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碧口群火山岩岩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2 位作者 徐学义 李向民 马中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101,共18页
新元古代(846-776Ma)碧口群火山岩喷发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该火山岩系以基性火山岩为主,酸性火山岩次之,中性火山岩少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碧口群裂谷基性熔岩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 新元古代(846-776Ma)碧口群火山岩喷发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该火山岩系以基性火山岩为主,酸性火山岩次之,中性火山岩少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碧口群裂谷基性熔岩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碧口群基性熔岩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源(εNd(t)≈+3,^87Sr/^86Sr(t)≈0.704,La/Nb≈0.7)。地壳混染作用对于碧口群裂谷基性熔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我们的研究揭示,碧口群火山岩存在空间上的岩石地球化学变化。东部红岩沟和辛田坝-黑木林地区的碧口群基性熔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的高度部分熔融。相反,西部白杨-碧口地区的碧口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的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的条件下,拉斑玄武质熔岩则是产生于部分熔融条件较高的条件下。它们经受了浅层位辉长岩质(cpx+plag±01)分离作用,化学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碧口群裂谷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地幔柱 扬子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群火山旋回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徐学义 夏祖春 夏林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8-485,共8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群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群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属碱性系列,第二、三旋回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基性火山岩浆形成于与洋岛玄武岩类似的地幔柱源,其中第三旋回基性火山岩浆晚期受岩石圈地幔混染;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作用的产物。碧口群火山岩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是中—新元古代扬子地块北缘大陆拉张作用的产物。这种拉张作用是秦岭造山带从震旦纪开始的大规模扩张作用的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秦岭 碧口群 火山旋回 双峰式火山岩 大陆裂谷 地壳重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厂坝-李家沟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匡文龙 陈年生 +4 位作者 张万虎 刘新华 陈新跃 朱伟 戴德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2-547,共6页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SEDEX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内古地热异常与热事件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元古界碧口群和志留...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SEDEX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内古地热异常与热事件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元古界碧口群和志留系白龙江群;多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构造运动和幅度较大的裂陷发育史,为大量矿质的喷流和聚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条件;花岗岩类及其他岩类的岩浆活动,不仅导致了地热异常的产生,为含矿热液对流体系形成与运行提供了巨大热源,同时还为区内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矿源和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EX型 秦岭巨型铅锌矿带 碧口群 白龙江群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群火山岩性质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13
4
作者 夏祖春 夏林圻 +1 位作者 徐学义 赵江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81-688,共8页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分布在扬子地块北缘、秦岭造山带南侧。碧口群火山岩系具大陆裂谷火山岩特点,形成于大陆裂谷作用构造环境。火山岩系特征为:①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系由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及酸性...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分布在扬子地块北缘、秦岭造山带南侧。碧口群火山岩系具大陆裂谷火山岩特点,形成于大陆裂谷作用构造环境。火山岩系特征为:①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系由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及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及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组成。②基性火山岩包括两个岩浆系列的岩石,即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及拉斑玄武岩浆系列。③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微量元素及同位素(Sm-Nd,Rb-Sr)研究表明,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相似于洋岛玄武岩源的地幔柱源,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的产物。扬子地块北缘分布有碧口群、西乡群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大陆火山岩系,表明在这一时期大陆裂谷拉张火山作用发育,成为秦岭地壳的主要增生成壳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群 火山岩 大陆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铜厂闪长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宫相宽 陈丹玲 赵姣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0-63,共14页
