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典型地区水稻与小麦字实中元素生物富集系数(BCF)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廖启林 刘聪 +4 位作者 蔡玉曼 朱伯万 王成 华明 金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1-340,共10页
在分析研究了约500套水稻籽实-耕层土及约300套小麦籽实-耕层土样品相关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报道了江苏典型地区水稻与小麦籽实中Cd、Hg、Cu、Pb、Zn、Cr、As、Se、Mo、Mn、Fe、K、Ca、Mg等14个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BCF)... 在分析研究了约500套水稻籽实-耕层土及约300套小麦籽实-耕层土样品相关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报道了江苏典型地区水稻与小麦籽实中Cd、Hg、Cu、Pb、Zn、Cr、As、Se、Mo、Mn、Fe、K、Ca、Mg等14个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布状况,统计结果显示,各元素的BCF值差异较大,通常Pb、Cr、Fe等元素BCF多小于1%,Hg、As、Mn、Ca等元素BCF多为1%~10%,Mo的平均BCF最大、Fe的平均BCF最小。研究发现,水稻与小麦籽实中Pb与Cd超标率分别超过15%、6%,BCF值差异与稻谷、小麦的元素含量无直接关系,部分元素的BCF与土壤pH、TOC、CEC、B含量等具有统计上的相关性,其中土壤pH与Cd、Ca、Mg元素的BCF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B含量等也对部分元素的BCF值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 生物富集系数 水稻籽实 小麦籽实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化学元素对缠丝鸭蛋形成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孙鑫 平建华 +3 位作者 冷伟 李立军 赵继昌 刘嘉麒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为研究环境中化学元素对缠丝鸭蛋形成的影响,沿缠丝鸭蛋产蛋区及其上下游非产蛋区的淇河许沟段附近采集16组河水、土壤、底泥、水草等样品,应用统计分析法、物质损耗分数法和富集系数法,对沿河各种物质元素的迁移聚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 为研究环境中化学元素对缠丝鸭蛋形成的影响,沿缠丝鸭蛋产蛋区及其上下游非产蛋区的淇河许沟段附近采集16组河水、土壤、底泥、水草等样品,应用统计分析法、物质损耗分数法和富集系数法,对沿河各种物质元素的迁移聚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缠丝鸭蛋产蛋区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含量普遍高于非产蛋区,其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是普通鸭蛋的1.6~2.8倍,稀土元素是普通鸭蛋的1.3~2倍。产蛋区土壤和底泥对各元素主要呈淋滤流失态,水草对元素生物富集系数略高于非产蛋区。蛋黄中红色环常微量元素富集强于黄色环,对锰元素的富集远高于普通鸭蛋,对稀土元素富集弱于黄环。研究表明:岩石中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与非产蛋区具有显著差异,为鸭蛋缠丝提供原始的物质基础,在蛋黄形成过程中,缠丝鸭蛋的红黄环对元素选择性富集可能是形成鸭蛋缠丝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丝鸭蛋 化学元素 生物富集系数 化学损耗分数 淇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潮位本土与外来红树植物根系和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和富集特征
3
作者 叶冰冰 苗灵凤 +3 位作者 龙奕帆 李梦琦 李大东 杨帆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为比较不同潮位下本土与外来红树植物根系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本研究以本土红树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Lour.)Poiret)与外来红树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anan-Hamilton)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两树种在低潮位(LT)、中潮位(MT... 为比较不同潮位下本土与外来红树植物根系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本研究以本土红树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Lour.)Poiret)与外来红树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anan-Hamilton)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两树种在低潮位(LT)、中潮位(MT)和高潮位(HT)下根系、根际和非根际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及其Cr、Hg、Cd、Zn的含量;测定了根系的富集系数(BCF)、综合富集系数(CEF)、生理指标(根系活力、根表铁膜)并对沉积物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受树种、潮汐和根际效应影响,两树种沉积物的重金属、有机碳(SOC)、有机质(SOM)含量和酸度均为LT>MT>HT,无瓣海桑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海莲高,其中海莲的根际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非根际沉积物高,无瓣海桑则相反;海莲根系中的重金属含量、BCF、CEF整体高于无瓣海桑,根系活力与铁膜含量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密切相关。