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彭洪凯 程桯 +5 位作者 单鹏程 王宏杰 许月泠 危一飞 温冠楠 白天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组于术后1~7 d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30...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组于术后1~7 d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次,2次/d。分析2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追加次数和阿片类镇痛药用量,以及2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结果干预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追加次数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恶心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7 d的实验室检查(WBC、PLT、SCr、BUN、ALT、AS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后的部分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药物 有效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
2
作者 陈鑫 霍大勇 +1 位作者 王雪飞 张建勋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两组患者均采用... 目的基于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两组患者均采用麻醉诱导行髋部骨折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静脉输注0.9%的生理盐水,观察组联合静脉输注同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动脉舒张压、动脉收缩压、心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低血压、咳嗽、呕吐、心动过缓)。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均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且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骨折术患者在手术期间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高。因此,右美托咪定值得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术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镇痛效果 髋部骨折术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及术后镇痛疗效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凌斌 朱芸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产后抑郁、镇痛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南京市江宁医院麻醉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0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产后抑郁、镇痛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南京市江宁医院麻醉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0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行自控硬膜外泵镇痛,对照组采用布托啡诺0.15 mg/kg+托烷司琼4 mg+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研究组采用艾司氯胺酮0.2 mg/kg+帕洛诺司琼0.25 mg+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产后抑郁程度、疼痛程度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3、7、14 d产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 h静息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2、24 h静息、运动、宫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48 h的QoR-4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88,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应用于二次剖宫产产妇的术后,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程度及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恢复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剖宫产妇 镇痛效果 产后抑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彭文蕊 吴进 陆沁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评估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的... 目的评估吗啡作为佐剂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的前路腰方肌阻滞,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和佐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佐剂吗啡)。比较两组麻醉前、切皮时、肌瘤剥除时、术毕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比较两组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离开恢复室,术后4、24、48 h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点组内及组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药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至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佐剂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24、48 h,佐剂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尿潴留。两组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中添加佐剂吗啡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可增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后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腰方肌阻滞 佐剂 全麻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
5
作者 黄亚飞 陈桂丽 周伟亚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用经腹横肌平面阻滞,QLB-LSAL组46例采用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及镇静程度、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LB-LSAL组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B组(P<0.05);QLB-LSAL组术后2h、8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TAPB组,术后2h TAPB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QLB-LSAL组(P<0.05),术后8h、12h、24h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LSAL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总次数均少于TAPB组,首次按压时间长于TAP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不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而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欣 曹桂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析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产科产检并拟用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分析对象,对产妇编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方法分组,分设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 目的 探析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产科产检并拟用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分析对象,对产妇编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方法分组,分设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各5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不同时间段(镇痛前、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4.56±1.68)min、完全阻滞时间(12.35±2.4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14±1.87)、(23.41±2.13)min,镇痛持续时间(5.38±0.57)h长于对照组的(2.66±0.33)h,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376.22±61.23)min及总产程(427.71±82.2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2.42±88.21)、(484.77±112.42)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78±0.34)、(1.23±0.24)、(1.54±0.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0.41)、(1.87±0.27)、(3.23±1.1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0 min的Apgar评分及产妇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无痛分娩时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显著,不会增加母婴结局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镇痛效应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褚立梅 袁静静 +1 位作者 王涛 韩丽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大鼠采用背根神经结扎手术,B组大鼠采用鞘内注射葛根素联合背根神经结扎手术,C组大鼠不结扎背根神经,其他手术过程同A组。