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饰终之典:唐代僧人敕葬考
1
作者 赵青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敕葬,是皇帝下旨为王公大臣、功勋贵戚举办的丧葬。为光耀高僧德行以及标榜皇帝追远之恩,唐廷将世俗官员贵戚才有资格享有的高级哀荣,赐予方外之宾,这是皇帝认同和护持佛法的重要表现。而在盛大的丧葬仪式中,亡僧德业也变得具体化和可... 敕葬,是皇帝下旨为王公大臣、功勋贵戚举办的丧葬。为光耀高僧德行以及标榜皇帝追远之恩,唐廷将世俗官员贵戚才有资格享有的高级哀荣,赐予方外之宾,这是皇帝认同和护持佛法的重要表现。而在盛大的丧葬仪式中,亡僧德业也变得具体化和可视化。通过对22位唐代僧人敕葬事例归纳分析可知,他们均是道德高妙的僧人,在僧俗两界拥有重要影响力,与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获得敕葬的僧人,大多生前与皇帝形成了密切的私人关系,甚至建立了师徒名分。将敕葬恩赐于亡僧,更多地体现了皇帝对亡僧的恩宠。官员贵戚敕葬应有的流程和内容,在僧人敕葬中均有体现,反映了僧人敕葬遵循典章制度的一面;但在具体细节上往往又会有所突破,体现了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变异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僧人 敕葬 《丧葬令》 吊慰 赗赙 不空 丧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风化”语境中日本僧侣文学的发生——以《怀风藻》所载僧诗为中心
2
作者 乐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4,共12页
《怀风藻》中的僧诗是早期日本僧侣文学的代表作品。这些僧诗的创作与接受,揭示了日本僧侣文学的发生契机。僧侣通过参与由通晓汉文化的精英集团主导的汉诗创作,获得统治者对其特权阶层身份的认可。统治者则出于利用佛教巩固政权、彰显... 《怀风藻》中的僧诗是早期日本僧侣文学的代表作品。这些僧诗的创作与接受,揭示了日本僧侣文学的发生契机。僧侣通过参与由通晓汉文化的精英集团主导的汉诗创作,获得统治者对其特权阶层身份的认可。统治者则出于利用佛教巩固政权、彰显德化的需要,支持僧侣获取汉文学创作所必需的文化素养。此外,他们还将自己对中国名士之风的想象寄托在僧侣身上,努力营造道俗共同参与文学创作的盛世文明图景。僧侣文学的这种发生机制,体现了7至8世纪日本“唐风化”变革中,汉文学与佛教所扮演的特殊文化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风藻》 日本僧侣文学 “唐风化” 文化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中坚——以爱国高僧麻倾翁为个案
3
作者 刘永文 王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麻倾翁作为僧人进藏学法,研究“五明”“密宗”,获“倾哉”职位。著《观音三要讲演集》,获尊称“麻坞倾哉”。凭借宗教界的地位,在西康参与创建“五明学院”筹建工作,还在内地参与“无锡汉藏佛学院”的组建工作,并主坛念经,消灾弥乱。... 麻倾翁作为僧人进藏学法,研究“五明”“密宗”,获“倾哉”职位。著《观音三要讲演集》,获尊称“麻坞倾哉”。凭借宗教界的地位,在西康参与创建“五明学院”筹建工作,还在内地参与“无锡汉藏佛学院”的组建工作,并主坛念经,消灾弥乱。积极参与调解康藏纠纷与当地寺庙冲突,主动宣传“三民主义”,努力于地方稳定工作,巩固边疆国防。在地方与中央召开的相关会议上,积极递交提案,参政议政,力图促进边疆建设。利用自己德高望重的身份参与组建“康藏贸易公司”,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抗战。通过报刊传播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进步理念,并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工作。作为康区精英,放眼世界,与内地人士广泛接触,主动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加强交流,促进民族团结。麻倾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爱国高僧 麻倾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侨日僧的中国叙事——以日本“唐绘祖”江南禅僧逸然为例
4
作者 王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I0002,共8页
日本“唐绘开祖”逸然明末东渡,任兴福寺住持期间精研佛法并暗中支持明末志士。退隐后,他潜心习画,兼收并蓄中日画风,200余幅藏品以中后期佛画人物居多,有效弘扬中华佛教美学精神。其门下谱系一派繁荣,聚多社会角色跨界艺术家,生发出“... 日本“唐绘开祖”逸然明末东渡,任兴福寺住持期间精研佛法并暗中支持明末志士。退隐后,他潜心习画,兼收并蓄中日画风,200余幅藏品以中后期佛画人物居多,有效弘扬中华佛教美学精神。其门下谱系一派繁荣,聚多社会角色跨界艺术家,生发出“若芝派”“渡边派”两分支,画风承传二百余年,绘写和传播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绘 江南禅僧 逸然 逸然画派 中国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汉果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
5