综上,二者虽不属于超富集植物,但3个潮位下的两树种根系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均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本土红树植物海莲根系富集重金属能力整体强于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重金属 潮位 根际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rgan分子指纹和梯度提升回归树的有机化学品鱼类生物富集因子预测研究
4
作者 董轩志 徐振鹏 +3 位作者 刘思宇 赵洪霞 肖冰 曲宝成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化学品污染的现状日益严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因此,在使用化学品之前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是非常必要的。化学品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是其主要参数之一。然而,由于化学品种类繁多,且通过实验... 化学品污染的现状日益严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因此,在使用化学品之前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是非常必要的。化学品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是其主要参数之一。然而,由于化学品种类繁多,且通过实验测定耗时低效,鉴于这一现状,开发出高效的BCF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Morgan分子指纹来作为输入特征,并选择了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tree,GBRT)模型来预测BCF值,采用谷本相似度来表征适用性域,通过夏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对分子结构的特征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氯代烃、氯代芳香烃、芳香烃、芳香碳子结构的化学品更容易在生物中积累,表现出较高的BCF值。相反,具备羟基、乙烯碳的化学品则表现出较低的生物富集倾向,其BCF值相应偏低。这一发现为评估化学品的环境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AR 生物富集因子 梯度提升决策树 化学品 Morgan分子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水稻幼苗镉亚细胞分布和阳离子通道选择透性的影响
5
作者 尚颖 王常荣 +2 位作者 黄永春 张长波 刘仲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9-1177,共9页
为了探讨根际环境酸碱度对水稻镉吸收转运效率的影响,以水稻幼苗为材料,在pH 4.5~8.0的含0.3 mg·L^(-1)镉的营养液中,对水稻镉转运特性和必需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以及镉和必需元素的富集能力有... 为了探讨根际环境酸碱度对水稻镉吸收转运效率的影响,以水稻幼苗为材料,在pH 4.5~8.0的含0.3 mg·L^(-1)镉的营养液中,对水稻镉转运特性和必需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以及镉和必需元素的富集能力有显著影响。当根际环境pH为5.5时,水稻根尖数和根系镉富集系数达到最大值。在pH 6.0~8.0的含镉营养液中,随着pH的升高,水稻幼苗根系和茎叶中的镉含量呈急剧下降趋势,根系原生质体镉含量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细胞壁。适合根系吸收锰、钾、铁的最佳pH分别为5.5、6.0和6.5,吸收镁和钙的最佳pH为7.0,吸收锌的最佳pH为5.5~6.5。当营养液的pH值为5.0~5.5时,根系和茎叶中大量/微量元素离子通道对镉的容错率先后达到高峰。在pH>5.5的环境中,离子通道对镉的容错率随着pH的升高而急剧下降。茎叶中大量元素离子通道对镉的容错率显著小于根系。研究表明,在pH 5.5~7.0的环境中,提升pH能显著提高水稻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对镉的识别和拦截能力,保障必需元素的优先转运,通过降低离子通道对镉的容错率来抑制对镉的吸收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H 离子通道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Cd富集系数的土壤有效态Cd化学浸提方法筛选 被引量:5
6
