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三叠纪伸展作用——来自狼山地区玄武岩的限定
1
作者 惠洁 范立勇 +5 位作者 赵伟波 康锐 王宇菲 张进 张北航 赵衡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7-1992,共16页
本文报道了阿拉善东北缘狼山地区新发现的三叠纪玄武岩,通过对该玄武岩形成环境以及同时期的构造变形开展相关研究,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三叠世盆地的类型及形成背景。^(40)Ar/^(39)Ar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玄武岩... 本文报道了阿拉善东北缘狼山地区新发现的三叠纪玄武岩,通过对该玄武岩形成环境以及同时期的构造变形开展相关研究,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三叠世盆地的类型及形成背景。^(40)Ar/^(39)Ar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玄武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7 Ma),表现出OIB的化学特征,为石榴子石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经历约5%~10%的部分熔融形成的,是板内伸展环境下软流圈减压熔融的产物。同时,该地区发育有晚三叠世NE-SW走向左行韧性剪切带,该期左行剪切向南可与中国巴彦乌拉山和贺兰山地区的同时期左行剪切相连,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国境内,时间的同时性说明该左行剪切与玄武岩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将狼山和贺兰山地区发育的同时代玄武岩、延长组沉积以及左行走滑剪切进行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在晚三叠世发生过一期左行走滑剪切并伴随有拉分盆地的形成,导致了岩石圈的伸展,进而使得软流圈发生减压熔融形成了玄武岩。该期左行走滑剪切的形成是由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的碰撞引起的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发生的相对运动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走滑拉分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狼山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高Ti玄武岩成因:对峨眉山地幔柱深部活动规律的地质意义
2
作者 王尉 田雨露 +7 位作者 秦丽媛 孟凡超 陈骁 张玺华 刘冉 李亚 白晓亮 彭思桥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5-1097,共23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是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作用下的产物,分为内带、中带、外带3个区域,主要由高Ti(TiO_(2)>2.5%,且Ti/Y>500)和低Ti(TiO_(2)<2.5%,且Ti/Y<500)两类玄武岩组成。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内带和中带,外带研究薄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是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作用下的产物,分为内带、中带、外带3个区域,主要由高Ti(TiO_(2)>2.5%,且Ti/Y>500)和低Ti(TiO_(2)<2.5%,且Ti/Y<500)两类玄武岩组成。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内带和中带,外带研究薄弱,影响了对地幔柱活动规律的认识。四川盆地位于地幔柱外带区域,盆地内发育的二叠纪火山岩为指示地幔柱外带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关键制约。本文对四川盆地周缘和钻孔取心的二叠纪火山岩开展岩石学、主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测试分析,揭示四川盆地玄武岩的岩浆起源和成因机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ELIP全区高Ti玄武岩区域性变化规律,揭示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玄武岩TiO_(2)含量介于3.79%~4.42%,Ti/Y比值介于603.93~751.33之间,为高Ti碱性玄武岩,具有类EMII型OIB特征。高Ti玄武岩没有经历明显的地壳混染,部分熔融程度较高,分离结晶作用以单斜辉石为主,起源于被古特提斯洋俯冲物质改造后的峨眉山地幔柱。内带—中带—外带高Ti玄武岩为同期喷发产物。从内带到外带,高Ti玄武岩厚度减薄,源区熔融程度增大,熔融压力减小,熔融深度降低,石榴石相熔融比例减小。中-晚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底侵岩石圈,在温度较高的内带,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熔融并产生低Ti玄武岩。随后,峨眉山地幔柱发生减压熔融形成高Ti玄武岩,广泛分布于ELIP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四川盆地 二叠纪高Ti玄武岩 地幔柱 玄武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泥盆世的岩浆作用及构造意义:来自红山梁组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军 付浩 +4 位作者 朱钊 郑孟林 杨高学 王韬 黄家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90-3502,共13页
