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0世纪越南版《千字文》类蒙书研究
1
作者 郑梦娟 杨德心 赵守辉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7,共13页
中国古代蒙学书《千字文》也是古代越南儿童学习汉语的重要教科书,越南学者还编写了众多仿作版。由仿作版《摘字解音歌》改动而来的《千字文解音》,以及进一步加注国语字的《千字文译国语》,更是广为流传。通过对两书用字的义场密度和... 中国古代蒙学书《千字文》也是古代越南儿童学习汉语的重要教科书,越南学者还编写了众多仿作版。由仿作版《摘字解音歌》改动而来的《千字文解音》,以及进一步加注国语字的《千字文译国语》,更是广为流传。通过对两书用字的义场密度和义场层次分析,对其部首、偏旁的表意功能和数量的考察,以及与中国当代国际中文教育和国民教育权威教学字表的对比,发现其主要特点包括:(1)整句合辙押韵,注音方式逐渐科学化;(2)词义的纵横关联性较高;(3)收录的汉字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实用性。时至今日,越版《千字文》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1)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其族字连句法、语义关联法等教学策略,可提升学习者的汉字联想记忆能力;(2)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该书可作为越南人或越南华裔学习、传承当地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金钥匙;(3)在语言规划研究方面,该书记录了越南语言生活的重要历史变化,启示语言政策制定者要慎重处理语言的技术功能与人文价值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国际中文教育 《千字文》 《千字文解音》 《千字文译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生”“活”“存”“在”本义的存在论意义--存在论的“汉语哲学”诠释
2
作者 黄玉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共10页
汉语“本体论”与“存在论”应当严格地区别开来,前者对应传统的“ontology”,后者对应的则应当是“Being theory”,因为后者思考的并非形而上的存在者,而是前存在者的存在。尽管前者可以汉译为“存有论”,但后者却不能,因为汉语“有”... 汉语“本体论”与“存在论”应当严格地区别开来,前者对应传统的“ontology”,后者对应的则应当是“Being theory”,因为后者思考的并非形而上的存在者,而是前存在者的存在。尽管前者可以汉译为“存有论”,但后者却不能,因为汉语“有”的本义是一种存在者化的观念,在哲学上所指的正是作为形而上存在者的本体。所谓“汉语哲学”,其中心任务应当是揭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存在论意义。汉字“生”“在”“存”的本义,即人与草木浑然不分的共在,都是中国远古先民对存在的感悟,从而具有存在论意义;而“活”的本义作为“水流声”,则表征着人是由于倾听“天命”而得以存在的,从而具有当代诠释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的本义 生活 存在 本体论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图形化创意在LOGO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建斌 周晶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6-178,共3页
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对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不同应用方式将汉字型标志进行总结、归类,试图清晰、宏观地把握汉字型标志设计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展现汉字型标志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形式美,并从中找寻汉字型标志设计的突破口和新课题。
关键词 标志 汉字创意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具携带作用的服装起源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陶园 于伟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5,共5页
服装是人类重要的生活要素,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历来观点颇多。基于常见观点所依托的理论根据,归纳了常见观点类别,分析了这些观点的偏颇所在。针对以往观点存在的误区,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基于木石器等原始狩猎、采摘工具对远古先民... 服装是人类重要的生活要素,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历来观点颇多。基于常见观点所依托的理论根据,归纳了常见观点类别,分析了这些观点的偏颇所在。针对以往观点存在的误区,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基于木石器等原始狩猎、采摘工具对远古先民的重要性,研究了人类最初携带工具的可能方式,认为其中用兽皮、叶子等天然片状物包裹工具进行携带的方式与服装的起源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分析汉字字源,运用结合事实的推测演绎法,论证了服装是作为盛器以工具的身份起源,且最早的服装为男性的围腰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起源 工具 盛器 生存需求 汉字字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字起源时代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3,共19页
