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 被引量:44
1
作者 卫志明 黄健秋 +5 位作者 徐淑平 薛红卫 钟仲贤 顾桢祥 徐悌惟 李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18,共8页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下胚轴 再生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BobACT基因的克隆及其作为内参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珲 朱海生 +1 位作者 温庆放 黄丽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1-789,共9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探索植物基因功能和调节机理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获得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性数据的必备条件。ACT基因高度保守且表达稳定,常作为内参基因被广泛应用。为了获得花椰菜ACT基因,以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探索植物基因功能和调节机理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获得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性数据的必备条件。ACT基因高度保守且表达稳定,常作为内参基因被广泛应用。为了获得花椰菜ACT基因,以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法为手段克隆得到花椰菜肌动蛋白基因Actin。该基因等电点为5.395,理论分子量为41.77 kD;其cDNA开放阅读框长1134 bp,编码氨基酸377个,GenBank登录号为MG598643。Wolf Psort分析发现,BobActin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Motif Scan分析显示,BobActin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4~377位为Actin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同源序列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同为十字花科的甘蓝、芜菁和油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达到90%以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荧光定量PCR引物,分析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在花椰菜根、茎、花、花球、叶片等不同组织和低温、高温、盐处理、干旱处理、ABA处理等胁迫处理下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花椰菜基因表达研究中作为内参基因,为开展花椰菜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表达模式以及调控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花椰菜在内参基因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今后可继续克隆其他内参基因,丰富花椰菜的内参基因库,从而进一步提高花椰菜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ACTIN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C3H型锌指蛋白基因BoCCCH2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明 刘青娥 +4 位作者 章燕如 祝琦 龚秀 俞可可 周秀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9,共7页
以青花菜为材料,在克隆C3H型锌指蛋白基因BoCCCH2的基础上,研究该基因在不同器官及霜霉菌和灰葡萄孢菌侵染叶片中的表达模式。测序结果表明,BoCCCH2没有内含子,编码区全长为1 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具2个ANK结构域和2种CCC... 以青花菜为材料,在克隆C3H型锌指蛋白基因BoCCCH2的基础上,研究该基因在不同器官及霜霉菌和灰葡萄孢菌侵染叶片中的表达模式。测序结果表明,BoCCCH2没有内含子,编码区全长为1 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具2个ANK结构域和2种CCCH锌指结构,锌指结构的类型分别为C—X8—C—X5—C—X3—H和C—X5—C—X4—C—X3—H.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表明:BoCCCH2在根、叶、花茎、嫩角果、花蕾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经霜霉菌和灰葡萄孢菌侵染后,该基因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在霜霉菌侵染下,表达量在24h后开始增加,72h时下降,而在灰葡萄孢菌侵染下,6h时的表达量最大,12h时开始缓慢下降。聚类结果表明,BoCCCH2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的同源序列聚为一类,支持率达100%,而与豆科、大戟科和蔷薇科等植物的序列处于不同分支。对BoCCCH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为该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C3H型锌指 霜霉菌 灰葡萄孢菌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5
4
作者 李杰 贾豪语 +2 位作者 颉建明 郁继华 杨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5,共9页
高原夏季蔬菜生产面临着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探讨生物肥的增效作用、替代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菜田合理施肥与提高蔬菜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 高原夏季蔬菜生产面临着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探讨生物肥的增效作用、替代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菜田合理施肥与提高蔬菜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100%常规施肥(100CF)、80%常规施肥(80CF)、60%常规施肥(60CF)、100%常规施肥+生物肥(100CFB)、80%常规施肥+生物肥(80CFB)、60%常规施肥+生物肥(60CFB)7个处理,研究了化肥配施生物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养分分配、肥料利用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肥可显著提高花椰菜花球单重,同时提高了氮、磷、钾肥利用率及其吸收量;与100%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肥提高了花球产量,而化肥减施40%配施生物肥显著降低了花球产量,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肥显著降低了花球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球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以80CFB处理氮肥利用率和功能叶吸氮量最高,100CF处理花球吸氮量最高,易造成硝酸盐的积累;配施生物肥增加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减小了叶片胞间CO2浓度。因此,适当减施化肥配施生物肥(80%常规施肥+生物肥)在不影响花椰菜产量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花椰菜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光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生物肥 产量 品质 光合特性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性花椰菜的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顾宏辉 唐桂香 +1 位作者 张国庆 周伟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2个冬性花椰菜F1杂交种为供体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击温度与时间组合、更新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对花椰菜小孢子培养胚发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热击组合是32℃、24h;先用17%蔗糖浓度的NLN-17培养液热击培养24h后换成10%蔗糖的NLN-10培养... 