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部分地区家猫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追溯性分子检测
1
作者 邹健磊 卓宇 +3 位作者 彭妍妍 夏保辉 刘国华 杨甜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9期25-30,共6页
为验证国内家猫群体中是否存在蜱传病原微生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H)并了解其遗传进化特征,对2012年12月—2019年12月7个省份11个地区宠物医院收集的452份家猫血液样品,利用半巢氏PCR方法进行追溯性APH核酸检... 为验证国内家猫群体中是否存在蜱传病原微生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H)并了解其遗传进化特征,对2012年12月—2019年12月7个省份11个地区宠物医院收集的452份家猫血液样品,利用半巢氏PCR方法进行追溯性APH核酸检测,对检出的阳性样品通过BLAST序列比对并结合系统发育树构建进行确认。经检测,在452份家猫血液样品中检出3份阳性,阳性样品均于夏季收集,其中2份来自长春市(采集于2018年7月),1份来自长沙市(采集于2019年6月)。阳性样品序列与APH参考株(GenBank登录号ON807566.1、ON795112.1,分别于2022年7月、8月分离自长沙市蜱体内)之间的相似度为96.4%~99.2%,呈现出高度的同源性;基于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阳性样品序列均归属于APH特异性进化分支。结果表明,我国家猫群体中早已存在APH流行且流行菌株系统发育稳定。本研究为我国蜱传疾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家猫 半巢式PCR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吞噬细胞无浆体MSP4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2
作者 崔艳艳 王冠 +5 位作者 郝俊芳 李志强 余复昌 史柯 席丽 齐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36-4042,共7页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MSP4蛋白,并制备抗MSP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试验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MSP 4基因优化并合成MSP ...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MSP4蛋白,并制备抗MSP4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试验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MSP 4基因优化并合成MSP 4基因,将其插入pET-30a载体,构建pET-30a-MSP4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对影响表达效果的因素(温度和IPTG)进行优化,选择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经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情况,重组蛋白经Ni-IDA亲和层析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MSP4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pET-30a-MSP4重组质粒,在37℃、0.8 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蛋白表达量较高,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8 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其免疫原性较好。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64000(家兔1)和1∶128000(家兔2),且能与表达的重组蛋白MSP4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嗜吞噬细胞无浆体MSP4蛋白,并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可为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疫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也为MSP4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无浆体 MSP4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林区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18
3
作者 詹琳 何静 +8 位作者 吴晓明 张泮河 黄海楠 蒋宝贵 褚宸一 张晶波 高燕 杨红 曹务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共检测游离蜱427只,其中全沟硬蜱100只,森林革蜱327只,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和0.00%。寄生蜱感染阳性率2.9%。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16S rRNA序列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AF205140序列一致,与国外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似性为97%~99%;gltA基因与GenBank的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我国吉林省林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无形体 16S RRNA基因 glt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曲靖市啮齿动物的立克次体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章域震 王勇 +6 位作者 杨卫红 朱向晖 皮自林 冯云 何丽芳 张海林 张丽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曲靖市啮齿动物感染立克次体状况。方法用鼠笼法捕鼠,采集鼠血清和脾脏。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鼠血清中7种常见立克次体的IgG抗体;用巢氏PCR方法检测鼠脾中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片段... 目的调查云南省曲靖市啮齿动物感染立克次体状况。方法用鼠笼法捕鼠,采集鼠血清和脾脏。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鼠血清中7种常见立克次体的IgG抗体;用巢氏PCR方法检测鼠脾中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片段部份序列。结果 2012年7-9月在曲靖市捕获啮齿动物3种592只,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构成比分别为61.49%和35.47%。鼠血清中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entii)、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i)、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的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1.45%、7.60%、7.09%、3.38%、1.18%和0.51%;未检测到猫立克次体(Rickettsia felis)抗体。从5份褐家鼠脾脏标本中检测到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1株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4株为莫氏立克次体。结论曲靖市啮齿动物中存在莫氏立克次体和人粒细胞无形体流行,褐家鼠可能是主要宿主;同时还存在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埃立克体的感染。当地疾控和医疗机构应加强立克次体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立克次体 血清学 莫氏立克次体 无形体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随州市羊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调查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静 张令要 +6 位作者 邓蕖 詹发先 岳金亮 谭梁飞 程均福 尹华超 王本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调查湖北省随州市羊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状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湖北随州市采集的羊血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湖北省随州市羊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状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湖北随州市采集的羊血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结果共检测羊血标本29份,阳性标本25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感染率为86.2%;所检出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1 442 bp)与GenBank中收录的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7.1%~99.8%,进化分析显示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同在一个分支上。