红山梁组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古图构造带新发现的一套最老地层单位,时代为晚泥盆世,以红色硅质岩、凝灰质硅质粉砂岩、玄武岩、安山玄武岩为主。前人有关区内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仅限于石炭纪—二叠纪,而红山梁组... 红山梁组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古图构造带新发现的一套最老地层单位,时代为晚泥盆世,以红色硅质岩、凝灰质硅质粉砂岩、玄武岩、安山玄武岩为主。前人有关区内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仅限于石炭纪—二叠纪,而红山梁组玄武岩则提供了前石炭纪的重要信息。本组玄武岩可细分为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两类。拉斑玄武岩普遍具有较低的TiO_(2)(0.30%~1.16%)、Al_(2)O_(3)(12.80%~18.46%)、较高的TFe_(2)O_(3)(8.97%~13.57%)含量以及Mg^(#)值(42.23~64.37),显示右倾的稀土模式,亏损Nb、Ta、Ti,具有N-MORB和IAT特征,是弧后盆地环境下经俯冲流体交代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亏损地幔源区发生5%~10%的部分熔融而成;碱性玄武岩普遍具有高TiO_(2)(1.74%~1.88%)、Al_(2)O_(3)(15.92%~18.07%),低TFe_(2)O_(3)(6.39%~7.62%)和Mg^(#)值(41.84~47.13)特征,无明显的Nb、Ta负异常,与OIB极为相似,是石榴子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发生5%~10%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源自海山/洋岛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泥盆纪同时发育弧后盆地和海山/洋岛环境两类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泥盆世红山梁组 玄武岩 地幔柱 弧后盆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成因——地球化学和Sr-Nd-Hf-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晶 蒋蕾茵 侯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1-545,共15页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是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新生代玄武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地区的玄武岩在地表出露较少,之前的研究程度一直很低。本次研究在辽河油田选取了钻孔岩心样品,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Hf-Pb同位素方法进行分析,探...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是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新生代玄武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地区的玄武岩在地表出露较少,之前的研究程度一直很低。本次研究在辽河油田选取了钻孔岩心样品,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Hf-Pb同位素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主要为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玄武岩的w(SiO_(2))为49.08%~50.70%,w(MgO)为2.63%~5.80%,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La/Yb)_(N)和(Dy/Yb)_(N)值分别为7.96~11.61和1.71~1.84,Eu和Ce没有明显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HFS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具有明显的Nb、Ta和Sr正异常;全岩的Sr、Nd、Hf同位素比值(^(87)Sr/^(86)Sr)i值为0.704622~0.706581、ε_(Nd)(t)值为1.1~1.9和ε_(Hf)(t)值为1.6~4.6,(^(206)Pb/^(204)Pb)_(i)、(^(207)Pb/^(204)Pb)_(i)和(^(208)Pb)/^(204)Pb)_(i)值分别为17.2577~17.4099、15.2015~15.3354和37.1858~37.9129,显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综合本文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是软流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结果,且源区中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玄武岩 地球化学 地幔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乌尔达内塔洋底高原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地幔源区特征
5
作者 陈馨 张国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6,共15页
自始新世以来,西菲律宾海板块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在盆地形成过程中伴随有大量板内火山岩形成,板内火山岩主要表现为洋底高原,这些板内火山岩之间的联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其中,本哈姆隆起和乌尔达内塔两个洋底高原因其构造... 自始新世以来,西菲律宾海板块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在盆地形成过程中伴随有大量板内火山岩形成,板内火山岩主要表现为洋底高原,这些板内火山岩之间的联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其中,本哈姆隆起和乌尔达内塔两个洋底高原因其构造位置特殊是研究西菲律宾海盆内板内火山岩相互关系的良好切入点。本次研究对在乌尔达内塔高原获得的10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矿物分析,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们获得的乌尔达内塔高原火山岩为碱性玄武岩,其地幔归一化微量元素模式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特征;具有较高的(Sm/Yb)_(N)值(1.89~3.92),指示源区可能存在石榴子石。结合前人研究获得的西菲律宾海盆板内火山岩数据,我们发现乌尔达内塔高原碱性玄武岩具有与本哈姆隆起拉斑玄武岩相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但具有明显低的^(206)Pb/^(204)Pb同位素组成;西菲律宾海盆内碱性洋岛玄武岩与拉斑洋岛玄武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范围几乎相同,但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碱性洋岛玄武岩的铅同位素比值范围更大。