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视觉的摇枕吊裂纹识别与探伤评价
1
作者 杨帆 赵梦娇 +1 位作者 陈颖 蒋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3,139,共5页
[目的]摇枕吊作为摇枕弹簧悬挂装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动载荷过大、使用年限长等因素,摇枕吊极易产生疲劳裂纹,对铁路的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为满足摇枕吊磁粉探伤智能化的需求,辅助检测人员完成探伤工作,特开展基于机器视觉的摇枕吊... [目的]摇枕吊作为摇枕弹簧悬挂装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动载荷过大、使用年限长等因素,摇枕吊极易产生疲劳裂纹,对铁路的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为满足摇枕吊磁粉探伤智能化的需求,辅助检测人员完成探伤工作,特开展基于机器视觉的摇枕吊裂纹识别与探伤评价研究。[方法]针对YOLOv5算法主干网络在捕捉裂纹信息能力上的局限,提出将SimAM(相似性感知激活模块)机制融入主干网络,旨在增强模型对裂纹信息的敏感度,并同步提升其抵抗背景噪声干扰的能力。另外,针对Neck(颈部)网络部分在特征融合阶段可能遭遇的信息丢失挑战,引入了一种BiFPN(增强的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以实现不同尺度特征图的高效融合。通过实施加权融合策略与双向连接机制,有效减少了底层关键信息的损失,进而优化了特征融合的整体效果。[结果及结论]通过搭建的摇枕吊图像采集系统对YOLOv5-SA-BF模型进行性能测试,试验表明改进算法的M AP(均值平均精度)指标达到了98.08%,较原模型提升了2.91%,R ecall(召回率)指标提升了4.13%,该模型有效解决了背景误判、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满足了实际检测中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车 摇枕吊 裂纹识别 磁粉探伤 探伤评价 YOLOv5-SA-b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
2
作者 杨少坤 杨爱武 +1 位作者 任鹏 任毅青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1-2167,共17页
纤维与土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制约纤维加筋效果的关键因素,了解筋/土接触面间力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对于合理高效利用纤维加固土体的工程性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借助提出的单/多根纤维拉拔试验方法及装置,定量化分析纤维与固化轻质... 纤维与土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制约纤维加筋效果的关键因素,了解筋/土接触面间力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对于合理高效利用纤维加固土体的工程性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借助提出的单/多根纤维拉拔试验方法及装置,定量化分析纤维与固化轻质土基体界面间相互作用的力学行为;其次,通过一系列三轴剪切试验,揭示不同纤维掺入比与长度对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应力-应变关系及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最后,以结构性剑桥模型为理论框架,进而提出一个能够准确表征纤维增强固化轻质土基体效果的本构模型,讨论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埋置长度和铺设角度下的单纤维拉应力-位移曲线均表现出典型的单峰特征,28 d、60 d龄期下大量试样发生纤维断裂破坏,而多纤维数量下的筋/土界面拉应力-位移曲线则呈多峰衰减特征。纤维的掺入使得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由弱软化型向硬化型转变,其中,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抗剪强度包线为“上翘型”折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能够描述固化轻质土和纤维加筋效应影响的几何参数到结构性剑桥模型(SCC)中,进一步构建了能够反映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硬化和软化行为的修正SCC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加筋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bf-SLS) 界面作用力 全曲线方程 剪切力学特性 修正SC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规则和BFS算法的行人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翟龙真 冯绍红 +1 位作者 文哲 王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共7页
为建立更加真实的行人疏散模型,基于模糊规则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利用元胞自动机,提出1种优化的行人疏散模型。引入动态模糊速度规则,建立移动速度与周边环境的模糊对应关系,从而模拟行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速度;通过设定危险度规... 为建立更加真实的行人疏散模型,基于模糊规则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利用元胞自动机,提出1种优化的行人疏散模型。引入动态模糊速度规则,建立移动速度与周边环境的模糊对应关系,从而模拟行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速度;通过设定危险度规则,使用基于双端队列的BFS算法快速计算每个格子距离安全出口的“静态危险度”,并与出口处人群密度的“动态危险度”耦合,使元胞自发地向“总危险度”更低的方向移动;结合动态速度规则建立1种基于排队理论的出口疏散机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再现行人流自组织现象,真实地反应行人不同的移动方式以及疏散的具体过程;模型考虑了出口排队疏散机制对疏散时间的影响,使疏散效率得到提高,为行人疏散模型的建立以及公共场所的设施布局等应急疏散预案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疏散模型 模糊规则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bfS)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S算法与众核处理器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叶楠 郝子宇 +1 位作者 郑方 谢向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7-1197,共11页
