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1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determined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with nonuniform linear motion sampling based on a smal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latform
1
作者 Xinwei Wang Xiaopeng Yan +2 位作者 Tai An Qile Chen Dingkun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52-363,共12页
Uniform linear array(ULA)radar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ollision-avoidance radar systems of smal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In practice,a ULA's multi-target direction of arrival(DOA)estimation performance suf... Uniform linear array(ULA)radar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ollision-avoidance radar systems of smal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In practice,a ULA's multi-target direction of arrival(DOA)estimation performance suffers from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wing to the limited number of physical elements.To improve the underdetermined DOA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a ULA radar mounted on a small UAV platform,we propose a nonuniform linear motion sampling underdetermined DOA estimation method.Using the motion of the UAV platform,the echo signal is sampl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Then,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difference co-array,a virtual ULA with multiple array elements and a large aperture is synthesized to increase the degrees of freedom(DOFs).Through 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and motion arrays,we propose a nonuniform linear motion 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ULA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DOFs.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increase in the aperture of the physical array,the proposed method obtains a high DOF with fewer sampling runs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underdetermined DOA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ULA.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nducted herein verify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Uniform linear array(ULA) Direction of arrival(DOA) Difference co-array Nonuniform linear motion sampl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强化学习求解动态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丹 舒先涛 +3 位作者 余震 鲁光涛 纪松霖 王家兵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共7页
随着智慧车间等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在解决车间调度问题上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车间运行过程中的动态事件是影响调度效果的一个重要扰动因素,为此提出一种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来解决含有工件随机抵达的动态柔性作业车... 随着智慧车间等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在解决车间调度问题上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车间运行过程中的动态事件是影响调度效果的一个重要扰动因素,为此提出一种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来解决含有工件随机抵达的动态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首先以最小化总延迟为目标建立动态柔性作业车间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取8个车间状态特征,建立6个复合型调度规则,采用ε-greedy动作选择策略并对奖励函数进行设计,最后利用先进的D3QN算法进行求解并在不同规模车间算例上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D3QN算法能非常有效地解决含有工件随机抵达的动态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在所有车间算例中的求优胜率为58.3%,相较于传统的DQN和DDQN算法车间延迟分别降低了11.0%和15.4%,进一步提升车间的生产制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D3QN算法 工件随机抵达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动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半正定松弛的运动目标无源定位算法
