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膦蒽基Au(Ⅰ)和Ir(Ⅲ)配合物的光化学反应特性与发光行为调控
1
作者 王旭宇 谢欣然 曹登科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3-1522,共10页
合成了膦蒽配体1,8-双(二苯基磷)蒽(Hbdpa)及其配合物[Au(Hbdpa)_(2)]PF_(6)(1)和[Ir(tpy)(bdpa)](PF_(6))_(2)(2),其中tpy=2,2'∶6',2″-三联吡啶。在光照作用下,这些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Hbdpa-2O、[Au(Hbdpa-O)_(2)]PF_... 合成了膦蒽配体1,8-双(二苯基磷)蒽(Hbdpa)及其配合物[Au(Hbdpa)_(2)]PF_(6)(1)和[Ir(tpy)(bdpa)](PF_(6))_(2)(2),其中tpy=2,2'∶6',2″-三联吡啶。在光照作用下,这些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Hbdpa-2O、[Au(Hbdpa-O)_(2)]PF_(6)(1-O)和[Ir(tpy)(bdpa-OH)](PF_(6))_(2)(2-OH)。通过核磁、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讨论了化合物Hbdpa及其配合物1和2的光化学反应特性以及相关的发光行为调控。研究结果表明,Au(Ⅰ)和Ir(Ⅲ)的配位显著提高了配体Hbdpa的光反应活性。化合物2是首例能发生蒽基去芳构化反应的铱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蒽配体 au()配合物 Ir(Ⅲ)配合物 光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3PAuR型单核Au(Ⅰ)配合物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系数的量子化学计算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仇永清 牟莉 +3 位作者 苏忠民 孙世玲 秦春生 王荣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03-1707,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ab initio和DFT中的不同方法和基组对H3PAuR型单核Au(Ⅰ)配合物结构和二阶NLO系数进行计算,探讨不同计算方法和Au基组对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不同计算方法对Au(Ⅰ)配合物结构和二阶NLO系数影响较大,其中... 采用量子化学ab initio和DFT中的不同方法和基组对H3PAuR型单核Au(Ⅰ)配合物结构和二阶NLO系数进行计算,探讨不同计算方法和Au基组对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不同计算方法对Au(Ⅰ)配合物结构和二阶NLO系数影响较大,其中用考虑电子相关效应的DFT-B3LYP和MP2方法优化得到的Au—P配键长比用HF方法的短,相应的二阶NLO系数比HF方法的大2倍左右;同一计算方法下,Au基组中d轨道个数增加优化得到的Au—P配键键长减小;随着Au基组的增大,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减小,其中SDD和CEP-121G基组之间的变化更明显.基组变化对分子二阶NLO系数的影响较小,多数分子Au取不同基组计算的βμ值相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au()配合物 计算方法和基组 结构 二阶NLO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环化二硫烯双核Au(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纪勇 胡亮 +3 位作者 张睿 李一志 左景林 游效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551,共7页
合成了含有冠醚环化二硫烯的双核Au(Ⅰ)配合物[(3O-C2S4)Au2(PPh3)2](1),[(4O-C2S4)Au2.(PPh3)2](2),[(3O-C6S8)Au2(PPh3)2](3)和[(4O-C6S8)Au2(PPh3)2](4)以及富硫配合物[(btdt)Au2.(PPh3)2](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1~3和5进行... 合成了含有冠醚环化二硫烯的双核Au(Ⅰ)配合物[(3O-C2S4)Au2(PPh3)2](1),[(4O-C2S4)Au2.(PPh3)2](2),[(3O-C6S8)Au2(PPh3)2](3)和[(4O-C6S8)Au2(PPh3)2](4)以及富硫配合物[(btdt)Au2.(PPh3)2](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1~3和5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4对Na+离子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峰电位可以产生大约55 mV的正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I)配合物 氧化还原性质 二硫烯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Ⅰ)、Au(Ⅲ)、Pt(Ⅳ)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树玲 于俊生 邹燕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5-670,共6页