作者 俞磊 孙晓艺 +3 位作者 秦璐瑶 王静 王萌 陈世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土壤中镉(Cd)被作物吸收的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取决于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基于Cd有效形态的污染土壤风险评价及在此基础上制订污染土壤修复安全阈值是Cd污染农田土壤风险评价和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化学浸提... 土壤中镉(Cd)被作物吸收的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取决于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基于Cd有效形态的污染土壤风险评价及在此基础上制订污染土壤修复安全阈值是Cd污染农田土壤风险评价和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化学浸提方法较多,但缺乏针对不同性质土壤中有效态Cd的普适性浸提方法已成为Cd污染土壤风险评价技术瓶颈。本研究采集了全国9个不同性质农田土壤,以水稻、小白菜和玉米为测试作物,通过外源添加方法制备Cd污染土壤,结合土壤培养和盆栽实验,测定了5种常用化学浸提方法,包括中性无机盐浸提方法(CaCl_(2)浸提法)、弱酸浸提法(HCl浸提法)、络合螯合剂浸提方法(DTPA和ETPA浸提法)和组合浸提方法(Mehlich-3(M3)浸提法)对不同性质土壤中有效态Cd浸提效果及其与作物Cd吸收的量化关系,筛选适用于不同性质土壤中有效态Cd的通用浸提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浸提法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浸提方法对土壤中Cd的浸提率(%)为DTPA≈EDTA≈HCl>M3≈CaCl_(2)。不同化学浸提态Cd与作物Cd吸收的相关系数间具有显著差异,基于综合相关系数方法,得出5种不同浸提态Cd与作物Cd吸收的综合相关系数为I M3=0.765,I EDTA=0.641,I DTPA=0.627,I HCl=0.606,I CaCl_(2)=0.711,M3浸提态Cd含量与不同性质土壤中水稻、小白菜和玉米植株地上部Cd相关性最高,可作为不同性质土壤中有效态Cd通用浸提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土壤中Cd有效态评价及Cd污染农田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富集系数 化学浸提方法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对污染土壤中铜和镉的生物移除效率 被引量:4
7
作者 叶萍 崔红标 +2 位作者 程洁钰 梁家妮 周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3-1120,共8页
为筛选重金属富集植物,在江西省某铜(Cu)和镉(Cd)污染土壤上种植巨菌草、芝麻、高粱、伴矿景天、海州香薷和狗尾草6种植物,考察修复植物生物量及重金属富集特征,比较植物重金属提取量及生物移除效率。结果表明,污染土壤Cu和Cd含量分别为... 为筛选重金属富集植物,在江西省某铜(Cu)和镉(Cd)污染土壤上种植巨菌草、芝麻、高粱、伴矿景天、海州香薷和狗尾草6种植物,考察修复植物生物量及重金属富集特征,比较植物重金属提取量及生物移除效率。结果表明,污染土壤Cu和Cd含量分别为560.0和0.80 mg·kg^(-1),分别是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GB 15168—2018,pH值≤5.5时,Cu和Cd筛选值分别为50和0.3 mg·kg^(-1))的11.20和2.67倍。巨菌草生物量最高,达41.40 t·hm^(-2),是伴矿景天的11.82倍。仅有海州香薷对Cu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大于1,伴矿景天对Cd的BCF最高(46.16),显著高于其余植物(1.47~9.69)。巨菌草和海州香薷对Cu的提取量最高,分别为7.7和6.9 kg·hm^(-2),但其生物移除效率仅分别为0.61%和0.55%;巨菌草和伴矿景天对Cd的提取量最高,分别为156.17和122.32 g·hm^(-2),其生物移除效率分别为8.68%和6.80%。巨菌草可用于生物质发电,芝麻籽粒重金属含量(0.49 mg·kg^(-1))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Cd含量限值为0.5 mg·kg^(-1)),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采用伴矿景天-芝麻轮作或巨菌草单作模式既具有较高的Cd生物移除效果,又可以实现一定的经济收益,具有应用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土壤 生物移除 Cu和Cd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莲不同器官中常见重金属含量检测及富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慧 赵文玉 +2 位作者 王建辉 贺湘怡 龙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目的:了解湘莲种植区底泥及湘莲不同器官中常见重金属含量,进而探究湘莲各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转移特征。方法:以湖南省典型湘莲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ICP-OES检测底泥及湘莲不同器官中Cd、Cr、Pb、Ni、Cu、Zn、Mn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 目的:了解湘莲种植区底泥及湘莲不同器官中常见重金属含量,进而探究湘莲各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转移特征。方法:以湖南省典型湘莲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ICP-OES检测底泥及湘莲不同器官中Cd、Cr、Pb、Ni、Cu、Zn、Mn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和生物转移系数(TF)评价湘莲对重金属的富集转移特征。结果:底泥中Cd、Cr、Pb、Ni、Cu、Zn、Mn含量均值分别为0.73,176.28,40.48,27.61,28.07,95.57,311.68 mg/kg,与NY/T 391—2021限量值相比,Cd、Cr、Pb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100%,75%,10%。湘莲中7种重金属的最高富集器官:莲芯中为Cd、Cu、Zn,莲根中为Cr、Pb,去芯莲肉中为Ni,莲叶中为Mn,其含量均值分别为0.20,13.64,78.58,14.66,2.23,1.11,924.03 mg/kg。