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蒸气蒸馏提取肉桂精油工艺及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婷 朱慧 +5 位作者 才让东珠 成述儒 罗志皓 易雪娇 张涛 陈欢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为提高肉桂精油提取率,本实验选用水蒸气蒸馏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分析4个因素(蒸馏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料液中氯化钠的体积分数)对肉桂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设计对肉桂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借助气相色谱-... 为提高肉桂精油提取率,本实验选用水蒸气蒸馏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分析4个因素(蒸馏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料液中氯化钠的体积分数)对肉桂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设计对肉桂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率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 2=0.98,方程回归模型极显著(P<0.01),回归模型拟合性较好,肉桂精油最佳提取条件为:蒸馏时间3 h,料液比1∶13,浸泡时间40 min,氯化钠的体积分数3.6%,且在该条件下提取率约为3.30%;最佳工艺提取的肉桂精油共检测出75种成分,占总精油的87.32%,其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精油 水蒸气蒸馏 提取率 响应面设计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真空蒸馏制备4N5高纯锰研究
2
作者 孙院军 赵永喆 +2 位作者 杨双平 丁向东 孙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随着高新领域的发展,金属锰高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工作以电解锰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蒸馏炉,结合分区冷凝,采用在冷凝区设置恒温冷凝段的方式,延长主金属冷凝区长度,达到提高金属收得率的目的,并一步制备出纯度4N5以上... 随着高新领域的发展,金属锰高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工作以电解锰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蒸馏炉,结合分区冷凝,采用在冷凝区设置恒温冷凝段的方式,延长主金属冷凝区长度,达到提高金属收得率的目的,并一步制备出纯度4N5以上的高纯锰。通过对电解锰真空蒸馏理论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蒸馏温度、时间对挥发率和恒温冷凝段温度(冷凝温度)对金属收得率的影响,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不同蒸馏温度下冷凝锰中的杂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蒸馏温度下主金属Mn易与杂质金属分离,但温度越高分离能力越弱。随蒸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挥发率均呈上升趋势。设置主金属恒温冷凝段可大幅度提升金属收得率,随冷凝温度的升高,金属收得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随蒸馏温度的上升,冷凝锰中Cd、K、Na、Zn的含量基本不变,Mg、Ca、Pb、Cu、Cr、Ni、Fe、Co的含量整体呈增大趋势。综合考虑,在体系压强10^(-3)~10^(-2)Pa、冷凝温度1100℃、保温时间90 min、蒸馏温度1400℃条件下,可得纯度4N5的高纯锰,此时挥发率为86.94%,收得率可达9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锰 真空蒸馏 电解锰 一步法 分区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重质馏分油分子层次组成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壮 王源 +6 位作者 杨哲 徐伟 周鑫 赵辉 陈小博 杨朝合 林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0,共9页
随着工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深度学习建立的原油分子组成预测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构建快捷、准确性高等优点。然而,石油馏分分子层次信息标签获取困难,难以满足深度学习模型训练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商业流程模拟软件Aspen HY... 随着工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深度学习建立的原油分子组成预测模型具有适用范围广、构建快捷、准确性高等优点。然而,石油馏分分子层次信息标签获取困难,难以满足深度学习模型训练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商业流程模拟软件Aspen HYSYS与GC-MS×MS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建立足够规模的训练数据库。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建立了重质馏分油分子层次结构组成预测模型,该模型以炼油厂易测得的油品物理化学性质为输入,分子层次结构信息为输出,针对某炼油厂的催化裂化原料油进行分子组成预测,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方法对模型进行可解释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重质馏分油分子组成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油品分子层次结构信息,目标装置原料分子组成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该模型不仅可对其他炼化装置的原料油性质进行软测量,也可为石油分子层次模型的开发提供准确的重油原料分子信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馏分油 分子组成 深度学习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解释 分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二次蒸馏方式对威士忌新酒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云霞 路峻 +6 位作者 宋绪磊 王欣 王恒 王德良 杨贻功 仲崇沪 张芙瑜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4,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蒸馏方式对威士忌新酒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两种常见的蒸馏方式(壶式蒸馏和塔式蒸馏)对一次蒸馏的初馏液进行二次蒸馏,分阶段取样并进行感官品评。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22个蒸馏后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两种二次... 为了研究不同的蒸馏方式对威士忌新酒风味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两种常见的蒸馏方式(壶式蒸馏和塔式蒸馏)对一次蒸馏的初馏液进行二次蒸馏,分阶段取样并进行感官品评。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22个蒸馏后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两种二次蒸馏方式对威士忌新酒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蒸馏方式蒸馏后的威士忌新酒风味差异较大,壶式蒸馏得到的威士忌新酒样品中花香更加突出,塔式蒸馏得到的威士忌新酒样品中果香和甜香更突出。威士忌新酒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醛类及酯类物质主要在酒头部分,酯类物质主要为乙酸乙酯;醇类物质中甲醇在酒心部分含量较低,酒尾部分含量较高。由壶式蒸馏得到的威士忌新酒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醇类物质,而由塔式蒸馏得到的威士忌新酒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和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士忌新酒 二次蒸馏 蒸馏方式 气相色谱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糟蒸汽爆破工艺优化及蒸汽爆破白酒糟体外营养价值评定
