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反透射法计算效率提升策略的研究
1
作者 周红 文健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86-2600,共15页
广义反透射法是一种合成水平层状介质地震波的重要方法,提升其计算效率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了两种策略:(1)实施Shanks变换:广义反透射法合成地震波,需要在频率域计算一系列核函数与贝塞尔函数乘积构成的振荡函... 广义反透射法是一种合成水平层状介质地震波的重要方法,提升其计算效率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了两种策略:(1)实施Shanks变换:广义反透射法合成地震波,需要在频率域计算一系列核函数与贝塞尔函数乘积构成的振荡函数的波数域积分,这些积分是该方法最为耗时的部分.为了加快这些积分的收敛,本文对其实行了Shanks变换,给出了Shanks变换步长的选择依据,算例显示Shanks变换可以使积分在函数振荡结束之前收敛,无需等到振荡停止.对于文中的模型,该变换使计算效率提高了2~5倍.(2)引入了有效计算时长:广义反透射法需由频率域反傅氏变换计算时间域地震波,对于一定的频宽,需要计算的离散频谱个数由频谱间隔决定,频谱间隔等于计算时长的倒数.因此使用越短的计算时长,计算的频谱个数越少,则计算效率越高.本文定义的有效计算时长主要由场点地面运动时间构成,尽量不包含地面未发生运动的平静期.文中给出了按介质参数估计有效计算时长的公式,经算例实验有效时长可以提高计算效率40%.同时实施Shanks变换和有效时长合成地震波,可以提速近5倍,这说明本文提出的提升策略较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反透射法 Shanks变换 有效计算时长 峰谷平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车区域达标法和窗口平均值法对中国典型路况的适应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洪强 帅石金 +2 位作者 胡京南 鲍晓锋 郭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9-705,共7页
选择2台重型柴油车发动机,在测功机台架上复现其在中国典型道路工况下的运行过程,并测取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特征转速和ETC(European Transient Cycle,欧洲瞬态循环)做功量;在此基础上,基于美国和欧洲2种典型的重型在用车符合性检测方... 选择2台重型柴油车发动机,在测功机台架上复现其在中国典型道路工况下的运行过程,并测取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特征转速和ETC(European Transient Cycle,欧洲瞬态循环)做功量;在此基础上,基于美国和欧洲2种典型的重型在用车符合性检测方法,即NTE(Not-To-Exceed,区域达标)法和AWM(Averaging Window Method,窗口平均值法),对比研究了这2种方法对中国重型柴油车典型道路工况的适应性.结果发现:NTE法对在重庆国道高速公路下运行的重型柴油车工况具有较好的覆盖性,但对北京通州的公交车运行工况的覆盖性较差;改变NTE事件的采样时间准则和控制区域定义,对NOx比排放的数值影响不大.AWM能够利用全部的道路工况数据,但是由于怠速工况的存在,使得用该方法计算出的平均NOx比排放值比NTE法得出的数值偏高;而基于ETC循环做功量的窗口平均NOx比排放值具有较为合理的离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车 在用车符合性检测 区域达标(NTE) 窗口平均值法(a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滑动平均滤波器的单相软件锁相环 被引量:13
3
作者 吕广强 纪海平 +2 位作者 李嘉 苗荻 伏祥运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51-157,共7页
为了提高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的单相软件锁相环在电网谐波畸变情况下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滑动平均滤波器的单相软件锁相环。该锁相环采用双滑动平均滤波器来滤去同步坐标系中dq轴上由单相电压奇次谐波转化而来的4k+4(k=0,1,2,…)次谐... 为了提高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的单相软件锁相环在电网谐波畸变情况下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滑动平均滤波器的单相软件锁相环。该锁相环采用双滑动平均滤波器来滤去同步坐标系中dq轴上由单相电压奇次谐波转化而来的4k+4(k=0,1,2,…)次谐波,以得到用来锁相的基波相位。考虑到单相电压频率变化会造成锁相环的锁相误差,先采用角频率重构模块得到变化后的频率,再利用加权平均值法来减小频率变化对所述锁相环滤波部分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锁相环可以在单相电压含有谐波和频率变化的情况下准确得到基波的幅值和相位,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滑动平均滤波器 窗宽 频率 加权平均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窗滑动平均法的水沙代表系列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魏炳乾 荀洪运 +1 位作者 孙小军 肖荣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7-152,共6页