仅莲茎和莲叶中的BCF Mn均值>1,各器官中的TF Cu值均>1。结论:研究区以Cd污染相对严重;湘莲不同器官重金属含量不同,莲茎及莲叶对Mn有较强富集作用,Cu在湘莲内转移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莲 重金属污染 生物富集 生物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强酸性土壤中菠菜生长和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其选 范贝贝 +2 位作者 王巍翰 孙玲丽 陈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为筛选适用于强酸性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材料,本研究以菠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沸石、硅钙基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和腐植酸4种土壤改良剂对强酸性土壤pH值、菠菜生长和植株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土壤改良剂均... 为筛选适用于强酸性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材料,本研究以菠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沸石、硅钙基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和腐植酸4种土壤改良剂对强酸性土壤pH值、菠菜生长和植株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土壤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H值(0.72~2.04个单位),降低土壤DTPA-Cd含量(14.5%~42.2%),减少菠菜对Cd的吸收(4.8%~83.6%)。与对照相比,施用30 g/kg的硅钙基调理剂或腐植酸处理的菠菜植株Cd含量分别降低83.6%和61.5%,重金属镉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降低79.9%和60.1%。4种改良剂均能有效改善土壤酸度,降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促进菠菜生长,与对照相比,菠菜植株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73%~1230%和71%~1059%。4种改良剂的促生效果表现为:硅钙基调理剂>腐植酸>沸石>商品有机肥。此外,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交换性Al3+含量是提高菠菜生物量的关键措施。综上,硅钙基调理剂在提高强酸性土壤生产力和修复Cd污染农田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菠菜 生物富集系数 土壤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柠檬酸对石灰性土壤镉形态转化及紫花苜蓿镉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伟华 张伟丽 周晶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6,共8页
本研究以镉污染石灰性土壤(Cd含量7.15 mg/kg)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置Cd胁迫下施用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250、480℃,B1、B2)、柠檬酸不同用量(1、10 mmol/kg,N1、N2)及其组合处理(B1N1、B1N2、B2N1、B2N2),以单种植紫花苜蓿为对照(CK),... 本研究以镉污染石灰性土壤(Cd含量7.15 mg/kg)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置Cd胁迫下施用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250、480℃,B1、B2)、柠檬酸不同用量(1、10 mmol/kg,N1、N2)及其组合处理(B1N1、B1N2、B2N1、B2N2),以单种植紫花苜蓿为对照(CK),研究不同热解生物炭和柠檬酸用量对土壤性质、Cd形态转化及紫花苜蓿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柠檬酸处理皆可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变低分子量有机酸组成,高温热解生物炭、高剂量柠檬酸处理效果更显著。生物炭、柠檬酸处理影响土壤Cd形态转化和紫花苜蓿Cd的富集,但二者的作用强弱与机制不同;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Cd皆为吸附钝化效果,而低浓度柠檬酸略微钝化Cd,高浓度柠檬酸活化土壤碳酸盐结合态镉(CA-Cd)和可交换态镉(EX-Cd),提高有效Cd含量。生物炭与柠檬酸配施条件下,与CK相比,B1N2处理的土壤有效Cd含量、植株Cd含量及生物富集系数分别显著提高40.01%、57.48%及12.40%,B2N1则分别显著下降26.79%、49.38%及30.81%。综上,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及柠檬酸剂量对Cd修复的作用强弱与机制存在差异,高温生物炭配施低剂量柠檬酸可钝化土壤Cd,低温生物炭配施高剂量柠檬酸处理可活化土壤Cd及促进紫花苜蓿Cd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柠檬酸 紫花苜蓿 土壤酶活性 镉污染土壤 镉形态 生物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基因型互作对瓜类蔬菜镉积累的影响及产地土壤安全阈值研究
11
作者 纪晟莹 李杰 +3 位作者 李鑫 陶禹 陈娟 王晓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4-1952,共9页