以图计算为代表的数据密集型应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处理这类应用的效率较低.面向未来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要有效支持数据密集型计算,深入研究以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算法为代表的图计算的... 以图计算为代表的数据密集型应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处理这类应用的效率较低.面向未来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要有效支持数据密集型计算,深入研究以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算法为代表的图计算的典型特征,设计实现轻量级启发式切换BFS算法,该算法通过基本搜索方式的自动切换,避免冗余内存访问,提高搜索效率;针对BFS算法的离散随机数据访问特征以及众核处理器执行机制,建立面向BFS算法的众核处理器体系结构分析模型;全面、深入研究了BFS算法在典型众核处理器上的运行特征和性能变化趋势.测试结果表明:Cache命中率、内存带宽、流水线利用效率等相关参数均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完全满足BFS算法的需求,因此需要能够支持大量离散随机访问和简单执行机制的新型众核处理器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众核处理器 体系结构 分析模型 协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耦合生物滤池的建模、优化和控制
5
作者 韩煦葳 王丽 王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05-6113,共9页
建立电耦合生物滤池(BF-MEC)系统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系统结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描述了BF-MEC系统生物电化学消耗底物过程.模型参数根据在连续流生物滤池中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估计,采用CH_(3)COO^(-)、NH_(4)^(+)、NO_(3)... 建立电耦合生物滤池(BF-MEC)系统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系统结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描述了BF-MEC系统生物电化学消耗底物过程.模型参数根据在连续流生物滤池中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估计,采用CH_(3)COO^(-)、NH_(4)^(+)、NO_(3)^(-)模拟废水,探究系统最佳电极间距、电极位置、施加电压、HRT和微生物附着量对系统效能的影响,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结果表明:BF-MEC系统最佳电极结构为电极间距100mm,阴极距实验柱出口150mm;污水在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72h时,可使出水污染物满足国家规定中水回用标准;中水水质为一级B类时,将污染物离子全部去除所需施加的最小电压为0.55V;微生物附着量大于50%时,去除率随附着量增大而增大,附着量达到93.75%时,施加较小电压0.25V就可使污水中各离子去除率均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MEC 建模 生物电化学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炉喷吹煤优化配煤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苏步新 张建良 +3 位作者 国宏伟 曹维超 傅源荻 白亚楠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57,共7页
针对中国钢铁企业高炉喷煤的简单混煤现状,且传统的实验室优化配煤研究工作存在量大而繁琐、评价煤粉的性能指标众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炉喷吹煤粉优化配煤模型,即利用实验室测定高炉喷吹煤粉的主要性能指标,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对... 针对中国钢铁企业高炉喷煤的简单混煤现状,且传统的实验室优化配煤研究工作存在量大而繁琐、评价煤粉的性能指标众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炉喷吹煤粉优化配煤模型,即利用实验室测定高炉喷吹煤粉的主要性能指标,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煤粉性能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的主成分指标P1、P2和P3结合煤粉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指标建立高炉喷煤优化配煤模型。该模型通过实验室配煤检验及高炉实际生产验证,效果显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粉 主成分分析 优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喷煤的数值模拟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术义 陈举华 +1 位作者 王潍 李忠芹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37-339,共3页
以气固多相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炉喷煤的数学模型 ,模拟喷煤中的流场、颗粒的分布。采用该模型指导高炉生产 。
关键词 高炉 喷煤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过程优化与智能控制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祥官 刘芳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2-470,共9页