作者 于洋 田丹 +1 位作者 倪东贺 张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罗汉果对糖尿病肾病(DN)的改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确定罗汉果中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DN靶基因。将罗汉果...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罗汉果对糖尿病肾病(DN)的改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确定罗汉果中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DN靶基因。将罗汉果与DN靶点进行对比,获取罗汉果对DN的关键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DN核心靶点与罗汉果主要活性成分的结合能力。结果:采用TCMSP数据库结合选入标准共筛选出罗汉果5种活性成分(ZINC03860434、Perlolyrine、beta-sitosterol、Kaempferol和Flazin)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转录因子RELA、c-Jun氨基末端激酶(JU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为代表的85个靶点,其中kaempferol所含靶点最多。筛选出的85个靶点中与DN相关的靶点有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及凋亡调控和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BP)。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涉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AGE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 TNF信号通路和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罗汉果主要活性成分与DN靶点蛋白分子对接分析,5种活性成分分子对接结合能均在-8.00~-5.00 kJ·mol^(-1)之间。结论:Kaempferol是罗汉果中对DN治疗最有效的活性成分,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炎症因子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高僧于佛寺园林植物景观之作用刍议——以天台山高明寺“幽溪道场”为例
6
作者 叶森 董璁 刘晓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对天台山高明寺展开实地踏勘与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在稽考无尽传灯《幽溪别志》的基础上,尝试复原晚明时期山地寺院内外的植物景观特色,探索其营造缘起与设计思想,并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具体案例考析揭示主事者——天台宗高僧释传灯... 对天台山高明寺展开实地踏勘与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在稽考无尽传灯《幽溪别志》的基础上,尝试复原晚明时期山地寺院内外的植物景观特色,探索其营造缘起与设计思想,并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具体案例考析揭示主事者——天台宗高僧释传灯在植景设计、营建、改造过程中起到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今日当地宗教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天台宗 高明讲寺 无尽传灯 植物景观 复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西藏驿路再探讨——以元代藏僧乘驿相关记载为中心
7
作者 徐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有元一代,中央政府将驿路系统推及至西藏。基于官方史籍记载与目前学界对西藏驿路的研究,元廷设置的驿站数额不过四十余处。通过梳理藏文史料中元代赴京藏僧乘驿相关记载,发现西藏驿站数量远超官方驿站数量。文章以藏僧视角探讨西藏驿... 有元一代,中央政府将驿路系统推及至西藏。基于官方史籍记载与目前学界对西藏驿路的研究,元廷设置的驿站数额不过四十余处。通过梳理藏文史料中元代赴京藏僧乘驿相关记载,发现西藏驿站数量远超官方驿站数量。文章以藏僧视角探讨西藏驿路详细情况,指出西藏驿路中除了有官方设置的驿站外,还存有西藏地方置立的地方性驿站。西藏驿站呈现出不同的层级,官方主导与地方设立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西藏驿路。同时,对比明代西藏高僧驰驿路线,认为元代西藏驿路被明代所承袭,离不开西藏驿路中地方驿站持续存在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西藏 驿路 藏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考论
8