确定良好的水文资料代表系列,对有效模拟河床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时窗滑动平均法,选取不同长度的时窗分别对长系列水沙资料进行了滑动平均计算,确定出最优时窗的代表系列作为河工模型试验的水沙施放过程。最后,将其应用于灞河... 确定良好的水文资料代表系列,对有效模拟河床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时窗滑动平均法,选取不同长度的时窗分别对长系列水沙资料进行了滑动平均计算,确定出最优时窗的代表系列作为河工模型试验的水沙施放过程。最后,将其应用于灞河河工模型试验中,并与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2001年所做的正态河工模型试验之平衡河床成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灞河B#坝库区在运行6年后,其河床达到冲淤平衡,与正态河工模型试验的平衡河床结果相符合。说明本河工模型试验所选用的水沙代表系列是正确的,所采用的时窗滑动平均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 时窗 滑动平均法 河工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汽车实际行驶排放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志成 赵伟 +3 位作者 王玉伟 闫峰 张罗伟 牛智海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2,共6页
按照轻型汽车实际行驶排放测试流程,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测量3辆满足《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要求的轻型汽车实际行驶排放,并使用欧盟提出的移动平均窗口法对排放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冷起动阶段的CO,... 按照轻型汽车实际行驶排放测试流程,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测量3辆满足《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要求的轻型汽车实际行驶排放,并使用欧盟提出的移动平均窗口法对排放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冷起动阶段的CO,NO_x和PN排放占整个试验总排放的比例分别为69.9%,23.1%和68.8%。将冷起动阶段排放纳入计算时,CO,NO_x和PN的排放结果分别比剔除冷起动阶段排放的结果高19.5%,4.3%和16.3%。温和驾驶时车辆CO_2排放较低,导致过多窗口无法落入正常区域,窗口不能满足正常性要求。欧盟提出的移动平均窗口法不适合直接用于评估中国轻型汽车实际行驶排放,对基本公差tol1进行修正,随着tol1的增加,落入正常区域的窗口随之增多,试验通过正常性要求的比例也随之增大,但tol1的修正会带来巨大的标定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汽车 实际行驶排放 移动平均窗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轻型柴油车实际驾驶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志成 付铁强 +3 位作者 戴春蓓 郭红松 王勃 闫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7,92,共5页
在青海省选择海拔为1 900m,2 200m,2 400m和3 000m的4个环境点,对一辆轻型柴油车按照实际驾驶排放(RDE)测试要求进行试验,并利用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数据,得到车辆实际驾驶排放数据。对车辆的排放结果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海拔对排放的影... 在青海省选择海拔为1 900m,2 200m,2 400m和3 000m的4个环境点,对一辆轻型柴油车按照实际驾驶排放(RDE)测试要求进行试验,并利用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数据,得到车辆实际驾驶排放数据。对车辆的排放结果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海拔对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加,CO与PN排放先增加后减小,在2 400m时出现最大值,NOx排放先减小后增加,在2 400m处出现最小值;4个海拔点CO与PN排放值均低于法规限值,NOx排放值均高于法规限值,符合性系数分别为7.44,7.11,6.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柴油车 实际驾驶排放 移动平均窗口法 排放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吸收光谱中光源的光谱结构去除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曲晓英 李玉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97-2901,共5页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利用气体分子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的特征吸收来测量其浓度含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大气环境中痕量污染气体的浓度,如SO2,NO2,O3,HCHO等。测量得到的大气差分吸...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利用气体分子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的特征吸收来测量其浓度含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大气环境中痕量污染气体的浓度,如SO2,NO2,O3,HCHO等。测量得到的大气差分吸收谱在测量波段内(300~700nm)由于存有光源(氙灯或者氘灯)光谱结构,会影响大气环境中痕量气体浓度的准确反演;在光谱数据反演时,为了避开光源光谱结构的影响,国内外对其处理通常采用分段方式反演和弥补方式反演并介绍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平移窗口均值平滑方法(moving-window average smoothing method)获得大气光谱的慢变化,然后求取氙灯光谱结构。并将获得光源光谱结构对实际测量光谱进行拟合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残差为2.995×10-4,避免了选择波段过窄和对新物质探测不利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 光源光谱结构 平移窗口均值平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窗口法的排放数据使用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志磊 何超 +1 位作者 李加强 刘学渊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4,共6页