结论湖北随州地区山羊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部分地区人和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肖方震 李丹萍 +2 位作者 徐国英 陈阳 邓艳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和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状况以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永春县和上杭县高危人群、家畜的全血,采用巢式PCR扩增无形体16SrRNA片段,PCR产物纯化测序并与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永春县牛的无形体感染率最高为53.85%,羊、狗...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和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状况以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永春县和上杭县高危人群、家畜的全血,采用巢式PCR扩增无形体16SrRNA片段,PCR产物纯化测序并与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永春县牛的无形体感染率最高为53.85%,羊、狗无形体感染率分别为24.71%和12.50%。上杭县羊的无形体感染率为53.06%,高危人群的无形体感染率为8.33%。无形体基因序列与相应的参考序列同源性均达97%~100%。结论福建省人和动物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体 巢式PCR 16S RRNA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长角血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令要 李静 +9 位作者 詹发先 袁方玉 徐军强 岳金亮 谭良飞 詹建波 尹华超 王本银 朱建华 崔雪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调查湖北省长角血蜱是否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湖北随州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游离蜱72只,... 目的调查湖北省长角血蜱是否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湖北随州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游离蜱72只,蜱种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最小感染率为4.22%;所检出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24个相对应序列同源性100%。结论湖北省长角血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16SRRNA基因 长角血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磐安地区啮齿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柏福 应凯满 +3 位作者 张孟田 孙继民 姜理平 陆群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调查浙江省磐安地区啮齿动物无形体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自然感染状况,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浙江省磐安地区低山田地里捕获多种啮齿动物230只(黄胸鼠、社鼠、褐家鼠、小林姬鼠、黄毛鼠、青毛鼠、大林姬鼠、白腹巨鼠、针毛... 目的调查浙江省磐安地区啮齿动物无形体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自然感染状况,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浙江省磐安地区低山田地里捕获多种啮齿动物230只(黄胸鼠、社鼠、褐家鼠、小林姬鼠、黄毛鼠、青毛鼠、大林姬鼠、白腹巨鼠、针毛鼠、黑线姬鼠和松鼠);解剖取肝脾;提取DNA,用巢式PCR扩增无形体属16SrRNA片段;PCR产物测序,并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最后采用MEGA4.0软件与GenBank登录的其它无形体属种株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30只啮齿动物中,1只黄胸鼠、1只褐家鼠和2只白腹巨鼠肝脾标本检出无形体属16SrRNA片段,磐安地区野鼠无形体属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率为1.7%。3份阳性标本PCR产物测序,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从褐家鼠同时检出分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浙江无形体株ZJ05/2009完全一致的序列,黄胸鼠和1只白腹巨鼠的序列与浙江无形体株ZJ05/2009完全一致。结论浙江省磐安地区野鼠检出致病性无形体属核酸,存在无形体属不同种株的复合感染感染。提示可能存在无形体病自然疫源地,需要进一步密切关注致病性无形体的人群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沂源硬蜱携带无形体的调查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相叶 武志强 +3 位作者 刘转转 汤仁仙 颜超 郑葵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为了解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硬蜱携带无形体的流行及菌株变异情况,于2015年5月~7月从该地区山羊体表共分离到54份126只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长角血蜱,分组研磨提取DNA后,利用套式PCR扩增无形体的16SrRNA(ribosomal 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及进行... 为了解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硬蜱携带无形体的流行及菌株变异情况,于2015年5月~7月从该地区山羊体表共分离到54份126只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长角血蜱,分组研磨提取DNA后,利用套式PCR扩增无形体的16SrRNA(ribosomal 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及进行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4份样品PCR阳性扩增率为48.1%;序列分析表明,该地区无形体存在6个变异株,分为4类,其中3类与该地区以往报道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序列保持密切的遗传关系,还有1类与日本长角血蜱体内检出的牛无形体序列遗传关系较近。由此可见,山东沂源地区长角血蜱存在较高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并且变异株较多;应该加强该地区对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宣传力度,防止该病大规模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流行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msp4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庆亮 杨素芳 +3 位作者 梁田 张殿卿 杨霞 盛金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0-224,共5页
分析预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msp4蛋白的抗原性,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msp4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二级结构,亲水性,疏水性,B细胞线性表位;根据分析的优势抗原表位区,进行基因合成并亚克隆至p ET32a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重... 分析预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msp4蛋白的抗原性,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msp4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二级结构,亲水性,疏水性,B细胞线性表位;根据分析的优势抗原表位区,进行基因合成并亚克隆至p ET32a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sp4蛋白由28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9.8 ku,理论等电点为6.05,不稳定系数为32.79,总平均疏水性为0.063;二级结构预测msp4蛋白主要以无规卷曲、延伸链、α-螺旋为主;B细胞表位预测msp4蛋白有14个线性表位;根据分析的结果选取msp4蛋白亲水性高的膜外区的28-158位序列克隆至p ET32a进行原核表达,在34 ku出有目的蛋白的表达。成功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msp4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为无形体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msp4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形体分泌蛋白Ats-1与宿主细胞互作蛋白筛选及其生物信息分析
11
