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il and Gas Recorded in China's Ancient Books
1
作者 An Zuoxiang 《China Oil & Gas》 CAS 1998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AD Oil and Gas Recorded in china’s ancient Boo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形制束与规范变迁——基于《考工记》后17个古代都城的实证
2
作者 刘迪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9,共16页
针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的两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考工记》在后世实践中鲜有完全匹配其形制的案例?(2)为什么本出同源的明清都城与秦汉都城在空间形制上差异如此之大?从社会思潮的视角,提出自然形制、人文形制、功能... 针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的两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考工记》在后世实践中鲜有完全匹配其形制的案例?(2)为什么本出同源的明清都城与秦汉都城在空间形制上差异如此之大?从社会思潮的视角,提出自然形制、人文形制、功能形制以形制束的方式平行作用于都城,且其规范经多次历史变迁的总论点。剖析了各形制内容,阐述了规范变迁的社会动因与演变过程。实证以西周至清代17个都城城址为依据,通过对历代城址图的连续性切片解构,构建出以“形制-规范”为横轴、历代都城时序为纵轴的形制束解析框架和规范变迁表,并辅以“史料-图解-数据”的文-图-数实证支撑体系,验证上述论点。为古代都城规划摆脱孤立个案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考工记 传统哲学思想 传统规划理念 人居环境 都城形制 格局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国边疆民族的服饰文化与交流
3
作者 李和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古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西域的草原、南疆的丘陵形成了特有的服饰,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商品的贸易,加强了文化的互动和影响。
关键词 古代中国 边疆民族 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翘头履的变迁及其穿着者身份的转变
4
作者 王乐 蔡欣 徐铮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翘头履是中国古代鞋履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品类,文章运用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梳理翘头履发展脉络以展示各时期翘头履典型形制。通过整理古代图像资料中人物所着翘头履,发现翘头履风格及穿着者的人物身份在宋代以后发生较大... 翘头履是中国古代鞋履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品类,文章运用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梳理翘头履发展脉络以展示各时期翘头履典型形制。通过整理古代图像资料中人物所着翘头履,发现翘头履风格及穿着者的人物身份在宋代以后发生较大转变,与隋唐时期相比呈现对立之态。对此现象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从社会风尚、审美观念及官方思想三个维度深究得出原因:隋唐以后缠足风气的流行、宋代崇古思想的盛行,以及宋明理学官方地位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翘头履 变迁 穿着者身份 服饰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 内容 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宋元及以前)中的劝学思想
5
作者 崔德全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劝学是中国传统家训的一条主线和基本内容。从劝学目的上看,古人劝学既有着超越性的理想,还有着现实利益的考量。在劝学内容上,古人劝学以学礼为本,在此基础上还要通晓儒家经典,旁及史、子等著作。此外,古人还鼓励子弟学习一些基本的实... 劝学是中国传统家训的一条主线和基本内容。从劝学目的上看,古人劝学既有着超越性的理想,还有着现实利益的考量。在劝学内容上,古人劝学以学礼为本,在此基础上还要通晓儒家经典,旁及史、子等著作。此外,古人还鼓励子弟学习一些基本的实用生活技能。在学习方法上,古人非常注重虚静专一的心境、勤奋刻苦的精神和谨慎恭敬的态度。在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的语境下,古人的劝学思想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优秀家训 劝学 目的 内容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商业经济思想与时代价值
6
作者 柳思维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第11期5-21,共17页
中国古代商业经济思想源远流长,从远古至近代先后经历了产生与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迟滞时期、加速发展时期、突变时期。中国商业经济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具有不平衡性、传承性、创新性、政策应用性、局限性。历史上中国商业经济... 中国古代商业经济思想源远流长,从远古至近代先后经历了产生与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迟滞时期、加速发展时期、突变时期。中国商业经济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具有不平衡性、传承性、创新性、政策应用性、局限性。历史上中国商业经济思想发展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历代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国古代商业经济思想中的精华如重农思想、重商思想、善因论思想、商业宏观管理思想、商业微观经营之术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商业经济思想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孰有道:《武经七书》与中国古代大战略
7
作者 朱中博 《孙子研究》 2024年第3期7-23,共17页
《武经七书》以大量笔墨探讨国家治理与盛衰之道,彰显兵家探寻和平与安全、发展与繁荣之道的多维视野,是研究中国战略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文本。七部兵书均重视强弱转换的辩证法,强调文武本末关系,认为大战略的最高境界是清静守微,完美... 《武经七书》以大量笔墨探讨国家治理与盛衰之道,彰显兵家探寻和平与安全、发展与繁荣之道的多维视野,是研究中国战略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文本。七部兵书均重视强弱转换的辩证法,强调文武本末关系,认为大战略的最高境界是清静守微,完美的大战略取决于“主孰有道”,是“兵胜于朝廷”,是“不治而治”“不战而胜”的大战略。中国古代王朝的大战略行为史,特别是两汉及唐的大战略实践反映出,七书所承载的战略文化理想,超越了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等权力政治羁绊,树立了崇高的战略境界标杆,体现出追求更高境界的中国战略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经七书》 战略文化 古代中国大战略实践 和平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的考古学发展与远古史撰述
8