对位于陕西汉中略阳县境内与铜厂铜矿关系密切的闪长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较高的Al2O3、Na2O和MgO含量,低K2O含量,属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 对位于陕西汉中略阳县境内与铜厂铜矿关系密切的闪长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较高的Al2O3、Na2O和MgO含量,低K2O含量,属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U),贫高场强元素(Ti、Nb、Ta、HREE),低Sr,显示壳源成因岩浆岩特征。依据锆石特征及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确定该岩体形成时代为(843.7±3.8)Ma,属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εHf(t)介于-5.96^-30.1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 C变化范围较大,介于1 816~3 344Ma,存在1.81~1.95Ga、2.13~2.65Ga、2.72~2.78Ga、2.97~3.09Ga和~3.34Ga 5组年龄峰值,暗示从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扬子陆块曾发生过多期地壳增生事件。铜厂闪长岩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由这些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闪长岩体中2.72~2.78Ga模式年龄峰值的出现,表明鱼洞子群的部分基性物质参与了铜厂闪长岩岩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厂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碧口群 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铧厂沟碧口群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岩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杰 刘家军 +6 位作者 李静贤 贾磊 刘冲昊 杨尚松 王立新 余康伟 李志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41-1355,共15页
铧厂沟地区碧口群玄武岩呈带状和透镜状分布于凝灰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中。在详细野外观察基础上,利用显微镜观察、主微量元素及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碧口群玄... 铧厂沟地区碧口群玄武岩呈带状和透镜状分布于凝灰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中。在详细野外观察基础上,利用显微镜观察、主微量元素及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碧口群玄武岩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绿泥石和绿帘石;SiO2(44.67%~49.76%)、TiO2(1.14%~1.34%)含量较低, TFe2O3(12.03%~15.47%)、MgO(7.57%~9.3%)、CaO(7.29%~10.54%)含量较高。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岩石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玄武岩形成环境可能类似N-MORB,起源于软流圈,并在上升过程中混入了古老的地壳物质。LA-ICP-MS锆石测年结果显示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316.3±6.0) Ma (MSWD=0.78;n=7),表明碧口群火山岩系至少是两期(新元古代时期和晚古生代时期)火山作用的产物。其大规模形成时期为新元古代,后经晚古生代火山作用的叠加改造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群 玄武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铧厂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岩群硅质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丁振举 姚书振 周宗桂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碧口块状硫化物矿床直接赋矿主岩硅质岩地质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明,碧口岩群硅质岩为同火山岩喷流热水沉积成因。碧口岩群硅质岩常量元素富Fe、贫Si,为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其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均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 碧口块状硫化物矿床直接赋矿主岩硅质岩地质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明,碧口岩群硅质岩为同火山岩喷流热水沉积成因。碧口岩群硅质岩常量元素富Fe、贫Si,为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其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均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物相似。热水硅质岩Eu异常与古流体温度存在密切关系,Eu/Eu特征显示筏子坝、铜矿坡为较高温度喷流产物,而大茅坪、黑窝子、铜矿梁、周家坡则为较低温度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稀土元素 碧口岩群 岩石成因 热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洋岛型火山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永飞 赖绍聪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对碧口铜钱坝南—托河乡南区段变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岩石由碱性和亚碱性的拉斑系列玄武岩组成,岩石的Nb、Ta、Ce含量,Ba/Ce、Ti/Y、Zr/Y值显示了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N-MORB标准化蛛网图和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 通过对碧口铜钱坝南—托河乡南区段变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岩石由碱性和亚碱性的拉斑系列玄武岩组成,岩石的Nb、Ta、Ce含量,Ba/Ce、Ti/Y、Zr/Y值显示了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N-MORB标准化蛛网图和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表明,本区洋岛拉斑玄武岩和洋岛碱性玄武岩具有共同的岩浆源区。玄武岩的2Nb-Zr/4-Y、TiO_2-10MnO-10P_2O_5、Ti/Y-Ba/Zr与Ti/Y-Ba/Nb判别图解均表明,本区火山岩产生于大洋板内的构造环境,从而为该地区新元古代出现过洋盆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火山岩 地球化学 碧口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系统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有光 李泽九 +4 位作者 胡以铿 孙善才 刘建宏 李兴海 徐家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03,共7页
