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961-2010年气象干旱的时空规律——基于SPEI和Intensity analysis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栗健 岳耀杰 +1 位作者 潘红梅 叶信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6-182,共7页
利用中国752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采用Intensity analysis方法,从时间间隔、干旱等级变化和转换三个层面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气象干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中国气象干旱的变化... 利用中国752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采用Intensity analysis方法,从时间间隔、干旱等级变化和转换三个层面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气象干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中国气象干旱的变化速率趋于上升,总变化面积由60%上升至80%以上,1980-1990年代、1990年代至21世纪初两个时间段的年平均变化相对于整个时间段较快。1960-1980年代干旱变化较为平缓,1960-1970年代干旱等级的转换主要以中等以下的干旱等级之间的转换为主导;1970-1980年代以无干旱与轻微、中等和严重干旱等级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导。1980年代至21世纪初干旱有加重的趋势,1980-1990年代以无干旱向极端干旱的转换为主导;19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等以下的干旱向严重和极端干旱的转变成为了主导,而严重干旱则以向极端干旱转换为主导,极端干旱以向中等干旱转换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INTENSITY analysis 气象干旱 时空规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资源分析与服务平台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焕萍 魏培阳 +2 位作者 张永强 陈刚 向洋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为提升我国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2022年初启动了风能资源分析与服务平台研制。平台采用大数据和气象信息分析技术,融合高分辨率风能资源数据集、气象灾害与台风历史数据、气象预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等,研制形成了包括风能... 为提升我国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2022年初启动了风能资源分析与服务平台研制。平台采用大数据和气象信息分析技术,融合高分辨率风能资源数据集、气象灾害与台风历史数据、气象预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等,研制形成了包括风能资源查询分析、台风等气象灾害评估与预报预测信息分析、可开发量分析、风机宏观评估、风机自动排布、测风塔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业务与服务功能。为满足大数据量的存储和分析需求,设计了基于地理哈希编码的存储结构、按层高分表以及多节点部署等方法,同时创新性使用提取山顶、山脊线、图像识别及分类等算法,结合气象、气候、高程、遥感图像等条件,构建风能资源评估模型并应用在风机自动布机业务。该平台已在国内多家风电企业本地化部署并应用,主要提供风能资源评估、风机布局、近海风能资源分析及风电场选址等服务,结果表明:平台能够识别风能资源丰富区域,并为风电场选址提供可量化的指标数据,为风电场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资源评估 大数据组织 宏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等级及时空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谷秀杰 田金华 +2 位作者 王友贺 齐伊玲 郭紫薇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3,共11页
利用河南1991—2020年冬半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确定低温阈值,明确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及持续时间,计算各个站气象指数并进行等级划分。对分级结果进行时空特征统计及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豫西山区为低温雨雪冰冻高发区,豫西南盆地和... 利用河南1991—2020年冬半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确定低温阈值,明确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及持续时间,计算各个站气象指数并进行等级划分。对分级结果进行时空特征统计及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豫西山区为低温雨雪冰冻高发区,豫西南盆地和豫西北为低发区;所有站点从轻度到特重等级多年平均频次均为依次递减趋势;纬度高低与低温雨雪冰冻发生频次和等级并不是正相关关系,低纬度站点发生特重等级的频次甚至多于高纬度和山区站点。2001年低温雨雪冰冻站次最多且强度大,2007年站次最少且均为轻度,2018年低温雨雪冰冻较严重;1月累计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站次为各月之首,其次是2月。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低温雨雪冰冻的关键因子,气温低、降水量大有利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发生,温度是影响高海拔地区冰冻等级的主要因子,累计降水量是影响平原地区冰冻等级的主要因子。天气系统位置、强度及移动速度决定着低温雨雪冰冻发生区域、等级和持续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气象等级 时空特征 典型个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山区植被变化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4
作者 吴秀兰 程贺前 +1 位作者 佟欣怡 张旭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5-994,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2023年的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2023年的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探讨了天山山区植被在生长季(4—10月)的时空动态特征,并揭示了其对气象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天山山区植被NDVI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但自2019年起出现下降倾向。(2)MCI呈波动变化但总体表现出缓慢降低趋势,尤其自2020年之后,新疆天山山区的干旱情况明显加剧,特别是在夏季,干旱程度尤为严重,MCI大幅下降。(3)MCI与NDVI之间呈中等正相关关系,显示出气象干旱对植被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和空间异质性,而干旱程度则整体呈现出西部较轻、中部加剧、东部最重的趋势。(4)不同区域植被变化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西南部的乌恰县气象干旱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理解天山山区气候变化、生态对气象干旱的响应以及制定干旱缓解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气象干旱 响应分析 天山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差异性分析