出土考古资料的刻划符号应分象形类和抽象类两种,从文字的性质看,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类的刻划符号和图案,而非抽象类的刻划符号。中国文字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功能来看,中国早期文字经历了从"文字性符... 出土考古资料的刻划符号应分象形类和抽象类两种,从文字的性质看,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类的刻划符号和图案,而非抽象类的刻划符号。中国文字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功能来看,中国早期文字经历了从"文字性符号"、"文字画"到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的正式文字产生过程。从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和图案特别是出土的器物与殷墟甲骨文形体比较情况来看,中国早期文字性符号的起源是距今8 000—7 000年的裴李岗、大溪文化时期,距今5 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晚期是文字性符号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汉字体系的正式产生是距今4 500—4 000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传说时代的尧舜至夏初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字起源 文字画 文字性符号 汉字体系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艹部》草药类植物词语补释 被引量:2
6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说文解字·艹部》的说解有三点可商之处:一是以通名释专名,未直接点明该词语的确切名称,或曰"艹也"、"XX艹",或曰"菜也"、"XX菜";二是对《尔雅》说解正确的词语也不采纳,仍旧释为"... 《说文解字·艹部》的说解有三点可商之处:一是以通名释专名,未直接点明该词语的确切名称,或曰"艹也"、"XX艹",或曰"菜也"、"XX菜";二是对《尔雅》说解正确的词语也不采纳,仍旧释为"艹也"、"菜也"。这两种说解不符合解释学的要求,也与全书条例不合;三是将一些中草药植物名词释为其他名词或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有鉴于此,对这些词语很有必要再作补充解释,以便读者知晓其确切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慎 《说文解字》 艹部 中草药 植物词语 补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志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共5页
作为自源文字的汉字保留并发展了起源时所具有的一些属性,如宗教、美学和符号属性,汉字直接与人和大自然构成浑然天成的互文空间,彰显并巩固了华夏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天和谐精神。
关键词 汉字 起源 《知识考古学》 天人合一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豈”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文章分析了"豈"字的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脉络,认为"豈"字的初形为整体象形字,呈上为羽饰、中为鼓面、下为鼓架之状;进而梳理了"豈"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间的关系。《说文》根据已有讹变的"豈&qu... 文章分析了"豈"字的古文字形体的演变脉络,认为"豈"字的初形为整体象形字,呈上为羽饰、中为鼓面、下为鼓架之状;进而梳理了"豈"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间的关系。《说文》根据已有讹变的"豈"字的篆书将"豈"字的形体分析为"从豆,微省声",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整体象形字 本义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起于“一”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枢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对以往有关文字起源问题主要观点进行反思,提出文字的创造必定发生在人类数概念建立之后,数目字"一"是汉字中划分前文字时代和文字时代的标志性符号,汉字起始于"一"的观点。并从儿童心理学、社会发展史以及数目字&q... 对以往有关文字起源问题主要观点进行反思,提出文字的创造必定发生在人类数概念建立之后,数目字"一"是汉字中划分前文字时代和文字时代的标志性符号,汉字起始于"一"的观点。并从儿童心理学、社会发展史以及数目字"一"的特点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起源 数目字“一” 数概念 儿童心理学 社会发展史 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梦游录”小说与儒家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7,共9页
"梦游录"小说是韩国汉文小说一个特殊的门类,所涉作品数量众多,且特色鲜明。作者介绍了韩国"梦游录"小说的存在状况及其渊源,从三个方面就小说和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做了探讨。从血脉关系讲,韩国"梦游录"... "梦游录"小说是韩国汉文小说一个特殊的门类,所涉作品数量众多,且特色鲜明。作者介绍了韩国"梦游录"小说的存在状况及其渊源,从三个方面就小说和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做了探讨。从血脉关系讲,韩国"梦游录"小说与我国唐传奇中表现佛教虚空观念的梦幻小说不同,继承的是明代瞿佑《剪灯新话》中《令狐生冥梦录》、朝鲜金时习《金鳌新话》中《南炎浮州志》一脉的传统,表现的是儒家入世思想,具体涉及到"华夷观"、"忠义观"和"正统观"等一系列儒家核心价值观念;从中可见儒学对韩国汉文小说创作的强大渗透力,以及小说作者所承载的以儒学融于文学、教化人民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汉文小说 “梦游录”小说 文化渊源 儒家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次”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山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综合考察“次”字的金文形体构造以及“次”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基本用法之后,认为“次”字中“欠”形口旁的上下两小短横当表示从口中吐出之物,“次”字所在的完整的文化背景为:所食之物不好吃(即不精、次货义),难以咽下而从口中吐出... 在综合考察“次”字的金文形体构造以及“次”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基本用法之后,认为“次”字中“欠”形口旁的上下两小短横当表示从口中吐出之物,“次”字所在的完整的文化背景为:所食之物不好吃(即不精、次货义),难以咽下而从口中吐出(即咽不下去的“不前”义),而“次”的字形反映的是整个过程中最终吐出来这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会意 本义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期刊中繁体字、异体字的错误使用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海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34-136,共3页