5
作者 汝昕潼 张硕清 +3 位作者 李文强 续航 张遨然 李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76-4888,共13页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处理白酒糟的工艺参数(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对蒸汽爆破白酒糟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维压时间(2、4、6、8、10 min)、汽爆压强(0.3、0.6、...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处理白酒糟的工艺参数(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进行优化,并利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对蒸汽爆破白酒糟进行营养价值评定。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维压时间(2、4、6、8、10 min)、汽爆压强(0.3、0.6、0.9、1.2、1.5 MPa)、含水量(30%、40%、50%、60%、70%)3个参数对白酒糟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白酒糟的工艺参数。将单因素试验所得的最优条件设定为响应面设计的中心点,以维压时间、汽爆压强、含水量为试验因素,以NDF含量为响应值,建立响应值与3个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和响应面图,以确定蒸汽爆破白酒糟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维压时间和汽爆压强对白酒糟中NDF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含水量对白酒糟中NDF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响应面法得到的蒸汽爆破白酒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维压时间8 min、汽爆压强1.1 MPa、含水量60%,在此条件下,NDF含量降低了27.39%。蒸汽爆破后的白酒糟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结果进一步表明,蒸汽爆破有效破坏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结构,降低了结晶度,增加了纤维的无定形区及表面孔隙率;此外,蒸汽爆破还极显著降低了白酒糟中霉菌毒素含量(P<0.01)。体外仿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使白酒糟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增加(P<0.01),总能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蒸汽爆破可显著改善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并提高其饲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白酒糟 响应面法 体外仿生消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蒸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 被引量:3
6
作者 温艳梅 曾义福 +3 位作者 方沛 卢桃 周洁 王仕平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68-71,共4页
为建立快速蒸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样品经蒸馏仪快速蒸馏酸化产生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亚硫酸盐,亚硫酸盐与衍生试剂邻苯二甲醛(OPA)-铵盐在pH值6.8条件下反应,生成强荧光物质1-磺酸基-异吲哚。色谱... 为建立快速蒸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样品经蒸馏仪快速蒸馏酸化产生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亚硫酸盐,亚硫酸盐与衍生试剂邻苯二甲醛(OPA)-铵盐在pH值6.8条件下反应,生成强荧光物质1-磺酸基-异吲哚。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V∶V),柱温40℃,流速1.0 mL/min,激发波长320 nm,发射波长380 nm,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1016~4.0640μg/m L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9,检出限为2.2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7%~3.91%,加标回收率为91.57%~101.15%。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蒸馏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食品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丢糟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7
作者 李芳香 唐家乐 +2 位作者 喻正涛 王桂圆 谢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0,共6页
以贵州省仁怀市酱香型白酒副产物丢糟为研究对象,乙醇为浸提溶剂,经过水浴回流提取总黄酮。以丢糟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提取丢糟总黄... 以贵州省仁怀市酱香型白酒副产物丢糟为研究对象,乙醇为浸提溶剂,经过水浴回流提取总黄酮。以丢糟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法提取丢糟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3(g∶mL)、浸提时间29 min、水浴温度72℃。在此优化条件下,酱香型白酒丢糟中总黄酮的得率为4.02%。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液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8.89μg/mL和14.69μg/mL,说明酱香型白酒丢糟总黄酮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为富含黄酮配制酒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丢糟 总黄酮 乙醇浸提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蒸馏的卷积神经网络压缩方法
8
作者 郑筠 高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4,共7页