作者 王兴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考古发掘材料和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家各方面建设方兴未艾之际,中国考古学得以全面发展。考古学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内涵时,历史学者也表达出他们对考古材料价值、考古学作... 考古发掘材料和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一条崭新路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国家各方面建设方兴未艾之际,中国考古学得以全面发展。考古学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内涵时,历史学者也表达出他们对考古材料价值、考古学作用、考古学与古史建构之关系等方面的认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撰述,开始使用考古学上的文化遗存及遗物来丰富中国原始社会史的叙述内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学界对中国远古史的重建进行整体性的思考。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2卷《远古时代》可视为中国远古史撰述与考古学成果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考古学 中国远古史 原始社会 考古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研究
9
作者 田嘉敏 徐千懿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主要包括择水源和鉴水品两个方面。总的来说,遵循“水就茶而定”和“择近源之水”的原则。“水就茶而定”即以茶为核心选水,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风味。“择近源之水”即讲究“源泉水穉(稚)”,认为接近源头的水味纯...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主要包括择水源和鉴水品两个方面。总的来说,遵循“水就茶而定”和“择近源之水”的原则。“水就茶而定”即以茶为核心选水,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风味。“择近源之水”即讲究“源泉水穉(稚)”,认为接近源头的水味纯澈、污染少,处于“蒙昧状态”,更宜饮茶,若是汇入江河湖泊或通海脉,品质降低。鉴水品则包含理化、感官和审美三个层面:理化层面从水的流动、流速、纯度和重量分析;感官层面以水的甘、寒、厚、香为佳;审美层面注重水的清、活。古代饮茶择水的宝贵经验可为当代饮茶者择水提供借鉴,清泉石流的意趣也为当代快节奏生活下的茶事增添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饮茶择水 水源 水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质化困境的江南古镇数字化保护与更新思路——以木渎古镇为例
10
作者 林智泉 徐珏 刘志宏 《中外建筑》 2024年第9期68-73,共6页
文章提出采用数字化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的方法思路,通过数字化技术扫描录入历史文化资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镇历史风貌,建立数字化平台,挖掘文化遗产并开发文化IP(知识产权)。以此保护修缮古镇文化遗产,让游客居民感受古镇底蕴,同时... 文章提出采用数字化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的方法思路,通过数字化技术扫描录入历史文化资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镇历史风貌,建立数字化平台,挖掘文化遗产并开发文化IP(知识产权)。以此保护修缮古镇文化遗产,让游客居民感受古镇底蕴,同时避免同质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镇 古镇发展同质化 数字化保护与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造纸印刷工艺中的纺织考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强 李斌 杨小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0,共5页
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灿烂辉煌、独具特色。正是因为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独特性,才成就中国在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发明——造纸工艺和印刷工艺。基于纺织技术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古代造纸工艺、印刷工艺中的纺织技术根源。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造纸 印刷 纺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纺专研究考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强 李斌 李建强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64,共8页
基于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的民俗学研究,对中国古代纺专的构成、操作、定名与轮制工具的相关性、起源、形制变迁、研究意义进行考辨和假设,并进行了全面地概括和总结。研究认为:纺轮、纺坠作为纺纱工具时应定名为"纺专"为妥... 基于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的民俗学研究,对中国古代纺专的构成、操作、定名与轮制工具的相关性、起源、形制变迁、研究意义进行考辨和假设,并进行了全面地概括和总结。研究认为:纺轮、纺坠作为纺纱工具时应定名为"纺专"为妥。纺专起源于史前人类在投石索和弹弓使用过程中不经意的牵伸和加捻的认识,并随着社会需要而最终发明出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拈杆沿着直状到钩状,纺轮沿着大形的圆饼形、馒头形、圆台形、算珠形、滑轮形、纵断面呈凸字形向小型的圆饼形、圆台形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专 纺纱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历史变迁——基于刘仙洲先生《手摇纺车图》的考证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强 李斌 杨小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1-46,共6页
基于刘仙洲先生所藏的汉代壁画临摹画《手摇纺车图》,考察该图的出处、图中纺妇的坐姿和发式、中国古代曲柄装置的发展史,质疑其真实性;同时,对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史的变迁进行再审视,以期厘清一些观点对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史的种种误解。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刘仙洲 手摇纺车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丝织物织款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安定 李强 邱夷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49,55,共6页
从织款的概念入手,将古代丝织物织款分为机头织款和缂丝织款两大类,然后分别再对两者进行细分,通过大量的史籍和实例对其功用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形式和特征,阐明了织款的变化与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相关性。研究对于了... 从织款的概念入手,将古代丝织物织款分为机头织款和缂丝织款两大类,然后分别再对两者进行细分,通过大量的史籍和实例对其功用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形式和特征,阐明了织款的变化与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相关性。研究对于了解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迁,以及汲取古老的传统文化中精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丝织物 机头织款 缂丝织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形态及包装设计的嬗变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余青 陈培瑶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7,161,共5页
