体成因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争论集中于砂体成因是扇三角洲成因还是近岸水下扇成因。为了明确砂砾岩体的成因及平面展布,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对比的方法,从沉积相发育背景、沉积亚相及微相划分、钻测井特征、岩心特征、粒度分布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6个方面,对这两种相类型进行了总结对比,并对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大断裂的活动造成的断层陡缓程度的差别对工区砂体成因类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平面上,断层较缓(55°~75°)的西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而在断层较陡(75°~90°)的东部地区,则发育近岸水下扇。在地震剖面上,早期断层比较陡,易沉积近岸水下扇;晚期断层比较缓,易沉积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扇三角洲 砂砾岩体 构造控制作用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烃源岩成熟度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志明 张隽 +5 位作者 余晓露 鲍芳 谢小敏 仰云峰 罗家群 朱景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0,86,共6页
利用FAMM技术对取自南襄盆地泌阳凹陷15口钻井的19件核桃园组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厘定。结果显示,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抑制程度显著,抑制校正值介于0.08%~0.39%,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19件烃源岩样品... 利用FAMM技术对取自南襄盆地泌阳凹陷15口钻井的19件核桃园组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成熟度厘定。结果显示,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抑制程度显著,抑制校正值介于0.08%~0.39%,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19件烃源岩样品的成熟度均已处于生油窗内(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介于0.58%~1.29%),而非镜质体反射率结果所反映的处于0.38%~1.05%。根据4个钻井不同深度段烃源岩的成熟度确定古地温梯度为36~45℃/km,成烃门限深度为1 800~1 400 m。核桃园组烃源岩成熟度的正确厘定,为合理评价泌阳凹陷石油资源潜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FAMM技术 成熟度 烃源岩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裂构造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余功铭 张永华 +2 位作者 梁运基 李锋 赵雨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3,111,共4页
针对泌阳凹陷南部边界陡坡带复杂的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提出了解决盆地边界构造破碎、断面倾角大、断裂带附近岩性横向变化剧烈等地质问题的办法,采取地质模型与数据采集、处理解释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观测系统的优化,利用... 针对泌阳凹陷南部边界陡坡带复杂的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提出了解决盆地边界构造破碎、断面倾角大、断裂带附近岩性横向变化剧烈等地质问题的办法,采取地质模型与数据采集、处理解释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观测系统的优化,利用微测井和小折射资料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在山前带采用钻孔埋置检波器。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使南部边界大断裂成像清楚,位置准确,小断层断点明显,地层接触关系清楚,便于地质人员分析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构造 地震解释 叠前偏移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18
11
作者 温志新 王红漫 +2 位作者 陈春强 胡咏 李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不同地区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双河地区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及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赵凹—安棚地区主要形成成岩物性封堵、上倾尖灭及透镜状浊积砂体油气藏;下二门地区主要形成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不同地区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双河地区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及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赵凹—安棚地区主要形成成岩物性封堵、上倾尖灭及透镜状浊积砂体油气藏;下二门地区主要形成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边界大断裂附近发现少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和基岩潜山油气藏。控制该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有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等,其中,断层作为油气的疏导体系是影响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油气疏导体系 南部陡坡带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湖相白云岩油气储集性能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5
