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
24
1
作者
雷新涛
赵艳龙
+7 位作者
姚全胜
何衍彪
孙光明
马蔚红
王松标
王一承
罗文杨
詹儒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在对此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选种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杧果炭疽病高致病性菌株,对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果品种抗病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果...
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在对此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选种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杧果炭疽病高致病性菌株,对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果品种抗病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果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爱文杧、乳杧、海豹、龙井大杧等为高感品种;紫花杧、金煌、实选-4、spooner为高抗品种;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Mallika、桂香、凯特等为中抗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的抗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炭疽病
抗病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眼采后炭疽病及对贮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爱媛
陈维信
程海慧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研究了广东龙眼采后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发生情况和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以及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龙眼采收后在常温(28℃)下贮藏,3~4d后开始表现炭疽病症状,6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89.7%,8d...
研究了广东龙眼采后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发生情况和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以及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龙眼采收后在常温(28℃)下贮藏,3~4d后开始表现炭疽病症状,6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89.7%,8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99.3%。龙眼从幼果期开始受到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达到90%。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高的龙眼果实采后变褐腐烂快,贮藏效果差。采收时龙眼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采收后贮藏效果越好。在龙眼果实生长期间喷雾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龙眼采收后炭疽病发生程度,提高龙眼贮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炭疽病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兰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15
3
作者
姚锦爱
黄鹏
+2 位作者
余德亿
吕苏敏
林丽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40-1944,共5页
以福建漳州和福州地区的建兰炭疽病病株为试验材料,分离、鉴定病原菌,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建兰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最适光照为...
以福建漳州和福州地区的建兰炭疽病病株为试验材料,分离、鉴定病原菌,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建兰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最适光照为完全黑暗或12 h光暗交替,最适碳源为蔗糖或淀粉,最适氮源为NH4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兰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芒果炭疽病菌多重巢式PCR检测体系建立及田间快速检测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贺
彭军
+3 位作者
喻群芳
漆艳香
谢艺贤
蒲金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2-957,共6页
以芒果炭疽病病原菌rDNA-ITS为靶标,建立并完善多重巢式PCR检测技术,结合常规形态学特征分析,对中国华南地区10个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达2 fg/μL、重复性强、可操作性强,能同时检测、区分2种病原菌,...
以芒果炭疽病病原菌rDNA-ITS为靶标,建立并完善多重巢式PCR检测技术,结合常规形态学特征分析,对中国华南地区10个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达2 fg/μL、重复性强、可操作性强,能同时检测、区分2种病原菌,能够应用于田间炭疽病害的检测工作,也是常规形态学鉴定的补充。利用该技术检测到田间芒果炭疽病存在胶孢、尖孢2种病原菌的复合侵染,该结果为后续开展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
多重巢式PCR
胶孢炭疽菌
尖孢炭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多粘类芽胞杆菌防治油茶炭疽病初探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飞
胡本进
+3 位作者
李昌春
周子燕
徐丽娜
李瑞雪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多粘类芽胞杆菌是一种能防治多种病原真菌病害的生防细菌。通过室内孢子萌发抑制率、抑菌率测定、林间防治试验首次研究不同芽胞浓度的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DN-1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终浓度在(10~16...
多粘类芽胞杆菌是一种能防治多种病原真菌病害的生防细菌。通过室内孢子萌发抑制率、抑菌率测定、林间防治试验首次研究不同芽胞浓度的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DN-1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终浓度在(10~160)亿芽胞/L(667 m^2用水量50 L)时,对4株油茶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孢子萌发抑制率41.50%~88.75%;抑菌率35.81%~77.56%;在汤池镇和舒茶镇两地,发病初期施药后30 d林间防效为29.80%~68.91%和31.11%~67.55%;发病高峰期施药后30 d林间防效为26.61%~50.20%和21.95%~52.66%;DN-1终浓度160亿芽胞/L时,在发病初期施药两地林间防治效果与百菌清相当;而在发病高峰期施药林间防治效果低于百菌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胞杆菌
油茶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孢子萌发抑制率
抑菌率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处理对四种果实上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
6
6
作者
程海慧
陈维信
刘爱媛
《西南园艺》
2005年第3期4-6,8,共4页
从荔枝、龙眼、杧果、木瓜果皮中分离出的炭疽病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不同来源的菌株对4种果实及叶片的致病力和对热处理的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在48℃温水中处理10min后萌发率显...
