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 被引量:29
1
作者 丁海娜 赵亚丽 +5 位作者 史伟 韩明鲲 王大勇 韩冰 兰兰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转至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的270例(540耳)婴幼儿,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540耳(270例)中,450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53耳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其中,有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6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5耳中,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听力正常。结论AABR和TEOAE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有利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耳聋基因与AABR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海利 李卫东 +3 位作者 邵子瑜 徐军杨 李欢欢 王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对婴幼儿听力损失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至合肥市妇幼保健所的505例婴幼儿进行AABR复筛,同时采集足跟血制成干滤纸片,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筛查... 目的探讨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对婴幼儿听力损失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至合肥市妇幼保健所的505例婴幼儿进行AABR复筛,同时采集足跟血制成干滤纸片,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筛查,包括:GJB2(235delC、299delAT、176del16、35delG)、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线粒体12SrRNA(1555A>G、1494C>T)。结果 505例婴幼儿中有69例(13.7%,69/505)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56例(81.16%,56/69),SLC26A4基因突变10例(14.49%,10/69),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3例(4.35%,3/69),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505例中,AABR筛查未通过376例,未通过率为74.46%;69例耳聋基因突变婴幼儿中有37例进行了ABR检测,其中32例(86.49%)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结论本组婴幼儿耳聋基因突变类型以GJB2基因为主,其次为SLC26A4基因,耳聋基因筛查是听力筛查的有效补充,两者联合筛查有利于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耳聋基因 听力筛查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DPOAE和AABR联合复筛的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莹 袁玲 +3 位作者 关兵 张俊中 常玲美 戴炳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联合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ABR)进行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扬州地区听力初筛未通过的... 目的探讨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联合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ABR)进行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扬州地区听力初筛未通过的300例(600耳)婴幼儿同时进行DP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未通过者均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600耳中,500耳(双耳240例,单耳20例)DPOAE和AABR均通过;63耳(双耳24例,单耳15例)DPOAE和AABR均未通过,其中,有38耳(单耳6例,双耳16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7耳(双耳3例,单耳1例)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8耳(双耳13例,单耳12例)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DP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4耳(2例双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DP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3耳(双耳3例,单耳27例)中,10耳(双耳3例,单耳4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23耳(单耳23例)听力正常。结论 AABR和DPOAE联合听力复筛,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有利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OAE序贯AABR筛查模式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燕梅 费沛沛 +4 位作者 杨蕊 耿妍 周蕊 曾镇罡 刘玉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序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筛查模式进行听力初筛的有效性。方法筛查对象为1800例新生儿,...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序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筛查模式进行听力初筛的有效性。方法筛查对象为1800例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采用DPOAE序贯AABR模式(简称序贯模式)进行听力筛查,即先采用DPOAE听力初筛,未通过者立刻进行AABR筛查,若AABR通过,则为序贯模式初筛通过;同时,DPOAE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48小时至7天内进行第二次DPOAE筛查;序贯筛查未通过者或者二次DPOAE筛查未通过者均转入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内转入诊断程序;对比序贯筛查和二次DPOAE筛查的假阳性率及确诊听力损失患儿的差异。结果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序贯模式筛查的假阳性率5.3%(95/1794),二次DPOAE筛查假阳性率6.2%(112/1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0.05);且两种听力筛查模式最终均确诊了同样的6例听力损失患儿。结论DPOAE序贯AABR听力初筛模式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结果与二次DPOAE初筛模式相似,且可将初筛时间提前,可作为新生儿听力初筛有效可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AE与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陶方英 龚正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科NICU高危新生儿200例(400耳),运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筛查,根据TEOAE初次筛查结果...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科NICU高危新生儿200例(400耳),运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筛查,根据TEOAE初次筛查结果通过与否,分为双耳TEOAE初筛均未通过组(A组)和双耳TEOAE初筛均通过组(B组),共2组,每组100例(200耳),其中3个月时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6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 A组:3个月时TEOAE未通过12例(22耳),AABR未通过2例(2耳),联合筛查未通过22例。6月龄时确诊1例(2耳)分泌性中耳炎,该两耳均为3次TEOAE筛查未通过、AABR筛查通过者,本组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现患率为1.7%(2/120);B组:3个月时TEOAE未通过2例(2耳),AABR未通过5例(5耳),联合筛查未通过5例(5耳)。6月龄时确诊2例(2耳)诊断为蜗后性耳聋,该两耳均为3次AABR筛查未通过、TEOAE筛查通过者,本组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现患率为1.4%(2/146),每组在定期复筛时均有部分失诊患儿。结论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可以检出中耳、蜗性及蜗后听损伤,证实了TEOAE和AABR是听力筛查的有效组合方式,AABR和TEOAE联合筛查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新生儿听力筛查与早期干预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40