5
作者 王贵平 王延书 +2 位作者 陈汝 李方杰 薛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81-187,共7页
为了明确富士苹果不同产地品质差异,以我国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果实外在、内在和加工质地等20个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品... 为了明确富士苹果不同产地品质差异,以我国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果实外在、内在和加工质地等20个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单果重以平凉最大,色度a^(*)值、可滴定酸含量、出汁率以蓬莱最大,硬度、糖酸比以盐源最大,脆度以盐源和平凉较大。品质和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色度a^(*)值与极端高温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极端高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糖酸比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脆度与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纤维指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点密度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89.012%,可以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外在、内在、加工及质地品质综合起来从高到低排序为盐源、栖霞、咸阳、晋中、平凉、洛川、蒙阴、昭通、运城、丰县、蓬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产地 果实品质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玉米需水量时空特征及未来趋势
6
作者 申晓晶 陈猷 +1 位作者 栾文杰 周博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53,共11页
[目的]为探究气象因素和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需水量的影响及未来玉米需水量变化趋势。[方法]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需水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重标极差分析法预测未来作物... [目的]为探究气象因素和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需水量的影响及未来玉米需水量变化趋势。[方法]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需水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重标极差分析法预测未来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时空演变趋势;利用基于偏导数的敏感性分析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探究气象因子和种植面积变化对玉米需水量的影响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玉米需水量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异动性,空间分布趋势呈现由引黄灌区中部向南北两端递增,西南整体低于东北趋势。在对未来需水量预测中,惠农、银川站点的作物未来需水量呈上升趋势。在考虑气象因素对玉米需水量的影响上,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最高;单位面积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随着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日照时间的上升而增加,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整个研究期内,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是导致玉米总需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玉米种植规模扩大对总需水量的增加有着较大的影响,而气象因子对该时期的总需水量变化作用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确定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和规模及灌区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种植面积变化 需水量 引黄灌区 重标极差分析法(rescaled range analysis R/S)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变化及对产量影响的双重量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秦俊灵 索春男 +3 位作者 任妙春 李琛 孙萌萌 魏秀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了探究河北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旱碱麦产量的影响,选取2009—2022年旱碱麦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和产量资料,利用四分位和气候倾斜率等方法对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再采用二次曲线法分离气象产... 为了探究河北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旱碱麦产量的影响,选取2009—2022年旱碱麦主产区气象观测资料和产量资料,利用四分位和气候倾斜率等方法对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再采用二次曲线法分离气象产量,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不同生育时期气象因子对旱碱麦产量影响的双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旱碱麦各生育时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均有明显的分布规律,而降水量变化较大;(2)旱碱麦不同生育时期各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3)经单重量化分析,对旱碱麦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在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和抽穗期均为降水量,出苗期和灌浆期均为日照时数影响最大,返青期为平均气温,拔节期为最低气温;(4)经双重量化分析,对旱碱麦气象产量影响排名前五的气象因子依次为分蘖期降水量、越冬期降水量、分蘖期最低气温、拔节期最低气温、抽穗期降水量。因此,河北旱碱麦种植应根据生育期降水情况采用保墒、灌水等水分管理措施,同时预防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的低温危害,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碱麦 气象因子 气象产量 灰色关联度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生长期潜水蒸发量影响要素及计算模型研究
