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MHC B-LBⅡ新等位基因检测及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日福 李奎 +5 位作者 陈国宏 强巴央宗 莫德林 李长春 樊斌 刘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47-1255,共9页
在鸡的基因组中扩增了MHC B-LBⅡ基因第2外显子长度为374bp的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发现了20个B-LBⅡ新等位基因.对第2外显子6个限制性酶切位点(AluⅠ、CaiⅠ、CfrⅠ、Hinl Ⅰ、HinfⅠ和RsaⅠ)的PCR-RFLP多态性进行分析,并运用在这6个位... 在鸡的基因组中扩增了MHC B-LBⅡ基因第2外显子长度为374bp的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发现了20个B-LBⅡ新等位基因.对第2外显子6个限制性酶切位点(AluⅠ、CaiⅠ、CfrⅠ、Hinl Ⅰ、HinfⅠ和RsaⅠ)的PCR-RFLP多态性进行分析,并运用在这6个位点所观测的纯合基因型组合对B-LBⅡ等位基因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等位基因检出率可达65%,等位基因主型检出率为68.75%.对B-LBⅡ基因7个单倍型和20个等位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分析表明,核苷酸的多态变异位点为63个,其中简约性信息位点48个,单变异位点15个;仅在中国地方鸡种所检测到的简约性信息位点13个,单变异位点11个.序列同源性达90.6%~99.5%;核苷酸异义替换率为14.64%±2.67%,高于同义替换率2.92%±0.94%.为鸡B-LBⅡ基因多态性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 中国地方鸡种b-lb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alyses Based on mtDNA COⅡ Gene Sequences Among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Aphis glycines(Hemiptera: Aphididae)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Ran Han Lan-lan +4 位作者 Ye Le-fu Zhang Hong-yu Sun Wen-peng Tong Xin Zhao Kui-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3期23-31,共9页
Aphis glycines (Hemiptera: Aphididae) is considered as a cosmopolitan pest of cultivated soybean, major difficulties in its control measures may be due to its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however, the knowledge about ... Aphis glycines (Hemiptera: Aphididae) is considered as a cosmopolitan pest of cultivated soybean, major difficulties in its control measures may be due to its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however, the knowledge about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his species is limited. This study aimed to represent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soybean aphid in Northeast Chin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assess th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molecular variance, population structure, ecological importance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 glycines, we sequenced a fragment of one protein-coding gene, the cytochrome c oxidase I/of mitochondrial DNA ge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haplotypes were defined among CO 11 gene of 180 sequences of soybean aphid in Northeast China including H1 shared by all the populations. Lower haplotype diversity (Hd=0.3590± 0.0420)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Pi=0.0012±0.0002) were observed and high gene flow was detected in every two populations, while most of the variation (80.81%) arose from variability within A. glycines from individuals. Low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high gene flow (Nm=2.106) indicated a high migration rate between the populations, which might reveal that gene flow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did not affect by geographical distance. The phylogenetic tree and the haplotype network ofA. glycine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sequences of CO Ⅱ gen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genealogical branches or clusters recognized in NJ tree, and no clear distribution, delineation of haplotypes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haplotype network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is study rejected the vicariance hypothesis: geographic isolation could be a barrier and it restricted A. glycines gene flow among 10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is glycines mtDNA CO geographic population gene flow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窦癌组织中LAG-3 FGL1 MHC-Ⅱ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戚颖 黄子祺 +2 位作者 别鸿宇 颜次慧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tric antral