西菲律宾盆地形成环境复杂,板内火山岩形成时可能受到盆地扩张作用和地幔柱的影响,我们利用同位素数据模拟了地幔柱与扩张中心相互作用对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碱性火山岩的低^(206)Pb/^(204)Pb值不能通过与地幔柱有关的富集组分和与海盆扩张作用有关的亏损组分混合实现,表明乌尔达内塔高原碱性火山岩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幔源区,形成时已远离扩张中心,不受扩张作用影响。另一方面,乌尔达内塔高原碱性玄武岩形成时晚于拉斑玄武岩1~2Ma,并且部分熔融程度更低,乌尔达内塔高原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可能分别对应岩浆活动的主要阶段和晚期阶段。因此,我们认为乌尔达内塔高原与本哈姆隆起岩浆活动的主要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地幔源区,两高原受同一地幔柱影响;在乌尔达内塔高原岩浆活动的晚期阶段,乌尔达内塔高原则具有相对独立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菲律宾海盆 乌尔达内塔高原 碱性玄武岩 同位素 地幔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本溪歪头山条带状铁矿的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55
6
作者 代堰锫 张连昌 +4 位作者 王长乐 刘利 崔敏利 朱明田 相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74-3594,共21页
辽宁鞍本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分布有诸多大型-特大型条带状铁矿床。本文对该区歪头山铁矿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及年代学研究。歪头山铁建造以条带状铁矿石为主,兼含有少量的块状矿石,其顶底板围岩及矿体夹层主要为太古界鞍山群斜... 辽宁鞍本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分布有诸多大型-特大型条带状铁矿床。本文对该区歪头山铁矿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及年代学研究。歪头山铁建造以条带状铁矿石为主,兼含有少量的块状矿石,其顶底板围岩及矿体夹层主要为太古界鞍山群斜长角闪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铁矿石富集重稀土[(La/Yb)PAAS=0.24~0.33],具La正异常(La/La*=1.43~1.61)、Eu正异常(Eu/Eu*=2.40~4.54)及Y正异常(Y/Y*=1.10~1.30),Y/Ho值平均30.59,Sr/Ba值平均17.62,Ti/V值平均19.45,反映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由海底火山活动带来的高温热液与海水的混合溶液。铁矿石无明显Ce负异常(Ce/Ce*=0.92~1.06),暗示BIF沉积时海水处于缺氧环境。除Fe2O3T与SiO2外,铁矿石中其它氧化物含量均非常低,且贫Th、U、Zr等具有陆源性质的元素,表明大陆碎屑物质对BIF贡献极少。斜长角闪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近于平坦[(La/Yb)N=0.80~1.10],无明显Ce异常(Ce/Ce*=0.95~0.99)与Eu异常(Eu/Eu*=0.88~1.16);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无明显亏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斜长角闪岩原岩可能为产于弧后盆地的玄武质火山岩。锆石形态与微量元素分析显示,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均属岩浆成因。SIMS锆石U-Pb定年显示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533±11Ma,代表了歪头山BIF的成矿年龄;在玄武质岩浆喷发过程中,还捕获了一组年龄为2610±5Ma的锆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磁铁矿成分纯净(FeOT=92.04%~93.05%),其标型组分特征暗示歪头山BIF属沉积变质型铁矿。综合分析认为,歪头山铁矿属Algoma型BIF,成矿与弧后盆地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指示了新太古代末华北克拉通普遍发育的一期BIF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斜长角闪岩 新太古代 弧后盆地玄武岩 歪头山铁矿 鞍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46
7
作者 杜利林 耿元生 +5 位作者 杨崇辉 王新社 任留东 周喜文 石玉若 杨铸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5-813,共9页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质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质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质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质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同时获得其中继承性变质锆石年龄为1837±14Ma。变质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年龄,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变质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边群 玄武质岩石 离子探针 弧后盆地 新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大陆弧玄武岩(CAB)的特征——与岛弧玄武岩(1AB)和弧后玄武岩(BAB)的对比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玉琼 张旗 +2 位作者 王金荣 刘欣雨 陈万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3-713,共21页