8
作者 徐荣艳 王怡宁 +5 位作者 江鹏 周超 丁钰童 张美娜 盖永伟 王振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为探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和黄潮土夏玉米潜水蒸发量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及埋深关系,选取五道沟实验站2011-2022年气象观测及蒸渗仪数据资料,对夏玉米生长期潜水蒸发量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步进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获得... 为探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和黄潮土夏玉米潜水蒸发量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及埋深关系,选取五道沟实验站2011-2022年气象观测及蒸渗仪数据资料,对夏玉米生长期潜水蒸发量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步进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获得的直接通径系数将模型自变量进行通径分析,揭示了夏玉米潜水蒸发量的主要影响要素,构建了回归模型;并提出潜水蒸发系数与0.2~5.0 m埋深非线性拟合函数。结果表明:①砂姜黑土埋深0.2 m、0.4 m潜水蒸发量与水汽压力差相关性显著,埋深0.6 m其与水汽压力差、绝对湿度相关性显著,埋深1.0 m其与水汽压力差、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相关性显著;黄潮土埋深0.2、0.6和1.0 m潜水蒸发量与水汽压力差相关性显著,埋深0.4 m其与水汽压力差、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相关性显著。②构建夏玉米在不同土质及埋深下潜水蒸发量与各气象因素回归模型,模型均满足精度要求(砂姜黑土模型R^(2)>0.810,黄潮土模型R^(2)>0.800)。③潜水蒸发系数与埋深的非线性拟合表明,砂姜黑土玉米呈对数函数关系(R^(2)>0.75);黄潮土玉米初期和后期呈逆函数关系(R^(2)>0.800),发育期和中期呈指数函数关系(R^(2)>0.950)。④砂姜黑土夏玉米极限埋深Zm在2.7~3.1 m范围内;黄潮土夏玉米Zm在3.5~4.6 m范围内。研究揭示了夏玉米潜水蒸发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土质间差异性,计算模型满足精度要求,可用于生长期潜水蒸发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量 气象因子 埋深 通径分析 夏玉米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日住院人次的时间序列分析
9
作者 吴瑞凯 张莹 +2 位作者 马龙 杨浩峰 苏德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5-783,共9页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慢性肾脏病(CKD)住院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9所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以及同期大气污染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慢性肾脏病(CKD)住院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9所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以及同期大气污染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等潜在混杂因素后,探讨PM_(2.5)和PM_(10)浓度与CKD住院风险的关系,分析单独滞后0~7 d(lag0~lag7)和累积滞后0~7 d(lag01~lag07)的影响,并对性别、年龄、季节进行亚组分析。在单一污染物模型基础上纳入其他污染物(一次最多纳入2个污染物),构建双污染物模型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结果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2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4,95%CI 1.006~1.023),累积滞后在lag04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8,95%CI 1.007~1.029)。而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0、累积滞后在lag0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2,95%CI 1.007~1.017;RR=1.024,95%CI 1.016~1.032)。性别分层中,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累积滞后在lag04时男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3,95%CI 1.008~1.038);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0时男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6~1.020),单独滞后在lag1时女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6~1.020)。年龄分层中,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3、累积滞后在lag04时<65岁人群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6,95%CI 1.007~1.026;RR=1.022,95%CI 1.010~1.035);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累积滞后在lag07时<65岁、≥65岁人群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7,95%CI 1.017~1.037;RR=1.015,95%CI 1.001~1.028)。季节分层中,冷季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3、累积滞后在lag0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0,95%CI 1.011~1.029;RR=1.025,95%CI 1.011~1.038)。冷季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2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7~1.019),暖季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5,95%CI 1.006~1.024)。双污染物模型中,PM_(2.5)调整PM_(10)、SO_(2)、O_(3)、CO,PM_(10)调整NO_(2)、SO_(2)、O_(3)、CO后,对CKD住院风险的影响效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浓度升高会导致CKD住院风险增加,且存在滞后效应;男性、年龄<65岁和寒冷季节(采暖期)中人群对PM_(2.5)和PM_(10)的暴露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气象因素 慢性肾脏病 住院 时间序列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卫沙坡头机场昆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10