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某些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系统论为指导的、以异常形成机制分析为基础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系统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并以陇南地区的金异常评价为例。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区域地球化学 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区各时代火山岩组合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玉往 姜福芝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3期297-304,共8页
总结了北山地区各时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及分布特征。指出大部层位的火山岩属正常钾钠类型、钙碱性的、中—酸性为主的连续分异组合,钠质的、拉斑系列的基性和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仅在元古界、中奥陶统、上志留统、下二叠统等层位发育,碱... 总结了北山地区各时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及分布特征。指出大部层位的火山岩属正常钾钠类型、钙碱性的、中—酸性为主的连续分异组合,钠质的、拉斑系列的基性和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仅在元古界、中奥陶统、上志留统、下二叠统等层位发育,碱性系列较少,区内无碱性岩(σ>9.0)。在部分地区如白产堂、公婆泉、狼娃山等可出现钾质类型的中酸性岩。火山岩特征反映了北山多次“开”和“合”的构造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地区 火山岩组合 火山岩分布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群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铁庚 叶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碧口群是一套浅变质的中晚元古代火山 -沉积岩建造 ,主要分布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区。其中火山岩主要由细碧 -石英角斑岩系列火山岩组成 ,还有少量的玄武 -流纹岩系列火山岩和富钾流纹岩。下亚群以酸性火山岩为主 ,中亚群以基性火山岩为... 碧口群是一套浅变质的中晚元古代火山 -沉积岩建造 ,主要分布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区。其中火山岩主要由细碧 -石英角斑岩系列火山岩组成 ,还有少量的玄武 -流纹岩系列火山岩和富钾流纹岩。下亚群以酸性火山岩为主 ,中亚群以基性火山岩为主 ,上亚群既有基性火山岩 ,又有酸性火山岩 ,中性火山岩出露较少。火山岩变质很浅 ,基本保持原岩的结构构造和化学组成。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一系列图解 ,都一致判别为碧口群火山岩主要是钙碱系列 ,也有少量的拉斑系列 ,并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群 火山岩 岛弧裂谷环境 地质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大茅坪铜矿床火山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随民 周宗桂 姚书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9-73,共5页
陕西省大茅坪铜矿床产于碧口群火山岩地层中 ,矿床的成因与成矿物质的来源均与火山岩相关。通过矿石和围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 Pb同位素的示踪 ,认为矿床是喷流沉积的产物 ,成矿年龄与碧口群火山岩形成年龄相近 ,在 12 0 0 Ma左... 陕西省大茅坪铜矿床产于碧口群火山岩地层中 ,矿床的成因与成矿物质的来源均与火山岩相关。通过矿石和围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 Pb同位素的示踪 ,认为矿床是喷流沉积的产物 ,成矿年龄与碧口群火山岩形成年龄相近 ,在 12 0 0 Ma左右。矿石铅同位素特征显示大茅坪铜矿床有后期热液改造成矿作用的参与 ,这与地质认识相吻合 ,从而得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火山岩 ,在喷流沉积成矿的基础上 ,有后期变质流体的叠加改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构造环境 碧口群 铜矿床 成矿元素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川交界区碧口群的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春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1-254,共14页
碧口群由一套中晚元古代的变质双峰式火山岩及复理石型沉积岩组成,其变质作用分为蓝片岩相和绿片岩相。据其野外分布及白云母b_0值的变化可分成A、B、C三个变质带。蓝片岩相以钠质问石+绿帘石共生为特征,在A带的大面积绿片岩中呈条带或... 碧口群由一套中晚元古代的变质双峰式火山岩及复理石型沉积岩组成,其变质作用分为蓝片岩相和绿片岩相。据其野外分布及白云母b_0值的变化可分成A、B、C三个变质带。蓝片岩相以钠质问石+绿帘石共生为特征,在A带的大面积绿片岩中呈条带或残片状分布。对区内的角门石、绿泥石、绿帘石及白云母等矿物及其间的交代关系研究表明蓝片岩和绿片岩并非同一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蓝片岩相的温度为300—400℃,压力为0.5—0.6GPa;A、B带中绿片岩相的温度与之相似,但压力为0.4GPa左右,从蓝片岩相到绿片岩相代表了一个近等温的抬升过程。碧口群的岩石组合及矿物组合等特征表明其蓝片岩变质作用与陆内小洋盆闭合时所伴随的陆壳加厚或A型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绿片岩 变质作用 碧口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川交界区碧口群的绿帘石及其岩石学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春景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32-340,共9页
绿帘石广泛分布于碧口群的各类变质岩石中,但以变质基性岩(绿片岩和蓝片岩)为主。绿片岩中绿帘石X_(?s)=0.23—0.37,但多为0.30—0.32,在不同样品中绿帘石成分变化很大,但同一样品中绿帘石变化不明显,说明其成分与全岩成分有关。蓝片岩... 绿帘石广泛分布于碧口群的各类变质岩石中,但以变质基性岩(绿片岩和蓝片岩)为主。绿片岩中绿帘石X_(?s)=0.23—0.37,但多为0.30—0.32,在不同样品中绿帘石成分变化很大,但同一样品中绿帘石变化不明显,说明其成分与全岩成分有关。蓝片岩中绿帘石X_(?s)=0.22—0.36,其成分在同一样品中也有很大变化,一般细粒者ps分子少,而粗粒者ps分子多,且常发育环带结构,向中心ps分子减少,说明蓝片岩可能经历了一个以降压为特征的变质过程。此外,该群也偶见绿纤石,但它们均被绿帘石包裹,不能构成独立变质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绿纤石 碧口群 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群玻安质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岩构造环境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永飞 赖绍聪 +2 位作者 秦江锋 刘鑫 王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主量及微量元素系统对比表明,碧口南范坝、庙里湾地区的变质玄武岩具有低S、i低Ti、低P、高Mg#和高A l2O3/TiO2的特点,具有玻安质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在N-MORB标准化元素配分图上,亏损高场强元素(Ti,Zr,Y),富集难熔元素(C r,Co,N i),稀土... 