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symmetric adaptive polarimetric detection of subspace range-spread targets in compound Gaussian sea clutter 被引量:1
1
作者 XU Shuwen HAO Yifan +1 位作者 WANG Zhuo XUE Ji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31-42,共12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daptive detection of range and Doppler dual-spread targets in non-homogeneous and nonGaussian sea clutter.The sea clutter from two polarimetric channels is modeled as a compound-Gaussian mo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daptive detection of range and Doppler dual-spread targets in non-homogeneous and nonGaussian sea clutter.The sea clutter from two polarimetric channels is modeled as a compound-Gaussian model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and the target is modeled as a subspace rangespread target model.The persymmetric structure is used to model the clutter covariance matrix,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liance on secondary data of the designed detectors.Three adaptive polarimetric persymmetric detectors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GLRT),Rao test,and Wald test.All the proposed detectors have constant falsealarm rate property with respect to the clutter texture,the speckle covariance matrix.Experimental results o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data show that three adaptive detectors outperform the competitors in different clutter environments,and the proposed GLRT detector has the best detection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clutter adaptive polarimetric detection compound Gaussian model subspace range-spread target persymmetric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ity of nitrogen-rich heterocyclic energetic compounds and their salts as high energy-density dangerous compounds:A study of structural variables
2
作者 Mohammad Hossein Keshavarz Sedigheh Heydari Bani +1 位作者 Reza Bakhtiari Seyyed Hesamodin Hossein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5-22,共8页
Nitrogen-rich heterocyclic energetic compounds(NRHECs)and their salts have witnessed widespread synthesis in recent years.The substantial energy-density content within these compounds can lead to potentially dangerous... Nitrogen-rich heterocyclic energetic compounds(NRHECs)and their salts have witnessed widespread synthesis in recent years.The substantial energy-density content within these compounds can lead to potentially dangerous explosive reactions when subjected to external stimuli such as electrical discharge.Therefore,developing a reliable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i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ity(ESD)becomes imperative.This study proposes a novel and straightforward model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groups(-NH_(2) or-NH-,-N=N^(+)-O^(-)and-NNO_(2),-ONO_(2) or-NO_(2))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assess the ESD of NRHECs and their salts,employing interpretable structural parameters.Utilizing a comprehensive dataset comprising 54 ESD measurements of NRHECs and their salts,divided into 49/5 training/test sets,the model achieves promising results.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Mean Absolute Error(MAE),and Maximum Error for the training set are reported as 0.16 J,0.12 J,and 0.5 J,respectively.Notably,the ratios RMSE(training)/RMSE(test),MAE(training)/MAE(test),and Max Error(training)/Max Error(test)are all greater than 1.0,indicating the robust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of the model.The presented model demonstrates its efficacy in providing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ESD for the targeted NRHECs and their salts,without the need for intricate computer codes or expert invol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ity Heterocyclic energet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zole compound Interpretable structural parameter Saf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ra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eye of Longitarsus lewisii(Baly,1874)(Coleoptera,Chrysomelidae)
3
作者 LIANG Zu-Long ZHANG Tian-Hao +1 位作者 LI Wen-Jie GE Si-Qin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6-1325,共10页