cancer,GAC)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GAC的67例患者病理标本,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制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G-3、FGL1、MHC-Ⅱ三个指标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AG-3、FGL1、MHC-Ⅱ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GAC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AG-3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女性患者MHC-Ⅱ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好(P<0.05);肿瘤细胞中MHC-Ⅱ高表达的患者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较差(P<0.05);而FGL1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OS、DF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GAC患者LAG-3、MHC-Ⅱ在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GAC患者LAG-3及其配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提示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可以作为GAC患者预后标志物,为临床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类分子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L-天门冬酰胺酶Ⅱ基因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景晶 李晶 +1 位作者 吴梧桐 胡梅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96-700,共5页
用一对与大肠杆菌天门冬酰胺酶Ⅱ基因(AnsB)两侧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E1,E2作引物,以大肠杆菌野生株CPU210009的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约1.2kb的DNA片段,将此片段插入pKK233-2的... 用一对与大肠杆菌天门冬酰胺酶Ⅱ基因(AnsB)两侧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E1,E2作引物,以大肠杆菌野生株CPU210009的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约1.2kb的DNA片段,将此片段插入pKK233-2的tac启动子下游,转化不同的大肠杆菌宿主菌株,结果表明以CPU210009为宿主菌时,转化子的酶表达量最高,重组L-天门冬酰胺酶占菌体总蛋白48.3%,发酵液酶活力达400IU/ml;比活为48IU/mg蛋白,SDS-PAGE显示纯化后的重组L-天门冬酰胺酶分子量与天然酶相同,均为140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大肠杆菌 天门冬酰胺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细胞Ⅱ类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波 王林云 +1 位作者 谈永松 张似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1-614,共4页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种简便而快捷的S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方法。S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和抗原肽结合位点密切相关,这些位点能结合处理过的抗原,然后递呈给T细胞。另外,在编码β1链的SLA DRB1基因和SLA DQB基因中有4个富含GC序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类抗原基因 多态性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紫萱 易自力 +4 位作者 王志成 蒋建雄 覃静萍 张昊 谭炎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9-507,共9页
以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纯系材料中花9号(ZH9(R))及其受体品种中花9号(ZH9(CK))为材料,以ZH9(R)中携带的npt-Ⅱ基因作为辅助筛选标记,利用抗生素对其进行处理,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的技术体系。使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 以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纯系材料中花9号(ZH9(R))及其受体品种中花9号(ZH9(CK))为材料,以ZH9(R)中携带的npt-Ⅱ基因作为辅助筛选标记,利用抗生素对其进行处理,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的技术体系。使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G418溶液将ZH9(R)和ZH9(CK)成株离体叶片于室内室温下置于培养皿中浸泡处理,通过观察叶片变化,确定G418为检测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的最佳抗生素,将G418(溶液)80mg/L浓度(处理4天)作为检测该类转基因水稻成株离体叶片的临界浓度。进一步用G418对ZH9(R)和ZH9(CK)种子、幼胚和幼苗进行了不同处理。确定:(1)G418(溶液)300mg/L浓度(处理7天)作为检测该类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临界浓度;(2)G418(1/2MS+0.5mg/L6-BA+1.5%蔗糖培养基)200mg/L浓度(处理10天)作为检测该类转基因水稻幼胚的临界浓度;(3)G418(1/2MS+0.5mg/L6-BA+1.5%蔗糖培养基)150mg/L浓度(处理12天)作为检测该类转基因水稻幼苗的临界浓度,并且通过PCR方法证实了上述结论。将这些结论应用于ZH9(R)转育后代叶片、种子、幼胚和幼苗群体的检测,检测效果都非常明显。这为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建立了一套简便、直观且准确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npt-基因 G418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纤维素酶CBHⅡ基因与非抗性穿梭表达载体的重组及在乳酸杆菌的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莹 孙哲 +4 位作者 刘燕 胡后银 陈大芳 娄玉杰 张宏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0-675,共6页
以SmaI和SphI双酶切pMD18-T-CBHⅡ和以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hymidylate synthase,thyA)为选择压力的非抗生素抗性的穿梭表达载体pW425t,胶回收酸性纤维素酶CBHⅡ基因和载体大片段,并将纯化的CBHⅡ基因和表达载体pW425t大片段进行连接,构... 以SmaI和SphI双酶切pMD18-T-CBHⅡ和以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hymidylate synthase,thyA)为选择压力的非抗生素抗性的穿梭表达载体pW425t,胶回收酸性纤维素酶CBHⅡ基因和载体大片段,并将纯化的CBHⅡ基因和表达载体pW425t大片段进行连接,构建出可以在乳酸菌与大肠杆菌之间穿梭表达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W425t-CBHⅡ。将pW425t-CBHⅡ转化至thyA基因缺陷型的乳酸杆菌感受态细胞中,通过质粒提取、酶切鉴定、PCR鉴定、测序分析和生长功能弥补筛选阳性克隆。SDS-PAGE分析,可见约49.6 ku的蛋白,并且刚果红染色显示重组乳酸杆菌可产生明显的水解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CBH基因 乳酸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CBHⅡ基因的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泽寰 全艳彩 +3 位作者 唐根云 龚映雪 肖文娟 王峻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5,共5页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从绿色木霉中克隆得到纤维二糖水解酶Ⅱ(CBHⅡ)的编码基因cbh2.将该基因片段接入酿酒酵母整合型表达载体pScIKP中,得到重组质粒pScIKPc-bh2.电转化酿酒酵母菌株,通过G418浓度梯度筛选出高抗转化子.采用...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从绿色木霉中克隆得到纤维二糖水解酶Ⅱ(CBHⅡ)的编码基因cbh2.将该基因片段接入酿酒酵母整合型表达载体pScIKP中,得到重组质粒pScIKPc-bh2.电转化酿酒酵母菌株,通过G418浓度梯度筛选出高抗转化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CBHⅡ蛋白的表达,并采用羧甲基纤维素糖化力法检测重组CBHⅡ的酶活.