12
作者 伏卫东 陈祥 +3 位作者 孙凤华 王普贵 余培湘 张宏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泌阳凹陷白云岩发育于深凹区核二段及核三段上亚段 ,形成于浅湖相和较深湖相环境 ,岩石类型以泥质白云岩、铁白云岩为主 ,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压实、溶解、充填及成岩破裂等作用 ,形成了以溶蚀孔洞为主的储集空间 ,与多种类型的裂缝相配置 ... 泌阳凹陷白云岩发育于深凹区核二段及核三段上亚段 ,形成于浅湖相和较深湖相环境 ,岩石类型以泥质白云岩、铁白云岩为主 ,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压实、溶解、充填及成岩破裂等作用 ,形成了以溶蚀孔洞为主的储集空间 ,与多种类型的裂缝相配置 ,构成互为连通的孔洞缝网络体系 ,形成白云岩油气藏的主要储集层。白云岩沉积规模较大 ,且油源丰富 ,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湖相 白云岩 油气储集性能 勘探潜力 湖泊环境 储集层特征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分析技术识别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河道砂体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道庆 张永华 +2 位作者 罗家群 赵雨晴 李恒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5,151,共4页
针对泌阳凹陷毕店地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扇三角洲等多物源砂体厚度不稳定、整体偏薄的问题,采用正演、时频分析及地层切片技术开展河道砂体识别研究。通过层位精细标定,确定B398井油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采用时频分析方法,... 针对泌阳凹陷毕店地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扇三角洲等多物源砂体厚度不稳定、整体偏薄的问题,采用正演、时频分析及地层切片技术开展河道砂体识别研究。通过层位精细标定,确定B398井油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采用时频分析方法,确定有利于描述目标储层的分频数据体;通过构造精细解释,确定储层构造背景;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以分频体为基础,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及地层切片技术,准确刻画构造特征及砂体边界,有效识别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平面展布。在该区相继部署的B398、B404、D5、D8等井均获得日产20 t/d以上的高产工业油流,取得较好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河道砂体 正演模型 时频分析 地层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三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 被引量:30
14
作者 邱荣华 李纯菊 郭双亭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9-105,共7页
泌阳凹陷主要含油目的层下第三系核三段发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砂体:①扇三角洲;②近源三角洲;③正常三角洲。受古构造、古水系、物源等地质条件的控制,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分布在凹陷的不同部位,且其沉积特征和储集性能均具... 泌阳凹陷主要含油目的层下第三系核三段发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砂体:①扇三角洲;②近源三角洲;③正常三角洲。受古构造、古水系、物源等地质条件的控制,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分布在凹陷的不同部位,且其沉积特征和储集性能均具明显差异。本文从骨架相构成、层理类型、垂向层系、内部相带发育状况等方面阐述了三种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而对三种类型三角洲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石油勘探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氏旋回剥蚀量计算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姚益民 徐旭辉 +3 位作者 刘翠荣 谈彩萍 罗家群 朱景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7,共8页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ion1.0),寻找0.405Ma周期,求最大优势旋回,计算出现有沉积时间;(2)把现有地层沉积时间以外的剥蚀掉的时间,用0.405Ma周期转化为剥蚀厚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凹陷的核心地区,仅廖庄组遭到剥蚀,凹陷东南部安棚一带剥蚀量小于100m,向凹陷西、西北以及北部边缘方向逐渐增大,至廖庄组缺失线附近,剥蚀厚度在650m以上。凹陷边缘附近,核桃园组也遭到剥蚀,核桃园组的剥蚀厚度主要介于4.1~666.5m,总剥蚀量在1 000m以上。泌阳凹陷已知油田分布于剥蚀厚度大于200m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法 E/N的剥蚀量计算 核桃园组 廖庄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姜建伟 肖梦华 +1 位作者 王继鹏 胡书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0-568,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砂体构型界面为泥粉砂质夹层、钙质砂砾岩夹层以及泥砾岩夹层。研究区砂体的拼接样式分为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辫状水道拼接、辫状水道-辫状水道拼接以及辫状水道-溢岸砂拼接等4种类型。应用三维视窗内多视角栅状组合技术在小层内识别出3条单一河道及其相应河口坝和溢岸砂,单一河道宽度为100-150m,具有从北向南逐步交叉合并并分流的变化规律。油田现有的井网不能有效地控制单一河道砂体分布,需要缩小井距,沿单一河道完善注采系统,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单砂体 构型解剖 扇三角洲前缘 双河油田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烃成藏定量研究及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谈彩萍 陈拥锋 +5 位作者 江兴歌 罗家群 朱景修 程建 王宜芳 樊云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8-473,共6页