从运筹学与控制论角度论述高炉过程的控制复杂性 ,提出在过程优化基础上的智能控制规律和三维预测控制概念 ,阐述了高炉冶炼过程优化与智能控制的工作流程 .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高炉炼铁优化专家系统》的推广实践表明 。
关键词 高炉炼铁 过程优化 智能控制 数学模型 三维预测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料钟高炉布料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敏 田超 曹卫华 《控制工程》 CSCD 200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针对高炉炉内料面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和考虑无料钟高炉布料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结合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无料钟高炉布料模型。该模型在某钢铁企业的450 m3小型高炉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实现了无料钟高炉布料过程的实时监视,指导... 针对高炉炉内料面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和考虑无料钟高炉布料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结合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无料钟高炉布料模型。该模型在某钢铁企业的450 m3小型高炉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实现了无料钟高炉布料过程的实时监视,指导操作工对炉料分布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提高了料柱的透气性指数,降低了焦比,改善了高炉冶炼状况。这对实时了解高炉炉内料面的分布情况,指导高炉的优化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料面分布 布料模型 实时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采动影响下覆岩变形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侯公羽 胡涛 +3 位作者 李子祥 谢冰冰 肖海林 周天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0-979,共10页
为了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岩层变形难以用常规测试方法进行监测的问题,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布里渊频域分析技术(BOFDA)和布里渊频移(BFS)分析技术,根据现场的煤层采动过程,在试验室建立4200 mm×250 mm×1600 mm(长×宽... 为了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岩层变形难以用常规测试方法进行监测的问题,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布里渊频域分析技术(BOFDA)和布里渊频移(BFS)分析技术,根据现场的煤层采动过程,在试验室建立4200 mm×250 mm×1600 mm(长×宽×高)的采场覆岩模型,通过预埋于模型内部的4条水平传感光纤和5条垂直传感光纤,对模型开挖过程中的覆岩变形特征进行测试。将光纤测试结果与近景摄影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的岩层位移进行对比,揭示了光纤频移值和岩层工作面来压及覆岩结构演化的对应关系,获得了基于光纤频移值的两带发育、演化范围的表征方法。研究表明,使用BOFDA分布式光纤技术监测采动覆岩活动特征与矿压显现规律是可行的,试验结果为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在现场监测煤矿上覆岩层"两带"变形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试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频移 模型试验 覆岩变形 两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钢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模型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车玉满 孙鹏 +2 位作者 李连成 孙波 郭天永 《炼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1,共4页
对鞍钢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管理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在2号高炉上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根据经验知识和实验室热态模拟实验结果,利用传热模型反推计算,建立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模型,可对铜冷却壁热面渣皮厚度进行实时计算,实现... 对鞍钢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管理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在2号高炉上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根据经验知识和实验室热态模拟实验结果,利用传热模型反推计算,建立铜冷却壁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模型,可对铜冷却壁热面渣皮厚度进行实时计算,实现操作炉型管理。鞍钢2号高炉应用结果表明,铜冷却壁操作管理模型可对渣皮脱落部位、炉腰和炉身下部铜冷却壁热面温度和渣皮厚度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提示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渣皮厚度适宜并保持稳定,减少铜冷却壁区域热损失,并保证高炉操作炉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铜冷却壁 传热模型 炉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及对概率洪水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贞相 付强 +1 位作者 刘东 芮孝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4,共4页
