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膦蒽基Au(Ⅰ)和Ir(Ⅲ)配合物的光化学反应特性与发光行为调控
1
作者 王旭宇 谢欣然 曹登科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3-1522,共10页
合成了膦蒽配体1,8-双(二苯基磷)蒽(Hbdpa)及其配合物[Au(Hbdpa)_(2)]PF_(6)(1)和[Ir(tpy)(bdpa)](PF_(6))_(2)(2),其中tpy=2,2'∶6',2″-三联吡啶。在光照作用下,这些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Hbdpa-2O、[Au(Hbdpa-O)_(2)]PF_... 合成了膦蒽配体1,8-双(二苯基磷)蒽(Hbdpa)及其配合物[Au(Hbdpa)_(2)]PF_(6)(1)和[Ir(tpy)(bdpa)](PF_(6))_(2)(2),其中tpy=2,2'∶6',2″-三联吡啶。在光照作用下,这些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Hbdpa-2O、[Au(Hbdpa-O)_(2)]PF_(6)(1-O)和[Ir(tpy)(bdpa-OH)](PF_(6))_(2)(2-OH)。通过核磁、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讨论了化合物Hbdpa及其配合物1和2的光化学反应特性以及相关的发光行为调控。研究结果表明,Au(Ⅰ)和Ir(Ⅲ)的配位显著提高了配体Hbdpa的光反应活性。化合物2是首例能发生蒽基去芳构化反应的铱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蒽配体 au(Ⅰ)配合物 Ir()配合物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金丽 孙道华 +3 位作者 景孝廉 黄加乐 郑艳梅 李清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3-1292,共10页
以黑曲霉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Au(Ⅲ)离子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Au(Ⅲ)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过程对溶液pH值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最佳pH值为2.0~3.0。升温... 以黑曲霉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Au(Ⅲ)离子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Au(Ⅲ)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过程对溶液pH值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最佳pH值为2.0~3.0。升温能明显加快吸附进程,20℃下吸附过程分为2个阶段进行,分别对应于Au(Ⅲ)离子还原前和还原后的吸附,24h后吸附趋于平衡,而30、40、60℃下吸附过程均无明显分段现象,并分别于12、6、1h后趋于吸附平衡。Au(Ⅲ)离子初始浓度<233.32mg.L-1时,吸附量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初始浓度>367.94mg.L-1时,升温明显促进了吸附的进行。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模拟,20、30、40、50℃时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85.19、202.02、235.85、277.78mg.g-1。热力学参数Gibbs自由能变(ΔG0)、吸附焓变(ΔH0)和吸附熵变(ΔS0)的计算结果表明,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和熵增过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吸附活化能为55.71kJ.mol-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菌体表面的酰氨基、羧基和羟基是参与吸附的主要功能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离子 生物吸附 黑曲霉菌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与Au(Ⅲ)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渝阳 董娇 +2 位作者 王娜 高鹏 臧树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以金属铝作为还原剂,制备(NH4)2Te前体,合成了水溶性荧光CdTe量子点(QDs),该QDs在紫外光照射下有较强的荧光且发射波长可调谐,并可稳定放置。计算了发射峰位置在575nmCdTeQDs的粒径为2.82nm,与TEM图像进行对比,计算了量子产... 以金属铝作为还原剂,制备(NH4)2Te前体,合成了水溶性荧光CdTe量子点(QDs),该QDs在紫外光照射下有较强的荧光且发射波长可调谐,并可稳定放置。计算了发射峰位置在575nmCdTeQDs的粒径为2.82nm,与TEM图像进行对比,计算了量子产率为28%;讨论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Au(Ⅲ)对CdTeQDs的荧光猝灭,Au(Ⅲ)的浓度在2.1×10^-8~6.0×10^-7mol·L^-1与荧光猝灭值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0903+1.713c,r=0.9984,检出限为9.4×10^-9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au()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基硫脲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对Au(Ⅲ)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彭亚勤 钟宏 +1 位作者 王帅 张骞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原料,经胺化、接酯反应,合成了侧链上含有硫脲功能基的新型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Au(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Au(Ⅲ)吸附容量为1.84mmol.g-1,吸附过程符合G.E.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主...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原料,经胺化、接酯反应,合成了侧链上含有硫脲功能基的新型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Au(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Au(Ⅲ)吸附容量为1.84mmol.g-1,吸附过程符合G.E.