当前耕地土壤镉(Cd)污染严峻,公众通过食用蔬菜摄入镉的风险增加,但针对瓜类蔬菜在不同污染土壤及基因型下的镉富集特性研究尚不足。为探究不同种类及品种的瓜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并评估环境因子与基因型对蔬菜镉含... 当前耕地土壤镉(Cd)污染严峻,公众通过食用蔬菜摄入镉的风险增加,但针对瓜类蔬菜在不同污染土壤及基因型下的镉富集特性研究尚不足。为探究不同种类及品种的瓜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并评估环境因子与基因型对蔬菜镉含量的综合影响,通过在湘江流域选择12个典型镉污染特征区域,采取多点-多瓜类/品种田间试验方法结合土壤镉含量、土壤性质与蔬菜镉累积对应采样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多种模型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分析等方法分析环境因子与蔬菜镉含量、生物富集系数(BCF)的关系及安全阈值。结果显示:1)环境因子对瓜类蔬菜镉含量的影响显著高于基因型,环境、品种和环境品种互作共解析了瓜类蔬菜镉含量和BCF的94.05%和84.03%,其中环境的贡献率分别为62.90%和36.67%;2)瓜类蔬菜镉含量与土壤总镉、有效态镉显著正相关(r=0.721,p≤0.01;r=0.737,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01);土壤有效态镉与pH值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可以解释瓜类蔬菜镉含量变异的60.80%;3)瓜类蔬菜整体超标风险较低,但不同瓜类品种的镉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板栗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品种V5表现出较高敏感性,蜜本南瓜品种V6表现出低敏感性;4)基于Burr Ⅲ type分布模型,估算了保障95%瓜类蔬菜安全生长的土壤镉含量阈值,其阈值为1.316 mg·kg^(−1)。该研究可为镉污染土壤中的瓜类蔬菜种植提供科学的品种选择和风险控制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蔬菜 物种敏感性分布(SSD) 生物富集系数(bcf) 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天峨主要耕地区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旭刚 谭继勇 +5 位作者 覃兴涛 马文富 覃相 罗欢 黄志伟 李志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4-792,共9页
重金属污染制约着农产品安全问题,本文选择广西天峨县为研究切入点,以揭示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情况。系统采集60套水稻和玉米样品以及根系土壤样品,测试Cd、Cr、Hg、As和Pb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生物富集系数及... 重金属污染制约着农产品安全问题,本文选择广西天峨县为研究切入点,以揭示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情况。系统采集60套水稻和玉米样品以及根系土壤样品,测试Cd、Cr、Hg、As和Pb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生物富集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Hg之外,其它重金属元素Cd、Cr、As和Pb含量均未超标,属于食品安全范围;其中Cr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094 mg/kg,而Cd含量变异系数极大,高达103%;水稻籽实中Cd、Hg和As等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玉米籽实。根系土壤处于酸性环境,有机质养分较丰富,并存在中等程度Cd污染情况;重金属形态绝大多数为残渣态,其中Cd离子活性较高。农作物对Cd和Hg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碎屑岩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高于碳酸盐岩区。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中Hg含量与根系土壤中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是影响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土壤酸性程度、合理增施有机肥料,能够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风险,这对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基础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农作物 广西天峨 生物富集系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药用甘草对重金属镉的生长响应、镉耐性及富集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迦得 陆嘉惠 +2 位作者 李新 刘梦楠 徐可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通过3种药用甘草对重金属镉(Cd)生长响应、镉耐受性差异和镉积累特征的研究,为药用甘草种植和药材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法育苗,分析不同浓度镉(0、50、100、150μmol·L^(-1))胁迫对生长30 d的3种药用甘草的生长指... 