石油生成后最初储存在烃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中,即烃源岩孔隙体积控制烃源岩的生油总量,当石油从烃源岩孔隙体积中排出后,在上覆岩层压实作用下,烃源岩(泥质岩)的孔隙体积将减少排出石油的相应体积,通过计算烃源岩孔隙体积及其变小... 石油生成后最初储存在烃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中,即烃源岩孔隙体积控制烃源岩的生油总量,当石油从烃源岩孔隙体积中排出后,在上覆岩层压实作用下,烃源岩(泥质岩)的孔隙体积将减少排出石油的相应体积,通过计算烃源岩孔隙体积及其变小量可以定量计算烃源岩的生、排油量。上覆岩层的剥蚀,会引起岩层有效上覆压力发生变化,由于砂岩具有弹性特征,有效上覆压力的减小必然会引起砂岩回弹,砂岩回弹增加的孔隙度不仅使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为石油运移提供动力,而且为石油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此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表明,核桃园组到廖庄组沉积末为持续沉降加载增压的主要生油期,主要生油层段的生油量和总生油量均在50%以上;廖庄剥蚀期卸载所产生的砂岩回弹量及减压较大的桂岸、双河、侯庄、王集等地区是石油成藏主要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孔隙体积 流体压力 砂岩回弹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棚油田扇三角洲沉积微相特征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春强 张亚中 +2 位作者 吴丽艳 江春明 陶宗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9-532,共4页
以沉积学、储集层地质学和测井地质学为基础,依据岩心观察,结合沉积物粒度等沉积相标志的再认识,研究了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扇三角洲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微相特征。该油田的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个亚相及6个微... 以沉积学、储集层地质学和测井地质学为基础,依据岩心观察,结合沉积物粒度等沉积相标志的再认识,研究了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扇三角洲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微相特征。该油田的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个亚相及6个微相,详细阐述了各微相的沉积、物性特征以及展布规律,总结了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中远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油田 扇三角洲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热演化成熟史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董田 何生 林社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有效烃源岩层系主要发育在始新统核三下、上段咸水湖或盐湖相沉积时期,岩性主要为深灰、褐灰、灰色泥岩、钙质泥岩和白云质泥岩。核三下段和上段泥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60%和2.23%;核三下段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有效烃源岩层系主要发育在始新统核三下、上段咸水湖或盐湖相沉积时期,岩性主要为深灰、褐灰、灰色泥岩、钙质泥岩和白云质泥岩。核三下段和上段泥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60%和2.23%;核三下段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上段主要为Ⅱ1型,其次为Ⅰ型和Ⅲ型,反映沉积环境的生标化合物以低Pr/Ph比值和高伽马蜡烷含量为特征;泥岩有机质成熟度Ro值介于0.5%~1.4%,主要处在生油阶段,现今门限深度约为1 820 m。在凹陷南部陡坡带和深洼区,核三下段底部最早在37 Ma达到生烃门限,对应的深度约为2 500 m,温度约为100℃;上段顶部最早在23 Ma达到生烃门限,对应的深度约为1 950m,温度约为90℃。核二段泥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85%,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主体未进入成熟门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化特征 热演化史模拟 烃源岩 核三段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分布特征与勘探方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永华 田小敏 罗家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30,共3页
论述了泌阳凹陷先断后陷再萎缩是其形成隐蔽油气藏的地质基础。根据凹陷构造与沉积特征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油气藏 (圈闭 )的成因隐蔽性及储集层的敏感性 ,将该凹陷隐蔽油气藏 (圈闭 )分为五类。最后 ... 论述了泌阳凹陷先断后陷再萎缩是其形成隐蔽油气藏的地质基础。根据凹陷构造与沉积特征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油气藏 (圈闭 )的成因隐蔽性及储集层的敏感性 ,将该凹陷隐蔽油气藏 (圈闭 )分为五类。最后 ,针对泌阳凹陷不同区带具有不同油藏分布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隐蔽油气藏 分布规律 分类 勘探方法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