对4辆轻型汽车进行道路排放试验,以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后得到的各数据点进入窗口次数为基础,引入排放因子计算时各数据点参与率的概念。研究表明:利用参与率对数据点加权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与窗口法得到的排放因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高... 对4辆轻型汽车进行道路排放试验,以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后得到的各数据点进入窗口次数为基础,引入排放因子计算时各数据点参与率的概念。研究表明:利用参与率对数据点加权计算得到的排放因子与窗口法得到的排放因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高速路段参与率较高的数据点对总行程排放因子的影响较大,市区行程早期与高速行程末期参与率较低的数据点对总行程排放因子的影响最小;市郊、高速行程第1个窗口的末位数据点参与率分别比市郊、高速行程数据点平均参与率高60.459%和76.381%,对市郊、高速行程排放因子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车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移动平均窗口法 数据使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窗口划分方法对轻型车道路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
9
作者 马志磊 何超 李加强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52,共5页
为研究移动平均窗口法中向后、向前2种窗口划分方法对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按照轻型车国六排放法规中的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要求,在3辆轻型车上进行道路排放试验,使用向后、向前2种窗口划分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向后划分得到的窗口... 为研究移动平均窗口法中向后、向前2种窗口划分方法对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按照轻型车国六排放法规中的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要求,在3辆轻型车上进行道路排放试验,使用向后、向前2种窗口划分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向后划分得到的窗口数量比向前划分时多;向前划分时,市区工况数据点进入窗口次数较多,向后划分时,市郊、高速工况数据点进入窗口的次数较多,使市郊、高速工况的污染物排放量在排放计算时占有更高比重;向前划分窗口计算得到的CO、NOx、颗粒物排放因子平均较向后划分窗口计算时低7.79%、1.41%、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平均窗口法 轻型车 实际行驶排放 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处理方法对RDE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思凯 葛蕴珊 +3 位作者 陈伟程 王欣 宋彬 禹文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6-651,665,共7页
欧盟轻型车排放法规中,对RDE试验提出了功率等级分组法和CO_2移动平均窗口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为探讨两种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RDE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根据法规要求,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进行了多次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分别... 欧盟轻型车排放法规中,对RDE试验提出了功率等级分组法和CO_2移动平均窗口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为探讨两种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RDE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根据法规要求,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进行了多次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分别使用功率等级分组法和CO_2移动平均窗口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功率等级分组法计算得到的各污染物排放因子大于CO_2移动平均窗口法的计算结果。按照CO_2移动平均窗口法的要求剔除冷起动、车辆怠速和发动机熄火数据后,使用功率等级分组法计算得到各污染物排放因子明显下降,与CO_2移动平均窗口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得到结论:CO_2移动平均窗口法要求的数据剔除是造成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得到各污染物排放因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E试验 CO2移动平均窗口法 功率等级分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监测信号的输电线路安全预警系统 被引量:27
11
作者 黎炎 李哲 +1 位作者 胡丹晖 吴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4,94,共6页