3
作者 周成 林茜 +2 位作者 马丛珊 应涛 满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利用多个接收站测量得到的目标辐射源信号到达时差、到达频差和差分多普勒率信息进行联合定位,可以有效提高运动目标的无源定位精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算法通常采用两步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普遍存在定位误差较... 利用多个接收站测量得到的目标辐射源信号到达时差、到达频差和差分多普勒率信息进行联合定位,可以有效提高运动目标的无源定位精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算法通常采用两步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普遍存在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将无源定位问题逐步转化为凸优化问题,采用成熟的凸优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正定松弛的运动目标无源定位算法。该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引入三个辅助变量,构建伪线性的无源定位方程组;第二步,利用辅助变量与目标定位解之间的关系,将定位问题转化为具有二次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第三步,采用半正定松弛方法,将二次约束优化转为凸优化问题,并运用优化工具箱高效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算法目标定位精度达到克拉美罗界所需信噪比至少降低9 dB,且在更低的信噪比环境下具有更小的定位误差。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到达时差 到达频差 差分多普勒率 半正定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机散射信号的卫星干扰源高精度定位方法
4
作者 李伟 周平 +1 位作者 林辉 陈祺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24,共8页
主流卫星干扰地面站定位方法基于双星定位体制,其定位精度不足导致地面抵近搜测效率低下,是长期以来困扰卫星定位领域的难题。民航客机因携有高精度GPS信息,在定位过程中具有无需发射参考源来校准飞机位置误差的优势。提出利用已知航线... 主流卫星干扰地面站定位方法基于双星定位体制,其定位精度不足导致地面抵近搜测效率低下,是长期以来困扰卫星定位领域的难题。民航客机因携有高精度GPS信息,在定位过程中具有无需发射参考源来校准飞机位置误差的优势。提出利用已知航线的民航飞机对卫星干扰源信号的散射效应定位干扰源的新方法,采用两套信号接收设备采集两架不同飞机的散射信号,通过时差定位干扰源地理位置,提出修正型梯度算法解算非线性定位方程组。仿真结果表明,在时差误差典型值区间内,所提算法定位误差逼近定位模型的克拉美罗界,定位精度典型值小于800 m,相比传统双星定位方法,定位精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干扰源 时差定位 散射信号 民航客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张量重构的宽带信号DOA估计
5
作者 韦娟 陈茂楠 宁方立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0,共10页
针对现有宽带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和低快拍条件下估计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张量重构的宽带信号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原始张量沿横轴和纵轴分割成多个子张量,经重拼接形成多维张量,再通过张量维度合并重构为优... 针对现有宽带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和低快拍条件下估计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张量重构的宽带信号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原始张量沿横轴和纵轴分割成多个子张量,经重拼接形成多维张量,再通过张量维度合并重构为优化后的三维张量。然后采用基于张量核范数的低秩张量补全算法对重构张量进行高效补全,并利用张量分解算法得到信号子空间,实现DOA估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DOA估计的均方根误差明显优于已有算法,在快拍数低至20时仍有稳定的估计性能,这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和快拍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宽带信号 张量重构 张量补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无线感知系统的安全性能优化
6
作者 孙钢灿 赵心睿 +1 位作者 郝万明 彭淑敏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48,共8页
为解决多雷达场景下非法雷达(URS)窃取目标信息的感知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表面(IRS)辅助的安全无线感知系统模型。该系统将具有感知功能的IRS安装于目标上,并采用两阶段感知方案。第1阶段:通过IRS感知单元估计所有雷达的角... 为解决多雷达场景下非法雷达(URS)窃取目标信息的感知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表面(IRS)辅助的安全无线感知系统模型。该系统将具有感知功能的IRS安装于目标上,并采用两阶段感知方案。第1阶段:通过IRS感知单元估计所有雷达的角度信息;第2阶段:根据估计结果设计IRS反射系数以最大程度降低URS感知概率。具体地,在保证合法雷达(LRS)信噪比约束以及IRS反射相移模约束条件下,构建了一个最小化最大URS信噪比的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Dinkelbach和半正定松弛(SDR)技术的迭代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未安装IRS方案,LRS信噪比提升约3 dB,URS信噪比降低约12 dB,所提方案显著提升了系统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雷达感知 感知安全 到达角估计 反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08-23辽宁普兰店M 4.6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及发震构造初判
7
作者 戴盈磊 张文静 +2 位作者 杨晓东 索锐 王承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59,共8页
