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和平 钟琦 +1 位作者 王耿焕 周海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以及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波 张钺 +3 位作者 杨佳强 刘永东 焦阳 王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2-449,共8页
目的筛查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77例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 目的筛查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77例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25例)和无脑积水组(5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脑积水组患者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t=2.178,P=0.032)、术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比例(χ2=8.675,P=0.003)、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t=11.146,P=0.000)低于无脑积水组,术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χ2=5.901,P=0.015)、双侧手术(χ2=6.441,P=0.011)、术中未缝合硬脑膜(χ2=9.759,P=0.002)、术后脑室积血(χ2=8.938,P=0.003)、术后中线移位>10 mm(χ2=7.589,P=0.006)、术后并发颅内感染(χ2=4.519,P=0.034)比例以及术后昏迷时间(t=2.709,P=0.008)高于无脑积水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OR=1.885,95%CI:1.432~2.240;P=0.012)、术中未缝合硬脑膜(OR=1.468,95%CI:1.215~1.930;P=0.006)、术后昏迷时间长(OR=1.574,95%CI:1.358~1.926;P=0.007)、术后脑室积血(OR=1.550,95%CI:1.254~1.768;P=0.010)和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OR=1.622,95%CI:1.165~1.840;P=0.004)是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项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823~0.925,P=0.00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60,P=0.232),表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准确性。结论术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未缝合硬脑膜、术后昏迷时间长、术后脑室积血、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是颅脑创伤后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项危险因素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术后并发脑积水风险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脑膨出 减压颅骨切除术 脑积水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贝叶斯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窗封闭对中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的影响
3
作者 赵明宇 杨晨 +3 位作者 刘宇恒 李景 于明圣 王增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434,共10页
目的探讨骨窗封闭对中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分别构建中型和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中型颅脑创伤骨窗封闭组(中型骨窗封闭组,50只)、中型颅脑创伤骨窗未封闭组(中型骨窗未封闭组,50只)、重型颅... 目的探讨骨窗封闭对中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分别构建中型和重型颅脑创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中型颅脑创伤骨窗封闭组(中型骨窗封闭组,50只)、中型颅脑创伤骨窗未封闭组(中型骨窗未封闭组,50只)、重型颅脑创伤骨窗封闭组(重型骨窗封闭组,50只)、重型颅脑创伤骨窗未封闭组(重型骨窗未封闭组,50只),监测颅内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水肿体积,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力,Nissl染色评估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颅内压监测,无论中型还是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与骨窗未封闭组颅内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0),模型制备后不同观察时间点颅内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其中,中型骨窗封闭组模型制备后第1天颅内压高于中型骨窗未封闭组(P=0.009),重型骨窗封闭组第1天(P=0.000)和第3天(P=0.038)颅内压高于重型骨窗未封闭组;模型制备后第7天中型骨窗封闭组(P=0.000,0.000)和重型骨窗封闭组(P=0.000,0.008)颅内压均低于第1天和第3天,第3天亦低于第1天(P=0.000,0.000),仅第7天中型骨窗未封闭组颅内压低于第1天(P=0.031)。脑组织含水量测定显示,重型骨窗封闭组模型制备后第1天(P=0.028)、第3天(P=0.023)和第7天(P=0.023)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重型骨窗未封闭组。脑水肿体积测定,无论中型还是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脑水肿体积均小于骨窗未封闭组(P=0.021,0.037)。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无论中型还是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与骨窗未封闭组模型制备后不同观察时间点mN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其中,模型制备后第7天中型骨窗封闭组(P=0.002)、中型骨窗未封闭组(P=0.013)、重型骨窗封闭组(P=0.009)mNSS评分均低于第1天,重型骨窗封闭组(P=0.006)和重型骨窗未封闭组(P=0.002)mNSS评分低于第3天。Morris水迷宫实验,重型骨窗封闭组小鼠平台潜伏期长于(P=0.04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短于(P=0.025)重型骨窗未封闭组。Nissl染色显示,对于中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大脑皮质神经元Nissl小体密度减少,染色变浅;海马CA1区神经元Nissl小体密度减少,染色变浅,形态模糊。对于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组大脑皮质神经元Nissl小体染色变浅,染色模糊,可见较多异染颗粒;海马CA1区神经元胞体水肿,Nissl小体染色模糊。结论中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虽在急性期增高颅内压,但对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小鼠,骨窗封闭可导致颅内压升高、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减退,但可减轻脑水肿程度,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是否进行骨窗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减压颅骨切除术 颅内压 脑水肿 Morris水迷宫试验 虎斑小体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治疗颅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4