传统输电线路安全检测方法主要通过人工巡视检测完成输电线路安全预警,工作人员通过肉眼巡视检查,不能实时分辨异常情况类型及时准确预警,导致输电线路安全预警具有局限性,为此设计了基于雷达监测信号的输电线路安全预警系统。首先采用... 传统输电线路安全检测方法主要通过人工巡视检测完成输电线路安全预警,工作人员通过肉眼巡视检查,不能实时分辨异常情况类型及时准确预警,导致输电线路安全预警具有局限性,为此设计了基于雷达监测信号的输电线路安全预警系统。首先采用雷达监测信号获取异常情况的方位信息,上传到智能视频监控模块,远程实时监控输电线路本体和周围情况,智能预警模块对输电线路自检完成早期预警与故障报警。通过滑窗平均法对输电线路故障信息进行实时提取,根据提取结果采用二进制监测判定异常情况目标监测准则,判定异常情况类型,完成有效预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信号干扰下文中系统的抗干扰系数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并且运用文中系统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进行预警时准确率高达95%以上,说明该系统可以准确完成对输电线路的安全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监测 输电线路 安全预警 视频监控 智能预警 滑窗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程监控三区移动平均窗口法的重型车排放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烁今 张超 +5 位作者 李刚 李腾腾 于全顺 关敏 吉喆 景晓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为了研究实际道路上重型车的排放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程监控数据的三区移动平均窗口(3B-MAW)模型,并与功基窗口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模型中远程监控无效数据主要包含NOx传感器未正常传输的数据和发动机停机后仍然上传的数据。每个... 为了研究实际道路上重型车的排放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程监控数据的三区移动平均窗口(3B-MAW)模型,并与功基窗口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模型中远程监控无效数据主要包含NOx传感器未正常传输的数据和发动机停机后仍然上传的数据。每个数据点有可能落在1种、2种或3种区内,三区划分的比例与车辆的实际行驶工况有关。为了同时兼顾排放结果计算的准确性和所需数据量不过大,最小窗口数、窗口宽度、第1划分线和第2划分线这4个模型主要参数应分别设置在2400、300s,6%和20%附近。由于不受窗口功率阈值限制,相对于功基窗口法,3B-MAW模型能够实现对低负荷排放更为有效的核查,适合对实际道路随机工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车 实际道路排放 移动平均 远程监控 功基窗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高原道路CO2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志磊 何超 +2 位作者 刘明 邹浪 张荣柱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7,共7页
为研究高原地区双燃料汽车分别燃用天然气和汽油时的温室气体CO2排放特性,参考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RDE)要求,在海拔为1110 m,1330 m,1960 m的3个城市分别使用天然气与汽油进行道路排放测试,并使用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数据。结果表明... 为研究高原地区双燃料汽车分别燃用天然气和汽油时的温室气体CO2排放特性,参考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RDE)要求,在海拔为1110 m,1330 m,1960 m的3个城市分别使用天然气与汽油进行道路排放测试,并使用移动平均窗口法处理数据。结果表明:使用天然气在1100-2000 m的高原环境下行驶时,CO2排放因子与海拔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海拔每上升100 m,CO2排放因子升高3.38 g/km,总行程CO2排放因子比使用汽油时平均降低20.33%。海拔较低时,发动机负荷随节气门打开提升更为迅速,随着海拔上升,负荷提升变缓。车速低于50 km/h时,随着车速升高使用挡位的传动比下降,单位行驶里程中的发动机工作循环次数减少,使CO2排放因子随车速升高迅速降低。车速高于50 km/h时,CO2排放因子主要随负荷升高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 二氧化碳 排放因子 移动平均窗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合成流量法及其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
14
作者 纪国良 周曼 +1 位作者 胡腾腾 闫靖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39,共4页
合成流量法对下游站流量作出预报的关键是确定各上游站流量到达下游站的时间。在实际中常采用平均传播时间,然而不同水情下真实传播时间与平均传播时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预报精度。对此,提出时间窗口概念,以平均传播时间为中心,向前... 合成流量法对下游站流量作出预报的关键是确定各上游站流量到达下游站的时间。在实际中常采用平均传播时间,然而不同水情下真实传播时间与平均传播时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预报精度。对此,提出时间窗口概念,以平均传播时间为中心,向前、后各开一个时间窗口,用上游各站时间窗口内流量的线性组合表示其到达下游站的流量,以提高模型对不同水情的适应能力和预报精度。以三峡水库2009~2015年流量数据率定参数,以2016~2018年流量数据作为预报对象,试验结果表明时间窗口法能够显著改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合成流量法 平均传播时间 时间窗口 参数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