6
作者 吴皓 沈晓明 +4 位作者 李蕴 陶铮 张凤华 陈向平 金星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大范围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HS)的可行性,以及对筛查出的听力障碍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上海市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情况,包括筛查人数、初筛率、初筛和复筛阳性率、... 目的探讨大范围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HS)的可行性,以及对筛查出的听力障碍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上海市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情况,包括筛查人数、初筛率、初筛和复筛阳性率、确诊人数以及听力障碍程度的分布。筛查技术采用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法,于出生后3 d内和42 d内分别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三个月内转至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予以确诊。确诊后的婴幼儿六个月内进行干预,并进行跟踪随访和评估,比较干预和未干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002~2005年筛查总人数分别为56191、82662、86940、121460例,初筛率分别为83.38%、93.93%、94.01%和98.03%,初筛阳性率分别为12.53%、11.41%、12.00%和11.92%;复筛率分别为63.92%、63.47%、71.50%和70.04%,复筛阳性率分别为10.40%、13.48%、11.00%和10.74%,最后确诊人数分别为125、128、129、433例。由此得出上海市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35‰(815/347 253)。确诊患儿中双侧中度以上听力损失319例(39.14%,319/815),截止2005年6月随访资料完整者194例,其中中度以上进行系统干预者34例,因经济原因等未行干预者31例,两组语言及认知发育相差显著(P〈0.05),接受干预组语言和认知发育接近正常儿童水平。结论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政府统一协调和学科合作的UNHS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对确诊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脑干诱发电位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0年北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晚霞 袁雪 +1 位作者 陈雪辉 陈欣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3年来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并评估北京市听力筛查质量指标。方法以2007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在北京助产机构出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就其听力初筛、复筛、听力诊断和社区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共初筛新生儿47... 目的分析北京市3年来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并评估北京市听力筛查质量指标。方法以2007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在北京助产机构出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就其听力初筛、复筛、听力诊断和社区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共初筛新生儿470537例,初筛覆盖率90.2%,其中未通过43019例(9.1%);31009例(72.8%)接受复筛,其中未通过4568例(14.7%)。结合定点听力诊断机构和社区随访资料,复筛未通过者中有1262例(28.1%)有进一步检查结果,其中1087例接受了正规听力诊断检查,最终听力正常501例(46.1%),单耳听力损失266例(24.5%),双耳听力损失303例(27.9%),双耳重度以上听力损失61例(5.6%)。结论完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的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社区地段保健单位对可疑儿童随访工作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整体筛查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听性脑干反应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21764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秀丽 马长宏 +8 位作者 王立志 别旭 丁伟 牟书瑜 李旭敬 孙月华 徐军 王路阳 翟立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发现听力筛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对近5年大连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5天内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 rtio n pro duct o 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筛查仪进行初筛,初筛不通...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发现听力筛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对近5年大连地区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5天内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 rtio n pro duct o 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筛查仪进行初筛,初筛不通过者在42天进行复筛,复筛不通过者3个月内进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40Hz相关电位(40Hz-auditory evoked related potentials,40Hz–AERP)、声导抗测听等检查,对患儿进行综合听觉评估。结果 5年时间内大连地区应该筛查新生儿总数233856人,实际筛查217641人,初筛率为93.1%;初筛通过率为90.6%(197254/217641),复筛率为74.3%(漏检率为25.7%,5236/20387),复筛通过率90.5%(12194/15151),复筛不通过2957人;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接诊2069人,就诊率为70%(2069/2957);确诊为听力障碍373例(607耳),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71‰;双耳听力障碍234例(轻、中、重、极重度听力障碍发病率分别为0.23‰、0.36‰、0.19‰、0.29‰),单耳听力障碍139例;有45例(45/106)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患儿6个月内没有确诊,其中9例为初筛不通过而没有进行复筛,36例初筛、复筛均不通过却没有及时就诊。结论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与既往报道类似;完善听力障碍高危儿童的召回制度,提高复筛率和就诊率是减少听力障碍儿童漏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听觉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组声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在新生儿听力复筛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燕梅 宗亚静 +3 位作者 周蕊 陈丽 曾镇罡 刘玉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群组声刺激听性脑干反应(chained-stimuli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CsABR)在新生儿听力复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听力复筛的295例婴幼儿,在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的基础上增加CsAB... 