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LAMP技术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闻伟刚 杨翠云 +1 位作者 崔俊霞 张颖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141,146,共4页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podmottlevirus,BPMV)是我国对外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100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的BPMV检测方法。根据BPMV外壳蛋白编码基...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podmottlevirus,BPMV)是我国对外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100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的BPMV检测方法。根据BPMV外壳蛋白编码基因上的8个位点,共设计了6条引物,通过RT-LAMP扩增得到特征性的瀑布状条带。特异性试验表明,引物对BPMV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显示RT-LAMP比RTPCR灵敏度高1000倍。该方法无需特殊的试剂和设备,只需在水浴锅中60℃等温扩增,整个检测周期约2~2.5h,适合BPMV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多重RT-PCR同时检测大豆种子中三种检疫性植物病毒 被引量:4
2
作者 易汪雪 宋绍祎 +3 位作者 吴东妮 代欢欢 杨翠云 于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我国大豆年进口量持续增长,快速、准确地检测进境大豆种子中可能携带的病原物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入境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手段。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和番茄环斑病毒(ToRSV)均是被大豆种子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 我国大豆年进口量持续增长,快速、准确地检测进境大豆种子中可能携带的病原物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入境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手段。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和番茄环斑病毒(ToRSV)均是被大豆种子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建立了在单一PCR管中同时检测这3种检疫性植物病毒及大豆内源基因Bd-30K的多重RT-PCR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含BPMV、TRSV和ToRSV R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0.45、0.0093和0.004ng/μL,从大豆种子中同时检测3种病毒的最低RNA浓度为0.58ng/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烟草环斑病毒 番茄环斑病毒 多重RT-PCR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进境大豆上检出菜豆荚斑驳病毒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建国 王念武 +2 位作者 翁瑞泉 黄可辉 郭琼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129,共3页
本研究采用DAS-ELISA、IC-RT-PCR及序列测定方法,对加拿大进境大豆种子进行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检测,结果表明,BPMV的DAS-ELISA和IC-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PCR扩增... 本研究采用DAS-ELISA、IC-RT-PCR及序列测定方法,对加拿大进境大豆种子进行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检测,结果表明,BPMV的DAS-ELISA和IC-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PCR扩增产物序列与已报道的BPM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7%以上,而SMV的DAS-ELISA和IC-RT-PCR检测结果都为阴性。综合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认该批大豆携带有菜豆荚斑驳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英斑驳病毒 检测 DAS-EUSA IC-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荚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梅生 相宁 +1 位作者 张春泉 Said A.Ghabrial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7-319,共3页
菜豆荚斑驳病毒是对大豆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病毒。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可有效地扩增出BPMV不同亚组的4个分离物,得到650 bp大小的PCR产物。这种方法能成功地检测出大豆病叶... 菜豆荚斑驳病毒是对大豆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病毒。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可有效地扩增出BPMV不同亚组的4个分离物,得到650 bp大小的PCR产物。这种方法能成功地检测出大豆病叶中的BPMV,结果和酶联检测是一致的,而对大豆种皮中BPMV的检测效果不佳,建议采用酶联的方法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荚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晓棠 白桦 +2 位作者 尼秀媚 张京宣 宋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916-1917,2164,共3页
[目的]克隆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外壳蛋白(C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BPMV CP基因,将其连接至pMD19-T Simple载体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检测其与已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将CP基因定向插入双酶切的... [目的]克隆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外壳蛋白(C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BPMV CP基因,将其连接至pMD19-T Simple载体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检测其与已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将CP基因定向插入双酶切的pET30a,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重组蛋白。[结果]试验克隆得到的CP基因大小为1 122 bp,与NCBI中目标基因的相似度达99%以上;试验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BPMV CP,发现重组蛋白在37℃、1.0 mmol/L IPTG诱导4 h条件下表达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BPMV抗血清的制备与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外壳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MGB荧光定量IC/T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
6
作者 蔡伟 金晶 +3 位作者 沈建国 高芳銮 廖富荣 吴祖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9-493,共5页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BPMV传入的风险随大豆进境数量增多而加大。本文针对菜豆荚斑驳病毒,以大豆种子提取液为材料,分别建立了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BPMV传入的风险随大豆进境数量增多而加大。本文针对菜豆荚斑驳病毒,以大豆种子提取液为材料,分别建立了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选择其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MGB探针,测定了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将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IC-RT-PCR和TC-RT-PCR 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TCRT-PCR的灵敏度为10-1倍病毒提取液原液;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灵敏度相当,为10-3倍病毒提取液原液;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灵敏度最高,为10-5倍病毒提取液原液,是IC-RT-PCR和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检测方法的102倍,是TC-RT-PCR检测方法的104倍;两种检测方法均能较好应用于实际大豆样品的检测。本文所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IC/TC-RT-PCR检测方法利用抗原特异性或试管非特异性捕捉病毒粒子,无需提取RNA,为进境大豆种子上BPMV的检测提供了稳定、快速、简便的技术依据,其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MGB荧光定量IC-RT-PCR TaqMan-MGB荧光定量TC-RT-PCR 菜豆荚斑驳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生物菜豆荚斑驳病毒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7
作者 张辉 徐学荣 +1 位作者 周卫川 胡树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是严重危害豆类植物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根据检疫工作的需要,本文对该病毒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概述,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 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是严重危害豆类植物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根据检疫工作的需要,本文对该病毒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概述,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在中国的传播扩散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BPMV的风险性R值=2.32,属于高度危险入侵物种.本文提出了2种降低风险的管理措施的备选方案,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案都能将BPMV传入我国的风险降低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中国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荚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及其传毒介体研究
8
作者 韩芳 张颖滨 +1 位作者 吴祖建 吴云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97,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RNA2的48 kD蛋白和L-CP两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法,有效地扩增出两段部分重叠的特异性片段。将两段序列拼接,得到大小为2 097 bp的片段。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大豆病叶中的BPMV,并能...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PMV)RNA2的48 kD蛋白和L-CP两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法,有效地扩增出两段部分重叠的特异性片段。将两段序列拼接,得到大小为2 097 bp的片段。该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大豆病叶中的BPMV,并能大大降低检测中假阳性几率,有效提高BPMV检测精确度。研究中同时发现,小绿叶蝉对菜豆荚斑驳病毒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生物学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检测 RT-PCR 小绿叶蝉 传播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