作者 王勇 郑炜 +4 位作者 马忠臣 唐燕 张辉 张丽娟 陈创夫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筛选与无形体Ats-1互作的THP-1宿主细胞蛋白,为揭示病原体侵袭宿主的致病机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法构建p GBKT7-ats-1诱饵质粒并转化酵母Y2HGold,验证诱饵质粒是否有自激活、毒性现象;制备THP-1细胞c DNA并连接到p GADT... 目的筛选与无形体Ats-1互作的THP-1宿主细胞蛋白,为揭示病原体侵袭宿主的致病机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法构建p GBKT7-ats-1诱饵质粒并转化酵母Y2HGold,验证诱饵质粒是否有自激活、毒性现象;制备THP-1细胞c DNA并连接到p GADT7-Rec上,转化酵母Y187并鉴定c DNA文库质量;酵母双杂交筛选与Ats-1互作的宿主细胞靶蛋白,通过GO、String生物信息分析细胞靶蛋白可能的生物学过程。结果成功构建诱饵质粒;cDNA文库容量4×10~6克隆,插入片段100~3 000 bp,且无污染,达到建库质控要求;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与Ats-1蛋白互作的宿主细胞靶蛋白7个,分别是真核延伸因子1复合体α1亚基(EEF1A1)、TIMP金属蛋白酶抑制子1(TIMP1)、锌指蛋白36,C3H样2 (ZFP36L2)、半乳糖凝集素1(LGALS1)、前胸腺素α(PTMA)、WBSCR22、吸引素(ATRN)。生物信息分析显示,与Ats-1互作的宿主靶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凋亡、自噬、炎症等生物学过程。结论病原诱饵蛋白与宿主细胞靶蛋白互作是一种细胞-细胞间发生信号联系的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可能影响病原粘附、侵袭及胞内生存,最终导致疾病发生及临床症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体 Ats-1蛋白 酵母双杂交 宿主靶蛋白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湖南和广东三省蜱体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与伯氏疏螺旋体共感染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雁 康逢义 +3 位作者 杨吉飞 孙彩琴 刘志杰 殷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是由媒介蜱传播的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莱姆病的病原。目前,对两种病原在蜱体内共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以甘肃、湖南和广东三个省采集到3个蜱种、共543份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嗜吞噬细... 目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是由媒介蜱传播的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莱姆病的病原。目前,对两种病原在蜱体内共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以甘肃、湖南和广东三个省采集到3个蜱种、共543份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在蜱体内的感染情况。结果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在不同地区采集到的蜱体内的感染率不同,分别为3.2%~20.0%和2.3%~19.3%。在检测的样品中,共发现有7份样品中同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中均检测到这两种病原。结论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均能够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可能为这两种病原在自然界的持续存在和循环提供了条件。此研究结果丰富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莱姆病的流行病学信息,有利于提高这两种病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伯氏疏螺旋体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烛南 卢怡竹 +3 位作者 王振国 刘志杰 殷宏 曾巧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1,共5页
马属动物是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重要天然宿主,旨在弄清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情况和病原特征。对采集的100份马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体,对阳性样品相对应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 马属动物是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重要天然宿主,旨在弄清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情况和病原特征。对采集的100份马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体,对阳性样品相对应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完成了分子分型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出率为8%(8/100),通过对阳性样品的基因组进行16S rRNA扩增,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马存在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分子分型发现存在2种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基因型,ZS23和ZS40这2种基因型在我国及周边其他国家均有分布,研究结果将为该地区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的调查和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浆体 间接免疫荧光 16SrRNA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艳 揭盛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0-72,共3页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一种侵染中性粒细胞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其所致疾病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一种经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它感染中性粒细胞后可诱发机体产生炎症免疫反应,最终导致免疫抑制及潜在疾病引起的各种继发感染和...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一种侵染中性粒细胞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其所致疾病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一种经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它感染中性粒细胞后可诱发机体产生炎症免疫反应,最终导致免疫抑制及潜在疾病引起的各种继发感染和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该病原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致病机理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表面蛋白P44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秋宇 王峰 +3 位作者 孙乐 陈施华 岳磊 严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38-1043,共6页
P44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p44/msp2基因家族编码的膜表面含量最多、研究最广泛的蛋白。其作为一个穿孔蛋白广泛参与病原体感染早期的黏附、入侵、免疫逃逸及新陈代谢等多种复杂生理活动,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已成为当下... P44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p44/msp2基因家族编码的膜表面含量最多、研究最广泛的蛋白。其作为一个穿孔蛋白广泛参与病原体感染早期的黏附、入侵、免疫逃逸及新陈代谢等多种复杂生理活动,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分子。本文就该蛋白分子的主要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p44/msp2 穿孔蛋白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区域牛、羊和蜱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子检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明 聂英 +8 位作者 王淑芳 马超 赵鑫 刘玉秀 张翠花 赵燕 姜金玲 张伟 赵生贤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由媒介蜱传播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病原之一。目前,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区域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原在蜱体内和贮藏宿主体内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尚未开展。以采集到的123份抗凝血样品和357份蜱虫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嗜...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由媒介蜱传播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病原之一。目前,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区域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原在蜱体内和贮藏宿主体内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尚未开展。以采集到的123份抗凝血样品和357份蜱虫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蜱体内和贮藏宿主体内的感染情况。在检测的样品中,共发现有28份样品中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亚洲璃眼蜱、波斯锐缘蜱和草原革蜱均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果表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区域媒介蜱体内及其储藏宿主体内普遍存在无形体携带状况,进一步开展人群无形体病调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