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主控步骤;等温吸附可由Langmuir模型描述,为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聚苯乙烯 硫脲螯合树脂 吸附 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单宁原位固化及其对Au(Ⅲ)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侯旭 廖学品 石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以富含单宁的落叶松树皮为原料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Au(Ⅲ)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以甲醛作为交联剂可以实现落叶松树皮中单宁的原位固化;当温度为303K,pH=4.0,Au(Ⅲ)的初始浓度为522.3mgL时,该吸附材料对Au(Ⅲ)的平... 以富含单宁的落叶松树皮为原料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Au(Ⅲ)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以甲醛作为交联剂可以实现落叶松树皮中单宁的原位固化;当温度为303K,pH=4.0,Au(Ⅲ)的初始浓度为522.3mgL时,该吸附材料对Au(Ⅲ)的平衡吸附量达到Au(Ⅲ)1821.9mgg,而且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进一步增大.pH对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最佳pH为4.0.该吸附材料对Au(Ⅲ)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原料液的浓度为Au(Ⅲ)239.2mgL,流出液的体积约为117个床层体积时才达到穿透点.分析表明,原位固化落叶松单宁对Au(Ⅲ)的吸附为氧化还原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单宁 落叶松树皮 原位固化 吸附 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无纺布浸渍聚酯基硫脲树脂对Au(Ⅲ)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爱萍 钟宏 +1 位作者 王帅 林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4-1137,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酯基硫脲树脂(PDTU)无纺布纤维复合材料PET-PDTU。PET-PDTU对Au(Ⅲ)的吸附容量可达4.24 mmol/g,30℃下吸附速率常数k=0.004 04 min-1;吸附过程符合G.E.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主...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酯基硫脲树脂(PDTU)无纺布纤维复合材料PET-PDTU。PET-PDTU对Au(Ⅲ)的吸附容量可达4.24 mmol/g,30℃下吸附速率常数k=0.004 04 min-1;吸附过程符合G.E.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主控步骤;等温吸附过程可由Langmuir模型描述,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力学证明,反应过程为吸热过程,焓变ΔH=40.00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酯基硫脲树脂 浸渍 吸附 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Ⅲ)、Ag(Ⅰ)与巯基乙酰苯胺的配合物及其在贵金属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锦化 牛德仲 宋保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试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酰苯胺 配合物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Ⅰ)、Au(Ⅲ)、Pt(Ⅳ)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树玲 于俊生 邹燕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5-670,共6页
本文用中药小檗碱作为探针分子,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贵金属离子Ag?、Au?、Pt?与DNA的相互作用。在三种贵金属离子中,Au?、Pt?离子对小檗碱-DNA体系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Ag... 本文用中药小檗碱作为探针分子,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贵金属离子Ag?、Au?、Pt?与DNA的相互作用。在三种贵金属离子中,Au?、Pt?离子对小檗碱-DNA体系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Ag?离子对该体系有强烈的荧光敏化作用。分别求出了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结合常数。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Au?>Ag?>Pt?。探讨了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作用机理及导致结合力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Ⅰ) au() Pt(Ⅳ)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Au(Ⅲ)-吡啶酰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5'-单磷酸鸟苷的反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婷 张俊勇 +3 位作者 涂超 林骏 刘琴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四氯合金酸和N-4-甲基苯基2-吡啶甲酰胺(HL)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种新的Au?配合物:二氯(N-4-甲基苯基2-吡啶甲酰胺合金?犤Au(L-N,N')Cl2犦。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 利用四氯合金酸和N-4-甲基苯基2-吡啶甲酰胺(HL)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种新的Au?配合物:二氯(N-4-甲基苯基2-吡啶甲酰胺合金?犤Au(L-N,N')Cl2犦。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Au?由二个氮原子和二个氯原子配位,呈平面四方形结构。质谱研究发现,该化合物与5'-单磷酸鸟苷(5'-GMP)反应生成犤Au(L-N,N')(5'-GMP)2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金au() 合成 晶体结构 5’-G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315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对Au(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雅静 周扬 +1 位作者 李学玲 杨项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31-1235,共5页