为研究Nash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采样算法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模拟与贝叶斯理论及遗传算法耦合,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自适应采样算法,并进行概率洪水预报,分析了参数不确定性对预报结果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 为研究Nash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采样算法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模拟与贝叶斯理论及遗传算法耦合,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自适应采样算法,并进行概率洪水预报,分析了参数不确定性对预报结果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的Nash模型参数后验分布可用于概率洪水预报,获得的统计特征可全面考虑水文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可提高概率洪水预报精度,降低洪水预报结果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理论 参数不确定性 自适应采样 Nash模型 概率洪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神经网络混合模型的学习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雷 陈宗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680-2682,2686,共4页
针对混合智能模型的多神经网络结构特征,提出一种模型参数的在线辨识算法。该算法在起始阶段利用混沌优化算法寻找初始点,随后采用BFS法完成参数寻优过程。对处于扰动状态下的预分馏塔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一类多神经网... 针对混合智能模型的多神经网络结构特征,提出一种模型参数的在线辨识算法。该算法在起始阶段利用混沌优化算法寻找初始点,随后采用BFS法完成参数寻优过程。对处于扰动状态下的预分馏塔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一类多神经网络模型的在线参数辨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建模 神经网络 混沌优化 变尺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模型的修正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春梅 周东东 +1 位作者 徐科 阎岩 《炼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4,共4页
随着高炉容积的增加及喷煤量的增大,传统的模型无法准确表征高炉真实的理论燃烧温度。通过对煤粉灰熔率及风口前焦炭燃烧率两个方面修正了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模型,并分析了焦炭燃烧率、灰分熔化率、风温、煤比、富氧率、鼓风湿度等因素对... 随着高炉容积的增加及喷煤量的增大,传统的模型无法准确表征高炉真实的理论燃烧温度。通过对煤粉灰熔率及风口前焦炭燃烧率两个方面修正了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模型,并分析了焦炭燃烧率、灰分熔化率、风温、煤比、富氧率、鼓风湿度等因素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和维持高炉理论燃烧温度稳定所需的富氧率。该模型应用于国内某厂2650 m^3高炉上,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理论燃烧温度新模型计算结果与高炉实际炉况吻合良好,能够更好地体现高炉冶炼状态及炉缸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理论燃烧温度 模型 煤粉 焦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高炉炉墙结厚与气液流分布关系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世敏 毕学工 +5 位作者 陈星 周国凡 吕苏民 夏勇 顾祥林 陈君明 《炼铁》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30,共4页
通过高炉气体力学模型试验和水电比拟法测定,得到了宝钢高炉炉墙结厚度与气体和炉渣流速之间关系。开发了高炉流场模拟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从整个高炉的角度探讨了炉墙结厚对气体和炉渣流动的影响;模型研究的结果对炉墙结厚所引起的... 通过高炉气体力学模型试验和水电比拟法测定,得到了宝钢高炉炉墙结厚度与气体和炉渣流速之间关系。开发了高炉流场模拟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从整个高炉的角度探讨了炉墙结厚对气体和炉渣流动的影响;模型研究的结果对炉墙结厚所引起的高炉“上热下凉”现象作出了解释,为制定合理的操作制度,消除结厚,纠正煤气流分布失常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墙结厚 模型试验 水电比拟法 流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成松 李京社 +1 位作者 唐海燕 高雅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2-396,共5页
在原有改进型理论燃烧温度(Tf)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煤粉燃烧率、煤粉分解热以及灰分中Si O2在高温下还原耗热等方面内容进行修正和完善,提出更为全面的Tf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传统模型、原改进型模型以及本模型中富氧率、鼓风温度... 在原有改进型理论燃烧温度(Tf)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煤粉燃烧率、煤粉分解热以及灰分中Si O2在高温下还原耗热等方面内容进行修正和完善,提出更为全面的Tf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传统模型、原改进型模型以及本模型中富氧率、鼓风温度、鼓风湿度以及喷煤比等因素变化时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型以及原有改进型模型相比,使用本模型时不同鼓风参数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更为趋于"缓和",高炉下部炉缺状态相对更为稳定.事实上高炉在"高富氧,低煤比"或"低富氧,高煤比"两种操作下均未出现Tf过高或不足的问题,也印证了本模型能更贴切地反映实际生产高炉下部的炉缸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理论燃烧温度 炉缸 计算模型 煤粉燃烧率 煤粉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转移灵敏度以及安全评估指标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闫常友 周孝信 +2 位作者 康建东 田芳 严剑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7-13,共7页