主量及微量元素系统对比表明,碧口南范坝、庙里湾地区的变质玄武岩具有低S、i低Ti、低P、高Mg#和高A l2O3/TiO2的特点,具有玻安质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在N-MORB标准化元素配分图上,亏损高场强元素(Ti,Zr,Y),富集难熔元素(C r,Co,N i),稀土配分模式呈LREE亏损的左倾形式,表明本区岩石可能是早期经历过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后亏损难熔地幔楔橄榄岩,在有少量水参与的情况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结合本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研究,本区玻安质岩石应来自于一个弧前消减环境,这一认识对于确定碧口火山岩系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安质岩 地球化学 变玄武岩 碧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交代过程中细碧角斑岩的矿物组合和矿物成分的变化规律——以陕西略阳细碧角斑岩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来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对陕西略阳细碧角斑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全岩O同位素的研究 ,认为细碧角斑岩是海水与玄武安山岩的交代产物 ;交代作用初期岩石中的Na2 O含量升高 ,而MgO、CaO降低 ;交代作用后期岩石中的MgO升高而Na2 O含量降低 ,即... 对陕西略阳细碧角斑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全岩O同位素的研究 ,认为细碧角斑岩是海水与玄武安山岩的交代产物 ;交代作用初期岩石中的Na2 O含量升高 ,而MgO、CaO降低 ;交代作用后期岩石中的MgO升高而Na2 O含量降低 ,即在整个过程中岩石的Na2 O含量有一个最大值 ,而MgO有一个最小值。矿物组合由钠长石、绿帘石、少量绿泥石组成 ,最终产物为绿泥石和石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碧角斑岩 海水交代作用 矿物组合 碧口群 陕西略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碧口群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17
作者 裴先治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46-56,共11页
碧口群是扬子板块西北缘中晚元古代古海沟—岛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其下部为蛇绿岩组合,以大洋E型拉斑玄武岩为特征,代表古俯冲杂岩;上部为重力流沉积组合,以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及陆源碎屑浊... 碧口群是扬子板块西北缘中晚元古代古海沟—岛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其下部为蛇绿岩组合,以大洋E型拉斑玄武岩为特征,代表古俯冲杂岩;上部为重力流沉积组合,以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及陆源碎屑浊积岩为特征,类似于海沟型复理石组合,代表古海沟堆积。同时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特征表明,在蛇绿岩分布区发育有大型韧性剪切带和高压低温变质的蓝闪片岩。由此可见碧口群属于中晚元古代扬子板块西北缘的古海沟—俯冲地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群 岩石 组合 构造 蛇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碧口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裴先治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8-23,共6页
南秦岭碧口地区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在中元古代碧口群内,呈NEE~SWW向延展,向南倾斜。韧性剪切带内广泛发育有拉伸线理、S-C构造、剪切褶皱、鞘褶皱、剪切透镜体构造以及旋转碎斑系、多米诺骨牌式构造、不对称微褶皱等不同尺度的运动学标... 南秦岭碧口地区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在中元古代碧口群内,呈NEE~SWW向延展,向南倾斜。韧性剪切带内广泛发育有拉伸线理、S-C构造、剪切褶皱、鞘褶皱、剪切透镜体构造以及旋转碎斑系、多米诺骨牌式构造、不对称微褶皱等不同尺度的运动学标志,剪切指向表明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式为自南而北的逆冲型。构造式样的不对称及L-S构造岩的发育表明剪切带为区域非共轴变形机制,对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形成时代做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群 剪切带 变形机制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群内冰川沉积及冰期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祥生 邹湘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0-268,T001,共10页
碧口群内前人曾怀疑为冰碛岩的一套岩石,已取得了大量冰川证据,肯定了冰川作用的存在。其时代属早震旦世。据沉积特征、层位及上下接触关系等,将其划为长安、南沱两个冰期,南沱冰期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冰期,并分别与国内外有关地区作... 碧口群内前人曾怀疑为冰碛岩的一套岩石,已取得了大量冰川证据,肯定了冰川作用的存在。其时代属早震旦世。据沉积特征、层位及上下接触关系等,将其划为长安、南沱两个冰期,南沱冰期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冰期,并分别与国内外有关地区作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群 冰碛岩 冰期 冰川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勉略宁三角区碧口群火山岩系特征及其地质填图方法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运军 杜少喜 +5 位作者 张小明 于恒彬 韩旭 李龙斌 胡义 游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05-112,共8页
陕西勉略宁三角区发育中晚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为一套完整火山喷发序列形成的酸-基性火山岩建造。岩石类型以流纹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少量安山岩,该套火山岩由多个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组成,岩石普遍变形强烈,发育塑性流变、... 陕西勉略宁三角区发育中晚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为一套完整火山喷发序列形成的酸-基性火山岩建造。岩石类型以流纹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少量安山岩,该套火山岩由多个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组成,岩石普遍变形强烈,发育塑性流变、透入性置换面理和脆韧性剪切带。火山岩系具明显"局部有序,总体无序,应变量大"的特点。通过几年来在该区地质填图实践,以火山旋回-韵律划分识别为基础,根据火山岩性、岩相等物性填图结合火山岩系变形期次和构造样式解析,探索出适合该地区强变形火山岩系填图方法:综合采用"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变形样式"有机结合的三重填图方法,在勉略宁地区地质填图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建立勉略宁三角区构造变形机制、总结碧口群火山岩系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勉略宁三角区 碧口群火山岩系 地质填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