以2个冬性花椰菜F1杂交种为供体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击温度与时间组合、更新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对花椰菜小孢子培养胚发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热击组合是32℃、24h;先用17%蔗糖浓度的NLN-17培养液热击培养24h后换成10%蔗糖的NLN-10培养液,并转入24℃继续培养,能显著提高出胚产量;更换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能明显提高胚体质量,减少愈伤状胚的形成.分离小孢子在NLN-13培养液中经32℃、24h热击暗培养后转入24℃下培养,产生了大量正常胚体.小孢子分离30d后将正常胚体移入固体MS培养基中萌发、长根,并经2次继代培养后获得了大量正常的再生植株,其多为自发双单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性花椰菜 小孢子 植株再生 胚胎发生 倍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性状表现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清元 李加纳 +3 位作者 崔翠 殷家明 谌利 唐章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8-1063,i0005,共7页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olera...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oleraceavar.aceaphala,2n=CC=18)进行种间杂交,在10个杂交组合中,共授粉559朵花,剥离种子35粒,对所得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9个无性系。对该无性系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和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育性综合鉴定,发现其中2个无性系为黄籽芥菜型油菜×黄籽羽衣甘蓝组合(03K169×03K05)的未加倍真杂种(2n=ABC=27),其籽粒为红色。杂种植株在各生长阶段,形态均趋近于甘蓝型油菜;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后期Ⅱ,杂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丢失现象。杂种的酯酶同工酶具有两个亲本互补酶带。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和双亲相比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植株高度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芥菜型油菜 羽衣甘蓝 性状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处理对早熟花椰菜花球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炳良 徐敏 +2 位作者 钱琼秋 史庆华 曹家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丰喜45天为材料,在花球开始形成期进行遮荫处理,以研究遮荫对花球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使花椰菜花球纵径、横径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7.97%、18.9%和38.59%.(2)除了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 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丰喜45天为材料,在花球开始形成期进行遮荫处理,以研究遮荫对花球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使花椰菜花球纵径、横径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7.97%、18.9%和38.59%.(2)除了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活性显著提高外,遮荫处理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和花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G-POD的活性,但与叶片相比,花蕾和花茎中这些酶活性的下降幅度较小.(3)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花茎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4)遮荫处理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和花茎中抗坏血酸含量(花蕾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除外)和叶片中谷胱甘肽含量,但花蕾和花茎中谷胱甘肽反而有所提高(花茎中还原型谷胱甘肽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花球 遮荫 抗氧化酶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7
8
作者 方淑桂 朱朝辉 +3 位作者 曾小玲 陈文辉 郑学立 廖晓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胚量;取材前6d内气温在10~20℃、取盛花前期至盛花中期的花蕾、选择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经33℃热激处理48h后暗静止培养的产胚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梗花椰菜和白梗花椰菜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林珲 薛珠政 +4 位作者 李永平 李大忠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8-1720,共13页
为探讨花椰菜花梗颜色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4000)对青梗和白梗花椰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25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对测序的结果从头组装获得66 450个单基因(Unigene),N50为1 285 bp,平均长度为717... 为探讨花椰菜花梗颜色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4000)对青梗和白梗花椰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25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对测序的结果从头组装获得66 450个单基因(Unigene),N50为1 285 bp,平均长度为717.40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45 390个基因有同源比对信息;21 060个基因无匹配序列信息,可能为花椰菜特异的基因序列。对所得差异基因(DEGS)进行不同数据库注释,GO注释到2 540个DEGS,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3大类54个功能组;COG注释到的753个Unigene功能系统分为24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946个DEGS定位到119个代谢途径分支,注释到6个差异基因与类胡萝卜合成途径有关,9个DEGS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有关,1个DEGS与叶绿素代谢相关,且与花椰菜的花梗颜色形成密切相关。16个差异基因通过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花椰菜花梗颜色的形成机理,为花椰菜品种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转录组 测序 基因分析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花椰菜小孢子高效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9