研究了D315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从酸性含金氯化溶液中吸附金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阴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树脂吸附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时树脂的吸附效果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到228.80mg/g(Au/干树脂),温度越高越有利... 研究了D315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从酸性含金氯化溶液中吸附金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阴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树脂吸附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时树脂的吸附效果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到228.80mg/g(Au/干树脂),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吸附反应热焓△H=11.30kJ/mol。吸附平衡服从Freundish吸附等温式。用8%硫脲-1mol/L硫酸可以将树脂上的金完全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D315阴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Au(Ⅲ) of alkoxycarbonyl thiourea resin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帅 钟宏 +2 位作者 刘广义 张骞 李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4期463-468,共6页
A novel alkoxycarbonyl thiourea resin(ATR)was synthesized by monomer polymerization of oxydiethane-2,1-diyl dicarbonisothiocyanatidate and polyethylene polyamine,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A novel alkoxycarbonyl thiourea resin(ATR)was synthesized by monomer polymerization of oxydiethane-2,1-diyl dicarbonisothiocyanatidate and polyethylene polyamine,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ATR were investigated by batch test.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Au(Ⅲ),Ag(Ⅰ),Cu(Ⅱ),Zn(Ⅱ),Fe(Ⅲ),Ca(Ⅱ)and Mg(Ⅱ)are 4.65,4.40,0.40,0.90,0.86,0.0080 and 0.016 mmol/g,respectively,when the adsorption condition is as follows:contact time 24 h,temperature 30℃,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u(Ⅲ)5.08 mmol/L and that of other metals 0.10 mol/L,and concentration of acid 1.0 mol/L.The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Au(Ⅲ)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tact time,temperatur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u(Ⅲ).The capacity after fiv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remains 90%that of the first time,and the separation factors of ATR for binary metal ion solutions are larger than 995,indicating that ATR is of good regeneration property and selectivity.XP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nctional atoms of ATR supply electrons for Au and coordinate with Au during the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oxycarbonyl thiourea resin au( separation factor SYNTHESIS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C_(16)mim][NTf_2]萃取H_2SO_4-NaClO_3溶液体系中的Au(Ⅲ)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玥 张承龙 +3 位作者 邓明强 马恩 王瑞雪 王景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18,共3页