摘要活动陆缘玄武岩(CAB)主要出现在安第斯,早先大多认为CAB大体相当于lAB,在许多判别图中,CAB基本上与IAB在一起,只是LILE富集和HFSE亏损的程度略有差别而已。本文的研究表明,尽管CAB富集LILE,但是,Nb-Ta亏损不是非常明显。... 摘要活动陆缘玄武岩(CAB)主要出现在安第斯,早先大多认为CAB大体相当于lAB,在许多判别图中,CAB基本上与IAB在一起,只是LILE富集和HFSE亏损的程度略有差别而已。本文的研究表明,尽管CAB富集LILE,但是,Nb-Ta亏损不是非常明显。在最新的采用大数据方法厘定的判别图中,CAB不同于IAB,不是落在IAB区,而是位于IAB与OIB的过渡区域。CAB中保留了很多OIB的印记,说明板块俯冲时伴随有来自地幔深部的岩浆的加入,故CAB中保留了OIB的印记。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在安第斯弧后盆地玄武岩具有OIB的印记,而非MORB的特征。本文按照大数据的思路,讨论了CAB的特征,并与IAB、BAB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表明,CAB明显不同于lAB,CAB兼具IAB和OIB的特征,但对其深度的认识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弧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 弧后玄武岩 安第斯 大数据 判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玛依拉山组志留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刘振伟 杨宝凯 张洪伟 佟丽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西准噶尔地区中-上志留统玛依拉山组主要分布于玛依拉山一带,以玛依勒蛇绿岩的围岩产出,两者为断层接触,主要组成为灰绿-暗灰绿色凝灰质粉-细砂岩,砂岩和砂砾岩组合,夹硅质岩和玄武岩。对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 西准噶尔地区中-上志留统玛依拉山组主要分布于玛依拉山一带,以玛依勒蛇绿岩的围岩产出,两者为断层接触,主要组成为灰绿-暗灰绿色凝灰质粉-细砂岩,砂岩和砂砾岩组合,夹硅质岩和玄武岩。对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中等(47.1%~53.92%),高Fe2O3T(12.54%~17.82%)、Al2O3(13.3%~15.7%)、Na2O(3.84%~8.02%),低TiO2(0.45%~1.48%)、MgO(3.28%~5.77%,Mg#=27.01~41.96)、K2O(0.36%~0.7%),全碱K2O+Na2O含量为4.4%~8.39%,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27.16×10-6~54.41×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N=1.53~2.74),无明显Eu异常(Eu/Eu*=0.96~1.16),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E-MORB。相对富集LILE(如Rb、Ba、Th和K),亏损HFSE(如Zr、Ti),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玛依拉山组玄武岩形成于俯冲带上的弧后盆地环境,与玛依拉山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不同,其岩浆来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2%~10%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俯冲流体的参与。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西准噶尔在志留纪-石炭纪处在洋内弧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弧后盆地 玛依拉山组 地球化学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阿尔金红柳泉早古生代枕状玄武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孟繁聪 张建新 +1 位作者 于胜尧 陈松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81-990,共10页
对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中红柳泉剖面的枕状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主元素具有高钛高钠、低铝低钾的特点。其中SiO2含量为43.34%~52.55%,Na2O含量为3.97%~7.36%,K2O含量为0.27%~0.94%。TiO2含量为2.13%~5.49%,Al2O3含量为9.... 对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中红柳泉剖面的枕状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主元素具有高钛高钠、低铝低钾的特点。其中SiO2含量为43.34%~52.55%,Na2O含量为3.97%~7.36%,K2O含量为0.27%~0.94%。TiO2含量为2.13%~5.49%,Al2O3含量为9.02%~13.77%,显示出细碧岩(Spilite)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洋岛或海山玄武岩(OIB/Seamount),不同于洋中脊玄武岩(MORB)。87Sr/86Sr比值为0.7043~0.7052,143Nd/144Nd比值为0.51253~0.51265,εNd(448Ma)为2.19~3.88,玄武岩浆主要来自于上涌的含有富集组分的软流圈地幔。综合考虑剖面上出现的沉积岩石组合,推测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海山环境。在阿尔金走滑断裂形成以前,北阿尔金与北祁连构成一个统一的弧后盆地系统,是原特提斯洋在中国境内的最北部边界,这对认识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格局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状玄武岩 蛇绿岩 北阿尔金 红柳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里亚纳海槽热液活动区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田丽艳 赵广涛 +2 位作者 陈佐林 王元领 吴世迎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5-412,共8页