检测大鼠术后1、3...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大鼠采用背根神经结扎手术,B组大鼠采用鞘内注射葛根素联合背根神经结扎手术,C组大鼠不结扎背根神经,其他手术过程同A组。检测大鼠术后1、3、5和7 d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微镜下观察背根神经元细胞数量与形态,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术后1、3、5和7d,A组、B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与C组相比持续下降(P<0.05);术后3、5和7 d,B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均高于A组(P<0.05);术后5 d和7 d,A组、B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均低于C组(P<0.05);术后7d,B组大鼠的背根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背根神经节IL-6、IL-1β蛋白表达、染色情况评分高于A组、C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葛根素可有效减轻神经损伤引起的机械热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并可能通过降低背根神经内的IL-6和IL-1β表达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大鼠 背根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老年全麻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范俊 林建水 +2 位作者 刘小红 李琪 颜景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全麻髋部手术前行L_(4)横突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减轻围术期疼痛和应激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用量和提高术后苏醒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65岁及以上单侧髋关节手术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老年人全麻髋部手术前行L_(4)横突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减轻围术期疼痛和应激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用量和提高术后苏醒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65岁及以上单侧髋关节手术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阻滞组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L_(4)横突水平行ESPB(局麻药为0.3%罗哌卡因0.5 ml/kg),对照组未行ESPB。2组均采用喉罩全麻,诱导、麻醉维持方法一致。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术后8、24 h疼痛程度,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2组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结束至患者完全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术中和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记录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及苏醒质量评分。结果术后8、24 h静息及运动疼痛NRS评分阻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阻滞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皮后20 min阻滞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87.2±15.5)mm Hg vs.(96.7±16.9)mm Hg,P=0.026]。阻滞组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使用乌拉地尔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2.5(10.0,14.0)μg vs.12.5(12.5,17.5)μg,P=0.041;270(100,400)μg vs.600(448,800)μg,P<0.001;1例vs.11例,P=0.001]。入麻醉后恢复室30 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阻滞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分vs.5(4,5)分,P<0.001]。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头晕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L_(4)横突水平行ESPB可降低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减少老年髋部手术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用量,提高术后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髋部手术 老年患者 镇痛效果 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对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同鑫 张明军 +3 位作者 周晓军 金冉 代志恒 聂艳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探究纳布啡对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唇腭裂小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纳布啡组(39例)。纳布啡组麻醉诱导前推注0.2 mg... 目的探究纳布啡对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唇腭裂小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纳布啡组(39例)。纳布啡组麻醉诱导前推注0.2 mg·kg^(-1)纳布啡,给予对照组罗库溴铵、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记录两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镇静评分量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拔管后30 min(T_(0))、1 h(T_(1))、2 h(T_(2))、4 h(T_(3))镇静、镇痛效果;从患儿术前、术毕、术后30 min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评估患儿麻醉效果。结果纳布啡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镇痛评分主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T_(1)、T_(2)、T_(3)镇静评分、镇痛评分均较T_(0)下降;组间比较,纳布啡组T_(0)、T_(1)、T_(2)、T_(3)时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主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处理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术毕及术后30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升高,组间比较,纳布啡组术毕及术后30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纳布啡组躁动、呼吸道分泌液增多、呼吸抑制等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5.64%)(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缩短苏醒时间,镇痛、镇静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纳布啡 镇痛效果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乌茜草水煎液抗炎、镇痛和止泻作用研究
10
作者 满敬元 吴金措姆 +4 位作者 王学红 格桑卓嘎 班旦 郝宝成 拉巴次旦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为了确证逆乌茜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止泻作用,按照试验设计将2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逆乌茜草水煎液组分别灌胃低剂量(0.3033 g/kg)、中剂量(0.9100 g/kg)、高剂量(2.7300 g/kg)的逆乌茜草水煎液,同时每个试验设立模型对照... 为了确证逆乌茜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止泻作用,按照试验设计将2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逆乌茜草水煎液组分别灌胃低剂量(0.3033 g/kg)、中剂量(0.9100 g/kg)、高剂量(2.7300 g/kg)的逆乌茜草水煎液,同时每个试验设立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法、炭末推进测定法和粪便含水量称重法对逆乌茜草水煎液进行抗炎、镇痛、涩肠和止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逆乌茜草水煎液中剂量组二甲苯引起的耳廓肿胀率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并能延长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潜伏期,但作用不显著,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疼痛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且随药物剂量增大,小鼠疼痛扭体抑制率明显升高,表明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逆乌茜草水煎液能抑制炭末在小鼠小肠内的推动,说明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涩肠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3 d,逆乌茜草水煎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粪便中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综上,逆乌茜草水煎液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镇痛作用和止泻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涩肠作用,可作为犊牛腹泻潜在的候选治疗药物进行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乌茜草水煎液 抗炎 镇痛 止泻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祥祥 王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全麻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 目的探究全麻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0.2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0.50%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前(T_(0))、拔管时(T_(1))、拔管后30 min(T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羟色胺(5-HT)、P物质;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AP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MAP、HR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1)~T_(2)时,研究组MAP、H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5-HT、P物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5-HT、P物质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1)~T_(2)时,研究组VAS评分、5-HT、P物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全麻切除术中0.50%的罗哌卡因相较于0.25%的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更佳,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和夜间睡眠质量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12