2023-08-2318:19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M 4.6地震,为准确描述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探讨其孕育和发震机理,本文通过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反演震源机制、矩张量及质心深度,给出震源机制中心解;同时分析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根据... 2023-08-2318:19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M 4.6地震,为准确描述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探讨其孕育和发震机理,本文通过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反演震源机制、矩张量及质心深度,给出震源机制中心解;同时分析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根据小震重定位结果对发震断层面进行拟合,初步确定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普兰店M 4.6地震初始破裂深度为12.0 km,震源机制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50°,倾伏角75°,滑动角-169°;节面Ⅱ走向317°,倾伏角80°,滑动角-15°,矩震级M W4.8,最优质心深度12 km;地震矩M_(0)为1.796×10^(16)Nm,矩张量解M_(rr)、M_(tt)、M_(pp)、M_(rt)、M_(rp)、M_(tp)分别为-0.004、0.946、-0.942、0.017、-0.305、-0.125;中心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47.03°,倾伏角79.04°,滑动角-168.15°;节面Ⅱ走向314.75°,倾伏角78.37°,滑动角-11.19°。构造应力场作用在中心解节面Ⅰ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877,相对正应力为-0.544;投影于节面Ⅱ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911,相对正应力为0.161。拟合的断层面走向148.91°,倾伏角89.85°,其在构造应力体系下的滑动角为26.47°。综合分析认为,普兰店M 4.6地震发生在NW向普兰店-长海构造带,是沿应力场最优节面以左旋走滑为错动方式的天然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兰店M 4.6地震 初至P震相定位法 gCAP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终端区柔性进场航迹优化
8
作者 赵向领 周志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7-1142,共16页
随着航空运输量持续增长和空域容量日渐饱和,固定进场程序对航班调配缺乏灵活性,潜在冲突多、调配困难、等待时间长、碳排放量大等问题日趋凸显。综合考虑多航班在终端区的进场、进近、排序、汇聚等运行过程,提出和描述了基于柔性进场... 随着航空运输量持续增长和空域容量日渐饱和,固定进场程序对航班调配缺乏灵活性,潜在冲突多、调配困难、等待时间长、碳排放量大等问题日趋凸显。综合考虑多航班在终端区的进场、进近、排序、汇聚等运行过程,提出和描述了基于柔性进场航迹优化解决方案。基于终端区和航空器运行特征,设计终端区航班进场时空离散网络栅格。以航迹和总飞行长度最短为目标,建立柔性进场航迹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分别考虑网络栅格规则、航空器转弯特性、飞行冲突、安全间隔、航迹连续性等限制条件,以天津机场终端区为例,基于不同的交通密度等级和终端区入口时间窗,设置多组典型实验案例,使用商业求解器Gurobi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验证。结果表明:柔性进场航迹较标准仪表进场程序(STAR),航迹长度平均缩短127.375 km,飞行总长度平均降低534.75 km,航班进场时间平均减少6.24 min;且在相同交通密度等级,入口时间窗设置合理的情况下,柔性进场航迹对航班量的小幅波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进场航班 四维航迹 进场排序 柔性空域 混合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技术
9
作者 朱庆林 孙方 +6 位作者 姚山峰 欧阳鑫信 王红光 韩杰 董翔 张守宝 赵振维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19-2126,共8页
针对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两种超视距传播机制导致的大气折射误差显著增大、严重影响三站无源时差定位系统远距离目标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射线描迹技术精确计算大气波导和对流... 针对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两种超视距传播机制导致的大气折射误差显著增大、严重影响三站无源时差定位系统远距离目标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超视距传播机制下的时差定位折射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射线描迹技术精确计算大气波导和对流层散射环境作用下信号传播路径上的射线轨迹参数,基于时差定位CHAN算法对实测时延差进行折射误差修正,并利用几何稀释精度解算原理对修正结果进行精度评估。评估结果充分验证了修正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利用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源时差定位系统对超视距目标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定位 大气波导 对流层散射 折射修正 射线描迹 几何稀释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M-FM信号的海上动平台多站时差定位技术
10
作者 杨峻巍 张旭 +1 位作者 王炯琦 高梦瑶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9-755,共7页