为了解咪唑型离子液体——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C_(16)mim][NTf2])-正戊醇体系对Au(Ⅲ)的萃取效果,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萃取剂浓度([C_(16)mim][NTf2]与正戊醇的质量体积比,g/L)、不同相比(离子液体相与浸金液相体... 为了解咪唑型离子液体——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C_(16)mim][NTf2])-正戊醇体系对Au(Ⅲ)的萃取效果,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萃取剂浓度([C_(16)mim][NTf2]与正戊醇的质量体积比,g/L)、不同相比(离子液体相与浸金液相体积比VIL/Vaq,下同)对Au(Ⅲ)的萃取效果,并研究了[C_(16)mim][NTf2]对Au(Ⅲ)的选择性萃取效果。结果表明:[C_(16)mim][NTf2]对Au(Ⅲ)的萃取率随着pH值和相比的增大呈上升趋势;pH<1.6时,Au(Ⅲ)的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_(16)mim][NTf2]对Au(Ⅲ)有明显的选择性萃取效果,在浸金液Au3+浓度为0.05 g/L,相比为1∶3,浸金液pH=1.6~2.0,[C_(16)mim][NTf2]浓度为5 g/L,常温萃取时间为2 min情况下,Au(Ⅲ)萃取率可达90%以上,Au对于Al、Cu、Fe、Zn的选择性系数β分别为466、780、1 118和1 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C16mim][NTf2] 萃取 金(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高值废线路板浸出液中Au(Ⅲ)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焉杰文 潘德安 李彬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5,共5页
以离子液体为新型萃取剂萃取稀贵金属具有萃取效率高、选择性强、清洁环保等优点,近年来不断被应用于湿法冶金领域,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研究了咪唑类离子液体从高值废线路板浸出液中萃取Au(Ⅲ)的行为。考察了萃取体系、萃取相比、萃取p... 以离子液体为新型萃取剂萃取稀贵金属具有萃取效率高、选择性强、清洁环保等优点,近年来不断被应用于湿法冶金领域,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研究了咪唑类离子液体从高值废线路板浸出液中萃取Au(Ⅲ)的行为。考察了萃取体系、萃取相比、萃取pH值、萃取时间对Au(Ⅲ)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DBC+[BMIM][NTF2]萃取体系可实现室温下绿色、高效萃取Au(Ⅲ),对Au(Ⅲ)选择性强,不与Ni(Ⅱ)、Cu(Ⅱ)等其他金属离子共萃。在pH值为0.5、O/A为1/2、萃取时间2 min时,DBC+[BMIM][NTF2]可与Au(Ⅲ)形成稳定络合物,萃取率达到100%。采用1mol草酸对萃取体系进行反萃,在O/A为1/10,反萃10min可实现Au(Ⅲ)从有机相中全部分离。该研究可为含Au(Ⅲ)萃取溶液中Au(Ⅲ)与其余金属离子的分离提纯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类离子液体 萃取 au() [BMIM][NTF2] 高值废线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复合凝胶球制备及对Au(Ⅲ)的吸附性能
14
作者 刘云 向勇 +2 位作者 陈香萌 弓浩宇 徐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4-692,共9页
以海藻酸钠(SA)为凝胶骨架,采用包埋共混法将酚醛树脂(RF)与SA复合,制备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复合凝胶球(SA-RF),用于从含金废液中回收金离子Au(Ⅲ)。间歇吸附实验表明,凝胶球在25℃时对Au(Ⅲ)的最大吸附量达508 mg×g^(-1),且可在多... 以海藻酸钠(SA)为凝胶骨架,采用包埋共混法将酚醛树脂(RF)与SA复合,制备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复合凝胶球(SA-RF),用于从含金废液中回收金离子Au(Ⅲ)。间歇吸附实验表明,凝胶球在25℃时对Au(Ⅲ)的最大吸附量达508 mg×g^(-1),且可在多金属离子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Au(Ⅲ)。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Au(Ⅲ)在SA-RF上的吸附行为由多分子层化学吸附主导,适合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描述,吸附过程自发吸热,推测吸附机制为氧化还原、配位作用、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的共同作用。这种合成简单、易分离、低成本的吸附剂在兼备高吸附性能的同时,能有效克服粉体材料难回收的缺点,为新型吸附剂的制备提供新思路,也使从水溶液中大规模回收金资源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海藻酸钠 复合凝胶性能 au()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EI接枝改性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对Au(Ⅲ)的吸附
15
作者 李晓华 马应霞 +2 位作者 杨海军 孟文丽 钟小妹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7,共12页
以丙烯酸(A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包覆聚丙烯酸(PAA),得到GO-PAA纳米复合物.将GO-PAA纳米复合物分散在聚丙烯腈(PAN)基体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利... 以丙烯酸(AA)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包覆聚丙烯酸(PAA),得到GO-PAA纳米复合物.将GO-PAA纳米复合物分散在聚丙烯腈(PAN)基体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利用化学接枝反应在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表面接枝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构筑HPEI-g-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研究了HPEI-g-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对Au(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HPEI-g-PAN/GO-PAA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对Au(Ⅲ)的最大吸附量为1 808.60 mg·g^(-1),在吸附过程中,部分Au(Ⅲ)被还原为片状和不规则颗粒状的Au单质.在共存离子体系中,HPEI-g-PAN/GO-PAA对Au(Ⅲ)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乙烯亚胺 聚丙烯腈 静电纺纳米复合纤维膜 吸附 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偕胺肟基螯合纤维吸附、还原Au^(3+)的研究(Ⅰ)——含偕胺肟基螯合纤维对Au^(3+)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伟平 符若文 +2 位作者 汤丽鸳 陆耘 曾汉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83-286,共4页