作者 杨波 姚富 +2 位作者 诸源江 张宇 于天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UG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和夜间睡眠质量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开展TKA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51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UG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和夜间睡眠质量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开展TKA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5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35~24.65 kg/m^(2),平均BMI 23.51 kg/m^(2)。以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镇痛和UGCFNB。比较术后4、8、12、24 h静息状态下和被动运动状态下的镇痛效果,测量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情况并对两组股四头肌肌力进行比较,评估两组术后的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下[分(3.43±0.51)vs(3.71±0.55)分、(3.06±0.45)分vs(3.23±0.48)分、(1.15±0.17)分vs(2.97±0.44)分、(1.07±0.16)分vs(2.44±0.36)分、(0.87±0.13)分vs(1.71±0.25)分]和术后24、48 h被动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41±0.66)分vs(6.34±0.95)分、(4.85±0.57)分vs(6.76±1.01)分。P<0.05]。术后24、48 h两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较术前12 h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较大[(46.36±6.95)°vs(32.93±4.93)°、(66.41±9.96)°vs(47.52±7.12)°。P<0.05];两组睡眠质量较术前相比较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术后6 h、24 h、48 h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43±0.66)分vs(6.54±0.98)分、(2.07±0.31)分vs(4.63±0.69)分,(1.84±0.27)分vs(3.95±0.59)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10/45)(P<0.05)。结论UGCFNB对TKA术后患者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且不会对股四头肌肌力造成影响,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连续股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产妇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观察
13
作者 李晓燕 赵亦红 +4 位作者 刘敏 徐丹丹 金勤 刘维 柴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揿针疗法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产妇剖宫产术后宫缩痛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合并乙型肝炎感染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揿针疗法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产妇剖宫产术后宫缩痛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合并乙型肝炎感染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揿针疗法。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自觉疼痛评估表评估两组产妇术后宫缩痛、切口疼痛情况及术后24 h内镇痛效果;采用镇静评分量表(Ramsay评分)评估两组产妇镇静状态;采用舒适评分(BCS)和自拟满意度评价表分别评价两组产妇舒适度及对治疗的满意度。比较两组产妇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肝功能Child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2~24 h镇痛优良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切口疼痛及宫缩痛VAS评分均高于术后6 h(P<0.05);试验组术后6 h和24 h切口疼痛及宫缩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不同时间段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4 h BCS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肝功能Child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能减轻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宫缩痛,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剖宫产术 宫缩痛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艾司唑仑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武珊珊 张文杰 +2 位作者 王茜 李佳 闫佳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艾司唑仑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术前给予塞来昔布和艾...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艾司唑仑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术前给予塞来昔布和艾司唑仑,对照组术前不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2 h,术后2、5、10、24、36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2 h焦虑(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发生及术后12、24和36 h吗啡的使用量。结果试验组术后5、10、24、36、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试验组、心率(HR)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试验组、对照组患者MAP均高于麻醉前,HR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呕吐和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焦虑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2、24和36 h吗啡的使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艾司唑仑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术后下床活动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可降低患者术后呕吐和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焦虑状态,降低术后吗啡的使用量,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腹腔镜胆囊手术 塞来昔布 镇痛效果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即刻镇痛的效果及机制
15
作者 张润龙 杨震杰 +6 位作者 于天源 萨出拉 陈金平 张英琦 刘家玥 张汉钰 孙佳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即刻镇痛的效果及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9只。模型组、推拿组构建轻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假手术组仅暴露神... 目的观察三法三穴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即刻镇痛的效果及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9只。模型组、推拿组构建轻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并缝合。造模后7 d,推拿组给予三法三穴推拿干预,每穴每法1 min,共9 min;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仅抓握束缚9 min,不干预。分别于造模前(T1)、造模后推拿前(T2)、推拿后(T3)采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评价即刻镇痛效果;评价结束后,取大鼠腰膨大节段脊髓背角组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及钾氯协同转运蛋白2(KCC2)蛋白,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分化簇68(CD68)、细胞癌基因Fos(c-Fos)。