从荔枝、龙眼、杧果、木瓜果皮中分离出的炭疽病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不同来源的菌株对4种果实及叶片的致病力和对热处理的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在48℃温水中处理10min后萌发率显著降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或55℃5min。菌丝比分生孢子对热处理的敏感性低。48℃温水处理2~30min对菌丝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在52℃、55℃温水中处理5min或60℃温水中处理2min后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30min。热水浴处理是防治?果、木瓜采后炭疽病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处理温度和时间可选用52~55℃5~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作用
热处理
防治效果
果实
胶孢炭疽菌
分生孢子
菌丝生长速度
致死温度
显著性差异
炭疽病菌
温水处理
水浴处理
处理温度
瓜果皮
致病力
萌发率
敏感性
荔枝
龙眼
采后
木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梨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被引量:
6
7
作者
陈国平
赵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研究了梨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初步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煎汁培养基中以梨果和梨枝培养基较有利于菌丝生长,梨果培养基有利于产孢;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
研究了梨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初步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煎汁培养基中以梨果和梨枝培养基较有利于菌丝生长,梨果培养基有利于产孢;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5℃;菌落产孢能适应较广的pH范围,以pH=3产孢量最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6℃,黑暗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在测试的碳源中,麦芽糖、乳糖和葡萄糖最适宜菌丝生长,蔗糖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酵母膏、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宜菌丝生长,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宜产孢。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咪鲜胺锰盐、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毒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炭疽病
梨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竹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鲁春富
郑梦兰
+2 位作者
李雪涛
杨振
吴佳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1994年3-4月安吉县发现部分毛竹林区上年新竹发病死亡,面积达820 hm^(2),涉及6个乡镇街道,死竹逾10万株。1994年7月安吉县林业局森防站对该病害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经三年多的林区调查试验发现,该病害在林间表现为二种病状:一是当年初...
1994年3-4月安吉县发现部分毛竹林区上年新竹发病死亡,面积达820 hm^(2),涉及6个乡镇街道,死竹逾10万株。1994年7月安吉县林业局森防站对该病害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经三年多的林区调查试验发现,该病害在林间表现为二种病状:一是当年初夏枯死类型;二是隔年枯死类型。经分离、接种,再分离,证实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毛竹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
24
1
作者
雷新涛
赵艳龙
姚全胜
何衍彪
孙光明
马蔚红
王松标
王一承
罗文杨
詹儒林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出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8-842,共5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1181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基金项目(RKY0520)。
文摘
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在对此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选种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杧果炭疽病高致病性菌株,对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果品种抗病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果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爱文杧、乳杧、海豹、龙井大杧等为高感品种;紫花杧、金煌、实选-4、spooner为高抗品种;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Mallika、桂香、凯特等为中抗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的抗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关键词
杧果
炭疽病
抗病性
鉴定
Keywords
Mango
cou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667.7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眼采后炭疽病及对贮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爱媛
陈维信
程海慧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B20501011)
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2002B60116)。
文摘
研究了广东龙眼采后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发生情况和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以及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龙眼采收后在常温(28℃)下贮藏,3~4d后开始表现炭疽病症状,6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89.7%,8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99.3%。龙眼从幼果期开始受到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达到90%。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高的龙眼果实采后变褐腐烂快,贮藏效果差。采收时龙眼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采收后贮藏效果越好。在龙眼果实生长期间喷雾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龙眼采收后炭疽病发生程度,提高龙眼贮藏效果。
关键词
龙眼
炭疽病
贮藏
Keywords
Longan
anthracnose ( cou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torage
分类号
S667.2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兰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
15
3
作者
姚锦爱
黄鹏
余德亿
吕苏敏
林丽萍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40-1944,共5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10NZ0003-2)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计划项目(2010R1026-4
2011R1026-7)
文摘
以福建漳州和福州地区的建兰炭疽病病株为试验材料,分离、鉴定病原菌,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建兰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最适光照为完全黑暗或12 h光暗交替,最适碳源为蔗糖或淀粉,最适氮源为NH4NO3。
关键词
建兰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培养条件
Keywords
Cymbidium ensifolium
cou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anthracnos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Culturecondition
分类号
S682.3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S432.44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芒果炭疽病菌多重巢式PCR检测体系建立及田间快速检测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贺
彭军
喻群芳
漆艳香
谢艺贤