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大小为1 416 bp,编码有472个氨基酸残基,并已将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DQ864992.SDS-PAGE分析发现重组CBHⅡ成功分泌到了胞外,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 000.培养液中的酶活最高可达7.71U/mL,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65℃,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纤维二糖水解酶 编码基因 酿酒酵母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Ⅱ号抗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凋亡和纤维化的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保奇 刘旺 +1 位作者 窦丽萍 程志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9-733,共5页
目的研究血浆AngⅡ与心肌c-myc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清心Ⅱ号的干预。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卡托普利治疗组(n=17),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n=17),另设正常组(n=... 目的研究血浆AngⅡ与心肌c-myc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清心Ⅱ号的干预。方法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卡托普利治疗组(n=17),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n=17),另设正常组(n=10)。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和清心Ⅱ号高中低剂量灌胃。疗程结束后分别采集心脏,应用放免法检测各组血浆AngⅡ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c-myc基因表产物,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清心Ⅱ号具有明显抗凋亡和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显抗凋亡和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结论血浆AngⅡ与心肌c-myc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心Ⅱ号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 C-MYC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纤维化 清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流域唇和花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耀平 胡则辉 +1 位作者 叶丽平 姚子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5,共6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唇(Hemibarbus labeo)和花(H.maculat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4种取自GenBank的属鱼类同一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唇(Hemibarbus labeo)和花(H.maculatus)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4种取自GenBank的属鱼类同一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在实际分析的600bp序列中,序列A+T含量(56.9%~57.8%)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11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46个;唇和花2个地理种群间变异位点均为11个,唇种群间碱基替换均为转换,花的转换/颠换为8/3.以COⅡ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作外群,构建了属鱼类的系统发生树,其拓扑结构显示2个地理种群浙江花单倍体Ⅰ(H1)与江苏花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浙江花单倍体Ⅱ(H2)形成一个单系群.韩国唇和日本为姐妹群,然后与中国花(浙江和江苏)相聚为一支.长吻和朝鲜单独聚为一支,表明2者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同时表明,韩国唇与江苏花、日本和浙江花(H1)的遗传距离均为0.0084,结合形态特征鉴定,推测韩国唇和日本是中国花(浙江和江苏)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属鱼类 CO基因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去甲基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晔 杨斌 +5 位作者 白同 高英堂 刘辉 骆莹 王鹏 杜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SMMC-7721抑癌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将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分组培养,丹参酮组和5-氮-2’脱氧胞苷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上述两种药物,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物。经培养后,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细胞TF...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SMMC-7721抑癌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将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分组培养,丹参酮组和5-氮-2’脱氧胞苷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上述两种药物,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物。经培养后,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细胞TFPl2、SPARC、DKK3、p16、APC、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应用亚硫酸盐修饰测序法对培养后3组细胞提取的DNA进行测序,比较各组细胞SPARC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差异。通过逆转录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基因的表达。结果:TFP12、p16及APC在SMMC-7721细胞中呈部分甲基化状态,而SPARC、DKK3及MGMT呈完全甲基化状态。经丹参酮ⅡA或5-氮-2’脱氧胞苷作用后,两组细胞SPARC、DKK3及MGMT基因可检测到非甲基化状态,逆转录PCR可检测到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检测到SPARC的蛋白表达,而对照组细胞未检测到相应基因表达。对SPARC的亚硫酸盐修饰测序显示,对照组、5-氮-2’脱氧胞苷组和丹参酮组细胞的CpG甲基化频率分别为96.53%(139/144)、18.75%(27/144)和45.14%(65/144),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定量逆转录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Ⅰ的相对表达,丹参酮组较对照组下调至36%~78%。结论:丹参酮ⅡA可逆转SMMC-7721细胞部分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恢复基因表达,其可能通过下调DNA甲基转移酶Ⅰ的表达而影响细胞DNA的甲基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抑癌基因 甲基化 丹参酮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稻中Xa21基因外显子Ⅱ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钱君 程在全 +3 位作者 杨明挚 刘继梅 吴成军 黄兴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2-386,共5页