针对海上试验靶场各类飞行器的快速搜索及落点精确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编码调制-调频(Pulse-Code Modulation Frequency-Modulation,PCM-FM)信号的海上动平台多站时差定位方法,构建了海上动平台多站时差定位系统架构。通过载波... 针对海上试验靶场各类飞行器的快速搜索及落点精确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编码调制-调频(Pulse-Code Modulation Frequency-Modulation,PCM-FM)信号的海上动平台多站时差定位方法,构建了海上动平台多站时差定位系统架构。通过载波平滑伪距+扼流环多径抑制技术解决海上动平台条件下站间高精度时间同步,基于常数模算法的盲均衡技术解决海上多径环境下遥测信号码间串扰,通过遥测帧多符号平滑处理降低时差测量抖动误差,最后基于高斯-牛顿迭代最小二乘法实现多站实时高精度时差定位。仿真及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动平台条件下定位精度优于100 m,可满足海上靶场目标定位精度需求,为未来海上靶场目标回收及装备鉴定的高精度测量系统建设提供了工程参考及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动平台 海上靶场 PCM-FM信号 时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稀疏阵列及其基于耦合张量分解的DOA估计
11
作者 罗中华 左富豪 +1 位作者 樊棠怀 饶伟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0-284,共15页
为提高信号二维波达方向(DOA)估计性能,提出了一种三维稀疏阵列结构及其基于耦合张量分解的DOA估计方法。利用子阵信号的二阶统计量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在z轴方向阵元呈稀疏分布的“十”字形立体阵。分析表明,当阵列使用N^(3)/2+5N^(2)/2... 为提高信号二维波达方向(DOA)估计性能,提出了一种三维稀疏阵列结构及其基于耦合张量分解的DOA估计方法。利用子阵信号的二阶统计量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在z轴方向阵元呈稀疏分布的“十”字形立体阵。分析表明,当阵列使用N^(3)/2+5N^(2)/2+3(N为大于2的奇数)个物理阵元时,其对应的虚拟阵在x和y轴方向的阵列孔径均为(N^(3)+2N-1)d,在z轴方向的阵列孔径为(N^(3)+3N)d。为充分利用虚拟阵的大孔径来提升信号DOA估计性能,并消除z轴方向阵元间距大于d而引起的相位模糊,提出了借助耦合张量分解解决相位模糊并实现DOA估计的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物理阵元数下,相较于现有三维阵列,由于新方法具有更大的阵列孔径从而具有更优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波达方向估计 三维阵列 阵列孔径 耦合张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冲击噪声的高精度波达方向估计算法
12
作者 单泽彪 姚瑞广 +2 位作者 刘小松 薛泓垚 刘云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针对现有波达方向(DOA)估计算法在冲击噪声下估计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分数低阶矩和指数族分布函数的离格近似l_(0)范数DOA估计算法。首先,利用相控分数低阶矩抑制冲击噪声,构建稀疏DOA模型;其次,通过对平滑函数的平滑性... 针对现有波达方向(DOA)估计算法在冲击噪声下估计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分数低阶矩和指数族分布函数的离格近似l_(0)范数DOA估计算法。首先,利用相控分数低阶矩抑制冲击噪声,构建稀疏DOA模型;其次,通过对平滑函数的平滑性和陡峭性进行研究,构造了一类平滑性和陡峭性可变的函数族,并利用该函数族求解初始支撑集;然后,提出了一种前向展望和后向延拓策略,对初始支撑集进行扩展,并从中选择出可以使残差最小化的一组支撑集为最优支撑集,从而确定在格DOA估计;最后,为了解决网格失配效应,利用DOA粗估计与离格偏差之间的联合稀疏性,通过交替方向迭代联合求解DOA粗估计与离格偏差,获得离格DOA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相比,在信噪比为-8 dB时,所提算法的DOA估计精度提高了66.36%。此外,当冲击噪声特征指数大于0.6时,所提算法对目标DOA的估计误差可以控制在1°以内。仿真结果充分说明了所提算法可在冲击噪声下实现高精度的DOA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近似l 0范数 冲击噪声 指数族分布函数 前向展望 后向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连续自由度的新型互质阵列
13
作者 贺顺 秦乐 +1 位作者 杨志伟 孙楠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432,共9页
针对互质阵列差分共阵存在孔洞导致阵列估计性能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质阵列。首先,通过分析差分共阵的结构,得出互质阵列移除部分物理阵元不会影响阵列的连续延迟;然后,利用孔三角形表示所有的孔洞元素,将移除的阵元重新排... 针对互质阵列差分共阵存在孔洞导致阵列估计性能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质阵列。首先,通过分析差分共阵的结构,得出互质阵列移除部分物理阵元不会影响阵列的连续延迟;然后,利用孔三角形表示所有的孔洞元素,将移除的阵元重新排列在由孔洞位置决定的稀疏位置上,以优化阵列结构,增加连续延迟的同时减小阵元间的互耦;随后,讨论移动阵元对差分共阵的影响,推导了所提阵列连续延迟范围的数学表达式;最后,通过使用相同物理阵元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阵列相较于其他互质阵列在DOA估计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质阵列 DOA估计 差分共阵 连续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关联规则与LSTM的机场进港延误等级预测
14
作者 李善梅 王端阳 +3 位作者 唐锐 李艳伟 李锦辉 纪亚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6,共8页
为提升空中交通运行安全,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关联规则挖掘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延误等级预测方法。首先,选取平均航班延误时间和延误率作为机场进港延误度量指标,并分析其时空关联特性;其次,基于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划分机场进港延误等级... 为提升空中交通运行安全,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关联规则挖掘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延误等级预测方法。首先,选取平均航班延误时间和延误率作为机场进港延误度量指标,并分析其时空关联特性;其次,基于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划分机场进港延误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基于频繁模式增长(FP-Growth)算法挖掘机场进港延误的时空关联规则;然后,基于规则数据以及延误指标数据构建样本数据,作为长短时记忆(LSTM)模型的输入,输出为未来时段机场进港延误等级,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规则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最后,采用美国航班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总体预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0.91,不同时段的预测准确率均在80%以上,注意力层网络的连接权重可解释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关联规则 长短时记忆(LSTM) 机场进港 延误等级 延误预测 空中交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R运行的进场航班排序优化