研究了含偕胺肟基螫合纤维对Au^(3+)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吸附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含偕胺肟基螫合纤维对Au^(3+)的吸附量极高,而且将所吸附的Au^(3+)还原成单质金;在含Au^(3+)、Cu^(2+)+、Zn^(2+)和Cr^(3+)的溶液中,对Au^(3+)具有相当高的... 研究了含偕胺肟基螫合纤维对Au^(3+)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吸附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含偕胺肟基螫合纤维对Au^(3+)的吸附量极高,而且将所吸附的Au^(3+)还原成单质金;在含Au^(3+)、Cu^(2+)+、Zn^(2+)和Cr^(3+)的溶液中,对Au^(3+)具有相当高的吸附选择性。提高偕胺肟基在螯合纤维中的含量及吸附温度和Au^(3+)的初始浓度等均有利于提高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纤维 偕胺肟基 吸附选择性 吸附 废水处理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Ⅳ)、钯(Ⅱ)、金(Ⅲ)与二(2-乙基己基)亚砜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汉章 刘国兴 +1 位作者 朱沁华 陆忠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0,共5页
合成了长碳链的二(2-乙基己基)亚砜与锡(Ⅳ)、钯(Ⅱ)、金(Ⅲ)的配合物,通过组成分析、摩尔电导的测定及红外、紫外图谱的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推断了配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 亚砜配合物 红外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301 R树脂吸附金(Ⅲ)的实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莫建军 施林妹 熊春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研究了D301R树脂对金(Ⅲ)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测得在HAc-NaAc体系中pH=3.47时为最佳吸附条件。在298 K的温度下,pH=3.47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树脂对金(Ⅲ)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828.36 mg/g;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16.77 kJ/mol,... 研究了D301R树脂对金(Ⅲ)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测得在HAc-NaAc体系中pH=3.47时为最佳吸附条件。在298 K的温度下,pH=3.47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树脂对金(Ⅲ)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828.36 mg/g;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16.77 kJ/mol,ΔS=59.36J/mol K,ΔG298=-919.28 J/mol;吸附速率常数k298=2.17×10-5s-1,吸附活化能Ea=9.43 kJ/mol;用20%硫脲的丙酮溶液和6 mol/L的HCl溶液以1∶1混合洗脱,洗脱率达到95%以上;等温吸附曲线能很好地遵循Freundlich曲线;树脂的功能基与金(Ⅲ)的配位比接近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01R树脂 金()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氯化钠-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金(Ⅲ)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秀兰 马万山 +1 位作者 刘志娟 张小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9-631,共3页
试验在氯化钠存在下,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以AuI_4^-络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金(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碘化钾、氯化钠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每升中0.3 g,200 g和300 mL,且溶液的酸度为pH 3.5时,能使AuI_4^-定量萃取,即在总体积为1... 试验在氯化钠存在下,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以AuI_4^-络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金(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碘化钾、氯化钠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每升中0.3 g,200 g和300 mL,且溶液的酸度为pH 3.5时,能使AuI_4^-定量萃取,即在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含碘化钾3 mg,氯化钠2 g和丙醇3 mL。萃取分离50μg金(Ⅲ)时,1 mg铁(Ⅱ)、镍(Ⅱ)、锰(Ⅱ)、铝(Ⅲ)、锌(Ⅱ)、钴(Ⅱ)、镓(Ⅲ)等离子基本不被萃取,而与上述离子分离,金(Ⅲ)的萃取率达9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金() 碘化钾 氯化钠 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01×4树脂对金(Ⅲ)的吸附 被引量:7
20
作者 施林妹 莫建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1-914,共4页
大量的金是从金矿中获得.但需要很多工序。从含金的废液、废料中再生回收金也是获得金的重要来源,如:化学电镀法、电解法、硫脲法等都比较简单易行,但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缺陷。20世纪70年代.炭吸附技术应用到提金业旧.但载金炭洗脱... 大量的金是从金矿中获得.但需要很多工序。从含金的废液、废料中再生回收金也是获得金的重要来源,如:化学电镀法、电解法、硫脲法等都比较简单易行,但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缺陷。20世纪70年代.炭吸附技术应用到提金业旧.但载金炭洗脱过程复杂、活性炭的碎裂磨损和再生等一系列问题需进一步解决。近年来有关含氮、氧、磷的树脂吸附某些金属离子的研究比较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01莫建军24树脂 金()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