作者 王春晖 王君玉 +6 位作者 李振兴 张丹枫 陈吉钢 韩凯伟 李一明 于明琨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行颅骨修补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行颅骨修补术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至颅骨修补的时间将...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行颅骨修补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行颅骨修补术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至颅骨修补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3个月)31例和晚期组(>3个月)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和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早期组患者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16.13%,5/31)高于晚期组(1.9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患者术后GOS患者和KPS评分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OS评分:4.16±0.86vs 3.63±0.72,P<0.05;KPS评分:80.32±16.22vs 70.19±16.27,P<0.05)。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较晚期修补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但可能会增加脑积水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黄良珍 刘朝晖 +1 位作者 彭浩 赵建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以及术侧与对侧的比值(即r CBF、r CBV、r MTT、r TTP),并对术后半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CBF、CBV高于对照组,MTT、TT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的r CBF、r CBV、r MTT、r 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1周时的r CBF、r CBV值高于术后1个月时,r MTT、r TTP低于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GO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恢复较好(包括良好和中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恢复较差(包括重残、植物状态、死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在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供,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脑血管重建术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建军 孙炜 +7 位作者 周剑云 张新 王利清 王宇 高海滨 李达 曹泽 胡安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头皮下积液、癫痫和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6月本院颅骨修补术后患者211例,均采用二维钛合金网板修补材料。术后常规护理治疗,对出现相关并发症按诊疗常规积极处理。统计术后...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头皮下积液、癫痫和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6月本院颅骨修补术后患者211例,均采用二维钛合金网板修补材料。术后常规护理治疗,对出现相关并发症按诊疗常规积极处理。统计术后术侧头皮下积液、癫痫和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生情况,对可能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因、颅骨缺损部位、发病至修补术时间、术前并发脑积水情况以及术中硬膜破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三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10/211)。术后出现术侧头皮下积液4例,癫痫发作5例,自发性脑出血1例。头皮下积液与术前存在脑积水(χ2=4.804,P=0.028)及术中硬膜破损(χ2=7.510,P=0.006)相关。癫痫发作及自发性脑出血与以上因素不相关(P〉0.05)。结论术中严密修补破损硬膜,术后及时处理脑积水,可以减少术后头皮下积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修补术 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林超 董艳 +1 位作者 于明琨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男193例,女105例,年龄(3...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男193例,女105例,年龄(38.23±10.86)岁,最常见的致伤因素是交通事故(162/298,54.36%)。76例(25.50%)出现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32/298,10.7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GCS评分、血肿量为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较常见,早期手术干预(<12h)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颅脑损伤较重、脑内大量血肿的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案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范英俊 王琼芬 +3 位作者 杨中鑫 刘海波 张杰 王恩任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5-84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或局部穿刺引流术,联合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及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31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或局部穿刺引流术,联合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头部引流管留管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一次性治愈率以及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部引流管留管时间、局部引流后硬膜下积液基本消失的时间及治疗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一次性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4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治疗前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或局部穿刺引流,联合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及腰大池持续引流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一次性治愈率,减少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硬膜下积液 腰大池置管引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费力 吴海兵 +3 位作者 李荣刚 杜嘉瑞 王尔松 张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5-598,共4页
背景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MMCI)患者传统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80%,去骨瓣减压术(DC)能显著降低MMCI的病死率。但临床上DC在MMCI患者中的使用比例并不高,在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探讨DC治疗MMCI的临... 背景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MMCI)患者传统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80%,去骨瓣减压术(DC)能显著降低MMCI的病死率。但临床上DC在MMCI患者中的使用比例并不高,在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探讨DC治疗MM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MMCI患者24例,其中行DC手术患者12例(DC组),拒绝行DC手术患者12例(传统组)。DC组患者采取DC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对行DC年龄≥65岁(6例)和<65岁(6例)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性别、既往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患者术后死亡3例(25%),传统组患者分别在发病1周内死亡或在出现脑疝和/或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时放弃治疗。≤65岁和>65岁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能显著降低MMCI患者的病死率,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同样有效;多数MMCI患者DC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佳;对存在致命性脑水肿风险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强调多科室合作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包括长期预后方面的有效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去骨瓣减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建军 孙炜 +6 位作者 张新 周剑云 王利清 王宇 高海滨 曹泽 李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1-844,共4页