本文用中药小檗碱作为探针分子,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贵金属离子Ag?、Au?、Pt?与DNA的相互作用。在三种贵金属离子中,Au?、Pt?离子对小檗碱-DNA体系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Ag... 本文用中药小檗碱作为探针分子,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贵金属离子Ag?、Au?、Pt?与DNA的相互作用。在三种贵金属离子中,Au?、Pt?离子对小檗碱-DNA体系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Ag?离子对该体系有强烈的荧光敏化作用。分别求出了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结合常数。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Au?>Ag?>Pt?。探讨了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作用机理及导致结合力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au(Ⅲ) Pt(Ⅳ)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Ⅲ)、Ag(Ⅰ)与巯基乙酰苯胺的配合物及其在贵金属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锦化 牛德仲 宋保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试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酰苯胺 配合物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含2-巯基吡啶-1-氧Au(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能(英文)
6
作者 苑壮东 周芳霞 +1 位作者 张慧苹 岳呈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3-1288,共6页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含2-巯基吡啶-1-氧(mpo)的Au(Ⅰ)配合物:(ph3P)Au(mpo)(1)和[Au(mpo)2][Na(H2O)4].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与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含2-巯基吡啶-1-氧(mpo)的Au(Ⅰ)配合物:(ph3P)Au(mpo)(1)和[Au(mpo)2][Na(H2O)4].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与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配合物1的结构为零维的(ph3P)Au(mpo),而配合物2的结构是Au(mpo)2单元与一维Na(H2O)4带以及游离水分子通过氢键连结而成的三维结构。荧光测试表明,化合物2在300 nm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发射较强的蓝光(423.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吡啶-1-氧 au髣配合物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EHP和HEHEHP萃取Au(Ⅰ)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梁芹 高自立 +1 位作者 孙思修 沈静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956-959,共4页
在298±1 K时以恒界面搅拌池法考察了Au(I)/(Na,H)Cl、CS(NH2)2/HDEHP(或HEHEHP)-煤油体系的萃取平衡和动力学过程.确定了萃取平衡机理为阳离子的交换,动力学过程的速控步骤可能发生在两相交界处,属于界面反应。
关键词 硫脲 HDEHP HEHE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蒽基Au(Ⅰ)配合物[Au(anbdtim)_(2)]PF_(6)和[Au(anbdtim)_(2)][Au(CN)_(2)]的结构调控和发光转换
8
作者 黄建工 万复舜 +3 位作者 叶程辉 陈文文 吕欣彤 曹登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9-966,共8页
合成了2个蒽基配合物[Au(anbdtim)_(2)]PF_(6)(1)和[Au(anbdtim)_(2)][Au(CN)_(2)](2),其中anbdtim=2-蒽基-4,5-双(2,5-二甲基(3-噻吩基))-1-甲基咪唑。它们含有不同的抗衡阴离子,1中的为PF_(6)^(-),2中的为[Au(CN)_(2)]^(-)。这导致2... 合成了2个蒽基配合物[Au(anbdtim)_(2)]PF_(6)(1)和[Au(anbdtim)_(2)][Au(CN)_(2)](2),其中anbdtim=2-蒽基-4,5-双(2,5-二甲基(3-噻吩基))-1-甲基咪唑。它们含有不同的抗衡阴离子,1中的为PF_(6)^(-),2中的为[Au(CN)_(2)]^(-)。这导致2个配合物在溶液和固态中都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荧光。在CH_(2)Cl_(2)溶液中,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65和445 nm。在固态,1和2的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50和478 nm。有趣的是,配合物2对苯分子很敏感,它在苯中的荧光发射波长为475 nm(量子产率Φ=66.5%),在CH_(2)Cl_(2)中为448 nm(Φ=22.9%)。此外,我们利用配合物2的苯溶液蒸发制备了蓝绿色发光固体2-benzene。当交替地除去和再次加入苯,固体2-benzene的荧光发射在蓝绿色(491 nm)和钢蓝色(460 nm)之间可逆地转换。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讨论了抗衡阴离子和苯分子对1和2的发光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配合物 亲金作用 结构调控 发光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天青Ⅰ为介体的纳米金颗粒增强的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9-793,共5页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和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将Nation修饰在金电极上固载带正电荷的天青Ⅰ,并利用天青Ⅰ中的氨基固载纳米金,再通过纳米金将酶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制成了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金电极...