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品质评定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蔡煜东 宫家文 +1 位作者 甘骏人 姚林声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取商业部颁发的4套炒青绿茶标准样为材料,运用10个较理想的茶叶色泽与滋味品质的理化指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品质级别判别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评判结果。该方法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容错、抗干扰能力和... 本文取商业部颁发的4套炒青绿茶标准样为材料,运用10个较理想的茶叶色泽与滋味品质的理化指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品质级别判别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评判结果。该方法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容错、抗干扰能力和评判速度快等特点,从而为茶叶品质微机评判系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品质 评价 人工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味觉系统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2-1199,共8页
综述人工味觉系统在茶叶感官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茶类区分、品质相关性分析、品质定量分析等,并提出ATS(Artificial taste systems)在茶汤预处理标准化、传感器稳定性和灵敏度的提高、模式识别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电子舌 人工味觉系统 茶叶品质评价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薄膜味觉传感器阵列对调味品和软饮料的识别 被引量:6
3
作者 黄赣辉 邓少平 顾振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4-88,共5页
以铂工作电极(PtE)为基底聚合吡咯(PPy),并在聚吡咯表面被覆不同味敏剂修饰的PVC薄膜,得到八支味觉传感器,并进而与217型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构成味觉传感器阵列-8-PPP-TSA。采用开路电位法获取调味品和软饮料不同样品在各传感器界面的... 以铂工作电极(PtE)为基底聚合吡咯(PPy),并在聚吡咯表面被覆不同味敏剂修饰的PVC薄膜,得到八支味觉传感器,并进而与217型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构成味觉传感器阵列-8-PPP-TSA。采用开路电位法获取调味品和软饮料不同样品在各传感器界面的数据响应矩阵,数据矩阵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将各样品属性的相似相异程度在二维得分图上得以直观表达,调味品被分为鲜、咸-鲜、咸、酸四个区,软饮料被大致分为甜、高酸低甜、高甜低酸三个区;根据各样本之间的欧氏距离大小,使用聚类分析方法作亲疏关系树形谱系图,在不同的相似度下可将众多样品依据亲疏关系远近进行有层次的味觉聚类区分,错判较少。此外,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8-PPP-TSA的仿生味觉识别具有与生物味觉识别相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 人工智能味觉系统 PVC薄膜味觉传感器 传感器阵列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甜味味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婧 黄赣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3-636,共4页
人工味觉传感器按味觉响应原理不同可分为电位型传感器和伏安型传感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来检测味觉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形式。本文从味觉的仿生学角度介绍了人工味觉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味觉检测研究方法阐述了其构建方法及研究现状。... 人工味觉传感器按味觉响应原理不同可分为电位型传感器和伏安型传感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来检测味觉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形式。本文从味觉的仿生学角度介绍了人工味觉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味觉检测研究方法阐述了其构建方法及研究现状。主要概括了电位型味觉传感器在甜味检测方面的应用,包括PVC薄膜传感器对蔗糖的高敏感度选择性检测以及各类传感器对软饮料等甜味物质的检测。目前的实验研究表明,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甜味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识别,且操作简单快速,但在准确度上还有待提高,同时人工味觉的仿生表达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甜味传感器 传感器阵列 类脂/聚合物薄膜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