作者 徐志昭 刘宇嘉 +4 位作者 闫鹏 沈哲 王旭 张建英 贾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1,230,共10页
【目的】探究中卫沙坡头机场飞行区草坪昆虫分布及变化特征有助于从食物链角度控制机场鸟类数量,降低鸟击事件发生风险。【方法】采用灯诱法、网捕法和陷阱法于2022年5~11月调查中卫沙坡头机场飞行区草坪昆虫物种组成,并运用灰色系统关... 【目的】探究中卫沙坡头机场飞行区草坪昆虫分布及变化特征有助于从食物链角度控制机场鸟类数量,降低鸟击事件发生风险。【方法】采用灯诱法、网捕法和陷阱法于2022年5~11月调查中卫沙坡头机场飞行区草坪昆虫物种组成,并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气象因子与昆虫群落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共采集昆虫标本8630头,隶属于9目39科59属85种,以鞘翅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不同月份物种、个体数和昆虫群落特征指数总体均呈单峰型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9、0.34和0.75,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8月份达到最高值6.49,且7月与8月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最高,达0.72,为极相似;不同月份昆虫群落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昆虫群落特征指数受月降水量变化影响最大,表现为正相关的变化趋势,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次之。【结论】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与中卫沙坡头机场飞行区草坪昆虫群落特征的关联度较大,是影响群落特征月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且月降水量、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风向对中卫沙坡头机场飞行区草坪昆虫数量动态影响的直接作用大于通过其他气象因子影响的间接作用,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对中卫沙坡头机场飞行区草坪昆虫数量动态影响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沙坡头机场 昆虫多样性 气象因子 群落特征 相似性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模拟研究
11
作者 刘星麟 刘园 +2 位作者 杨凡 刘布春 韩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180,共14页
河南省是冬小麦种植大省,精准评估冬小麦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2000—2019年河南省16个县(市)的旬尺度气象数据与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在冬小麦产量模拟中的性能。将数据集分为测试集(2000—2015年... 河南省是冬小麦种植大省,精准评估冬小麦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2000—2019年河南省16个县(市)的旬尺度气象数据与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模型在冬小麦产量模拟中的性能。将数据集分为测试集(2000—2015年)与训练集(2016—2019年),基于多元逐步回归、随机森林和随机森林OOB方法,构建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模拟模型,并对比验证不同模型模拟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9年河南省县级冬小麦产量在2001~7980kg/hm2波动,平均值为5675kg/hm2,变异系数区间为3.75%~26.58%。基于通过95%显著性检验的19个旬尺度气象因子构建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验证R2为0.6209,RMSE为907.06 kg/hm2;使用全部特征因子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验证R2为0.7725,RMSE为664.36 kg/hm2。基于随机森林OOB重要性分析,共筛选68个关键旬尺度气象特征因子,其中,11月、3月、4月、6月的旬尺度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尤为显著。随机森林OOB模型模拟县级冬小麦产量的验证R2为0.8605,RMSE为636.58 kg/hm2。随机森林OOB模型表现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R2分别提高38.59%和11.39%,RMSE分别降低29.82%和4.18%。利用有限的气象数据和县尺度产量数据,实现了可靠且较高精度的冬小麦产量模拟,为区域冬小麦产量模拟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模拟 随机森林 气象因子 OOB分析 旬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与高粱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关联性分析
12
作者 郭鑫杰 刘帅 +7 位作者 张新宇 甄攀 聂林虎 王晓勇 梁旋 梁俊杰 孔冬梅 王景雪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3-90,共8页
为明确气候因子对高粱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对9个不同生态区高粱生产基地的高粱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进行定点观测和数据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2023—2024年气候因子与高粱农艺性状和品质的相关性,解析高... 为明确气候因子对高粱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对9个不同生态区高粱生产基地的高粱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进行定点观测和数据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2023—2024年气候因子与高粱农艺性状和品质的相关性,解析高粱籽粒品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点,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穗长与生育期内最高温度、平均温差、积温和有效积温呈显著正相关;穗粒质量与生育期内平均温差呈显著正相关。根据预测回归方程显示,总淀粉含量主要由9月中旬最低温度、8月下旬平均温度、8月下旬积温决定;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主要由8月中旬最高温度、8月温差和7月上旬降雨量决定;蛋白质含量主要由8月中旬最高温度、7月中旬温差和5月上旬降雨量决定;单宁含量主要由5月上旬最低温度、6月平均温度、7月积温和5月下旬降雨量决定;脂肪含量主要由8月上旬最低温度、9月上旬平均温度、9月上旬积温和5月中旬降雨量决定。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不同气候条件下,高粱的农艺性状及籽粒营养品质均呈现出差异性,且与部分气候因子呈现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气候因子 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农艺性状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两次沙尘暴对典型大城市的影响——以兰州市和北京市为例
13
作者 李佳宸 巨天珍 +3 位作者 李丙南 邱玉梦 曹亚群 王佳琦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9-800,共12页