简化字已推行了五十多年,但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异体字却频频出现在各种简体版的出版物特别是学术期刊中,导致期刊用字极不规范。以随机抽取的数种期刊为例,具体分析了其中被错误使用的繁体字、异体字,并简单讨论了错误使用的原因,提出... 简化字已推行了五十多年,但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异体字却频频出现在各种简体版的出版物特别是学术期刊中,导致期刊用字极不规范。以随机抽取的数种期刊为例,具体分析了其中被错误使用的繁体字、异体字,并简单讨论了错误使用的原因,提出了改变这种繁简乱用的混乱状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体字 简体字 异体字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大字典》引《说文解字注》书证识误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铁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汉语大字典》每一字头,凡属《说文》收录者,其释义必先引用《说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汉语大字典》的书证系统中尤为重要。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段书的真实内涵,《汉语大字典》引用的相关书证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义例不符、断... 《汉语大字典》每一字头,凡属《说文》收录者,其释义必先引用《说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汉语大字典》的书证系统中尤为重要。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段书的真实内涵,《汉语大字典》引用的相关书证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义例不符、断章取义、割裂复词、误解虚词、错字衍字等。在考察相关书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辨析,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讨论,纠举谬讹,总结致误之由,为今天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书证 礼记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第古音学视野中的谐声材料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青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12-713,717,共3页
宋代吴棫等人已知用汉字谐声关系考求古音,明陈第在宋人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利用谐声材料考求古音音读,进一步证明了谐声关系在古音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说文》谐声与《诗经》用韵在语音上的密切关系。后世学者关于陈第考证古音忽视... 宋代吴棫等人已知用汉字谐声关系考求古音,明陈第在宋人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利用谐声材料考求古音音读,进一步证明了谐声关系在古音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说文》谐声与《诗经》用韵在语音上的密切关系。后世学者关于陈第考证古音忽视谐声的说法是有违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第 古音 《说文》 谐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的程序变体方法研究
15
作者 戴永 周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49,共3页
文章通过讨论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字体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体的汉字程序变体方法。该方法从汉字的骨架拓扑结构及各字体笔画轮廓线的几何形状出发,建立了字体的数学描述模型、索引结构及字体成形算法,继承了字库存在方式的优点,又改变了... 文章通过讨论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字体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体的汉字程序变体方法。该方法从汉字的骨架拓扑结构及各字体笔画轮廓线的几何形状出发,建立了字体的数学描述模型、索引结构及字体成形算法,继承了字库存在方式的优点,又改变了完全靠字库变体的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可以实现具有实用性的字形变体,而且大量节约了存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程序变体 原体 笔画 字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知识库的地形图汉字注记智能提取方法
16
作者 徐战武 刘肖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93-97,共5页