目的分析患者术前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原发病因、颅骨缺损部位及伴发脑积水、术中硬膜破损与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1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出现并发症(3.8%),其中钛网颅骨修补... 目的分析患者术前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原发病因、颅骨缺损部位及伴发脑积水、术中硬膜破损与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1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出现并发症(3.8%),其中钛网颅骨修补术后术侧硬膜外血肿6例,颅骨修补处切口感染2例。切口感染与手术部位相关(P<0.01),硬膜外血肿与术前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颅骨修补术,特别是位于额部修补术,术前影像应注意额窦范围,避免固定修补材料钛钉进入额窦引起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缺损修补术 并发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欧阳龙强 夏文燕 +4 位作者 汪春晖 杨少春 娄建云 邹连生 刘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6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分为早期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48例)和常规颅骨修补组(去骨...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6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分为早期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48例)和常规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58例),分别于颅骨修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同时记录术后6个月环锯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OS评分(P=0.000)和MMSE评分(P=0.000)均高于、mRS评分(P=0.000)和NIHSS评分(P=0.000)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GOS评分(P=0.041)和MMSE评分(P=0.040)均高于、mRS评分(P=0.021)和NIHSS评分(P=0.043)均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且环锯综合征发生率亦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18.75%(9/48)对39.66%(23/58);χ~2=5.446,P=0.020]。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以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减少环锯综合征的发生,改善预后和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减压颅骨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认知障碍 环锯综合征(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恒 秦治刚 +1 位作者 梁华新 房晓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LDC)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sTBI患者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单侧L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DTICH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LDC)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sTBI患者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单侧L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DTICH分为DTICH组(n=42)和非DTICH组(n=88),对比分析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外伤至手术时间、并发颅骨骨折、中线移位>1cm、基底池消失、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与DTICH的发生有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伤至手术时间、并发颅骨骨折、基底池消失和FIB是DTI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DTICH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非DTICH组(P<0.01)。结论:对于外伤至手术时间较短、并发颅骨骨折、基底池消失、FIB下降的患者,应高度警惕DTICH的发生。DTICH影响患者预后,提前预防和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迟发性颅内血肿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绷带在预防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玉强 苏亦兵 +3 位作者 乔京元 阎涛 史良 于宁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63例资料,2012年1月后术后早期(3天内)给予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组,n=27),2011年12月前术后早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63例资料,2012年1月后术后早期(3天内)给予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组,n=27),2011年12月前术后早期未应用弹力绷带(对照组,n=36)。比较2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及各部位硬膜下积液(同侧大脑凸面、对侧大脑凸面、同侧大脑镰旁)发生率。结果 27例(4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25.9%(7/27),较对照组(20/36,55.6%)明显降低(χ^2=5.531,P=0.019)。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同侧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发生率(1/27,3.7%)较对照组(12/36,33.3%)明显降低(χ^2=8.271,P=0.004),其他部位硬膜下积液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硬膜下积液量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39,P=0.409)。结论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绷带 硬膜下积液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和颅内压监护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斌 黄奇武 王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53-4056,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和颅内压监护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病例,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探讨颅内压监测的意义。结果:两组52例手术患者随...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和颅内压监护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病例,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探讨颅内压监测的意义。结果:两组52例手术患者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监测组恢复良好19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7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及时行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应用颅内压监测能动态地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提供客观准确的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时机 颅内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穿刺致反常性脑疝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玮涛 王宁 +2 位作者 徐跃峤 曲鑫 蒋丽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5-206,共2页
