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 被引量:44
1
作者 卫志明 黄健秋 +5 位作者 徐淑平 薛红卫 钟仲贤 顾桢祥 徐悌惟 李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18,共8页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下胚轴 再生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性状表现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清元 李加纳 +3 位作者 崔翠 殷家明 谌利 唐章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8-1063,i0005,共7页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olera...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oleraceavar.aceaphala,2n=CC=18)进行种间杂交,在10个杂交组合中,共授粉559朵花,剥离种子35粒,对所得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9个无性系。对该无性系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和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育性综合鉴定,发现其中2个无性系为黄籽芥菜型油菜×黄籽羽衣甘蓝组合(03K169×03K05)的未加倍真杂种(2n=ABC=27),其籽粒为红色。杂种植株在各生长阶段,形态均趋近于甘蓝型油菜;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后期Ⅱ,杂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丢失现象。杂种的酯酶同工酶具有两个亲本互补酶带。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和双亲相比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植株高度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芥菜型油菜 羽衣甘蓝 性状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Ⅰ.取材时间对子房离体培养结籽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清元 李加纳 +3 位作者 殷家明 唐章林 谌利 陶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497,509,共4页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间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间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和白菜杂交结籽率有一定差异;授粉后10~17d取材进行子房培养都是有效的,其中15d左右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白菜型油菜 种间杂交 子房离体培养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取材时间 结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羽衣甘蓝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陈树忠 殷家明 +1 位作者 唐章林 李加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杂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B5+1 .0mg/LBA +0 .2mg/LNAA +0 .5 %Carbon +30g/LSugar+8.0g/LAgar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杂交子房培养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对取材时间研究发现 ,取授粉... 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杂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B5+1 .0mg/LBA +0 .2mg/LNAA +0 .5 %Carbon +30g/LSugar+8.0g/LAgar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杂交子房培养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对取材时间研究发现 ,取授粉后 1 0天子房培养获得种子成功率较高。实验共获得 7粒种子 ,其中 ,3粒萌发得到再生植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羽衣甘蓝 远缘杂交 杂种鉴定 黄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甘蓝、花椰菜的抗虫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钟仲贤 徐悌惟 +3 位作者 卫志明 徐淑平 黄健秋 薛红卫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0-14,共5页
1997~ 1999年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 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小菜蛾 1龄幼虫 ,每9cm圆形叶片接种 2 0条 ,在 2 0~ 2 2℃培养 5~6d ,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 ,可取得有... 1997~ 1999年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 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小菜蛾 1龄幼虫 ,每9cm圆形叶片接种 2 0条 ,在 2 0~ 2 2℃培养 5~6d ,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 ,可取得有效的结果 ,此检测方法比较简便 ,可用于单株抗虫性的初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花椰菜 小菜蛾 抗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衣甘蓝×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再生和染色体加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清元 李加纳 +3 位作者 殷家明 唐章林 谌利 林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以羽衣甘蓝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ZH201)(2=3x=ABC=27)为试验材料,以花序轴,果柄和子房为外植体,采用不同处理对其进行再生研究;对获得的再生试管苗用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因素对染色体加倍的影响;对获得的三倍体和六... 以羽衣甘蓝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ZH201)(2=3x=ABC=27)为试验材料,以花序轴,果柄和子房为外植体,采用不同处理对其进行再生研究;对获得的再生试管苗用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因素对染色体加倍的影响;对获得的三倍体和六倍体植株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比较.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再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果柄、子房、花序轴,将外植体直接接种到分化培养基(MS+0.2 NAA+3.0 mg/L 6-BA 3.0 mg/L+5.0 mg/L AgNO3+0.6 mg/L GA3)上再生频率最高.在染色体加倍处理方面,以100 mg/L秋水仙素处理根尖24 h效果最好,获得的六倍体植株与三倍体相比,花朵颜色较深,花瓣较大,花药饱满,荚果能够正常生长,获得部分种子.在细胞学上,三倍体植株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存在着大量单价体,后期Ⅰ、后期Ⅱ发现有大量染色体落后现象.六倍体植株中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Ⅰ、后期Ⅱ也发现有染色体落后现象,但是落后染色体比三倍体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羽衣甘蓝 种间杂交 染色体加倍 再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乔海云 李菲 +3 位作者 张淑江 章时蕃 张慧 孙日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目,2n=19,鉴定为真杂种,其花粉败育;另有6株具有38条染色体,鉴定为种间异源双二倍体,应该是发生了染色体自然加倍,其花粉可育。可育的杂种F1代与大白菜回交,获得了大白菜—紫甘蓝BC1代材料。田间观测结果显示,杂种F1代植株综合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BC1代植株包球明显,综合性状偏向母本大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紫甘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细胞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十字花科蔬菜蕾薹菜的选育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曰秋 宋领刚 +1 位作者 慕美财 丁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63-8264,共2页
[目的]选育新型十字花科蔬菜。[方法]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var.utilis)和花椰菜(B.oleracea L.var.italica)的远缘杂交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的一种食用花茎、花蕾的新型珍稀蔬菜蕾薹菜。[结果]蕾薹菜植株生... [目的]选育新型十字花科蔬菜。[方法]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var.utilis)和花椰菜(B.oleracea L.var.italica)的远缘杂交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的一种食用花茎、花蕾的新型珍稀蔬菜蕾薹菜。[结果]蕾薹菜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050cm,一次分枝712条,分枝长20 cm左右,单枝重(除去小叶)2030 g,秋季种植采收期可达60 d,露地产量为15.0020.00 t/hm2。花茎及花蕾(分枝)营养极为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达1 040.00 mg/kg(FW),各种矿物质含量均较高,既可熟食也可生食,生食鲜嫩爽口,口感极佳。[结论]选育出了一种优质的新型十字花科蔬菜蕾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蔬菜 蕾薹菜 优质 菜薹×青花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胚和胚珠的离体培养获得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的种间杂种(英文)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玉萍 AndrzejWojciechowski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青花菜 种间杂种 胚珠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5个产地花椰菜和西兰花中的23种酚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26
10
作者 马帅 王纪华 +2 位作者 高媛 王蒙 冯晓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花椰菜和西兰花样品中23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50 mm,1.8μm)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和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花椰菜和西兰花样品中23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50 mm,1.8μm)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和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柱温为45℃,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分析。23种酚酸类化合物在1.0~50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2;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10%;加标回收率为81.32%~100.39%,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6.21%。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5个产地的花椰菜和西兰花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进行测定。该方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花椰菜、西兰花及其他果蔬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酚酸 花椰菜 西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