蒲金基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2-957,共6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o.201203092-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本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1630042013020
No.1630042013021)
文摘
以芒果炭疽病病原菌rDNA-ITS为靶标,建立并完善多重巢式PCR检测技术,结合常规形态学特征分析,对中国华南地区10个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达2 fg/μL、重复性强、可操作性强,能同时检测、区分2种病原菌,能够应用于田间炭疽病害的检测工作,也是常规形态学鉴定的补充。利用该技术检测到田间芒果炭疽病存在胶孢、尖孢2种病原菌的复合侵染,该结果为后续开展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
多重巢式PCR
胶孢炭疽菌
尖孢炭疽菌
Keywords
Mango
anthracnose
Multiplex nested-PCR
cou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分类号
S436.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多粘类芽胞杆菌防治油茶炭疽病初探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飞
胡本进
李昌春
周子燕
徐丽娜
李瑞雪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基金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项目"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新型药剂配方研制与应用"
14A1127)
文摘
多粘类芽胞杆菌是一种能防治多种病原真菌病害的生防细菌。通过室内孢子萌发抑制率、抑菌率测定、林间防治试验首次研究不同芽胞浓度的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DN-1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终浓度在(10~160)亿芽胞/L(667 m^2用水量50 L)时,对4株油茶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孢子萌发抑制率41.50%~88.75%;抑菌率35.81%~77.56%;在汤池镇和舒茶镇两地,发病初期施药后30 d林间防效为29.80%~68.91%和31.11%~67.55%;发病高峰期施药后30 d林间防效为26.61%~50.20%和21.95%~52.66%;DN-1终浓度160亿芽胞/L时,在发病初期施药两地林间防治效果与百菌清相当;而在发病高峰期施药林间防治效果低于百菌清。
关键词
多粘类芽胞杆菌
油茶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孢子萌发抑制率
抑菌率
防治效果
Keywords
Paenibacillus polymyxa
camellia
anthracnos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conidia germination inhibition rate
fungistatic rate
field control effect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处理对四种果实上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
6
6
作者
程海慧
陈维信
刘爱媛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西南园艺》
2005年第3期4-6,8,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B20501011)
广东省果蔬采后重点实验室项目(2002B60116)。
文摘
从荔枝、龙眼、杧果、木瓜果皮中分离出的炭疽病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不同来源的菌株对4种果实及叶片的致病力和对热处理的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在48℃温水中处理10min后萌发率显著降低。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或55℃5min。菌丝比分生孢子对热处理的敏感性低。48℃温水处理2~30min对菌丝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在52℃、55℃温水中处理5min或60℃温水中处理2min后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30min。热水浴处理是防治?果、木瓜采后炭疽病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处理温度和时间可选用52~55℃5~10min。
关键词
抑制作用
热处理
防治效果
果实
胶孢炭疽菌
分生孢子
菌丝生长速度
致死温度
显著性差异
炭疽病菌
温水处理
水浴处理
处理温度
瓜果皮
致病力
萌发率
敏感性
荔枝
龙眼
采后
木瓜
Keywords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anthracnose
Litchi
Longan
Mango
Papaya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TG161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梨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被引量:
6
7
作者
陈国平
赵杰
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泥城站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沪农推字(2015)第1-4号]
文摘
研究了梨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初步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煎汁培养基中以梨果和梨枝培养基较有利于菌丝生长,梨果培养基有利于产孢;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5℃;菌落产孢能适应较广的pH范围,以pH=3产孢量最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6℃,黑暗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在测试的碳源中,麦芽糖、乳糖和葡萄糖最适宜菌丝生长,蔗糖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酵母膏、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宜菌丝生长,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宜产孢。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咪鲜胺锰盐、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毒力较高。
关键词
梨炭疽病
梨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Keywords
Pear
anthracnos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ungicides
分类号
S436.6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竹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鲁春富
郑梦兰
李雪涛
杨振
吴佳
机构
安吉县林业局
安吉县梅溪镇农办
出处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文摘
1994年3-4月安吉县发现部分毛竹林区上年新竹发病死亡,面积达820 hm^(2),涉及6个乡镇街道,死竹逾10万株。1994年7月安吉县林业局森防站对该病害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经三年多的林区调查试验发现,该病害在林间表现为二种病状:一是当年初夏枯死类型;二是隔年枯死类型。经分离、接种,再分离,证实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毛竹炭疽病。
关键词
毛竹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初步研究
Keywords
Bamboo
anthracnos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reliminary study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
雷新涛
赵艳龙
姚全胜
何衍彪
孙光明
马蔚红
王松标
王一承
罗文杨
詹儒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龙眼采后炭疽病及对贮藏效果的影响
刘爱媛
陈维信
程海慧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建兰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姚锦爱
黄鹏
余德亿
吕苏敏
林丽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芒果炭疽病菌多重巢式PCR检测体系建立及田间快速检测
张贺
彭军
喻群芳
漆艳香
谢艺贤
蒲金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株多粘类芽胞杆菌防治油茶炭疽病初探
胡飞
胡本进
李昌春
周子燕
徐丽娜
李瑞雪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热处理对四种果实上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
程海慧
陈维信
刘爱媛
《西南园艺》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梨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陈国平
赵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毛竹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鲁春富
郑梦兰
李雪涛
杨振
吴佳
《林业科技情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