通过3种药用甘草对重金属镉(Cd)生长响应、镉耐受性差异和镉积累特征的研究,为药用甘草种植和药材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法育苗,分析不同浓度镉(0、50、100、150μmol·L^(-1))胁迫对生长30 d的3种药用甘草的生长指标、生物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根解剖结构;采用耐镉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药用甘草的耐镉性差异进行评价;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测定根、茎和叶中镉离子的含量,并计算镉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析镉富集特性。镉处理下3种药用甘草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和生物量显著下降,根横截面积显著减小,维管柱面积占根总面积比例上升,根部MDA含量升高,氧化胁迫加重;以生物量下降至75%时的镉浓度为适宜生长阈值,胀果甘草为12.462μmol·L^(-1),乌拉尔甘草为14.715μmol·L^(-1),光果甘草为1.952μmol·L^(-1);综合耐镉系数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乌拉尔甘草的耐镉性最强,光果甘草最弱;镉富集系数在1.960~8.683之间,转运系数远小于1,镉主要富集在根中。在50μmol·L^(-1)处理下,胀果甘草根中镉含量是叶中的7.5倍,乌拉尔甘草为21.3倍,光果甘草为16.5倍,均超过国家标准GB/T 19618—2004。镉胁迫显著抑制了3种药用甘草根和叶片生长,药材根生物量显著下降,其镉耐受性表现为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镉主要积累在根部,在50μmol·L^(-1)镉处理下,3种药用甘草根中镉含量均超国家标准。因此,应关注野生甘草采挖和人工栽培地的土壤镉监测,以保证甘草药材生产的安全性;同时也应重视药材Cd 2+含量的抽检,进行甘草药材的安全性控制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甘草 镉胁迫 解剖结构 富集系数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滥木厂汞铊矿区土壤污染和优势植物富集重金属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苟体忠 徐玉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9-1484,1520,共7页
为筛选出适合滥木厂汞铊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D/ICP-MS)法分析了滥木厂汞铊矿区9种优势植物及根际土壤中的Mn、Ni、Cu、Zn、As、Pb、Cr、Cd、Hg和Tl含量,并采用富集因子(EF)、生物富集系数(BCF)和... 为筛选出适合滥木厂汞铊矿区生态修复的植物,采用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D/ICP-MS)法分析了滥木厂汞铊矿区9种优势植物及根际土壤中的Mn、Ni、Cu、Zn、As、Pb、Cr、Cd、Hg和Tl含量,并采用富集因子(EF)、生物富集系数(BCF)和生物转运系数(BTF)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EF评价结果显示,根际土壤存在Hg和Tl极强富集,As强富集,Cu轻微富集,而Pb、Zn、Cr、Cd、Mn和Ni未富集。基于BCF和BTF的分析结果得出: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Mn、Zn和Cd的富集型植物,糙皮桦(Betula utilis)是Mn、Ni和Zn的富集型植物,桂皮紫萁(Osmundastrum cinnamomeum)是Mn、Cd和Tl的富集型植物,白茅(Imperate cylindrica)是Mn和Ni的富集型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是As的超富集型植物;糙皮桦是Cd的根部囤积型植物,芒萁是Ni的根部囤积型植物,桂皮紫萁是Ni和Zn的根部囤积型植物,白茅是Zn和Cd的根部囤积型植物,紫羊茅(Festuca rubra)是Mn、Zn和Cd的根部囤积型植物,五月艾(Aritemisia indica)是Cd和Tl的根部囤积型植物;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是规避型植物。研究区土壤存在Tl-Hg-As复合污染,蜈蚣草可作为研究区As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桂皮紫萁可作为Tl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五月艾可作为Tl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化;芒草和千里光可用于研究区的植被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木厂汞铊矿 优势植物 重金属 生物富集系数 生物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见海洋贝类对重金属HgPb和Cd的积累与释放特征比较 被引量:52
15
作者 陈海刚 林钦 +3 位作者 蔡文贵 马胜伟 王许诺 贾晓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3-1167,共5页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单一浓度的Hg(0.020mg·L-1)、Pb(0.10mg·L-1)、Cd(0.10mg·L-1)重金属混合液暴露15d后测得Hg和Cd在近江牡蛎体内的蓄积量最大,整个积累阶段蓄积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9.61mg·kg-1湿重和7.66mg·kg-1湿重,而3种贝类体内蓄积的Pb含量差别不大,其平均值在1.08~1.85mg·L-1湿重范围变化;在排放阶段,蓄积于3种贝类体内的Pb和Hg的含量在释放过程的第3d就明显下降,其释放比例最高可达72%,最低也有12%左右,但之后一直到释放阶段结束,Pb和Hg的含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浓度水平而未有显著变化,而Cd在3种贝类体内的含量始终未发现有明显改变。