15
作者 康瑞 杨敏 +1 位作者 林子怡 杨正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289-8296,共8页
提升航空器运行效率,获取航空运输利益最大化,是中国民航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研究表明,EoR进近(Established on RNP AR)在提升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将EoR进近与排序策略结合,以航班延误... 提升航空器运行效率,获取航空运输利益最大化,是中国民航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研究表明,EoR进近(Established on RNP AR)在提升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将EoR进近与排序策略结合,以航班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基于EoR的排序模型。对比分析基于EoR的独立运行与相关运行对航班延误时间的影响。针对大规模航班排序计算时解空间较大且要求时效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S形函数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S-shaped function based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A-PSO)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终端区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尾流安全间隔上,采用中国民航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RECAT-CN)运行标准。结果表明:EoR独立运行较相关运行减少总延误约38%、EoR独立运行模式下,本文算法较先到先服务(first come first served,FCFS)算法减少总延误约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场航班排序 粒子群优化算法 EoR独立运行 RECAT-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地震响应监测中震相初至实时拾取方法研究
16
作者 朱红光 梁世波 +1 位作者 白晓彬 许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目的】地震初至的实时自动拾取是地震响应监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地震预警、发出地震警报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博物馆环境复杂、信号非平稳、低信噪比、非周期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地震初至自动识别的实时拾取算... 【目的】地震初至的实时自动拾取是地震响应监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地震预警、发出地震警报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博物馆环境复杂、信号非平稳、低信噪比、非周期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地震初至自动识别的实时拾取算法。【方法】将博物馆可能存在的振动信号,与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等条件下的地震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二者之间的差异对地震初至进行实时拾取。首先,将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重构,用非递归滤波器阈值降噪法对含噪音地震数据进行降噪处理,提高信号信噪比,然后使用改进后的长短时窗均值比法(STA/LTA)求取地震初至时刻。并通过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在甘孜藏族博物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拾取验证。【结果】结果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地震初至拾取无论是在初至到时的拾取还是对于噪音的压制都有较大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在地震波达到后的前0.2 s内准确识别地震的到来,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初至 长短时窗均值比法 时频分析 小波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存车条件的动车组交路计划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家鑫 赵鹏 +2 位作者 乔珂 张璞 魏利亨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动车组交路计划是高速铁路运输生产计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研究编制动车组交路计划时充分考虑夜间停放、到发线运用条件等以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以一级检修周期为时间跨度构建动车组运用接续网络,考虑夜间存放地点、车站到发线运用、... 动车组交路计划是高速铁路运输生产计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研究编制动车组交路计划时充分考虑夜间停放、到发线运用条件等以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以一级检修周期为时间跨度构建动车组运用接续网络,考虑夜间存放地点、车站到发线运用、检修里程和检修时间等约束,建立以动车组使用数量最小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开发两阶段分支定界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动车运用所担当的列车为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动车组夜间存放地点和到发线运用合理的情况下,构建的模型相比既有人工编制方法可以有效节省动车组使用数量,同时能编制动车组车站到发线运用方案及夜间存放方案,节约铁路部门运营成本,为相关人员编制动车组交路计划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动车组交路计划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到发线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时频统误差条件下的联合时频差定位与观测站航迹优化方法