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和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将Nation修饰在金电极上固载带正电荷的天青Ⅰ,并利用天青Ⅰ中的氨基固载纳米金,再通过纳米金将酶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制成了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金电极表面组装各层之后的电化学特征,以及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天青Ⅰ不仅可以固定酶和纳米金,而且还可以在酶和电极之间有效地传递电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1×10^-6~4.0×10^-3mol/L,检出限(S/N=3)为1.0umol/L。该生物传感器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将其用于人体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纳米金颗粒 天青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PH3)]^+修饰下苯的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
10
作者 矫玉秋 潘清江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9-395,共7页
用MP2和CIS方法分别优化了H3PAuPh(a)、对位(H3PAu)2C6H4(b)和间位(H3PAu)3C6H3(c)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计算结果表明,[Au(PH3)]+的引入使Au(Ⅰ)配合物的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削弱了苯基内C—C键的成键作用.计算得到配合物a^c的最低... 用MP2和CIS方法分别优化了H3PAuPh(a)、对位(H3PAu)2C6H4(b)和间位(H3PAu)3C6H3(c)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计算结果表明,[Au(PH3)]+的引入使Au(Ⅰ)配合物的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削弱了苯基内C—C键的成键作用.计算得到配合物a^c的最低能量磷光发射分别为443,461和429nm,均属于苯基为π*→π跃迁本质,并伴有Au(6p)→π(Ph)和Au(6p)→Au(5d)电荷转移性质.与苯的最低能量磷光发射(413nm)相比揭示了配合物a^c的发光过程是[Au(PH3)]+修饰的π*→π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态 磷光 从头计算 au()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双咪唑配体环状金(Ⅰ)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洋 孙海霞 +1 位作者 王彦 刘红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69-2274,共6页
采用扩散法制备了2个基于柔性双咪唑配体的Au(Ⅰ)配合物,[Au2(m-bitmb)2][AuCl2]Cl·2CH3OH(1)和[Au2(m-bitmb)2][AuCl2]2·2CH3CN(2)(m-bitmb=1,3-b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 采用扩散法制备了2个基于柔性双咪唑配体的Au(Ⅰ)配合物,[Au2(m-bitmb)2][AuCl2]Cl·2CH3OH(1)和[Au2(m-bitmb)2][AuCl2]2·2CH3CN(2)(m-bitmb=1,3-b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XRD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具有M2L2的环状结构单元,其结构中双齿配体m-bitmb均采用顺式构型参与配位,M2L2结构单元通过π-π堆积相互作用排列而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1和2具有更强的π-π堆积作用,但亲金性稍弱。通过对比2种配合物和配体的荧光发射,发现配合物中存在的亲金相互作用对其荧光性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au()配合物 亲金性 Π-Π堆积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功能化埃洛石纳米管对Au(S_(2)O_(3))^(3-)_(2)的吸附性能
12
作者 李娇 陈树梁 +6 位作者 字富庭 胡显智 何朴强 林玥 李鑫容 赵莉 蒋云舒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69,共8页
研究了巯基功能化埃洛石纳米管(SH-HNTs)对硫代硫酸盐溶液中Au(Ⅰ)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温度、硫代硫酸盐浓度和初始金浓度对SH-HNTs吸附Au(Ⅰ)的影响。采用N_(2)吸附-解吸、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SH-H... 研究了巯基功能化埃洛石纳米管(SH-HNTs)对硫代硫酸盐溶液中Au(Ⅰ)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温度、硫代硫酸盐浓度和初始金浓度对SH-HNTs吸附Au(Ⅰ)的影响。采用N_(2)吸附-解吸、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SH-HNTs吸附前后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SH-HNTs对溶液中Au(Ⅰ)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SH-HNTs用量20 mg、溶液pH值10、吸附温度25℃、硫代硫酸盐浓度0.1 mol/L和初始金浓度为10 mg/L条件下,吸附12 h可达到平衡,SH-HNTs的载金量为33.26 kg/t;吸附动力学模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采用2%硫脲与2 mol/L盐酸混合的溶液可有效洗脱载金SH-HNTs上的金;溶液中的Au(Ⅰ)与SH-HNTs表面的-SH发生离子交换形成Au(Ⅰ)络合物,从而达到吸附Au(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纳米管 巯基 硫代硫酸盐 吸附 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胍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路 鲍霞 +1 位作者 魏亦军 储昭荣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4,67,共5页