Xa21是已经分离克隆的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根据已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外显子Ⅱ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云南3种野生稻及其他稻种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只有普通野生稻(景洪普通野生稻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及长雄... Xa21是已经分离克隆的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根据已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外显子Ⅱ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云南3种野生稻及其他稻种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只有普通野生稻(景洪普通野生稻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及长雄野生稻中扩增到了长400bp的目的片段,而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及栽培稻中均没有扩增到目的片段。通过序列比较发现所克隆的序列同长雄野生稻的氨基酸序列变化是随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Xα21外显子 DNA序列 同源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保莉 王凤泽 +1 位作者 张涌 郭蔼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3-135,共3页
 采用RT-PCR方法成功地从人胎盘组织扩增出hIGF- 基因。将其连入表达载体pET30a(+)质粒中,SDS-PAGE结果证明,pET30a(+)-hIGF- 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占总菌体蛋白35%左右。
关键词 人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RT—PCR方法 表达载体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萍 陈丽娜 +2 位作者 覃数 刘海燕 徐清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0-732,745,共4页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Ⅱtype 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地区回族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12例正常血压者...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gen-esisⅡtype 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宁夏地区回族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12例正常血压者分别作为病例组(EH组)和对照组,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对以上人群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A1166C)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 EH组AA和AC基因型分布频率为88.36%和11.64%,对照组中分别为93.75%和6.2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CC基因型;A1166与1166C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中分别为94.18%、5.82%,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6.87%和3.13%,两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间上述基因型的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位点分子变异与宁夏回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回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IGF-Ⅱ基因SNP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子红 常芸 王升启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 :杰出运动能力受控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由多基因控制。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一类基因结构分析技术 ,此项技术出现使基因突变检测更加程序化和规模化。本研究选取与运动能力有关的胰岛素生长因子Ⅱ (IGF -Ⅱ )基因为... 目的 :杰出运动能力受控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由多基因控制。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一类基因结构分析技术 ,此项技术出现使基因突变检测更加程序化和规模化。本研究选取与运动能力有关的胰岛素生长因子Ⅱ (IGF -Ⅱ )基因为该方法学及其应用研究的突破点 ,尝试把DNA芯片技术引入体育科研。方法 :寡核苷酸芯片技术。结果 :(1)IGF -Ⅱ基因SNP的分析中 ,基因组DNA采用 1∶2 0的套式扩增 ,杂交液中加氯化四甲氨 ,杂交温度 4 2℃ ,杂交时间 6 0min效果最好 ;(2 )国家自行车队的 6名队员基因型相同。结果表明 :(1)PCR产物可以直接用于检测突变 ,不对称PCR产物杂交阳性点信号更强 ;(2 )由碱基组成计算的Tm值与其实际的Tm值有一定的差距 ,会影响杂交温度 ;(3)有效的DNA载波片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杂交结果 ,是芯片制备中关键环节之一 ;(4)IGF -Ⅱ是研究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的一个很好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芯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运动能力 基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Ⅱ型MPS家系IDS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奕斌 潘宏达 +2 位作者 郭春苗 李咏梅 陈路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01-1106,共6页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以便为今后的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文章先采用尿糖胺聚糖(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MPSⅡ的先证者进行初诊,然后采用PCR、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以便为今后的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文章先采用尿糖胺聚糖(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MPSⅡ的先证者进行初诊,然后采用PCR、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在检出IDS基因c.876del2新突变后,对随机采集的120例正常对照和其他非II型MPS患者包括MPSⅠ,Ⅳ,Ⅵ三型的病人共15例的IDS基因exon6进行序列分析,同时采用不同物种突变点序列的保守性分析法,以及直接测定患儿及其家庭相关成员IDS酶活性的方法对该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尿检呈强阳性(GAGs+++);其IDS基因exon6编码区内存在c.876-877delTC新缺失突变,为半合子突变,而其母、其姐为杂合突变;正常对照和其他非II型MPS患者的IDS基因exon6的检测结果均未发现该突变;不同物种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显示:c.876-877delTC突变所在的位置即p.292-293的苯丙氨酸(F)谷氨酰胺(Q)高度保守;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先证者的IDS酶活性仅为2.3nmol/4h/mL,大大低于正常值,而其父的为641.9nmol/4h/mL,其母的血浆酶活性为95.8nmol/4h/mL,其姐的为103.2nmol/4h/mL。