沙尘暴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是颗粒物形成和分布的主导原因,也会对交通运输、农牧业及人群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基于HYSPLIT、小波相干和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中国北方地区2021年3月10—25日(SD1)和2023年3月16—28日(SD2)2次强沙尘... 沙尘暴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是颗粒物形成和分布的主导原因,也会对交通运输、农牧业及人群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基于HYSPLIT、小波相干和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中国北方地区2021年3月10—25日(SD1)和2023年3月16—28日(SD2)2次强沙尘暴的传输路径,以及气象因素对城市PM_(10)影响。结果表明:(1)2次沙尘暴事件中,中国北方地区形成了一条覆盖新疆、甘肃、陕西和山东等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高值带,主要原因为蒙古气旋的南移和新疆的强西风环流。(2)气流传输方向整体为西北到东北,城市表现为兰州易受新疆气旋影响,北京则受蒙古气旋影响显著。SD1期间,兰州的气流主要来源为青海和新疆,北京53.64%的气团传输至中国东北地区,延伸至俄罗斯东北部;SD2期间,兰州气流的51.16%来源于内蒙古,北京49.41%的气流传输至山东和江苏等地区。(3)SD1的PM_(10)变化在长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更高的气象因素敏感性,而SD2则在短时间尺度上展现出更多气象因子的变化。(4)兰州是2个气旋的碰撞点,表现为气压和气温的不稳定变化,北京则为沙尘暴输入终点,主要受气温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形成机制,并有助于理解气象因素和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谷歌地球(GEE) 路径分析 小波相干性 气象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冬枣的果实品质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冯梅 王晶晶 +3 位作者 张世卿 曹亚军 王华强 肖莉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91-99,共9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冬枣的果实品质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选取陕西大荔县及新疆兵团一师11团、二师22团、三师50团4个产地的冬枣果实作为试材,通过综合分析气象因子与冬枣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以明确影响冬枣果实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 为探究不同产地冬枣的果实品质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选取陕西大荔县及新疆兵团一师11团、二师22团、三师50团4个产地的冬枣果实作为试材,通过综合分析气象因子与冬枣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以明确影响冬枣果实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在形态、质地特性、口感特征、营养成分以及生物活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果质量、黏着性、总酸、全N、总黄酮和蔗糖合成酶SS-Ⅱ活性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均气温与果实的纵径、果形指数、硒含量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果实的黏着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太阳辐射与果形指数、还原糖含量、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日照率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年均日照时数与纵径、果形指数、还原糖含量、硒含量、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黏着性、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年均蒸发量与果实的弹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无霜期与可溶性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选择年均气温适中、光照充足、蒸发量适中且无霜期较长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提高冬枣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果实品质 气象因子 变异系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常见气象干旱指数在新疆的适宜性评估
15
作者 陈珍 蔡朝朝 +2 位作者 马楠 戴硕 王震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利用新疆地区2001—2022年间的4种常用气象干旱指数(SPI、SPEI、PDSI、SC-PDSI),通过其与土壤湿度、河川径流量和陆地水储量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历史典型干旱时间的响应能力,同时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四... 利用新疆地区2001—2022年间的4种常用气象干旱指数(SPI、SPEI、PDSI、SC-PDSI),通过其与土壤湿度、河川径流量和陆地水储量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对历史典型干旱时间的响应能力,同时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四种指数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评估各指数在新疆地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PDSI指数与土壤湿度、河川径流量呈现出最强的相关性,与陆地水储量变化量的相关性仅次于SC-PDSI;在典型干旱事件反映上,PDSI指数表现最优。(2)新疆整体正处于湿润状态;在时间序列上,四种干旱指数均反映出研究时段内新疆地区轻微变干的趋势(趋势值均在-0.01左右),干湿突变点出现的时间和数量也各不相同。(3)整体来看,在空间分布上,新疆北部、中部和中南部的干旱程度高于新疆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相比PDSI的描述情况,SC-PDSI指数较其他三种干旱指数表现出较大的趋势率变化幅度(趋势率范围为-0.3054~0.3237),对干湿变化幅度描述过重、SPI描述过轻、SPEI描述情况相近。总体而言,PDSI指数在新疆地区的适宜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指数 适用性分析 土壤湿度 河川径流量 陆地水储量 新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21年气候变化对淮北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刘璐 曹雯 +4 位作者 张永芹 殷晗 王盛男 林珊珊 李欣然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4期1-6,共6页