【目的】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然而,随着模型深度和复杂度的增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大小和计算需求也急剧上升,这为模型的部署和实时应用提... 【目的】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然而,随着模型深度和复杂度的增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大小和计算需求也急剧上升,这为模型的部署和实时应用提出了严峻挑战。【方法】为减少神经网络的大小和计算量,并提高模型的效率和可部署性,提出了基于知识蒸馏的卷积神经网络压缩方法。通过将大型复杂模型(教师网络模型)中的知识转移给小型精简模型(学生网络模型)来实现模型的压缩和加速,本文建立了性能优异的教师网络和结构更简单、参数更少的学生网络。教师网络负责提供丰富的特征表示和准确的预测结果,学生网络则通过学习教师网络行为来逼近其性能。使用标准损失函数,并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迭代更新其参数,确保其在训练数据集上达到良好的性能。采用改进知识蒸馏方法获取综合阈值函数,评估教师网络和学生网络之间的知识差异,并指导学生网络的学习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网络利用综合阈值函数进行监督,逐步逼近教师网络的输出,同时保持较小的模型结构和计算复杂度,从而实现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压缩处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ImageNet和Labelme数据集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模型压缩效果。其中,本文方法在压缩前后卷积神经网络输出结果的拟合度较高,表明学生网络成功学到了教师网络的关键特征;交叉熵损失值较低,在1.0左右,进一步验证了其良好的预测性能;完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压缩时间较短,为79.8~89.4 s,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结论】由以上结果可知,基于知识蒸馏卷积神经网络压缩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模型结构、降低计算量,并保持甚至提升了模型的性能。本文方法不仅为模型压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还为深度学习模型的部署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本文方法在知识蒸馏方法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综合阈值函数来更全面地评估和指导模型的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知识蒸馏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本文方法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压缩 改进知识蒸馏方法 判别器 学生网络 教师网络 标准损失函数 综合阈值函数 交叉熵损失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ive set truncated-Newton algorithm for 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distillation column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昔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An active set truncated-Newton algorithm (ASTNA)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large-scale bound constrained sub-problems.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is obtained and two group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mad... An active set truncated-Newton algorithm (ASTNA)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large-scale bound constrained sub-problems.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is obtained and two group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made for the various large-scale problems of varying size. The comparison results between ASTNA and the subspace limited memory quasi-Newton algorithm and between the modified augmented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s combined with ASTNA and the modified barrier function method show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STNA for 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distillation colu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distillation column active set truncated-Newton algorithm modified augmented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s numerical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softening point and homogeneous isotropic pitches produced from distilled ethylene tar by a novel bromination method
10
作者 Chuan-zhang Ge Zhen-long Sun +3 位作者 Hai-xiao Yang Dong-hui Long Wen-ming Qiao Li-cheng Ling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high softening point and homogeneous isotropic pitches produced from distilled ethylene tar romin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mination of hard aggregation of bismuth-doped tin dioxide nanometer powders prepared by wet chemical method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秋星 涂伟萍 胡剑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90-1495,共6页
Bismuth-doped tin dioxide (BTO) nanometer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the wet chemical method using tin tetrachloride (SnCl4), bismuth nitrate [Bi(NO3) 3 ] and ammonia as raw materials. Non-bridge hydroxides and ca... Bismuth-doped tin dioxide (BTO) nanometer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the wet chemical method using tin tetrachloride (SnCl4), bismuth nitrate [Bi(NO3) 3 ] and ammonia as raw materials. Non-bridge hydroxides and capillary force between 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key factors causing hard aggregation of BTO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ard aggregation. The hard aggregation of BTO was eliminated effectively when the Bi-Sn precursor (BSP) was treated with post processing including dispersing with ultrasonic wave, refluxing and distilling with addition of n-butanol and benzene (DRD) and drying by microwave.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BTO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tetragonal phase structure are well crystallized, dispersed easily and the average size was less than 1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制备 铋掺杂二氧化锡 纳米粉体 硬团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氨法制备绿铜锌矿晶体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邱诗铭 闫冠杰 +1 位作者 李春流 王胜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1-706,共6页
