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抗战时期小说中的南方精神及其统一战线书写
1
作者 蓝善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7,共10页
全面抗战时期小说中的南方精神,是基于地域经验生成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立,包含着南渡文人在伟大的救亡叙事中的启蒙反思和他乡经验,蕴含着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坚守和现代性省思,包容着差异性的民族主体重建努力,体现为坚定巩固抗日统一战... 全面抗战时期小说中的南方精神,是基于地域经验生成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立,包含着南渡文人在伟大的救亡叙事中的启蒙反思和他乡经验,蕴含着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坚守和现代性省思,包容着差异性的民族主体重建努力,体现为坚定巩固抗日统一战线的小说书写。战时南渡作家骆宾基、茅盾、巴金等以漂泊者身份将南方视为民族救亡的新空间,开掘出更广阔的民族精神视野和更坚实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了南方精神的形而上维度。战时南方本土作家司马文森、于逢等以“在地者”身份,植根生存家园发掘南方的伦理本质与民间抗战的坚韧力量,突破二元论书写南中国的抗战,将南方性融化为小说叙事的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小说 统一战线 南方精神 南渡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原住民作家的抗日小说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台湾原住民作家的抗日小说以本民族精神及本民族体验的真实性而与其他的抗日小说有明显不同的风格,特别是把原住民的原始英雄主义与抗日精神结合来写的作品,一方面显示了原始英雄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意义体现,另一方面这样的作品既... 台湾原住民作家的抗日小说以本民族精神及本民族体验的真实性而与其他的抗日小说有明显不同的风格,特别是把原住民的原始英雄主义与抗日精神结合来写的作品,一方面显示了原始英雄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意义体现,另一方面这样的作品既显示了原住民作家创作的独特性,也显示了这样的题材也许只能是原住民作家才可拥有的专利和特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原住民作家 抗日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抗战小说巡礼
3
作者 陈思广 张博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9,共6页
1937年7月7日至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时期,我们称之为全面抗战初期。从初期以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崇拜的激昂情怀颂扬英雄,到触目战争的惨烈埋下血染河山的悲情记忆以及传递仁人志士所应有的民族情怀与精神救赎... 1937年7月7日至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时期,我们称之为全面抗战初期。从初期以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崇拜的激昂情怀颂扬英雄,到触目战争的惨烈埋下血染河山的悲情记忆以及传递仁人志士所应有的民族情怀与精神救赎,再到暴露大后方的种种积弊引发人们对国民性的反思、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性格的重塑,全面抗战初期的中国抗战小说与现实同步,与沉思同行。更令人振奋的是,产生了《在其香居茶馆里》这样"伟大的作品"与邢幺吵吵这一"不灭的典型",这是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抗战小说创作中人物塑造最为突出的成就;长篇抗战小说不再势单力薄,而是开始大量涌现,齐同、张恨水、陈瘦竹等的抗战小说在这一时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全面抗战初期的中国抗战小说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承前启后,稳步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初期 中国抗战小说 巡礼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北作家群抗战小说的复仇主义精神
4
作者 闫秋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73,共4页
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本题材和主题都与阶级压迫和民族反抗相关,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左翼文学,只不过在表现民众的反抗精神时,相对疏离了政治性,而接近了原始本能的复仇精神。东北大野的洪荒雄浑、赋予了东北作家群一种宏大的... 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本题材和主题都与阶级压迫和民族反抗相关,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左翼文学,只不过在表现民众的反抗精神时,相对疏离了政治性,而接近了原始本能的复仇精神。东北大野的洪荒雄浑、赋予了东北作家群一种宏大的气魄,他们把一种原始复仇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融入到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去,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令人震撼的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萧红 抗战小说 复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中期抗战小说检视
5
作者 陈思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3,共6页
全面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较之抗战初期,无论是抒写英雄人物,呼唤民族伟力,还是继续揭露后方丑态,讽刺黑暗现实,都显得更为理性,更为深沉,特别是沙汀、艾芜、张恨水等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大后方农村与城镇的社会生活百态,将尖锐的政... 全面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较之抗战初期,无论是抒写英雄人物,呼唤民族伟力,还是继续揭露后方丑态,讽刺黑暗现实,都显得更为理性,更为深沉,特别是沙汀、艾芜、张恨水等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大后方农村与城镇的社会生活百态,将尖锐的政治揭露与对社会黑暗的剖析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表现出现实斗争中的迫切主题,将中国讽刺小说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而陈瘦竹、萧红、陈铨等作家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对思想启蒙的呼唤以及宣扬民族主义的小说创作,成为抗战小说的另一维度,体现出抗战中心话语下多元的主题诉求,也使得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呈现出与抗战初期迥然有异的嬗变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中期 抗战小说 检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40年代的文化反思小说潮
6
作者 王晓初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3-70,共8页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40年代,无论是在后方,还是在“孤岛”及其沦陶后的上海,都出现了一批反思我们民族的生命状态及其文化传统的小说。这股文化反思小说潮不仅是抗战的需要,也是“五四”启蒙主义的历史延伸与深化。它不仅继续了“国民...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40年代,无论是在后方,还是在“孤岛”及其沦陶后的上海,都出现了一批反思我们民族的生命状态及其文化传统的小说。这股文化反思小说潮不仅是抗战的需要,也是“五四”启蒙主义的历史延伸与深化。它不仅继续了“国民性”的解剖,而且把这种解剖的重要从个体性格拓展到民族整个精神,从下层民众拓展到知识分子自身,乃至对人类自身进行反思;同时随着反思内容的拓展,也促进了反思艺术方式的发展,从而在艺术上获得了某种长足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文化 反思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语境下的丰村小说论
7
作者 袁桂娥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89-91,共3页
丰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活跃的河南乡土作家。丰村自觉归依文学主潮,着力战争和抗日英雄的描写,并注重揭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弱点,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作风格看,丰村将传统说唱与现代叙事有机融合,体现出强烈的大众风格。
关键词 抗战语境 丰村小说 启蒙精神 大众格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鲁大地抗战历史的两岸叙事比较——以长篇小说《大动乱》和《苦菜花》为例
8
作者 陈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8-75,共8页
齐鲁大地既是抗战时期较早沦陷且为国共军队活动频繁的抗日主战场之一,又是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动乱》和《苦菜花》作为海峡两岸同时期描写这一地域抗战历史的小说作品,其所呈现的政治历史文化审美上的异同显然具... 齐鲁大地既是抗战时期较早沦陷且为国共军队活动频繁的抗日主战场之一,又是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动乱》和《苦菜花》作为海峡两岸同时期描写这一地域抗战历史的小说作品,其所呈现的政治历史文化审美上的异同显然具有文学史的典范意义。在海峡两岸结束严重对峙正走向和平发展并共同迎来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开展两岸抗战小说的比较研究亦不乏政治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齐鲁大地 抗日小说 《大动乱》 《苦菜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犁小说中的抗战与乡土
9
作者 杨昊 王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133,共8页
孙犁“最喜爱”的抗战小说以冀中平原和太行山区为背景,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乡土色彩中包含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呈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战的需求。在抗战风云下,乡土的风物、习俗以及文化性格生发出新的内涵。孙犁的小说之所... 孙犁“最喜爱”的抗战小说以冀中平原和太行山区为背景,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乡土色彩中包含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呈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战的需求。在抗战风云下,乡土的风物、习俗以及文化性格生发出新的内涵。孙犁的小说之所以能在抗战文学中独树一帜,离不开乡土文化赋予的力量与风采。他的小说诗意地呈现了抗战时期乡土文化的时代内涵,在194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孙犁将时代性与乡土文化相融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战 乡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