10
作者 顾宏辉 朱丹华 +3 位作者 杨加付 饶立兵 陆艳婷 张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365-368,共4页
以7个早熟花椰菜F1杂交品种和1个中熟花椰菜杂交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早熟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绝大多数能诱导出胚,其胚状体产量与供体基因型有关,最高每花蕾胚状体产量达到112个。其中,‘... 以7个早熟花椰菜F1杂交品种和1个中熟花椰菜杂交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早熟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绝大多数能诱导出胚,其胚状体产量与供体基因型有关,最高每花蕾胚状体产量达到112个。其中,‘厦雪40天’的平均每花蕾胚产量最高,达到45.6个,而‘早花45天’未能诱导出胚。小孢子胚状体萌发率一般在30%左右,其中高的达到80%,但有未能诱导出再生苗的。小孢子再生植株间在生育期及育性上存在较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小孢子培养 早熟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甘蓝、花椰菜的抗虫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仲贤 徐悌惟 +3 位作者 卫志明 徐淑平 黄健秋 薛红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0-14,共5页
1997~ 1999年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 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小菜蛾 1龄幼虫 ,每9cm圆形叶片接种 2 0条 ,在 2 0~ 2 2℃培养 5~6d ,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 ,可取得有... 1997~ 1999年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 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小菜蛾 1龄幼虫 ,每9cm圆形叶片接种 2 0条 ,在 2 0~ 2 2℃培养 5~6d ,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 ,可取得有效的结果 ,此检测方法比较简便 ,可用于单株抗虫性的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花椰菜 小菜蛾 抗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花椰菜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玲玲 雷建军 +3 位作者 宋明 曹必好 陈国菊 曾国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2,共5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花椰菜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中,卡那霉素(Kan)的筛选质量浓度为15 mg/L,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选用羧苄青霉素(carbencillin),质量浓度为500mg/L.对...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花椰菜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中,卡那霉素(Kan)的筛选质量浓度为15 mg/L,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选用羧苄青霉素(carbencillin),质量浓度为500mg/L.对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大多数为阳;PCR-Southern及Southern分子检测分析,结果证明CpTI基因已被整合到花椰菜植株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叶片的离体饲虫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对鳞翅目害虫菜青虫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基因转化 花椰菜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胞外钙调素的性质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德龙 杨燕生 孙大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6-127,共2页
花椰菜胞外钙调素的性质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刘德龙杨燕生孙大业(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关键词花椰菜,胞外钙调素,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分类号Q942.6钙调素(CaM)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 花椰菜胞外钙调素的性质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刘德龙杨燕生孙大业(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510275)(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关键词花椰菜,胞外钙调素,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分类号Q942.6钙调素(CaM)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胞内钙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胞外钙调素 生长调节作用 钙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衣甘蓝×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再生和染色体加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清元 李加纳 +3 位作者 殷家明 唐章林 谌利 林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以羽衣甘蓝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ZH201)(2=3x=ABC=27)为试验材料,以花序轴,果柄和子房为外植体,采用不同处理对其进行再生研究;对获得的再生试管苗用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因素对染色体加倍的影响;对获得的三倍体和六... 以羽衣甘蓝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ZH201)(2=3x=ABC=27)为试验材料,以花序轴,果柄和子房为外植体,采用不同处理对其进行再生研究;对获得的再生试管苗用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因素对染色体加倍的影响;对获得的三倍体和六倍体植株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比较.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再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果柄、子房、花序轴,将外植体直接接种到分化培养基(MS+0.2 NAA+3.0 mg/L 6-BA 3.0 mg/L+5.0 mg/L AgNO3+0.6 mg/L GA3)上再生频率最高.在染色体加倍处理方面,以100 mg/L秋水仙素处理根尖24 h效果最好,获得的六倍体植株与三倍体相比,花朵颜色较深,花瓣较大,花药饱满,荚果能够正常生长,获得部分种子.在细胞学上,三倍体植株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存在着大量单价体,后期Ⅰ、后期Ⅱ发现有大量染色体落后现象.六倍体植株中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Ⅰ、后期Ⅱ也发现有染色体落后现象,但是落后染色体比三倍体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羽衣甘蓝 种间杂交 染色体加倍 再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处理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亦菲 陆瑞菊 +2 位作者 陈志伟 何婷 谢祝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7,共4页