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随暴露时间延长重金属在3种生物体内积累量的增加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近江牡蛎对Hg、Pb、Cd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积累阶段其平均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435.6、11.3、76.5)远高于菲律宾蛤仔(分别为53.7、18.5、19.5)和翡翠贻贝(分别为121.8、1.1、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双壳类 重金属 积累 释放 生物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农用对植物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申荣艳 骆永明 +2 位作者 章钢娅 李振高 滕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1-657,共7页
应用GC和HPLC检测技术对施用城市污泥盆栽不同植物(雪韭、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后的植物和土壤中的4种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菲和苯并[a]芘)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植株、根系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供... 应用GC和HPLC检测技术对施用城市污泥盆栽不同植物(雪韭、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后的植物和土壤中的4种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菲和苯并[a]芘)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植株、根系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供试植株、根系和土壤中均检出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环芳烃(菲和苯并[a]芘)等3类共19种有机化合物,其中均以OCPs、PCBs和菲(PA)为主。施用污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大部分处理植物和土壤中PCBs、OCPs和PAHs(PA和B[a]P)等的含量。强致癌性化合物苯并[a]芘在各处理植株和根系中均被少量检出,在土壤中的检出量远远低于加拿大土壤质量控制标准(0.1mg·kg-1),仅个别处理高于荷兰污染土壤治理标准的目标值(0.025mg·kg-1)。菲在土壤、植株和根系中的检出量均大大高于苯并[a]芘,在部分土壤中的检出量超过加拿大和荷兰土壤质量控制标准(0.1和0.045mg·kg-1)。除个别污泥处理的不同植物对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类(菲)的生物浓缩系数(BCF)小于1.0、多环芳烃类(苯并[a]芘)大部分小于1.0外,其余均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有机污染物 土壤 植物 生物浓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对水产品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建清 王新红 洪华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45,共5页
本文采取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16种典型的多环芳烃在海水养殖鱼类鲈鱼肝脏的蓄积作用,以及在清洁海水暂养下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1)鲈鱼肝脏对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大于500,并随着多环芳烃分子量的增大而... 本文采取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16种典型的多环芳烃在海水养殖鱼类鲈鱼肝脏的蓄积作用,以及在清洁海水暂养下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1)鲈鱼肝脏对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大于500,并随着多环芳烃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对于海洋食品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2)在鲈鱼肝脏中,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比低分子量多环芳烃易于清除。(3)采用一级指数衰减方程描述了多环芳烃在鲈鱼肝脏的代谢过程,对于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的半减期为1.7~2.5d,而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半减期为3.4~24d。通过清洁海水暂养,能有效地减少多环芳烃污染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富集系数 代谢 厦门西海域 鲈鱼 海洋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片段常数法估算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因子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海瑛 陶澍 +1 位作者 卢晓霞 习晓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3-167,共5页