In this study,the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eye of L.lewisii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microcomputed tomography(μCT),and 3D re... In this study,the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eye of L.lewisii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microcomputed tomography(μCT),and 3D reconstruction.The compound eye of L.lewisii was of the apposition type,with an average of 121.88±7.64 ommatidia in males and 119.00±4.71 ommatidia in females.Each ommatidium was composed of a biconvex cornea,an acone consisting of four cone cells,eight retinular cells along with the rhabdom,two primary pigment cells,and numerous secondary pigment cells.The open type of rhabdom in L.lewisii consists of six peripheral rhabdomeres contributed by the six peripheral retinular cells(R1~R6)and two vertically attached central rhabdomeres contributed by R7 and R8 respectively.The orientation of microvilli suggested a weak sensitivity to polarized light perce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TRUCTURE compound eye Longitarsus lewisii leaf beetle 3D re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温、干旱及其复合事件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祝亚丽 刘洋 +5 位作者 孔祥慧 王晓欣 张梦琪 洪晓玮 陈活泼 孙建奇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干旱是全球最主要、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随着全球变暖,干旱更易与高温同时发生,干旱与高温的正反馈过程导致极端事件持续更久、强度更强,形成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等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温、... 干旱是全球最主要、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随着全球变暖,干旱更易与高温同时发生,干旱与高温的正反馈过程导致极端事件持续更久、强度更强,形成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对农业、生态环境等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温、干旱及其复合事件研究进展的回顾,总结了中国高温、干旱及其复合事件的变化事实,并对影响中国高温、干旱的关键因子及物理机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系统研究海温-陆面-海冰-大气多因子、多过程协同影响中国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必要性;最后,对当前高温干旱的预测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在系统认识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上,亟须发展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以提升其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干旱 极端事件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 复合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益生菌酸奶特性评价及其多酚类化合物的代谢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齐瑾 郭帅 +3 位作者 陈彦辉 高岩 庄姣 剧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枸杞酸奶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对比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3:1),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植杆菌(1:1),嗜热链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1:1),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枸杞酸奶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对比研究了嗜热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3:1),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植杆菌(1:1),嗜热链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1:1),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植杆菌(2:1:2),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2:1:2)复配发酵的枸杞酸奶。结果表明:复合菌种发酵提高了样品中多酚、黄酮的含量,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多糖的含量。与其他样品相比,由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以2:1:2比例发酵的枸杞酸奶样品(SL-Lpc)的活菌数最高,类胡萝卜素、多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多酚与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16.05%和14.97%,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可达96.33%、84.83%和98.37%,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类化合物(含黄酮)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探究发现发酵前后16种酚酸类差异代谢物(10种上调,6种下调)和12种黄酮类差异代谢物(9种上调,3种下调)发生了变化。多种酚酸类物质的上调和糖苷类黄酮的生成是发酵后抗氧化活性提升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枸杞益生菌酸奶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益生菌 菌种复配 酸奶 多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防控研究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11
6
作者 秦波涛 马东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2-408,共17页
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控采空区复合灾害的能力,分析了采空区的漏风、瓦斯运移集聚和煤自燃火灾是发生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的主要形成要素,指出了... 