目的探讨群组声刺激听性脑干反应(chained-stimuli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CsABR)在新生儿听力复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听力复筛的295例婴幼儿,在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的基础上增加CsABR测试,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转诊到听力诊断中心,进行1 000 Hz声导抗、DPOAE、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综合听力诊断评估,比较复筛未通过与通过婴幼儿CsABR阈值的差异,分析CsABR阈值与诊断型ABR阈值的相关性和差异,并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析CsAB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95例(579耳)均完成CsABR阈值测试,每例婴幼儿完成双耳CsABR测试的时间约为5分钟,其中39例(78耳)完成听力诊断评估;听力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77耳)CsABR阈值较听力复筛通过者高(P<0.001);CsABR阈值与诊断型ABR阈值显著相关(rs=0.861,P<0.001);CsABR阈值≤70 dB nHL的64耳其平均阈值高于诊断型ABR阈值5.5±8.9 dB;以临床诊断结果(指综合诊断结果,而不是指诊断型ABR结果)作为标准,CsABR阈值大于30 dB nHL为异常,则CsABR的敏感性为95.7%(44/46),特异性为59.4%(19/32);CsABR阈值大于70 dB nHL的13耳中11耳(84.6%)诊断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结论CsABR操作简单、测试时间短,是新生儿听力筛查阶段预测听力损失程度的快捷方法,可用于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快速听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重点讨论听神经病的筛查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金毛 叶炎林 +1 位作者 王三南 邢光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基于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的筛查,初步获得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在此类人群中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 目的基于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的筛查,初步获得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在此类人群中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两阶段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或病情稳定时以AABR进行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发放复筛通知单,嘱出院1个月后门诊接受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儿童听力中心,进行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声导抗测试在内的全面听力学诊断评估。如ABR波V反应阈>35dBnHL,则认为有听力损失。AN诊断依据:ABR缺失、严重异常或阈值≥70dBnHL,伴DPOAE正常和声导抗测试鼓室图呈单峰型或双峰型。结果对2007年9月—2009年4月从我院NICU出院的1343名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117例(8.7%)未通过出院前的AABR初筛,其中88例(75.2%)1月后接受了AABR复筛,22例未通过。后者经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10例(7.4‰)双侧或单侧ABR阈值>35dBnHL,诊断有听力损失,其中2例(1.5‰)分别表现为双耳ABR缺失和阈值>70dBnHL,而DPOAE正常、鼓室图为单峰型以及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诊断为AN。结论本组NICU新生儿听力损失总发病率(7.4‰)及听神经病发病率(1.5‰)低于已往文献报道。本研究未发现任何可以预测AN发生的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这可能与目标人群样本量较小有关。AABR两阶段筛查法是NICU新生儿合适的听力筛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筛查 听神经病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4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清 王幼勤 +3 位作者 杨崇玲 李斐 薛晓红 刘宇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及听力损伤发生率。方法对3143例新生儿作听力筛查测试。初筛时间在出生后1~5天,未通过者42天后复查,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结果314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2594例,初...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及听力损伤发生率。方法对3143例新生儿作听力筛查测试。初筛时间在出生后1~5天,未通过者42天后复查,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结果314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2594例,初筛通过率为82.53%,未通过549例,未通过率为17.47%。初筛假阳性率为17.10%。正常新生儿听力损伤6例,正常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为2.00‰;高危儿听力损伤1例,高危儿听力损伤发生率为7.09‰。总计3143例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为2.23‰。结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的听力损伤,及早提出医学建议,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尽量减少失访和假阳性的出现,使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3例NICU患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应会 张敏 +4 位作者 侯茜 相丽丽 聂文英 林倩 戚以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听力筛查模式及容易导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ABR)对353例(706耳)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进行初步听力...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听力筛查模式及容易导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ABR)对353例(706耳)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进行初步听力筛查,随机抽样109例(218耳)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高危因素对筛查结果的影响。结果筛查NICU患儿353例(706耳),初筛未通过184例(281耳),初筛阳性率39.8%(281/706);筛查正常新生儿组109例(218耳),初筛未通过23例(27耳),初筛阳性率为12.4%(27/218),两组初筛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NICU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阳性率远高于正常新生儿。NICU新生儿不同疾病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新生儿窒息46.4%,新生儿肺炎45.9%,高胆红素血症38.8%,早产儿38.1%,足月小样儿35.0%,其他34.0%。结论应用AABR技术进行听力筛查是可行的。在NICU中普及听力筛查,并对这些患儿随访、复筛,及时发现其听力损失,是提高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