以杂交一代品种雪山椰菜花和自交系SZ-7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平阳霉素处理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的效果以及不同平阳霉素处理浓度对离体培养茎尖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BA 2 mg/L和NAA 0... 以杂交一代品种雪山椰菜花和自交系SZ-7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平阳霉素处理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的效果以及不同平阳霉素处理浓度对离体培养茎尖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BA 2 mg/L和NAA 0.25 mg/L诱导茎尖产生不定芽的效果优于子叶和下胚轴;6-BA0.2 mg/L+NAA 0.02 mg/L+MET 0.2 mg/L对不定芽的增殖效果最佳;平阳霉素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影响不明显,处理浓度越高,种子萌发后真叶抽出率越低;随着平阳霉素处理浓度的提高,茎尖存活率下降,且异常苗和玻璃苗增加,平阳霉素80 mg/L、30 min的处理对茎尖的诱变效果较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平阳霉素 种子萌发 真叶 茎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乔海云 李菲 +3 位作者 张淑江 章时蕃 张慧 孙日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目,2n=19,鉴定为真杂种,其花粉败育;另有6株具有38条染色体,鉴定为种间异源双二倍体,应该是发生了染色体自然加倍,其花粉可育。可育的杂种F1代与大白菜回交,获得了大白菜—紫甘蓝BC1代材料。田间观测结果显示,杂种F1代植株综合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BC1代植株包球明显,综合性状偏向母本大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紫甘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细胞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甲胺磷和NaCl交叉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天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共3页
为探究农药和盐交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0.0%、0.2%、0.4%、0.6%、0.8%)下的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处理液(0.00%、0.03%、0.06%、0.09%、0.12%)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 为探究农药和盐交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0.0%、0.2%、0.4%、0.6%、0.8%)下的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处理液(0.00%、0.03%、0.06%、0.09%、0.12%)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酰甲胺磷、NaCl及二者的交叉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根长、苗高、侧根数目、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酰甲胺磷加剧了NaCl对花椰菜的胁迫效应,NaCl也加剧了乙酰甲胺磷对花椰菜的胁迫效应,当乙酰甲胺磷的浓度≥0.09%、NaCl的浓度≥0.8%时,这种相互胁迫效应更加明显;花椰菜对0.2%NaCl处理具有抗性,但对0.03%乙酰甲胺磷处理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 L.) 乙酰甲胺磷 NACL 交叉胁迫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和小白菜种间杂种子房培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运霞 王晓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59,共4页
以小白菜雄性不育系h08015为母本,以花椰菜自交系082005、082009、082010、082063为父本进行种间杂种离体子房培养。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时杂种子房发育天数、接种方式、激素水平及父本基因型对杂交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影响。授粉后6 d的... 以小白菜雄性不育系h08015为母本,以花椰菜自交系082005、082009、082010、082063为父本进行种间杂种离体子房培养。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时杂种子房发育天数、接种方式、激素水平及父本基因型对杂交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影响。授粉后6 d的子房培养能获得较好的效果;4 d后剥取种子继续培养,获得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其他接种方式;不加激素的MS培养基好于添加6-BA及NAA的MS培养基;不同父本基因型最适取材时间不同,多数基因型最佳培养时间为授粉后6 d的子房,个别基因型则是授粉后10 d的子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花椰菜 种间杂交 子房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十字花科蔬菜蕾薹菜的选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曰秋 宋领刚 +1 位作者 慕美财 丁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63-8264,共2页
[目的]选育新型十字花科蔬菜。[方法]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var.utilis)和花椰菜(B.oleracea L.var.italica)的远缘杂交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的一种食用花茎、花蕾的新型珍稀蔬菜蕾薹菜。[结果]蕾薹菜植株生... [目的]选育新型十字花科蔬菜。[方法]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var.utilis)和花椰菜(B.oleracea L.var.italica)的远缘杂交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的一种食用花茎、花蕾的新型珍稀蔬菜蕾薹菜。[结果]蕾薹菜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050cm,一次分枝712条,分枝长20 cm左右,单枝重(除去小叶)2030 g,秋季种植采收期可达60 d,露地产量为15.0020.00 t/hm2。花茎及花蕾(分枝)营养极为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达1 040.00 mg/kg(FW),各种矿物质含量均较高,既可熟食也可生食,生食鲜嫩爽口,口感极佳。[结论]选育出了一种优质的新型十字花科蔬菜蕾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蔬菜 蕾薹菜 优质 菜薹×青花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胚和胚珠的离体培养获得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的种间杂种(英文)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玉萍 AndrzejWojciechowski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青花菜 种间杂种 胚珠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