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控采空区复合灾害的能力,分析了采空区的漏风、瓦斯运移集聚和煤自燃火灾是发生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的主要形成要素,指出了复合灾害具有耦合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继发性和严重性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复合灾害防控技术体系,系统阐述了目前我国在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动态演化特性、复合灾害辨识与预警技术、采空区绿色高效防灭火技术、复合灾害惰化抑爆技术和复合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但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大,开采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采空区复合灾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复杂,采空区煤自燃诱发瓦斯爆炸的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针对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高效防控的迫切需求,通过分析最近发生的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事故,凝练出复合灾害耦合致灾风险的精准预判与评估、复合灾害信息的精准获取、封闭区域的合理选择、灾害区域的精准定位和智能定向处置是当前复合灾害高效防控面临的四大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为防范与遏制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复合灾害事故、保障我国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复合灾害 煤炭自燃 瓦斯爆炸 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化合物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泽山 庞爱民 +1 位作者 何金选 雷晴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从提升固体推进剂能量的技术途径出发,通过提高燃烧反应放热量、热能转化效率、固含量与燃烧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固体推进剂对含能氧化剂、含能黏合剂、金属燃料和含能增塑剂的结构性能需求。与炸药需求不同,固体推进剂含能组分的发展策... 从提升固体推进剂能量的技术途径出发,通过提高燃烧反应放热量、热能转化效率、固含量与燃烧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固体推进剂对含能氧化剂、含能黏合剂、金属燃料和含能增塑剂的结构性能需求。与炸药需求不同,固体推进剂含能组分的发展策略更注重化合物的有效氧含量、氢元素含量、质量生成焓等性能。贯通适用于固体推进剂的含能化合物的高通量设计、合成与应用评价研发流程,挖掘并突破CHNO类含能化合物的潜力与分子体系的局限性,加速新型含能化合物的研发效率是固体推进剂含能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含能化合物 氧化剂 黏合剂 燃料 增塑剂 比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典型城市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酚类化合物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毅 董璇 +3 位作者 马志远 田西昭 朱帅 朱云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3-362,共10页
酚类物质是新污染物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一类,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高灵敏度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LC-TQ-LIT-MS)技术,对华北地区3个典型城市的32个点... 酚类物质是新污染物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一类,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高灵敏度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LC-TQ-LIT-MS)技术,对华北地区3个典型城市的32个点位水样(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垃圾渗滤液)中10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赋存特征并利用美国EPA方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酚类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地表水酚类化合物检出率为72%,地下水检出率为35%,垃圾渗滤液的检出率为89%。地表水中酚类化合物检出浓度的极大值为622 ng/L,地下水中检出浓度最大值为21.8 ng/L,垃圾渗滤液中检出浓度最大值为753 ng/L。对当地居民生活常用水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地表水中有点位呈现高生态风险,地下水均呈低生态风险。各城市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显著相关,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地表水渗漏是重要污染途径之一。需要持续关注地下水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并关注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新污染物 地下水 垃圾渗滤液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蛋白质代谢、抗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显军 李玟 +7 位作者 陈静 马旭东 陈畅 刘宏宇 苏晴 张家硕 乔富博 贾展鹏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藿香、紫苏、白芷、厚朴)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蛋白质代谢、抗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设计,将100头健康状况良好、初重[(7.0±0.2)kg]相近的(28±2)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藿香、紫苏、白芷、厚朴)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蛋白质代谢、抗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设计,将100头健康状况良好、初重[(7.0±0.2)kg]相近的(28±2)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中草药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10%、0.15%的复方中草药,硫酸黏菌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03%的硫酸黏菌素。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第1~14天、第15~28天和第1~28天,0.10%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试验第15~28天和第1~28天,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2)试验第14天,0.05%、0.10%和0.15%中草药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补体4(C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试验第28天,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IgA、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C4、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3)试验第14天,0.10%、0.15%中草药组的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试验第28天,0.10%、0.15%中草药组的血清总蛋白(TP)、ALB、GL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第14、28天,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28天,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生长抑素(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蛋白质代谢及抗应激能力。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复方中草药适宜添加水平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 抗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对螺蛳汤风味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刘纯友 丘静 +5 位作者 王书军 殷朝敏 林华 任仙娥 唐湘毅 黄永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3-114,共12页
