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固定化药靶蛋白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研究进展
1
作者
寸思迪
张子龙
+5 位作者
王云杉
龙凯花
赵雪
王静
李倩
赵新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66,共9页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评价一直是破解药物发现周期长和成功率低等瓶颈问题的核心突破口和重要技术支撑。作者团队创新亲和色谱原理,将药靶蛋白定向固定于色谱担体表面,制备了系列高活性功能化色谱固定相,并提出了固定化药靶蛋白定向...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评价一直是破解药物发现周期长和成功率低等瓶颈问题的核心突破口和重要技术支撑。作者团队创新亲和色谱原理,将药靶蛋白定向固定于色谱担体表面,制备了系列高活性功能化色谱固定相,并提出了固定化药靶蛋白定向筛选中药功效成分的新观点。主要综述了作者团队近五年在固定化药靶蛋白色谱固定相制备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技术以及活性成分早期成药性评价色谱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固定化药靶蛋白在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靶蛋白定向固定
中药活性成分
定向筛选
早期成药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复杂成分解析与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9
2
作者
赵超
李会军
+2 位作者
陈君
齐炼文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对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的全面揭示和有效成分群的系统阐明,对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实例...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对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的全面揭示和有效成分群的系统阐明,对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实例,从中药"固有成分的表征"、"有效成分的发现"和"质量评价的方法"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复杂成分解析与质量评价进展,并分析了目前中药质量评价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固有成分表征
有效成分
质量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
35
3
作者
李永刚
文景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96-399,共4页
以辣椒疫霉菌、立枯丝核菌、番茄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大豆疫霉菌、番茄叶霉菌、烟草赤星病菌及玉米小斑病菌为供试菌种 ,用 3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蒜提取液对立枯丝核菌、辣椒...
以辣椒疫霉菌、立枯丝核菌、番茄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大豆疫霉菌、番茄叶霉菌、烟草赤星病菌及玉米小斑病菌为供试菌种 ,用 3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蒜提取液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 0 % ;猪胆汁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93.2 2 % ,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0 .94 % ;金银花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 0 % ;连翘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76 .10 % ;L S- 1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 ,由苦参、黄柏、蛇床子等 10余种中药组成 ,其对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及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10 0 % ,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1.4 6 %以上 ,在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中对番茄枯萎病菌、番茄叶霉及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 90 .71% ,85 .71%和 77.1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水提取物
抑菌活性
测定技术
供试菌种
供试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等效成分群”为标示量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38
4
作者
杨华
齐炼文
+1 位作者
李会军
李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0-513,共4页
中药质量标准化是其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中国要引领世界,其中标准引领当先行。现今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正逐步由无指标、到单指标、再向多指标成分过渡,但是如何选准指标成分、如何定准含量范围,依旧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瓶颈问题。...
中药质量标准化是其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中国要引领世界,其中标准引领当先行。现今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正逐步由无指标、到单指标、再向多指标成分过渡,但是如何选准指标成分、如何定准含量范围,依旧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瓶颈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中药活性成分(群)发现以及质量评价研究中的体会,提出"等效成分群"的中药质量控制理念,以"等效成分群"作为中药药效成分标示量,紧扣"成分-药效-质量"三要素,构建以成分为中心、以药效为重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体系,以期为实现中药"化学成分清楚、药效物质明确、质量稳定可控"的目标提供普适性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控制
等效成分群
标示量
等效成分群迭代反馈筛选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
被引量:
14
5
作者
梁鑫淼
钱旭红
惠永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2007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03期东方科技论坛"本草物质组计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隆重举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在本次论坛上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
2007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03期东方科技论坛"本草物质组计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隆重举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在本次论坛上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该《计划》深入分析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背景、目标、任务、路线、策略和可行性,建议对我国的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从而完整系统地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解读中药的科学性,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建立我国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可持续、高效的重大创新中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该《计划》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科学研究描绘出较为清晰的路线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深远影响。该《计划》的产生源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化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和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物质组
中药方剂
本草物质资源库
高通量制备及表征
本草物质芯片
活性筛选
中医药理论
创新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6
作者
宋慧鹏
杨华
+2 位作者
高雯
陈君
李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7期1093-1098,共6页
中药是当今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药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促进了中药理论的不断创新。建立既符合中药特点又适应现代药物研发的理论和技术是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课题组...
中药是当今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药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促进了中药理论的不断创新。建立既符合中药特点又适应现代药物研发的理论和技术是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课题组近5年的研究实例,介绍了中药活性成分发现的关键技术,包括化合物库制备-活性评价-结构鉴定一体化技术、生物垂钓和化学垂钓技术、基于配体和受体的虚拟筛选技术、中药谱效关联发现技术、等效成分群发现技术等,以期为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发现
先导化合物
等效成分群
整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24
7
作者
高雯
宋慧鹏
+1 位作者
杨华
李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中药的组成复杂,其化学成分的表征和识别一直是中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是基于两种分离模式构建的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和全二维液相色谱两种模式,因二者具有更高的峰容量而在中药研究中备受青睐...