基于1982—2021年安徽淮北市夏玉米生育期的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该地区夏玉米生育期内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2—2021年研究区夏玉米生育期内降水、... 基于1982—2021年安徽淮北市夏玉米生育期的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该地区夏玉米生育期内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2—2021年研究区夏玉米生育期内降水、热量和日照资源均较充足,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2)1982—2021年,研究区夏玉米单产与气象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呈下降趋势,单产年际间变化较明显,气象产量分布较为离散。分析相对气象产量得出,该地区夏玉米产量典型歉年分别为1987、1994、2003、2007和2014年,主要受干旱和雨涝(含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影响。(3)气温日较差和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其中乳熟—成熟期气温日较差与产量呈明显正相关(P<0.01);抽雄—乳熟期的降水量与产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对产量影响不明显。本文为调节田间小气候,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夏玉米 气象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预测
17
作者 付文健 杨伟 +3 位作者 唐婷 巫山 刘素容 唐亮东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了准确掌握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成虫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科学组织松墨天牛防控,以2017年至2022年间在四川省崇州市诱捕记录数据与对应的前一年内气象因子数据(旬平均最高气温、旬平均最低气温、旬平均气温、旬平均降... 为了准确掌握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成虫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科学组织松墨天牛防控,以2017年至2022年间在四川省崇州市诱捕记录数据与对应的前一年内气象因子数据(旬平均最高气温、旬平均最低气温、旬平均气温、旬平均降水量、旬平均相对空气湿度)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了成虫发生期与这些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预测模型,并使用2023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确定最终模型。结果表明,在允许±3 d误差范围内计算时,该模型对松墨天牛各个发生期(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预测精度达96.4%,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预测模型 气象因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勉县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对策建议——以红庙梁村为例
18
作者 夏明安 唐建祥 +2 位作者 杨利霞 朱睿 孙毓琮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4期17-21,37,共6页
利用勉县1994—2023年降水和雷暴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勉县主要气象灾害特征。结果表明:勉县主要气象灾害为连阴雨、暴雨、干旱和雷暴。连阴雨平均为4.9次·a^(-1),1999年出现8次,为历史极值;暴雨为平均1.4次·a^(-1),呈缓慢上升趋... 利用勉县1994—2023年降水和雷暴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勉县主要气象灾害特征。结果表明:勉县主要气象灾害为连阴雨、暴雨、干旱和雷暴。连阴雨平均为4.9次·a^(-1),1999年出现8次,为历史极值;暴雨为平均1.4次·a^(-1),呈缓慢上升趋势;干旱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轻旱为主,夏季轻旱占38%,为最多;年雷暴日数平均为21.2 d·a^(-1),呈逐年减少趋势。根据勉县镇川镇红庙梁村的村情地貌,提出防御主要气象灾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勉县 主要气象灾害 特征分析 防御 红庙梁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春湖山区杜鹃花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及花期预测
19
作者 张琦 万佳静 景元书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80-185,共6页
利用六春湖景区2019—2023年杜鹃花物候期与同期气象条件,分析盛花期气象所需基本气象条件,并结合气温、降水、日照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积温阈值法来预测2024年六春湖杜鹃花盛花期。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杜鹃盛花期的... 利用六春湖景区2019—2023年杜鹃花物候期与同期气象条件,分析盛花期气象所需基本气象条件,并结合气温、降水、日照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积温阈值法来预测2024年六春湖杜鹃花盛花期。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杜鹃盛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2024年的气温条件与2021、2023年相似,2024年的降水条件与往年相似。预测2024年六春湖杜鹃花盛花期盛期出现在4月30日—5月9日。将杜鹃赏花旅游气象指数分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可根据气象服务等级确定是否适宜赏花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花期预测 六春湖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船舶结构可靠度的气象航线决策方法
20
作者 丘小立 王伊凡 +2 位作者 顾子文 魏琪坤 刘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本文基于改进A^(*)算法,结合气象数据与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考虑船舶在实时海域航行时的结构可靠度,提出一种航线决策方法。以某集装箱船为例,对其在南海区域的典型航线进行仿真分析,运用所提方法获得该船的优化航线,分别得到船舶在... 本文基于改进A^(*)算法,结合气象数据与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考虑船舶在实时海域航行时的结构可靠度,提出一种航线决策方法。以某集装箱船为例,对其在南海区域的典型航线进行仿真分析,运用所提方法获得该船的优化航线,分别得到船舶在2条航线中航行时的船体梁结构可靠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障船舶航行时结构可靠性方面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实时的天气和海况信息得到最可靠的航线,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减少事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结构 可靠性分析 气象数据 AIS数据 航线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