通过对中国战国到明清时期茶叶包装的考证,阐明了茶文化的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对茶叶包装的影响,展示了不同时期茶叶包装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文化特征,以及包装材料、包装工艺、设计风格及制作技艺。对现代... 通过对中国战国到明清时期茶叶包装的考证,阐明了茶文化的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对茶叶包装的影响,展示了不同时期茶叶包装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文化特征,以及包装材料、包装工艺、设计风格及制作技艺。对现代茶叶包装创新设计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包装 设计风格 古代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传统村落的古代生态实践智慧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9
16
作者 赵宏宇 解文龙 +1 位作者 卢端芳 杨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7期20-24,共5页
传统村落是我国仅存不多的古代生态实践智慧的鲜活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可持续的生态智慧哲学观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领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在对我国黄土高原、黄淮海、东北、甘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40余个传统村落进行深入调... 传统村落是我国仅存不多的古代生态实践智慧的鲜活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可持续的生态智慧哲学观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领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在对我国黄土高原、黄淮海、东北、甘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40余个传统村落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三个思考:为什么从北方传统村落视角思考中国古代生态实践智慧?我国北方传统村落中生态实践智慧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挖掘和研究?并最终提出三个关键启示: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挖掘应重点关注传统村落;中国古代城乡营建中可持续思想的核心是"低维护成本";中国传统村落的生态实践智慧是实现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输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传统村落 古代营建知识体系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波斯的染织艺术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缪良云 张晓霞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古代波斯的染织业十分兴旺发达 ,其染织艺术吸收东西方各种艺术成就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尤其在与中国的贸易交流中 ,古波斯的织造技艺和染织物的图案构成都强烈地受到中国的影响 ,同时中国也从古波斯的染织艺术中得到借鉴 ,发展了... 古代波斯的染织业十分兴旺发达 ,其染织艺术吸收东西方各种艺术成就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尤其在与中国的贸易交流中 ,古波斯的织造技艺和染织物的图案构成都强烈地受到中国的影响 ,同时中国也从古波斯的染织艺术中得到借鉴 ,发展了自身。古代波斯的染织艺术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织艺术 古代 波斯 中国 艺术风格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古板块兴凯地裂运动特征及对油气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孙玮 罗志立 +2 位作者 刘树根 陶晓风 代寒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188,共8页
华南板块新元古代的兴凯地裂运动始于晋宁运动后(800 Ma B.P.),强烈活动于新元古代中期的苏雄—开建桥组火山岩喷发期(700 Ma B.P.),结束于中奥陶世的郁南运动(458 Ma B.P.)。演化历程大体相当于Rodinia(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时,应为Rodi... 华南板块新元古代的兴凯地裂运动始于晋宁运动后(800 Ma B.P.),强烈活动于新元古代中期的苏雄—开建桥组火山岩喷发期(700 Ma B.P.),结束于中奥陶世的郁南运动(458 Ma B.P.)。演化历程大体相当于Rodinia(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时,应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的组成部分。兴凯地裂运动在新元古代形成扬子板块的基底,对中上扬子区后期构造变形有重要的影响,为后兴凯期(加里东运动)形成大型古隆起和大形拗陷提供了基础;产生的基底断裂对四川盆地后期构造活动有控制作用;形成的稳定大陆边缘为下组合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地裂运动 RODINIA 华南古板块 下组合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职官”: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师资制度 被引量:3
19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王红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68-72,共5页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效率压抑"、"技术精神"与"产业异化"、"教育传承"与"教育异化"、"民本思想"与"官本属性"并存的多重效应。尽管时代发生巨变,但剖析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本质理解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职官 中国古代 职业教育 师资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官僚制的基本价值特征及其制度性缺陷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凯麟 杨冬艳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86-91,共6页
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 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所独具的基本价值特征: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官本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官僚制 官僚精神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