作者 谭桂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特征有三:一是具有鲜明的专门性,记叙与评说的对象一般都集中在佛教内部,即使涉及世俗诗人,也大都是与佛门有关的事件与作品,其记叙和评论都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一种佛教立场。二是质疑精神和追求真知,在品鉴诗歌方面特别...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特征有三:一是具有鲜明的专门性,记叙与评说的对象一般都集中在佛教内部,即使涉及世俗诗人,也大都是与佛门有关的事件与作品,其记叙和评论都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一种佛教立场。二是质疑精神和追求真知,在品鉴诗歌方面特别重视“未经人道”,重视对新时代中新的社会风习和新的文化思潮的呼应,重视辩论与质疑的研究方法。三是在诗学理论上提出了“诗僧之诗”与“僧人之诗”的概念分辨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不仅提出“僧人之诗”和“诗僧之诗”的区别,而且把苏曼殊的诗歌作为诗僧之诗的典范,从佛教文学生存论的角度,充分意识到了在一个以转型为标志的现代社会里,不适应现代社会个性主义张扬的潮流与趋势,佛教诗歌不会有真正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诗话 诗话专门化 诗僧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与互鉴——柏孜克里克第20窟僧人供养像研究
9
作者 张世奇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柏孜克里克第20窟是高昌回鹘早期王室贵族的功德窟,窟内有宗教和世俗两类壁画,世俗类亦可分两类,即王室成员和僧人。窟内所绘的胡汉僧人则是吐火罗佛教和汉地佛教在高昌回鹘流行的见证,也是高昌回鹘统治者对佛教崇拜的体现。从窟内种种... 柏孜克里克第20窟是高昌回鹘早期王室贵族的功德窟,窟内有宗教和世俗两类壁画,世俗类亦可分两类,即王室成员和僧人。窟内所绘的胡汉僧人则是吐火罗佛教和汉地佛教在高昌回鹘流行的见证,也是高昌回鹘统治者对佛教崇拜的体现。从窟内种种现象来看,20窟修造时,胡僧地位高于汉僧,这或许与有部僧团的东进和高昌回鹘统治者对原始佛教的推崇有关。20窟胡汉僧人为区别派属身份,身着各自派别袈裟,无论是汉僧袈裟上的紫色、田相格,还是胡僧袈裟上的黄色、覆肩袒右式等元素,无不透露着文化交流的影子。胡汉僧人着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的袈裟且同处一窟,不仅反映回鹘人对待不同文化时所持有的海纳百川、兼容并收的文化态度,而且也是不同民族在高昌回鹘社会中相互融合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孜克里克第20窟 僧人供养像 袈裟 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时间对罗汉果渣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0
作者 周俊华 肖正中 +5 位作者 唐明娟 周晓情 彭夏云 梁金逢 贾银海 滕少花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6-112,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时间对罗汉果渣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罗汉果渣为原料自然发酵,在发酵的0(D0)、5(D5)、15(D15)、35(D35)、60(D60)、90 d(D90)开包取样,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罗汉果渣发酵...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时间对罗汉果渣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罗汉果渣为原料自然发酵,在发酵的0(D0)、5(D5)、15(D15)、35(D35)、60(D60)、90 d(D90)开包取样,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罗汉果渣发酵过程中干物质(DM)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粗蛋白(CP)水平随发酵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D35粗蛋白水平高于D60、D90。D35的罗汉果渣发酵饲料pH低、乳酸(LA)含量高,D35的乳酸(L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发酵时间(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罗汉果渣发酵原料的优势菌门,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其优势菌属。发酵5 d的罗汉果渣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93.32%)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78.58%)占据绝对优势。D60的罗汉果渣发酵饲料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8.08%)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57.92%)取代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据优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梭状芽孢杆菌属-12(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小杆菌属(Dialister)丰度与乙酸(AA)、丁酸(BA)、丙酸(PA)含量及氨态氮/总氮(NH_(3)-N/TN)呈正相关。说明罗汉果渣适宜用于制备发酵饲料,自然发酵时间以35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渣 发酵时间 发酵品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自然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为虎拔刺”文本流传与图像创造——兼谈敦煌行脚僧图像表现的人物集体性