本文以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和浓氨水为原料,采用蒸氨法合成绿铜锌矿。通过XRD、TGA、SEM-Mapping、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工艺条件对绿铜锌矿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铜浓度为120 g/L,铜锌摩尔比分别为3∶2、1∶1、2∶3时,沉淀... 本文以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和浓氨水为原料,采用蒸氨法合成绿铜锌矿。通过XRD、TGA、SEM-Mapping、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工艺条件对绿铜锌矿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铜浓度为120 g/L,铜锌摩尔比分别为3∶2、1∶1、2∶3时,沉淀产物中的晶体由绿铜锌矿与孔雀石组成,且孔雀石数量随铜锌摩尔比的降低而减少。当铜锌摩尔比为2∶3,铜浓度由120 g/L降低至80 g/L时,孔雀石晶体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在铜锌摩尔比为2∶3,铜浓度为80 g/L的条件下,沉淀得到单一物相的绿铜锌矿晶体,为蒸氨法控制合成绿铜锌矿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氨法 工艺条件 绿铜锌矿 孔雀石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桂花净油分子蒸馏馏分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智鑫 郝丹丹 +5 位作者 卞建明 谢秋涛 孙亚丽 汪凯 李高阳 朱向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285,共10页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桂花净油的不同馏分挥发性成分与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桂花净油的不同馏分挥发性成分与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P-value与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important in the projection,VIP)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桂花净油的轻组分、重组分和残留物组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馏分中共检测到8大类挥发性成分共73种,其中醇类22种、醛类5种、酸类10种、酚类3种、酮类5种、酯类17种、烷烃类5种、烯萜类6种。各馏分中醇类物质的种类与相对含量最高,是桂花净油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且各馏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建立的三种馏分挥发性成分判别模型,分类准确率为98.2%;并在分析确定出三种馏分27种差异性挥发物成分(VIP>1)后,对轻组分14种、重组分9种和残留物组分11种的关键香气贡献成分(ROAV>1)进行香气轮廓分析,轻组分与重组分、残留组分相比,表现出的花香味、甜味以及松木香味更为强烈。轻组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最多,香气特征中的桂花花香味最为浓郁强烈。本研究采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桂花净油各馏分挥发性成分差异与香气特征,为桂花净油分子蒸馏各馏分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桂花净油 化学计量学方法 气质分析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集蒸馏的光伏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珂 王丽婕 +1 位作者 郝颖 王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96-5207,I0015,共13页
云是影响太阳直接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各类云的透光率不同,导致到达光伏电站的太阳辐射会随之产生波动。为解决各类云遮挡下的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大、预测模型个数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卫星云图和数据集蒸馏的光伏发电功率超短期预... 云是影响太阳直接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各类云的透光率不同,导致到达光伏电站的太阳辐射会随之产生波动。为解决各类云遮挡下的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大、预测模型个数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卫星云图和数据集蒸馏的光伏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待测场站上方的历史云图,采用Farneback光流法预测出云图;然后,根据卫星云分类标签数据建立各类云的样本库,利用数据集蒸馏算法训练样本库得到云类判别图,将预测云图与云类判别图匹配计算,获得云类聚合匹配特征;最后,利用上述特征、云量特征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建立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光伏发电功率进行超短期预测。利用某光伏电站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文所提模型能准确描述云层的各项特征,有效提升光伏功率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集蒸馏 卫星云图 云分类 光流法 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诱导法辅助相转化法制备疏水PDMS-PVDF微孔膜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15
作者 于万礼 贾琳琳 +1 位作者 王岩 孙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0,136,共5页
采用蒸汽诱导法辅助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硅橡胶-聚偏氟乙烯(PDMS-PVDF)疏水微孔膜并用于真空膜蒸馏NaCl水溶液,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对微孔膜的形貌结构和表面接触角进行... 采用蒸汽诱导法辅助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硅橡胶-聚偏氟乙烯(PDMS-PVDF)疏水微孔膜并用于真空膜蒸馏NaCl水溶液,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对微孔膜的形貌结构和表面接触角进行表征和测试,研究了相对湿度对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微孔膜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加,孔隙率提高,平均孔径为(31±2)nm;截留率均达到99.9%以上,渗透通量先增加后降低;相对湿度为70%时制备的微孔膜渗透通量可达5.2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诱导法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疏水微孔膜 真空膜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安比芳 陈创业 +2 位作者 乔桂芳 陶永霞 刘天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为提高玫瑰精油的出油率,优化实际应用中水蒸气蒸馏法从玫瑰花中提取精油的工艺,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新疆大马士革鲜玫瑰中提取精油。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料液比、蒸馏时间、超声时间、... 为提高玫瑰精油的出油率,优化实际应用中水蒸气蒸馏法从玫瑰花中提取精油的工艺,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新疆大马士革鲜玫瑰中提取精油。