为探究螺蛳肉、猪骨、鸡架和香辛料等不同原料对螺蛳汤风味形成的影响,采用光谱技术、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螺蛳汤的理化特性和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对螺蛳汤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颗粒平均粒... 为探究螺蛳肉、猪骨、鸡架和香辛料等不同原料对螺蛳汤风味形成的影响,采用光谱技术、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螺蛳汤的理化特性和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对螺蛳汤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颗粒平均粒径和聚集度指数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原料对螺蛳汤的Zeta电位无显著影响。气相色谱结果显示,猪骨和鸡架是螺蛳汤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的主要来源。GC-MS结果表明,螺蛳汤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10种、醇类4种、烯烃11种、烷烃1种、酮类2种、酯类2种、醚类2种、酚类3种。香气活度值显示,茴香脑、草蒿脑、桉叶油醇和壬醛是螺蛳汤中关键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茴香脑和桉叶油醇源自香辛料,而壬醛来自螺蛳肉、猪骨和鸡架,这些挥发性化合物赋予螺蛳汤甜味、樟脑香、油脂味、柑橘香。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游离氨基酸是螺蛳汤中重要的呈味氨基酸;5’-GMP、5’-AMP和5’-IMP等核苷酸是螺蛳汤中主要的鲜味核苷酸,这些呈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共同赋予螺蛳汤鲜甜的滋味特性,而这些滋味物质主要来自螺蛳肉、猪骨和鸡架。综上,动物基肉类原料和植物基香辛料共同构成螺蛳汤的特征香气和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汤 原料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开采煤矿典型动力灾害孕灾主控因素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科 郭鹏慧 +4 位作者 袁亮 曹安业 张永将 马衍坤 李家卓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66-3487,共22页
煤炭资源的开采逐渐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煤岩的非线性行为、大范围高能级灾害、多物理场耦合等现象加剧,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二者相互诱导、相互激励,煤矿典型动力灾害危险性和危害性渐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生产... 煤炭资源的开采逐渐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煤岩的非线性行为、大范围高能级灾害、多物理场耦合等现象加剧,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二者相互诱导、相互激励,煤矿典型动力灾害危险性和危害性渐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生产的绊脚石,防治煤矿典型动力灾害的前提和基础是深入研究其发生机理。因此,需要掌握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机理研究领域的整体进展以及孕灾主控因素与机制。文中总结了前人及研究团队已有研究成果,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文献,并通过关键词共现和突现知识图谱分析,阐述了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领域发展历程中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厘清了不同孕灾条件对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影响的差异性;探讨了煤矿典型动力灾害孕育的“五效应”机制。分析认为,围绕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领域的研究均以其发生机理及孕灾因素为基点,其中孕灾因素以天然地质条件为主、开采技术条件为辅,不同的孕灾环境形成的典型动力灾害表现形式不同,典型动力灾害孕育机制包括物质内在效应、应力超载效应、能量驱动效应、结构异变效应和煤岩体时变效应,五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根据当前深部开采面临的问题和亟需攻克的关键难题提出了研究展望,亟待深入研究煤矿典型动力灾害全生命周期孕育特征、演化特征、致灾机理,深部强扰动作用下煤矿典型动力灾害前兆信息智能辨识、预警指标融合,以及多灾种链生灾害联防联控体系,从而有效保障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 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 孕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郎利敏 张青娴 +5 位作者 王亚洲 施巧婷 赵彩艳 王二耀 辛晓玲 师志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条件下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育肥期杂交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热应激条件下肉羊生理指标、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育肥期杂交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羊舍内环境温湿度指数(THI)>76,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试验第20天,1.0%组羊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4.3%,差异显著(P<0.05);第30天,1.0%和1.5%组羊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6.07%和5.67%,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组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27%、12.46%,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组羊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分别提高了10.26%、12.24%、8.56%、5.19%、12.38%和8.50%,差异显著(P<0.05);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葡萄糖(GLU)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05%、10.52%、8.98%、7.73%和7.88%,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1.5%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了10.07%、9.56%,差异显著(P<0.05),1.0%组免疫球蛋白A(IgA)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别提高了10.60%、11.46%,差异显著(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改善肉羊的热应激反应,添加量以1.0%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热应激 肉羊 生理指标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控药剂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月明 辛海滨 +1 位作者 胡秋倩 