11
作者 陈文彬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从中国古代为虎拔刺的报恩故事入手,首先梳理了其发展和来源,强调了其中印度传说的影响、佛教故事的参照。从文明互鉴的角度,对比了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对同类故事的发展和创造。基于文本诞生的图像叙事,也与宗教传播过程中对高僧、圣徒类... 从中国古代为虎拔刺的报恩故事入手,首先梳理了其发展和来源,强调了其中印度传说的影响、佛教故事的参照。从文明互鉴的角度,对比了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对同类故事的发展和创造。基于文本诞生的图像叙事,也与宗教传播过程中对高僧、圣徒类人物的宣扬相结合,成为一种“人间宗教”内涵中的图像模式,代表了一类人物的集体形象,如敦煌发现的伴虎行脚僧图像。宗教人物和猛兽的互动,是宗教宣扬的自然观的体现,将以猛兽为代表的动物作为人物的附属和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虎拔刺 圣杰罗姆 伴虎行脚僧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诃梨勒到诃子:中印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本草“中国化”
12
作者 陈宪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就物质文化内涵而言,因为诃梨勒融入了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元素,所以其早已超越药材本身的价值,成为丝绸之路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物质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事物强大的吸纳与创新能力,是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梨勒 中医医药 丝绸之路 敦煌写卷 佛教医学 弘法僧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X燃料贮存水池核临界安全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航 周琦 朱庆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8-1392,共5页
利用MONK程序对MOX热室项目燃料贮存水池进行了核临界安全分析。针对给定的水池尺寸和燃料棒数量,确定燃料以分区方式贮存。选取国际公布的临界基准实验数据,验证并确定MONK程序计算分析类似物料形态时的偏倚和次临界限值,其次进行保守... 利用MONK程序对MOX热室项目燃料贮存水池进行了核临界安全分析。针对给定的水池尺寸和燃料棒数量,确定燃料以分区方式贮存。选取国际公布的临界基准实验数据,验证并确定MONK程序计算分析类似物料形态时的偏倚和次临界限值,其次进行保守假设,确定贮存水池在正常及事故工况下其中子有效增殖因数,评价贮存水池的安全性。计算结果表明,贮存水池在最危险事故工况下,其最大中子增殖因数小于次临界限值,系统处于临界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k程序 核临界安全 燃料贮存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诗僧别集批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舜臣 欧阳江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1-575,共5页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收录了37种诗僧别集和四部僧诗总集,并对这些诗僧的品性、创作得失作了扼要评价。这些批评虽存在若干偏颇,但基本上能做到持平公允,考辨精微,代表了古人对诗僧创作的总体认识和估价。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诗僧 僧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和尚岩滩群航道整治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曹民雄 蔡国正 王秀红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共9页
山区河流往往滩滩相连而成滩群,其航道整治须将滩群作为整体进行研究.长江上游和尚岩滩群由马皮包滩、和尚岩滩、二郎滩与栈桥滩等4个滩组成,在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140的正态模型研究了滩群的整体整治方案,并从滩头降水、航道尺度(... 山区河流往往滩滩相连而成滩群,其航道整治须将滩群作为整体进行研究.长江上游和尚岩滩群由马皮包滩、和尚岩滩、二郎滩与栈桥滩等4个滩组成,在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140的正态模型研究了滩群的整体整治方案,并从滩头降水、航道尺度(航深、航宽、航道曲率半径等)、通航水流条件的改善程度、工程量与后期维护量的大小等方面对多组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本滩群的整治原则与措施,同时对推荐方案的挖槽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推荐方案可以满足航道尺度与通航水流条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滩群 和尚岩滩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 被引量:8