首先分析潮流转移的原因及伴随的现象。其次讨论潮流转移区域以及区域界定,对传统广度优先遍历(breadth first search,BFS)算法进行改进,提出潮流转移影响区域的界定方法。对安全评估工作的理论基础——3个基本概念(模型量化、平均功率... 首先分析潮流转移的原因及伴随的现象。其次讨论潮流转移区域以及区域界定,对传统广度优先遍历(breadth first search,BFS)算法进行改进,提出潮流转移影响区域的界定方法。对安全评估工作的理论基础——3个基本概念(模型量化、平均功率角和潮流转移灵敏度)分别进行定义。提出潮流转移模型及其灵敏度的表达式。提出安全评估的评估方法,建立安全评估的数学模型,最终得到安全评估的综合指标,并阐述了指标的使用。开发潮流转移灵敏度及安全评估程序,利用该程序对真实电网算例进行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转移 潮流转移灵敏度 安全评估指标 改进广度优先遍历算法 潮流转移区域界定 模型量化 平均功率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生产长流程工序能耗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仇晓磊 孟庆玉 洪新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53,共5页
在物料平衡和热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工艺参数,建立了以高炉-转炉-轧钢为代表的钢铁生产长流程的工序能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获得不同生产条件下各工序能耗的计算最小值和长流程的吨钢可比能耗。同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变化对工序... 在物料平衡和热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工艺参数,建立了以高炉-转炉-轧钢为代表的钢铁生产长流程的工序能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获得不同生产条件下各工序能耗的计算最小值和长流程的吨钢可比能耗。同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变化对工序能耗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生产 长流程 工序能耗模型 吨钢可比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团矿质量分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纪元 阎丽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共5页
球团矿是强化高炉炼铁必不可少的优质炉料,但评价球团矿质量的指标很多,目前尚缺乏对球团矿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导致在优化高炉炉料结构时对不同性能球团矿的选择上缺乏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分析宝钢高炉用球团矿的基本物化性能和冶金... 球团矿是强化高炉炼铁必不可少的优质炉料,但评价球团矿质量的指标很多,目前尚缺乏对球团矿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导致在优化高炉炉料结构时对不同性能球团矿的选择上缺乏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分析宝钢高炉用球团矿的基本物化性能和冶金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球团矿质量指标分层综合评价模型,对球团矿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与宝钢实际生产效果吻合,为高炉筛选入炉球团矿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矿质量 分层综合评价模型 高炉炉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稠密光流轨迹和稀疏编码算法的行为识别方法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晓健 曾晓勤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187,共7页
针对现有行为特征提取方法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稠密光流轨迹和稀疏编码框架的无监督行为特征提取方法(DOF-SC)。首先,在稠密光流(DOF)轨迹提取的基础上,对以轨迹为中心的原始图像块进行采样作为轨迹的原始特征;其次,对轨迹原... 针对现有行为特征提取方法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稠密光流轨迹和稀疏编码框架的无监督行为特征提取方法(DOF-SC)。首先,在稠密光流(DOF)轨迹提取的基础上,对以轨迹为中心的原始图像块进行采样作为轨迹的原始特征;其次,对轨迹原始特征基于稀疏编码框架训练稀疏字典,得到轨迹的稀疏特征表示,利用词袋(BF)模型对稀疏特征聚类得到轨迹的码书,再根据码书对每个动作中出现的所有轨迹所属的码书类别进行投票,统计该动作中每个码书出现的次数,得到行为特征;最后,对行为特征利用基于直方图交叉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训练得到行为识别模型,再利用该模型对行为进行分类预测,得到最终行为识别的结果。在对轨迹采样10%的情况下,DOF-SC算法得到的行为识别准确率在KTH数据库上高出采用运动边界直方图(MBH)作为特征的行为识别准确率的0.9%,在You Tube数据库上高出MBH作为特征的行为识别准确率的1.2%。实验数据表明了所提方法对行为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稀疏编码 稠密光流 词袋模型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