对拖网采自马里亚纳海槽热液活动区 (18°N附近 )的 8个玄武质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初步研究。岩石富集 L IL E和 L REE,稀土分布型式呈右倾图式 ,L a N=10 .6 8~ 2 2 .6 4 ,(L a/Yb) N=1.6 1~ 2 .4 7,并略显 Eu正异常。在相... 对拖网采自马里亚纳海槽热液活动区 (18°N附近 )的 8个玄武质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初步研究。岩石富集 L IL E和 L REE,稀土分布型式呈右倾图式 ,L a N=10 .6 8~ 2 2 .6 4 ,(L a/Yb) N=1.6 1~ 2 .4 7,并略显 Eu正异常。在相对于原始地幔的标准化微量元素分布图中 ,7个样品具较明显的 Nb亏损和 Zr、Hf富集 ,而 1个样品不具 Nb的亏损 ;HFSE/HFSE、L IL E/HFSE、L IL E/L IL E等微量元素比值大都在 N- MORB和 EMI2个地幔端员组分间变化。这表明岩浆起源于受俯冲组分改造或影响的上地幔 ,且地幔源区存在明显的化学不均一性。与冲绳海槽玄武岩相比 ,马里亚纳海槽玄武岩的 Nb亏损明显减弱 ,暗示俯冲组分对地幔源区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减弱 ,这反映出处于弧后张裂阶段的冲绳海槽与处于从弧后张裂向海底扩张过渡阶段的马里亚纳海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亚纳海槽 热液活动区 玄武质岩石 岩石研究 弧后张裂 化学特征 岩浆起源 岩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里亚纳海槽扩张轴(中心)玄武岩铂族元素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志敏 安伟 +2 位作者 周美夫 郑建斌 漆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5,共7页
马里亚纳海槽扩张轴中心玄武岩铂族元素(PGE)总量变化范围为0.418×10^-9~1.022×10^-9,其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呈正倾斜型,表现出PPGE(包括Pt,Pd,Rh)和金的相对富集.与其他幔源岩石相比,该区玄武岩PGE总量较低... 马里亚纳海槽扩张轴中心玄武岩铂族元素(PGE)总量变化范围为0.418×10^-9~1.022×10^-9,其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呈正倾斜型,表现出PPGE(包括Pt,Pd,Rh)和金的相对富集.与其他幔源岩石相比,该区玄武岩PGE总量较低,(Pd/Ir)N,(Pd/Pt)N,(Pd/Ru)N变化较大,表现出铂、铱的相对亏损和明显的铂负异常(Pt/Pt^+=0.01~0.15).PGE的分布特征一方面反映了该区地幔熔融度不高,另一方面,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铷、锶、钾等)、铅和轻稀土LREE略富集,暗示扩张中心之下的软流圈地幔源受到了岛弧地幔的混染.上述特征反映了马里亚纳海槽玄武岩是MORB型与岛弧型地幔源不同程度混合后部分融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盆地玄武岩 铂族元素(PGE) 铂负异常 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14
13
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1 位作者 余吉远 王国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7-1138,共52页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裂谷和大陆溢流玄武质喷发,经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火山活动,转变为碰撞后裂谷式喷发.850~604Ma的大陆裂谷和大陆溢流熔岩主要分布于祁连和柴达木陆块.从大约550Ma至446Ma,在北祁连和南祁连洋-沟-弧-盆系中广泛发育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熔岩.与此同时,在祁连陆块中部,发育约522~442Ma的陆内裂谷火山作用.早古生代洋盆于奥陶纪末(约446Ma)闭合.随后,从约445Ma至约428Ma,于祁连陆块北缘发育碰撞后火山活动.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祁连山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1)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上涌,导致Rodinia超大陆发生裂谷化、裂解、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俯冲,并伴随岛弧形成;(2)俯冲的大洋板片回转,致使弧后伸展,进而形成弧后盆地;(3)洋盆闭合、板片断离,继而发生软流圈上涌,诱发碰撞后火山活动.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420~400Ma),先期俯冲的地壳物质折返,发生强烈的造山活动.400Ma后,山体垮塌、岩石圈伸展,相应发生碰撞后花岗质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俯冲和碰撞 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 大陆裂谷 洋中脊玄武岩 弧和弧后盆地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红脊山地区变质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被引量:5
14
作者 白艳萍 陆济璞 +2 位作者 唐娟红 唐专红 张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03,共9页
藏北红脊山地区变质玄武岩按产状分为呈"岩块"产出和在变质碎屑岩中呈夹层产出两个部分,其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401±18)Ma。变质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主量元素Al2O3、TiO2低,K2O略高。呈"岩块"... 藏北红脊山地区变质玄武岩按产状分为呈"岩块"产出和在变质碎屑岩中呈夹层产出两个部分,其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401±18)Ma。变质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主量元素Al2O3、TiO2低,K2O略高。呈"岩块"和呈夹层产出的变质玄武岩REE配分曲线呈LREE略亏损或平坦分布,HREE略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Ta、Zr、Ti、Y、Yb、Sc、Nb相对亏损,强相容元素Cr、Ni、Co亏损,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曲线呈"单隆起"型曲线分布型式。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变质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可能是早泥盆世古特提斯弧后盆地扩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玄武岩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藏北 红脊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野马去申拉组富Nb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建亮 尹显科 +5 位作者 刘文 雷传扬 王波 李威 裴亚伦 张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1-483,共13页
