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晚古生代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涛 王宗起 +2 位作者 闫臻 闫全人 李秋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西秦岭南秦岭白水江群不是单一的地层,而是由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灰岩块体、基性和超基性岩块组成,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证据,多年来一直划分为早古生代志留系地层。因此,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微体化石采样和分析,在碎屑岩所夹的砂屑灰... 西秦岭南秦岭白水江群不是单一的地层,而是由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灰岩块体、基性和超基性岩块组成,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证据,多年来一直划分为早古生代志留系地层。因此,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微体化石采样和分析,在碎屑岩所夹的砂屑灰岩、硅质岩中,获得晚二叠纪放射虫化石和遗迹化石。结合在白水江群所夹的灰岩块体中发现的奥陶纪和泥盆纪化石,以及在火山岩块体中获得元古代的锆石U-Pb年龄,进而推断出白水江群为晚古生代最终形成的混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白水江群 放射虫 微体化石 混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萨迦县赛区“混杂岩”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国彪 万晓樵 +2 位作者 刘文灿 梁定益 周志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9-955,共7页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aff.barbui-Dictyomitraturris组合;②Acanthocircusdicrancanthos-Thanarlapulchra组合;③Thanarlaveneta-Pseudodictyomitra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megnifica-Dictyomitra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萨迦县赛区 混杂岩 晚白垩世 放射虫 宗卓组 修康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南缘康县-留坝一带白水江群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涛 王宗起 +3 位作者 闫全人 闫臻 卢海峰 李秋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0-736,共7页
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主要由碎屑岩基质和不同性质的岩块组成,碎屑岩为一套深水浊流沉积。碎屑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以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和重稀土元素平坦为特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指示白水江群碎屑岩的物质来源... 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主要由碎屑岩基质和不同性质的岩块组成,碎屑岩为一套深水浊流沉积。碎屑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以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和重稀土元素平坦为特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指示白水江群碎屑岩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但主要以岛弧环境为主。这表明白水江群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而非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白水江群 地球化学 岛弧 活动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和变质岩系中“放射虫硅质岩”的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玉净 杨群 +3 位作者 尹磊明 舒良树 楼法生 王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5,共8页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代“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代“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区传统的构造古地理格局需要重新解释。对此,许多地学工作者提出异议。为了验证上述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的准确性,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调查等多领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样品的多次重复系统采集;同时,对已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再分析。研究显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和板岩的岩石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分析样品中未产出放射虫化石,但是在部分硅质岩和板岩样品中却发现了中-新元古代的疑源类化石。有关硅质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中Ce异常值、(La/Ce)N比值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沉积作用与陆源物质有关,沉积环境接近大陆边缘、远离深海远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硅质岩 板溪群 江南古陆 赣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白水江群变基性火山岩块体的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涛 王宗起 +4 位作者 闫全人 闫臻 覃小锋 张英利 向忠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5-656,共12页
在南秦岭白水江群大堡组中出露的变基性火山岩块体,高精度锆石SHRIMPⅡU-Pb定年测得年龄值为778Ma、771Ma和667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含量的TiO_2和P_2O_5,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轻稀土富集、无δEu异常,富集... 在南秦岭白水江群大堡组中出露的变基性火山岩块体,高精度锆石SHRIMPⅡU-Pb定年测得年龄值为778Ma、771Ma和667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含量的TiO_2和P_2O_5,属于亚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轻稀土富集、无δ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无明显的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异常,以及具有较低的正ε_(Nd)(t)(1.13~4.61)值,其特征与来自于富集地幔源区的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结合在白水江群中发现的早古生代洋岛型玄武岩,揭示了在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期间南秦岭地区存在着古洋盆。因此,综合在白水江群基质和不同岩块中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勉-略混杂带中的资料,表明南秦岭增生杂岩最终形成于晚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玄武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增生混杂带 白水江群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微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涛 王宗起 +4 位作者 高联达 姜春发 闫全人 闫臻 李秋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590,i0001-i0002,共7页
在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灰色—灰黑色粉砂质、泥质板岩中发现隐孢子、小孢子、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许多属和种,时代为中志留世温洛克阶至晚志留世早期卢德洛阶。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客观认识和解释“白... 在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灰色—灰黑色粉砂质、泥质板岩中发现隐孢子、小孢子、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许多属和种,时代为中志留世温洛克阶至晚志留世早期卢德洛阶。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客观认识和解释“白水江群“由不同时代的岩石组成的混杂带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群” 隐孢子 小孢子 疑源类 几丁虫 虫颚 混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艾克提克群中放射虫化石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曰俊 王招明 +3 位作者 买光荣 吴浩若 黄智斌 谭泽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6-500,共5页
中国南天山西端的艾克提克群是卷入南天山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其与相邻地层单元均以断层接触。以往根据在其灰岩和砂质灰岩中发现的Pseudostaffellasp.,Profusulinellasp.和Fusulinellasp.将其归属于上石炭统。我们的放射... 中国南天山西端的艾克提克群是卷入南天山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其与相邻地层单元均以断层接触。以往根据在其灰岩和砂质灰岩中发现的Pseudostaffellasp.,Profusulinellasp.和Fusulinellasp.将其归属于上石炭统。我们的放射虫化石发现于托什罕河上游的哈拉道克剖面,主要包括Albaillella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sp.aff.A.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sp.cf.A.deflandreiGourmelon,Albaillellasp.,AlbaillellaexcelsaIshiga,KitoandImoto(?),Beloweavariabilis(OrmistonetLane),Callellacf.C.parvispinosaWon,Entactiniacf.E.tortispinaOrmistonetLane,Entactiniaaff.E.tortispinaOrmistonetLane,En-tactiniavariospinaWon,Entactiniasp.,Eostylodictyarota(Won),Latentifistulaimpella(OrmistoneetLane)(?),La-tentifistulaturgidaOmistonetLane,Latentifistulidaegen.et.sp.indet.和Polyentactiniacf.araneaGourmelon。其中,AlbaillellaexcelsaIshiga,KitoandImoto(?)的时代为晚二叠世(存疑),其余可以划分出早石炭世早期和晚期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前者以Albaillella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paradoxaDeflandre和Albaillellasp.c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放射虫化石 艾克拉克群 放射虫 晚二叠世 早石炭世 中石炭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上溪群中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冠宝 李红生 +3 位作者 徐树桐 刘贻灿 胡远超 周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89-596,共8页
皖南上溪群出露于"江南古陆"东北部,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和牛屋组,前人根据其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时代为中元古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的江南古陆是古陆还是造山带的大讨论中,上溪群的时代问... 皖南上溪群出露于"江南古陆"东北部,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和牛屋组,前人根据其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时代为中元古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的江南古陆是古陆还是造山带的大讨论中,上溪群的时代问题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而且也是了解造山带形成时代的关键问题。作者新近在皖南歙县附近的上溪群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发现,它证明宿主地层上溪群,或至少其中的牛屋组,应是早寒武世沉积,其古地理环境应是古海洋,而不是古陆。其隆起和变质作用则更晚。该发现对于在研究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古地理学研究和能源矿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预测和勘探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上溪群 放射虫化石 古蛋类化石 古地理 “江南古陆” 古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