说明所发现的c.876-877delTC缺失移码突变是一种新的病理性突变,是该MPSⅡ患儿发病的根本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IDS基因 新突变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敲除技术破坏酿酒酵母乙醇脱氢酶Ⅱ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丽娟 王德良 +2 位作者 程玉来 周建中 葛邦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33,共4页
文中采用醋酸锂转化法,将一段目的基因转入到酵母体内,破坏酵母乙醇脱氢酶Ⅱ基因的表达。通过对目的基因的扩增和乙醇脱氢酶Ⅱ酶活检测验证基因敲除情况,并通过传代抗性试验验证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基因敲除 乙醇脱氢酶活性检测 醋酸锂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晓辉 常亚南 +1 位作者 何晓亮 张晋弘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02-208,共7页
Ⅱ型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透明软骨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可促进细胞生长和再分化等生物学特性,可作为人体组织工程材料,也可应用于食品、日化、包装等领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Ⅱ型胶原蛋白是该领域的研究... Ⅱ型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透明软骨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可促进细胞生长和再分化等生物学特性,可作为人体组织工程材料,也可应用于食品、日化、包装等领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Ⅱ型胶原蛋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Ⅱ型胶原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应用,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Ⅱ型胶原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未来羟化胶原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大规模生产进行了展望,以期为Ⅱ型胶原蛋白的进一步开发和同行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工程 型胶原蛋白 透明软骨 组织工程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对成骨细胞IGF-Ⅱ基因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权 谢寒 +1 位作者 余承忠 易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16,327,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生物活性及其对鼠成骨细胞的IGF-Ⅱ基因表达效果,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定量选取新型的生物活性玻璃MBG(80S15C),浸泡于MEM培养液中,取离子浸出液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使用MTT法和PNPP法... 目的研究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体外生物活性及其对鼠成骨细胞的IGF-Ⅱ基因表达效果,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定量选取新型的生物活性玻璃MBG(80S15C),浸泡于MEM培养液中,取离子浸出液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使用MTT法和PNPP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和ALP的活性,RT-PCR法测定IGF-Ⅱ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IGF-Ⅱ蛋白和IGFBP的浓度。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的ALP活性为对照组的126%,IGF-Ⅱ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126%,IGF-Ⅱ蛋白和IGFBP的浓度分别是对照组175%和237%,细胞增殖为对照组的92%。结论MBG的离子浸出液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激活IGF-Ⅱ基因的表达,增加IGF-Ⅱ蛋白,IGFBP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IGF-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耐药株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学如 贾文祥 +6 位作者 杨春 刘莉 曾蔚 杨远 马巨辉 张再蓉 程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5-159,171,共6页
用PCR方法 ,扩增 2 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耐药株、4株环丙沙星敏感菌株和PA0 1菌株的Ⅱ类拓扑异构酶 gyrA、gyrB、parC和 parE基因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 (QRDR)基因片断 ;并对铜绿假单胞菌II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药... 用PCR方法 ,扩增 2 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耐药株、4株环丙沙星敏感菌株和PA0 1菌株的Ⅱ类拓扑异构酶 gyrA、gyrB、parC和 parE基因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 (QRDR)基因片断 ;并对铜绿假单胞菌II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90 %以上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表现出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 (2 6株中有 2 4株 )。突变主要发生在 gyrA基因 (2 2株 )和 parC基因 (14株 )上 ,其中 gyrA基因的第 83位氨基酸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 (2 2株中有 2 1株 ,ACC→ATC ,占 90 % ) ,parC基因第 80位氨基酸密码子也表现出较高的突变率 (14株中有 12株 ,TCG→TTG ,占 60 % ) ,4株耐药株的 gyrB和 3株耐药株的 parE基因发生单点突变 ,2株耐药株II类拓扑异构酶基因未检测到突变。用二倍稀释法 ,测定部分喹诺酮和 β 内酰胺类药物对耐药突变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表明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株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试验所用 2 4株突变株对诺氟沙星呈现 10 0 %的耐药 ;对左氧氟沙星 65 %的耐药 ;40 %的菌株对哌拉西林表现出耐药 ;3 0 %的菌株对头孢他啶耐药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环丙沙星 类拓扑异构酶 基因突变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