16
作者 栗胜夫 时金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我国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中国传教的印度高僧跋陀 ,下令在嵩山建造少林寺 ,供跋跎主持 ,传播佛法。一位名叫僧稠的佛徒 ,不但天资聪明 ,学业突出 ,而且武功出众 ,是少林寺最先出现的武僧。周武帝时期 ,佛教受禁 ,少... 我国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中国传教的印度高僧跋陀 ,下令在嵩山建造少林寺 ,供跋跎主持 ,传播佛法。一位名叫僧稠的佛徒 ,不但天资聪明 ,学业突出 ,而且武功出众 ,是少林寺最先出现的武僧。周武帝时期 ,佛教受禁 ,少林寺厄运未能幸免 ,寺院废毁。至宣帝时 ,佛教又开始得以恢复。少林寺重新修建 ,并被更名为陟岵寺。公元 581年 ,杨坚代周称帝 ,恢复少林寺寺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寺 佛教 历史 主持 武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牒制度与清前期社会制度变迁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轶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清入关前即已实行度牒制度,康熙初限制寺观及僧道数量,雍正时期,放松对僧道管理,度牒失去效力。乾隆初恢复度牒制度,乾隆三十九年,正式废止度牒制度,从此僧道身份与政府干预脱节。清前期度牒制度着眼于社会治理,而非宗教规范。度牒制度... 清入关前即已实行度牒制度,康熙初限制寺观及僧道数量,雍正时期,放松对僧道管理,度牒失去效力。乾隆初恢复度牒制度,乾隆三十九年,正式废止度牒制度,从此僧道身份与政府干预脱节。清前期度牒制度着眼于社会治理,而非宗教规范。度牒制度在清代之废止,是明清帝制框架下民间社会自由生活秩序之逐步发展,佛、道教与其他民间信仰乃至普遍日常生活习俗融和,僧道成为大量普通人生存出路,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的结果。乾隆帝复、废度牒制度之转变,反映出其现实主义的政治策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僧道 度牒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俗立教,加意诸羌”——明朝一项重要治藏治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前程 邹建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33-39,共7页
“缘俗立教,加意诸羌”,即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扶持寺院与发挥宗教人士的化导功能,是明朝谋求藏区致治,笼络并控制藏地僧俗民众的重要策略手段。这种因地制宜的特殊宗教政策的推行,基本顺应和保持了藏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正常状态和发... “缘俗立教,加意诸羌”,即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扶持寺院与发挥宗教人士的化导功能,是明朝谋求藏区致治,笼络并控制藏地僧俗民众的重要策略手段。这种因地制宜的特殊宗教政策的推行,基本顺应和保持了藏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正常状态和发展趋势,从而达到了明廷一以贯之的“安抚一方”的基本统治目的。但也有其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藏传佛教 寺院 宗教人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敦煌高僧悟真入长安事考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伏俊琏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共8页
张议潮收复敦煌,委派沙州都法律洪辩的弟子悟真入朝。悟真在长安游览佛寺,与京城高僧大德见面,吟诗赞诵,极一时之盛。敦煌遗书中有若干史料记述此事。本文对相关写卷进行了叙录,对涉及的佛寺、僧人及有关诗文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敦煌悟真 长安佛寺 高僧赠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务宜远人:明朝藏地僧俗贡使违规私茶处罚的立法与实践 被引量:8
20
作者 邓前程 徐学初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与明朝茶禁无论是茶立法上,还是执法实践中,严厉惩治把关将吏失职及自营和茶商违禁相比,对藏地僧俗兴贩和夹带等违制行为,其立法相对粗略,处惩力度不仅较轻,而且极为灵活。这种双重评判标准的立法与因地域因人事的实践操作方式,实质上,... 与明朝茶禁无论是茶立法上,还是执法实践中,严厉惩治把关将吏失职及自营和茶商违禁相比,对藏地僧俗兴贩和夹带等违制行为,其立法相对粗略,处惩力度不仅较轻,而且极为灵活。这种双重评判标准的立法与因地域因人事的实践操作方式,实质上,充分显现出明朝有别于元清的治藏特色,就是要以经济手段“联番制虏”,促使并强化藏区政治内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法 藏地僧俗 违制 宽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