研究了盐酸胍直接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性能。考察了胍的浓度、氯离子浓度、水相中金的浓度、萃取时间、相比对金的萃取率的影响。胍的浓度小于0.04 mol/L时,金的萃取率低于72%,而在有机相中加入磷酸三丁酯TBP后,能使低浓度的胍对金... 研究了盐酸胍直接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性能。考察了胍的浓度、氯离子浓度、水相中金的浓度、萃取时间、相比对金的萃取率的影响。胍的浓度小于0.04 mol/L时,金的萃取率低于72%,而在有机相中加入磷酸三丁酯TBP后,能使低浓度的胍对金有比较高的萃取率,如胍浓度为0.04 mol/L和TBP浓度为40%(V/V)时,金的萃取率达到91%。实验测出了胍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方程式。研究了KSCN反萃金的性能,KSCN浓度为12 g/L时金的反萃率达到最高,为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氰化液 溶剂萃取 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化物在合成亚硫酸金盐溶金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彩莲 袁守谦 +1 位作者 张良 李东亮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46,共5页
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法研究了金在Na2SO3溶液中加入Cl-、Br-后的阳极溶解机理。结果表明,在Na2SO3溶液中加入Cl-和Br-后,由于竞争配位作用可以加快金的溶解速率。Br-在阳极表面被氧化生成初生态Br2,Br2可以快速氧化阳极金从而更有效地抑制S... 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法研究了金在Na2SO3溶液中加入Cl-、Br-后的阳极溶解机理。结果表明,在Na2SO3溶液中加入Cl-和Br-后,由于竞争配位作用可以加快金的溶解速率。Br-在阳极表面被氧化生成初生态Br2,Br2可以快速氧化阳极金从而更有效地抑制SO32-氧化,有利于获得高纯度Na3Au(SO3)2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金盐 卤化物 离子交换膜 金溶解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载金矿物对金的吸附差异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建业 吴建设 +2 位作者 袁守峰 兰斌明 王建成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7-9,共3页
用模拟实验与理论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铁矿等常见载金矿物对络合溶液体系中金的吸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Au()-HCl-H2O体系中,同一粒级的不同种载金矿物对金的吸附性显示出较大差异,其中黄铁矿的吸附性最强,... 用模拟实验与理论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铁矿等常见载金矿物对络合溶液体系中金的吸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Au()-HCl-H2O体系中,同一粒级的不同种载金矿物对金的吸附性显示出较大差异,其中黄铁矿的吸附性最强,大大超过其它载金矿物,金的吸附量高达89%;其次是方铅矿、石英和毒砂;吸附性相对最弱的是黄铜矿,吸附量仅为9%。这与天然金矿床中上述各矿物的含金性情况基本一致,从吸附性角度为解释矿物的含金性差异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金矿物 吸附差异性 成矿机理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O-TBP混合体系对碱性氰化液中金的萃取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丽 李明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89,92,共5页
用三烷基氧化膦(TRPO)、磷酸三丁酯(TBP)与煤油组成的混合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浸金液中Au(Ⅰ)的萃取和反萃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有机相中TRPO及TBP体积分数、料液中盐析剂浓度、Au(Ⅰ)浓度、pH值及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对比了... 用三烷基氧化膦(TRPO)、磷酸三丁酯(TBP)与煤油组成的混合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浸金液中Au(Ⅰ)的萃取和反萃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有机相中TRPO及TBP体积分数、料液中盐析剂浓度、Au(Ⅰ)浓度、pH值及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对比了不同反萃剂对负载有机相中Au(Ⅰ)的反萃效果。结果表明,采用8%TRPO+8%TBP+84%煤油组成的有机相,在相比O/A=1∶1时,对Au(Ⅰ)浓度为28.54 mg/L、盐析剂硫酸锂浓度为1.0 mol/L的碱性氰化液进行萃取时,Au(Ⅰ)的单级萃取率可达96%以上;在体系温度为60℃,用蒸馏水作反萃液对负载有机相中的Au(Ⅰ)进行反萃时,反萃率达到9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au() 反萃 TRPO-T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