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去申拉组玄武岩和安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锆石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形成于108.5±1.5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野马去申拉组玄武岩Nb含量为10.5×10-6~11... 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去申拉组玄武岩和安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锆石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形成于108.5±1.5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野马去申拉组玄武岩Nb含量为10.5×10-6~11.1×10^(-6),Al_2O_3含量为17.63%~17.96%(平均值17.74%),属于富Nb高铝玄武岩,为中钾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野马火山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其中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19.20×10^(-6)~120.49×10^(-6),(La/Yb)_N值为5.17~5.53;安山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79.97×10^(-6)~184.75×10^(-6),(La/Yb)_N值为13.83~15.12;二者在微量元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具低Cr、Ni,高Sr、Nb、Zr含量,发育岛弧火山岩相关特征。其岩浆源区受俯冲流体的影响较大,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铁镁矿物的结晶分离作用。综合分析认为,野马去申拉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下,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南向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弧后拉张背景下的直接岩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Nb玄武岩 安山岩 弧后盆地 去申拉组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玄武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二叠纪地幔柱岩浆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58
16
作者 厉子龙 杨树锋 +4 位作者 陈汉林 C.H.Langmuir 余星 林秀彬 励音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9-970,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塔西南达木斯剖面中玄武岩进行 K-Ar 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为289.6Ma,并结合 Ar-Ar 坪年龄结果(290.1Ma)和古生物以及沉积特征,认为290Ma 的年龄代表了塔西南玄武岩形成于早二叠世,对应于盆地内下二叠统库普库兹满组下段层位... 本文通过对塔西南达木斯剖面中玄武岩进行 K-Ar 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为289.6Ma,并结合 Ar-Ar 坪年龄结果(290.1Ma)和古生物以及沉积特征,认为290Ma 的年龄代表了塔西南玄武岩形成于早二叠世,对应于盆地内下二叠统库普库兹满组下段层位的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塔西南熔岩为分异的碱性玄武岩并含45%SiO_2和4%MgO 含量。塔西南玄武岩与盆地内柯坪玄武岩具有相近的主量元素含量和稀土配分与微量元素蜘蛛网图型、无 Eu 异常、富集轻稀土元素、较高的其它不相容元素(如高场强元素)。但塔西南玄武岩比柯坪玄武岩具有较高的 Al_2O_3和 CaO 含量及稀土总量(288×10^(-6)~358×10^(-6)),偏低的 Na,O,P_2O_5和 FeO 含量。K、Rb 和 Cs 丰度的无系统性变化主要受这些元素丰度本身变化的影响。对其它不活动组分,塔西南玄武岩具有高 Ti(Ti/Y=522~624)和 Nb 含量(30×10^(-6)~40×10^(-6))及低 Zr/Nb 比值,暗示其来自富集的地幔源区。其 Nb 含量相对 La 含量无显著变化以及相对低的 Nb/U(近30)和 Ce/Pb 比值(近15),指示塔西南玄武熔岩来自大陆岩石圈或受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塔里木盆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以及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塔西南玄武岩来自地幔柱火山作用,或由于地幔柱的供热和上升导致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形成。且岩浆作用过程以部分熔融为主,结晶分异作用较弱。基于塔西南玄武岩和柯坪玄武岩相近的时代、源区成分和/或岩浆作用过程以及处于陆内稳定构造环境,笔者认为塔里木二叠纪玄武岩的分布范围可以从塔里木盆地内的塔中、柯坪一带一直延伸到塔西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柱岩浆作用 玄武岩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间山群的重新厘定——来自柴达木盆地周缘玄武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50
17
作者 高晓峰 校培喜 贾群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2-1463,共12页
