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宁竹海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蒋俊明 费世民 +2 位作者 余英 唐生强 何亚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2期17-22,共6页
对长宁竹海的苦竹、毛竹、黄竹林,杉木林及白栎林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的草本植物植冠层的水分最大截留量是乔灌层植物的2.4倍。按种类以苔草最高,为6.34g/g(干生物量);黄竹最小,为1.19g/g。5... 对长宁竹海的苦竹、毛竹、黄竹林,杉木林及白栎林5种林分类型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中的草本植物植冠层的水分最大截留量是乔灌层植物的2.4倍。按种类以苔草最高,为6.34g/g(干生物量);黄竹最小,为1.19g/g。5种林分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为4.33—14.87t/hm^2耐,其分解层的蓄水量高于末分解层,枯落物层最大蓄水总量为1.0-3.5mm,依杉木林>白栎林>毛竹>苦竹>黄竹排序;土壤蓄水量以杉木林最大,白栎林次之,竹林最差;而土壤稳定渗透系数K10以竹林最大,杉木林次之,白栎林最小,表明竹林土壤抗水蚀能力强于杉木林和白栎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竹海 苦竹林 毛竹林 黄竹林 杉木林 白栎林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3种丛生竹竹秆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益权 顾小平 +2 位作者 李本祥 郭岩辉 苏文会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给蓬勃发展的丛生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川南地区人工栽培的3种丛生竹材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全长、秆高、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径与竹秆高度... 为给蓬勃发展的丛生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川南地区人工栽培的3种丛生竹材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全长、秆高、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径与竹秆高度、秆质量、总节数等因子相关性显著,拟合的模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胸径下,全长方面,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秆质量方面,硬头黄竹秆质量最大,梁山慈竹和撑绿竹相当,约70%的秆质量都集中在中下部。随着竹秆相对高度上升,相对壁厚的下降速度依次为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相对直径大小为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撑绿竹,但在相同胸径下,硬头黄竹胸径处的竹壁最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慈竹 撑绿竹 硬头黄竹 竹秆特性 丛生竹 材用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不同退耕还竹林土壤团聚特征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大鹏 范少辉 +2 位作者 蔡春菊 刘广路 刘亚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川南地区常用的退耕还林竹种撑绿竹和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5年、10年和非退耕竹林土壤团聚特征和分形维数,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基本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农耕地相比,退耕还竹林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退耕10... 以川南地区常用的退耕还林竹种撑绿竹和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5年、10年和非退耕竹林土壤团聚特征和分形维数,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基本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农耕地相比,退耕还竹林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退耕10年的撑绿竹和硬头黄竹林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分别为农耕地的163.27%和158.36%;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范围为0.84~2.50mm和1.04~1.98mm,不同土层间MWD和GMD表现一致,均为表层土最高,中层土次之,下层土最低;各土层的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为2.308~2.526,且由表层土到中层土呈上升趋势,至下层土无明显变化规律。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0.002m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粒级含量、土壤密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无法用土壤分形维数来表征该地区土壤密度和有机质含量。研究表明:退耕还竹有利于降低土壤板结,提高土壤大团聚体数量;撑绿竹和硬头黄竹均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分形维数,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发挥保持水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 硬头黄竹 退耕还林 团聚体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