地形图中包含了大量的字体丰富的汉字注记 ,正确提取并识别这些汉字是图纸处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简要分析了交互提取及自动提取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主动知识库的结合两者优点的汉字注记智能提取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 地形图中包含了大量的字体丰富的汉字注记 ,正确提取并识别这些汉字是图纸处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简要分析了交互提取及自动提取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主动知识库的结合两者优点的汉字注记智能提取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图 汉字注记 主动知识库 人机工程学 智能提取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徐本《说文解字》四大版本小篆字形对比研究
17
作者 周晓文 李国英 杨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9-136,共8页
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不但是汉字学研究之鼻祖,也是汉字教学和小篆书法写作的范本,自问世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其重要,流传版本众多,清代以来,尤以大徐本《说文解字》额本、孙本、陈本、光绪本四个版本最为通行。... 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不但是汉字学研究之鼻祖,也是汉字教学和小篆书法写作的范本,自问世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其重要,流传版本众多,清代以来,尤以大徐本《说文解字》额本、孙本、陈本、光绪本四个版本最为通行。因原本早已亡佚,现存版本之间亦存诸多差异,既有正误之分,亦有优劣之别。从文字学角度对字形进行校勘、甄别和分析,对学术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字料库"基础上,对大徐本《说文解字》的四个版本字形进行穷尽性校勘和考证分析,发现存异字形主要有形讹和异写两类。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包括政治避讳、传抄刻印和个人对小篆构形理解的偏差等诸多方面,这是数字化系统下研究传统学科问题的一次有效尝试,为基于"字料库"的全汉字整理与研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徐本《说文》 小篆字形 形讹 异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字源于瞽矇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31,共8页
对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的宗教学研究表明,"蜀"字的起源,确实非如许慎《说文解字》所说的来自对"葵中蚕"的观察描述,而是植根于古蜀祭祀系统,产生于商朝人对古蜀祭祀系统中的盲巫觋和大目神... 对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的宗教学研究表明,"蜀"字的起源,确实非如许慎《说文解字》所说的来自对"葵中蚕"的观察描述,而是植根于古蜀祭祀系统,产生于商朝人对古蜀祭祀系统中的盲巫觋和大目神像之瞽矇睅目与跽坐体姿等突出特征的观察;"蜀"字是对这些最突出特征的简约集中的象形表达。这一结论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对三星堆遗址坑的古蜀文化定性认识构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 古蜀祭祀系统 瞽矇晘目与跽坐体姿 三星堆遗址 金沙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四声不同今韵”与上古汉语韵尾构拟问题
19
作者 刘鸿雁 马毛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4,共10页
除调型、调值外,上古与中古汉语声调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类,比如上古汉语的声调就有三调、五调之说;一是每个字的具体归类,比如有些字中古是去声,上古属于平声。这两类差异,段玉裁称之为“古四声不同今韵”。各家构拟在反映古... 除调型、调值外,上古与中古汉语声调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类,比如上古汉语的声调就有三调、五调之说;一是每个字的具体归类,比如有些字中古是去声,上古属于平声。这两类差异,段玉裁称之为“古四声不同今韵”。各家构拟在反映古今调类总体差异方面,均言之成理。在古今异调字问题上,高本汉等学者的构拟体系缺乏解释力,但可以容纳对异调字的不同处理;而持声调源于韵尾假说诸家的构拟,则陷入逻辑困境,如何解释异调字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过程,是该假说面对的一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调类 异调字 韵尾 构拟 声调源于韵尾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字书《犭部》疑难字新考
20
作者 杨宝忠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0-669,共10页
《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是当代编纂的两部大型字书,两书均按部首笔画编排。犬作为构字部件有犬、犭两种写法。《汉语大字典》从犬、从犭的字统归《犬部》;《中华字海》设犬、犭两部,从犬的字归《犬部》,从犭的字归《犭部》。文章利... 《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是当代编纂的两部大型字书,两书均按部首笔画编排。犬作为构字部件有犬、犭两种写法。《汉语大字典》从犬、从犭的字统归《犬部》;《中华字海》设犬、犭两部,从犬的字归《犬部》,从犭的字归《犭部》。文章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的考字方法,对《汉语大字典·犬部》从犭的部分疑难字与《中华字海·犭部》收录的部分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考释内容主要包括异体字认同失误者、同形字未加别异者、俗讹字未与正字沟通者、已有考释成果尚可补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字书 犭部 疑难字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