刘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以徐豆18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不同化控药剂对其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抗倒伏性、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和玉黄金喷施对提高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以徐豆18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究不同化控药剂对其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抗倒伏性、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和玉黄金喷施对提高带状复合种植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较佳;喷施玉黄金处理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喷施烯效唑处理下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喷施健壮素处理下玉米和大豆的氮素积累量较多;喷施健壮素对玉米抗倒伏特性综合指标影响较好,喷施金得乐对于大豆抗倒伏特性综合指标影响较好;喷施玉黄金化控药剂下玉米、大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较高,喷施烯效唑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喷施胺鲜脂大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化控药剂 带状复合种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开红 陈功义 田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2,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复合植物精油(Complex plant essential oils,CPEO)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均一的健康黄羽肉用雏鸡12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为期52 d,分为1~21 d、22~42 d、43~52 d三个... 文章旨在探究复合植物精油(Complex plant essential oils,CPEO)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均一的健康黄羽肉用雏鸡12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为期52 d,分为1~21 d、22~42 d、43~52 d三个饲养阶段,各处理分别饲喂基础日粮+60、120和240 mg/kg的CPEO。添加120和240 mg/kg的CPEO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上升3.24%和3.19%(P<0.05),末重分别显著上升3.18%和3.13%(P<0.05),料肉比分别显著下降3.02%和3.22%(P<0.05),此外,CPEO对肉鸡初重及采食量均未产生有效影响(P>0.05)。120和240 mg/kg的CPEO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游离脂肪酸(T-FA)含量显著上升(P<0.05),240 mg/kg的CPEO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显著上升(P<0.05);240 mg/kg的CPEO组肉鸡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下降(P<0.05),120和240 mg/kg的CPEO组肉鸡肝脏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下降(P<0.05)。240 mg/kg的CPEO组肉鸡肝脏FAS和ACC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PARα和AMPKα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120和240 mg/kg的CPEO组肉鸡腹脂AMPKα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240 mg/kg的CPEO组肉鸡腿肌PPARα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120和240 mg/kg的CPEO组肉鸡腿肌AMPKα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24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通过增强脂肪分解促进肉鸡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精油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彦杰 罗峰 +4 位作者 刘培旺 董博 朱永永 韩儆仁 谭伟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为提高甘肃省旱作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结合多年试验和示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选地、整地施肥、机具要求、机械作业要求、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 为提高甘肃省旱作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结合多年试验和示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选地、整地施肥、机具要求、机械作业要求、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清除废膜等方面总结制定了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栽培技术规程,为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马铃薯 复合式耕作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陈盛相 徐志颖 +6 位作者 杨雪 张海波 王云 李春华 刘飞 唐晓波 张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4-282,共9页
结合感官、色差、主要滋味及香气成分揭示滚筒杀青(GT)、理条杀青(LT)、光波杀青(GB)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B的整体感官品质最优,结合色差分析,其外形色泽鲜亮,滋味鲜醇回甘(可溶性糖与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嫩栗... 结合感官、色差、主要滋味及香气成分揭示滚筒杀青(GT)、理条杀青(LT)、光波杀青(GB)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B的整体感官品质最优,结合色差分析,其外形色泽鲜亮,滋味鲜醇回甘(可溶性糖与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嫩栗香特征。GT因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咖啡碱含量高导致苦涩味较重。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筛选出茶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8种关键滋味成分,其中γ-氨基丁酸可作为区分GB与GT、LT之间品质差异的特征标志物质;结合剂量比阈因子与滋味成分含量分析,咖啡碱、EGCG、ECG、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是不同杀青方式所制‘白牛早’绿茶滋味差异的物质基础,GT苦涩味较重,GB和LT则更加鲜爽、回甘。香气成分通过VIP>1筛选出15种关键香气差异化合物,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顺式-3-己烯己酸酯、叔丁醇、芳樟醇、顺式芳樟醇氧化物为3种杀青方式的主要活性香气成分,其中芳樟醇和顺式-3-己烯己酸酯可能是GT、LT栗香高于GB的关键成分。综合分析,3种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的风味品质影响的排序为:GB>LT>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牛早’绿茶 杀青方式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桂友 刘景 +3 位作者 俞清霞 陈鑫珠 缪伏荣 董志岩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50头初始体重为(6.48±0.4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断奶日龄为(25±3)日龄],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50头初始体重为(6.48±0.4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断奶日龄为(25±3)日龄],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5头)。