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2、T3时点MWT、TWL均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T3时点MWT、TWL均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背角组织BDNF、TrkB表达均高(P均<0.05),KCC2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脊髓背角组织BDNF、TrkB表达均低(P均<0.05),KCC2表达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背角组织IBA-1、CD68、c-Fos荧光强度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CD68、c-Fos荧光强度低(P均>0.05)。结论三法三穴推拿在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中具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变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相互作用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三法三穴 推拿 即刻镇痛效果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多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文勇 党友 +1 位作者 王普育 吴召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12-2016,共5页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多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医院接受多指切除术治疗的109例患儿纳入研究,按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5例)。均接受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其中接受罗哌...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多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医院接受多指切除术治疗的109例患儿纳入研究,按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5例)。均接受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其中接受罗哌卡因麻醉的纳入对照组,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的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及麻醉情况。以术前(T_(0))、切皮时(T_(1))、切皮后10 min(T_(0))、20 min(T_(3))、30 min(T_(4))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前和术后3、6、12、24 h)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综合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T_(2)~T_(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6、12、24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6.36%(53/55)]高于对照组[81.48%(44/5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45%(3/55)]与对照组[9.26%(5/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多指手术中的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稳定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水平,且安全性可靠,患儿家属对其整体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艾司氯胺酮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小儿多指切除手术 血流动力学水平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应用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李培志 曲俊星 +1 位作者 陈胜阳 孙志恒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究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对术后镇痛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需要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成3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n=60);B组:利... 目的探究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对术后镇痛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需要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成3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n=60);B组:利多卡因组(n=60);C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n=60),分别比较3组术后6、12、24、48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C组较A组、B组T1、T2、T3、T4时VAS评分更低,且A组较B组各阶段评分更低(P<0.05);C组较A组、B组T2、T3、T4时术后TNF-α、IL-6水平更低(P<0.05),且A组较B组术后TNF-α、IL-6水平更低(P<0.05);C组较A组、B组术后6、12、24、48h认知功能评分更高(P<0.05),但A组、B组无明显差异(P>0.05);上述结果均表明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之间VAS、MMSE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而且能较快恢复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 胸腔镜手术 镇痛效果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减重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伟新 王朋飞 王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减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减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0))、切皮时(T_(1))、术毕时(T_(2))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6、12、24 h时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记录术后72 h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整体分析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T_(1)、T_(2)时E、NE、HR、MAP较T_(0)升高,T_(2)较T_(1)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T_(1)、T_(2)时E、NE、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术后疼痛: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2、24 h时VAS评分较术后6 h升高,术后24 h较12 h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减重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全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手术 超声引导 胸椎旁阻滞 应激反应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胡止痛滴丸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5-HT、PGE_(2)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庞丹彤 贺奕博 张蕾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元胡止痛滴丸术前口服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元胡止痛滴丸术前口服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术前2h口服元胡止痛滴丸,对照组术前不予元胡止痛滴丸。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h的Ramsay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1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h血清5-HT、PGE_(2)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h的Ramsay镇静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及24h的Ramsay镇静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的VA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2h血清5-HT、PGE_(2)水平高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P<0.05);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元胡止痛滴丸术前口服可以有效减轻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调节血清5-HT、PGE_(2)水平,镇痛效果较好,而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镇痛效果 前列腺素E_(2) 元胡止痛滴丸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镇痛效果分析
20
作者 张圆 马亮 +1 位作者 黄涛 王海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5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AP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镇痛)、对照...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AP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每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T1(1 h)、T2(6 h)、T3(12 h)、T4(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比较诱导前、拔管后5 min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T1、T2、T3、T4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5 min的炎症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AP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