中药的组成复杂,其化学成分的表征和识别一直是中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是基于两种分离模式构建的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和全二维液相色谱两种模式,因二者具有更高的峰容量而在中药研究中备受青睐。该文对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二维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物质基础表征、活性成分筛选等研究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液相色谱
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
中药分析
活性成分筛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定化药靶蛋白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研究进展
1
作者
寸思迪
张子龙
王云杉
龙凯花
赵雪
王静
李倩
赵新锋
机构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6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74116,22074118)。
文摘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评价一直是破解药物发现周期长和成功率低等瓶颈问题的核心突破口和重要技术支撑。作者团队创新亲和色谱原理,将药靶蛋白定向固定于色谱担体表面,制备了系列高活性功能化色谱固定相,并提出了固定化药靶蛋白定向筛选中药功效成分的新观点。主要综述了作者团队近五年在固定化药靶蛋白色谱固定相制备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技术以及活性成分早期成药性评价色谱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固定化药靶蛋白在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药靶蛋白定向固定
中药活性成分
定向筛选
早期成药性评价
Keywords
immobilized target proteins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rgeted
screening
early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compounds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复杂成分解析与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9
2
作者
赵超
李会军
陈君
齐炼文
李萍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资助(No.IRT0868)~~
文摘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对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的全面揭示和有效成分群的系统阐明,对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实例,从中药"固有成分的表征"、"有效成分的发现"和"质量评价的方法"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复杂成分解析与质量评价进展,并分析了目前中药质量评价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关键词
中药
固有成分表征
有效成分
质量评价
研究进展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
chemical profiling
bioactive
components
screening
quality control
progress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
35
3
作者
李永刚
文景芝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96-399,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重大项目资助 95 5 / Z0 0 1
黑龙江省科技专项项目 GB0 1B3 0 1-0 7
文摘
以辣椒疫霉菌、立枯丝核菌、番茄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大豆疫霉菌、番茄叶霉菌、烟草赤星病菌及玉米小斑病菌为供试菌种 ,用 3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蒜提取液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 0 % ;猪胆汁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93.2 2 % ,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0 .94 % ;金银花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 0 % ;连翘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76 .10 % ;L S- 1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 ,由苦参、黄柏、蛇床子等 10余种中药组成 ,其对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及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10 0 % ,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1.4 6 %以上 ,在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中对番茄枯萎病菌、番茄叶霉及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 90 .71% ,85 .71%和 77.14 %。
关键词
中草药
水提取物
抑菌活性
测定技术
供试菌种
供试培养基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fungustasis
bioactiv
ity-
screening
water extracts
mensuration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等效成分群”为标示量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38
4
作者
杨华
齐炼文
李会军
李萍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0-51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81130068):基于"化学成分缺失/捕获-谱效表征"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与整合作用研究
负责人:李萍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373966):银杏叶制剂等效成分群的发现与质量控制新模式研究
负责人:李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81222052):中药质量评价
负责人:齐炼文
文摘
中药质量标准化是其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中国要引领世界,其中标准引领当先行。现今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正逐步由无指标、到单指标、再向多指标成分过渡,但是如何选准指标成分、如何定准含量范围,依旧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瓶颈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中药活性成分(群)发现以及质量评价研究中的体会,提出"等效成分群"的中药质量控制理念,以"等效成分群"作为中药药效成分标示量,紧扣"成分-药效-质量"三要素,构建以成分为中心、以药效为重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体系,以期为实现中药"化学成分清楚、药效物质明确、质量稳定可控"的目标提供普适性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关键词
中药质量控制
等效成分群
标示量
等效成分群迭代反馈筛选策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bioactive
equivalent combinatorial components
defined labeled amount
bioactive
equivalence oriented feedback
screening
strategy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
被引量:
14
5
作者
梁鑫淼
钱旭红
惠永正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GCX2-SW-213):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第6子课题(G19990544-06):方剂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
文摘
2007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03期东方科技论坛"本草物质组计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隆重举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在本次论坛上提出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该《计划》深入分析了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背景、目标、任务、路线、策略和可行性,建议对我国的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解析中药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构建本草物质资源库,从而完整系统地阐述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机制,解读中药的科学性,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建立我国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可持续、高效的重大创新中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该《计划》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科学研究描绘出较为清晰的路线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深远影响。该《计划》的产生源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化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和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本草物质组
中药方剂
本草物质资源库
高通量制备及表征
本草物质芯片
活性筛选
中医药理论
创新中药
Keywords
Herbalome Project
TCMs prescription
Library of herb substance resources
High -throughput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Herb substance chip
bioactive screening: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eine
Innovative TCMs
分类号
R75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6
作者
宋慧鹏
杨华
高雯
陈君
李萍
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7期1093-109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81421005):中药活性成分群发现与作用机理
负责人:李萍
文摘
中药是当今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药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促进了中药理论的不断创新。建立既符合中药特点又适应现代药物研发的理论和技术是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课题组近5年的研究实例,介绍了中药活性成分发现的关键技术,包括化合物库制备-活性评价-结构鉴定一体化技术、生物垂钓和化学垂钓技术、基于配体和受体的虚拟筛选技术、中药谱效关联发现技术、等效成分群发现技术等,以期为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发现
先导化合物
等效成分群
整合作用
Keywords
bioactive
compou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creen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ffect
lead compound
bioactive
equivalent combinatorial components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24
7
作者
高雯
宋慧鹏
杨华
李萍
机构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324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0096140001)~~
文摘
中药的组成复杂,其化学成分的表征和识别一直是中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是基于两种分离模式构建的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和全二维液相色谱两种模式,因二者具有更高的峰容量而在中药研究中备受青睐。该文对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二维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物质基础表征、活性成分筛选等研究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全二维液相色谱
中心切割二维液相色谱
中药分析
活性成分筛选
综述
Keywords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liquid-chromatography(comprehensive LC×LC)
heart-cutting two-dimensional liquid-chromatography(heart-cutting LC-L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
bioactive
components
screening
review
分类号
O658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固定化药靶蛋白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研究进展
寸思迪
张子龙
王云杉
龙凯花
赵雪
王静
李倩
赵新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药复杂成分解析与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赵超
李会军
陈君
齐炼文
李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李永刚
文景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以“等效成分群”为标示量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杨华
齐炼文
李会军
李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本草物质组计划》的设想与建议
梁鑫淼
钱旭红
惠永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宋慧鹏
杨华
高雯
陈君
李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高雯
宋慧鹏
杨华
李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