柴达木盆地周缘滩间山群在岩石组合、玄武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在区域成矿过程中作用具有明显差异。柴北缘和柴南缘(东昆仑地区)滩间山群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和沉积建造:柴北缘滩间山群下部为中基性海相火山岩,上部为碎屑... 柴达木盆地周缘滩间山群在岩石组合、玄武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在区域成矿过程中作用具有明显差异。柴北缘和柴南缘(东昆仑地区)滩间山群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和沉积建造:柴北缘滩间山群下部为中基性海相火山岩,上部为碎屑岩-碳酸盐岩;柴南缘下部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碎屑岩,中部为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上部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柴北缘和柴南缘滩间山群中玄武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柴北缘玄武岩形成时限约在510~460Ma,代表了寒武纪—奥陶纪岩浆作用;柴南缘形成时限约在450~440Ma,为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喷发产物。柴北缘滩间山群玄武岩总体上具有岛弧火山岩性质,代表了早古生代区域上洋陆俯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柴南缘滩间山群玄武岩具有E-MORB特征,为祁漫塔格有限洋(弧后盆地)打开过程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玄武岩 滩间山群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晚白垩世不同地幔源区的两种基性岩浆——诸城玄武岩和胶州玄武岩的对比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孟繁聪 李天福 +2 位作者 薛怀民 刘福来 许志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44-1656,共13页
采用全岩K-Ar法获得山东省胶莱盆地诸城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6M,胶州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2Ma,代表了发生在晚白垩世的地幔岩浆事件,但两地岩浆产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诸城玄武岩主要为粗面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微量元素组... 采用全岩K-Ar法获得山东省胶莱盆地诸城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6M,胶州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2Ma,代表了发生在晚白垩世的地幔岩浆事件,但两地岩浆产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诸城玄武岩主要为粗面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微量元素组成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87)Sr/^(86)Sr)_t=0.7060~0.7080,ε_(Nd)(t)=-3.0~-5.1,介于洋岛玄武岩和中生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之间,表明软流圈来源的岩浆中混入了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是软流圈地幔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结果。胶州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比诸城玄武岩更富集轻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类似于诸城玄武岩。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不显示亏损,Sr-Nd同位素组成也存在明显差别,(^(87)Sr/^(86)Sr)_t=0.70350~0.70355,ε_(Nd)(t)=5.4~5.8,与山东省新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表明岩浆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研究显示出晚白垩世以来胶莱盆地软流圈地幔不均匀上涌和逐渐成为玄武岩浆主要源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 地幔 晚白垩世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邹天人 曹亚文 +3 位作者 徐珏 於晓晋 夏凤荣 陈伟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72-1077,共6页
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碱性岩带最晚期形成的,由第三系盆地中陆相中心式喷发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其下古生代地层中的碱性橄榄辉长岩岩筒和岩脉组成。它们是来自富集地幔的同源碱性岩浆,在不同空间冷凝结晶形成。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碱性玄武岩 新生代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济阳拗陷第三纪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沈渭洲 赵连泽 +2 位作者 赵明 孔庆友 蔡元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8,共6页
山东济阳拗陷第三纪玄武岩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明显:^(206)Pb/^(204)Pb值为16.864~18.361,^(207)Pb/^(204)Pb值为15.268~15.599,^(208)Pb/^(204)Pb值为36.770~39.118。在Pb-Pb和Pb-Sr图上,所有数据点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都分布于... 山东济阳拗陷第三纪玄武岩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明显:^(206)Pb/^(204)Pb值为16.864~18.361,^(207)Pb/^(204)Pb值为15.268~15.599,^(208)Pb/^(204)Pb值为36.770~39.118。在Pb-Pb和Pb-Sr图上,所有数据点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都分布于DMM、EMⅠ和EMⅡ3个地幔端员组分之间。这些特征表明,同位素组成的明显变化应主要归因于玄武岩浆形成过程中地幔源区中不同端员组分之间的混合作用,地壳混染作用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玄武岩 PB同位素 山东 济阳拗陷 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