18
作者 肖敏睿 王巍 +1 位作者 尤明懿 陈新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近年来,无源定位技术在认知通信、频谱管控、电子战等众多领域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以其测量精度高、所需观测站数量少、具有唯一解且不易出现模糊现象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通常需要观测站之... 近年来,无源定位技术在认知通信、频谱管控、电子战等众多领域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以其测量精度高、所需观测站数量少、具有唯一解且不易出现模糊现象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通常需要观测站之间精确时频同步,然而当观测站的授时服务无法使用或受到干扰时,观测站之间的时频同步无法得到保证,时延频偏的存在将会对定位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时频统误差存在条件下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时频差定位与观测站航迹优化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交替迭代定位和观测站航迹优化这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替迭代定位中,通过对目标源位置和时频统误差的交替迭代估计,将参数的高维求解问题转化为了两个低维问题,大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其中交替迭代法的迭代初始值通过差分法获得。第二部分观测站航迹优化在第一部分定位估计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考虑目标源位置估计不确定性的观测站航迹优化代价函数,并基于粒子滤波方法进行了高效求解。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定位求解参数的计算复杂度较低;当测量噪声较小时,本文所提算法位置估计的均方根误差能够逼近克拉美罗下界;与无观测航迹优化相比,定位精度和时频统误差的估计准确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 到达频率差 时频统误差 交替迭代 航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搜索的高精度快速时频差估计方法
19
作者 李帅 刘波 +3 位作者 宋逸豪 李明 任杰 陈潇扬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0,共7页
时频差估计是多星无源定位的基础,其估计精度决定了无源定位系统的性能。针对当前时频差估计方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实时性差以及估计精度受限等难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级搜索的高精度快速时频差联合估计方法。该算法首先基于聚焦傅里... 时频差估计是多星无源定位的基础,其估计精度决定了无源定位系统的性能。针对当前时频差估计方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实时性差以及估计精度受限等难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级搜索的高精度快速时频差联合估计方法。该算法首先基于聚焦傅里叶变换对两颗卫星接收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减少频差估计范围,降低计算复杂度;然后,对分段数据进行前后向延拓以避免分段处理带来的相关损失,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两路信号互模糊函数,经谱峰搜索获取时频差粗估计值;最后,基于时频差粗估计值,采用信号相关谱细化方法获得精细时频差估计值。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提高参数估计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可为后续多星无源定位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差估计 高精度快速 多级搜索 互模糊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多站对捷变频信号时差和速度差时变性补偿与测量
20
作者 陈云飞 杨光 +2 位作者 郑泽星 周彬 田玉坤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0-748,共9页
针对运动多观测站场景下,捷变频信号时差、速度差难以通过长时间信号积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快速补偿时差测量方法和基于高阶差分观测量补偿的改进互模糊函数速度差测量方法。首先对运动多站时差、速度差的产生机... 针对运动多观测站场景下,捷变频信号时差、速度差难以通过长时间信号积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快速补偿时差测量方法和基于高阶差分观测量补偿的改进互模糊函数速度差测量方法。首先对运动多站时差、速度差的产生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基于观测站与辐射源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相对运动关系推导了时差变化率、速度差变化率等观测量的理论模型;最后对捷变频信号进行数学建模,对时差和速度差时变性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捷变频信号时差、径向速度差时变性补偿和高精度测量方法。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当信号积累时长达到1 s时,时差测量精度优于12 ns(r.m.s),速度差测量精度优于0.00135 m/s(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变频信号 时差(TDOA)估计 速度差(VDOA)估计 时变特性 互模糊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