对于急性颅高压患者,去骨瓣减压手术是一种可以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反常性脑疝是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后出现的罕见并发症,往往被医师漏诊、误诊,危及患者的生命.作者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对于反常性脑疝的认识,有助于临床... 对于急性颅高压患者,去骨瓣减压手术是一种可以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反常性脑疝是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后出现的罕见并发症,往往被医师漏诊、误诊,危及患者的生命.作者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对于反常性脑疝的认识,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而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脑疝 去骨瓣减压 Trendelenburg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苑玉存 王芳 +3 位作者 郭启 苗军 田强 雷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临床运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 目的临床运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预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6.3±1.5)分,与观察组患者[(6.4±1.4)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4.2±0.7)分,观察组患者为(1.6±0.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预后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手术 重症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念在脑外伤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梦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7-340,共4页
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提出之后,有学者继而提出损伤控制神经外科理念,将损伤控制理念应用于神经外科。在脑外伤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理念贯彻于整个救治过程及救治的各个方面。文章总结了损伤控制理念在脑外伤救治中的不同应用场景以及各... 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提出之后,有学者继而提出损伤控制神经外科理念,将损伤控制理念应用于神经外科。在脑外伤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理念贯彻于整个救治过程及救治的各个方面。文章总结了损伤控制理念在脑外伤救治中的不同应用场景以及各场景中应用的要点和细节,旨在明确损伤控制作为一种理念对提高脑外伤救治效果作用和意义,同时对损伤控制理念下脑外伤救治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8
作者 章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82-3684,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 57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标准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 57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标准和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格拉斯哥评分(GCS)、颅内压(ICP)、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情况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和7d时评分GCS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CP、脑水肿体积和中线移位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明显改善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开颅 血肿 硬膜下 脑水肿 去大骨瓣减压 侧裂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双层修补在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新瑞 胡世颉 +6 位作者 闫志强 胡学安 李亮 汪仁聪 王玖 李兵 费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硬膜双层修补在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于本院行硬膜双层修补时间(以2015年1月1日为节点)不同,将... 目的探讨硬膜双层修补在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于本院行硬膜双层修补时间(以2015年1月1日为节点)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015年1月1日前,62例)和对照组(2015年1月1日后,58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双层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单层修补术。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天数;记录和观察术前1天(T1)、术后7天(T2)、术后14天(T3)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术前1天和术后3个月,采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评估患者脑灌注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灌注异常指数(perfusion abnormality index,PAI)。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和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上升(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下降(P<0.05)。T2和T3时,观察组患者术后MMSE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PAI较术前1天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P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双层缝合在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中的效果明显,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双层修补 大骨瓣减压术 颅骨缺损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柏鲁宁 赵晓平 +11 位作者 张毅 柯尊华 周振国 范小璇 周峰 方永军 畅涛 周雄波 罗卫 胡珍渊 王更新 侯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28-430,共3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TBI)患者大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术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1例D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1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TBI)患者大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术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1例D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1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n=72)和预后良好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底池形态、术前血糖等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和术前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结论sTBI患者DC术后的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瞳孔变化、受伤至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糖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 预后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