根据121种logKow(辛醇-水分配系数)值在1.45~8.19之间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BCF)的实测数据,建立了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BCF的片段常数法估算模型.采用分类模型系... 根据121种logKow(辛醇-水分配系数)值在1.45~8.19之间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BCF)的实测数据,建立了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BCF的片段常数法估算模型.采用分类模型系数比较法对在分类模型中表现不同的同一个片段或结构因子重新确定划分原则,在此基础上模型得到进一步改进.最终模型的可换系数为0.993,平均误差为0239个对数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级性 有机化合物 bcf 片段常数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典型铅锌矿废弃地优势植物调查及其重金属含量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毕德 吴龙华 +5 位作者 骆永明 周守标 谭长银 尹雪斌 姚春霞 李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1-597,共7页
对浙江境内6个典型的铅锌矿废弃地进行了优势植物调查和植物体重金属含量的定量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36种,隶属26属22科,共42个样品。植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低顺序为Cu<Cd<Pb<Zn,其中Cu、Zn及C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对浙江境内6个典型的铅锌矿废弃地进行了优势植物调查和植物体重金属含量的定量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36种,隶属26属22科,共42个样品。植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低顺序为Cu<Cd<Pb<Zn,其中Cu、Zn及C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低顺序为Cd<Cu<Pb<Zn。其中只有Pb和Cu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b和Cu平均富集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b和Zn平均富集系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Cu、Zn和Pb在灌木植物中的富集系数<草本植物中的富集系数;Cd在草本植物中的富集系数<灌木植物中富集系数。珠芽景天(Sedumbulbiferum)、四芒景天(Sedumtetractinum)和东南景天(Sedumalfredii)对Zn、Cd有高富集能力,其中珠芽景天对Cd的吸收达到超富集的水平,四芒景天对Zn、Cd的吸收达到超富集的水平;堇菜(Violaverecunda)、苦荬菜(Ixerispolycephala)和葛藤(Puerarialobata)对Cd有较高的富集能力;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白背叶野桐(Mallotusapeltus)、一年蓬(Erigeronannuus)、小根蒜(Alliummacrostemon)和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对Pb有较高的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重金属 植物修复 超积累植物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溪冶炼厂周边菜园地土壤—辣椒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江水英 吴声东 +1 位作者 肖化云 邹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8-632,共5页
分析江西贵溪冶炼厂周边农村(苏门村)零散菜地上的辣椒各部位及其根系土壤中的Cu、Pb、Zn、Cd含量,并探讨这些重金属在菜园土—辣椒体系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当地蔬菜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Cu、Zn、Cd污染,而且这种污染受人为因素影... 分析江西贵溪冶炼厂周边农村(苏门村)零散菜地上的辣椒各部位及其根系土壤中的Cu、Pb、Zn、Cd含量,并探讨这些重金属在菜园土—辣椒体系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当地蔬菜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Cu、Zn、Cd污染,而且这种污染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在土壤—辣椒体系各界面间,重金属元素迁移能力大小顺序发生了变化:在土壤—根部间为Cd>Zn>Cu>Pb;在根部—茎部间为Pb>Zn>Cd>Cu;在茎部—叶部间为Cu>Pb>Cd>Zn;在茎部—果实间为Zn>Pb>Cu>Cd。对于Cu、Pb元素来说,辣椒根—土界面是重金属进入辣椒果实的主要障碍,其生物富集系数BCF值分别为0.50,0.32;而Zn和Cd的BCF值却达2.08和3.12,表现为富集作用。所有重金属在辣椒叶部都比茎部含量高,而就茎—叶间的迁移系数来说,都表现为富集,这可能是受到当地大气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辣椒 重金属 生物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