负对照组(NC组)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基础饲粮(不添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72%),正对照组(抗生素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50 mg/kg杆菌肽锌+75 mg/kg金霉素,试验1组(T1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试验2组(T2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3组(T3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500 mg/kg丁酸梭菌。预试期3 d,正试期16 d。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PC组和T3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ADG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PC组和T3组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T1组和T2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差异(P>0.05)。2)与NC组相比,PC组、T1组、T2组和T3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和T3组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IGF-Ⅰ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NC组相比,PC组、T2组和T3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PC组、T1组、T2组和T3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T-AOC显著提高(P<0.05)。4)与NC组相比,PC组和T3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T1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T1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PC组相比,T3组血浆IgG、IL-1β、IL-6和IL-10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均可提高断奶仔猪ADG,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二者联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添加,与复合抗生素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精油 丁酸梭菌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Sn-Bi焊膏的焊点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晓军 李晓光 +1 位作者 贺定勇 马立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为探究环氧树脂壳层对Sn-Bi焊点的热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了130~170℃的温度区间,对自制环氧基Sn-Bi焊膏和商用Sn-Bi焊膏(不含可固化树脂)形成的焊点分别进行了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其表面的... 为探究环氧树脂壳层对Sn-Bi焊点的热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了130~170℃的温度区间,对自制环氧基Sn-Bi焊膏和商用Sn-Bi焊膏(不含可固化树脂)形成的焊点分别进行了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其表面的环氧树脂壳层依然完整保留,而焊点与铜基板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也明显低于商用Sn-Bi焊膏。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的电导率由1.90×10^(6) S/m降为7.96×10^(5) S/m,剪切强度由145.7 MPa降为123.7 MPa;商用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的电导率由1.94×10^(6) S/m降为4.95×10^(5) S/m,剪切强度由116.1 MPa降为97.3 MPa。因此,对比商用Sn-Bi焊膏,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表面的环氧树脂壳层对于提高焊点的剪切强度和热稳定性是有利的,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膏 环氧树脂 热稳定性 金属间化合物 电导率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国内外比较分析(二)——理化指标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晨伟 金青哲 王兴国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系统对比了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新加坡、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游离棉酚、煎炸油废弃点等理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本文系统对比了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新加坡、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游离棉酚、煎炸油废弃点等理化指标的差异。分析发现:酸价方面,仅中国、CAC、印度、俄罗斯规定了原油的酸价,中国的食用植物油酸价指标与国外标准基本一致;过氧化值方面,仅中国规定了原油的过氧化值,中国的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指标比国外标准高;溶剂残留方面,仅中国、CAC、欧盟、新加坡、印度和韩国做了规定,中国的限值高于国外标准;棉酚方面,仅中国对其做了规定;极性组分方面,中国的限量值比国外标准高。建议在我国的食用植物油国家安全标准修订中,调整过氧化值、溶剂残留、棉酚和极性组分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标准 理化指标 酸价 过氧化值 极性组分 国内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的ML-SNet雷达复合干扰识别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立民 黄文青 +1 位作者 陈前 王佳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27,共10页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复合干扰识别困难和网络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将多标签分类与改进的ShuffleNet V2相结合,提出一种轻量化的多标签ShuffleNet(multi-labeling ShuffleNet, ML-SNet)雷达复合干扰识别算法。首先,使用轻量化的Shuffle...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复合干扰识别困难和网络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将多标签分类与改进的ShuffleNet V2相结合,提出一种轻量化的多标签ShuffleNet(multi-labeling ShuffleNet, ML-SNet)雷达复合干扰识别算法。首先,使用轻量化的ShuffleNet V2作为主干网络,引入SimAM(similarity-based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提高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其次,使用漏斗激活线性整流函数(funnel activation rectified linear unit, FReLU)代替线性整流单元(rectified linear unit, ReLU)激活函数,减少特征图的信息损失。最后,使用多标签分类算法对网络输出进行分类,得到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干噪比范围为-10~10 dB的情况下,所提算法对15类雷达复合干扰的平均识别率为97.9%。与其他网络相比,所提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而且识别性能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干扰识别 多标签分类 轻量化 计算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