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料液比、蒸馏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作为响应因素,玫瑰精油得率作为响应值,对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精油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装置对鲜玫瑰样品进行加热冷凝回流提取精油,待水沸腾时开始计时,在料液比1∶4(g/mL)、蒸馏时间4 h、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00 W时,玫瑰精油得率达到0.0802%。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玫瑰精油呈淡黄色,香气纯正,令人愉悦,该研究结果可为玫瑰精油的提取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马士革玫瑰 超声辅助 水蒸气蒸馏法 精油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伏椒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静 翁霞 王喜珠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甘谷伏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之一。文章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详细考察了甘谷伏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提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 甘谷伏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之一。文章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详细考察了甘谷伏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提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谷伏椒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泡时间4 h、蒸馏时间5 h。从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主要为γ-松油烯、E,E-金合欢醇乙酸酯、异松油烯、顺式-香叶醇等,其中不饱和烃类物质占挥发油成分的94.01%。抗氧化试验表明,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73.2%和93.9%。因此,甘谷伏椒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效,在调味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谷伏椒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陈酿方式对白葡萄蒸馏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江波 陈家豪 +5 位作者 夏啸 张娟 何超 蔡凤娇 张瑞景 徐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为了提高酒体品质,改善酒体的风格,该研究分别采用轻度橡木片(LOC)、中度橡木片(MOC)及重度橡木片(HOC)结合超声处理的方式对白葡萄蒸馏酒进行陈酿,对其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 为了提高酒体品质,改善酒体的风格,该研究分别采用轻度橡木片(LOC)、中度橡木片(MOC)及重度橡木片(HOC)结合超声处理的方式对白葡萄蒸馏酒进行陈酿,对其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CA)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重度橡木片结合超声的陈酿方式制备白葡萄蒸馏酒的品质更佳,其酒体总酸、总酚含量及非酒精挥发物总量分别为0.14 g/L、69.47 mg/L、2.97 g/L,感官评分为79.67分;酒体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从19种增加至22种,酯类物质种类从13种增加至15种;CA和PCA结果表明,与重度橡木片陈酿酒样相比,结合超声处理酒样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增多,但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含量下降,尤其是乙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六酸乙酯等酯类物质。该陈酿方法可以提高酒体品质,为蒸馏酒陈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葡萄蒸馏酒 陈酿方式 橡木片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保留指数分析黑胡椒精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团章 邵佩 +1 位作者 吴昭 程书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为分析海南产黑胡椒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为公众进一步开发利用黑胡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了黑胡椒精油,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对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从黑胡椒精油中鉴定出了27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 为分析海南产黑胡椒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为公众进一步开发利用黑胡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了黑胡椒精油,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对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从黑胡椒精油中鉴定出了27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β-石竹烯(23.91%)、柠檬烯(17.23%)、3-蒈烯(19.30%)、β-蒎烯(7.83%)和石竹烯氧化物(3.01%)。对δ-杜松烯、柠檬烯、顺式香桧醇(cis-sabinol)、cyclohexene, 3-methyl-6-(1-methylethylidene)-(萜品油烯)、cyclohexene, 1-methyl-4-(1-methylethylidene)-(萜品油烯)、对伞花烃(P-cymene)进行鉴定,使精油的定性结果更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胡椒精油 保留指数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水蒸气蒸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闪蒸与多塔蒸馏耦合的贫氦天然气低温提氦工艺
20
作者 冀浩文 黎小辉 朱玉琴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聚焦从低品位含氦天然气中提纯氦气这一工程问题,在分析已有深冷工艺发展现状与改进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原料天然气中氦气浓度低与提氦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级闪蒸与多塔蒸馏耦合的贫氦天然气低温提氦工艺,并借助ASPEN HYSYS软件... 聚焦从低品位含氦天然气中提纯氦气这一工程问题,在分析已有深冷工艺发展现状与改进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原料天然气中氦气浓度低与提氦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级闪蒸与多塔蒸馏耦合的贫氦天然气低温提氦工艺,并借助ASPEN HYSYS软件模拟设计了新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设计工艺可从氦摩尔分数为0.05%的贫氦天然气中分离得到纯度(摩尔分数,下同)为99%的氦气,同时得到纯度为99.96%的甲烷和99%的氮气、液化天然气及燃料气,增强了提氦装置的产品方案灵活性;通过工艺内部流股节流膨胀制冷为分离系统提供冷量及工艺内部冷热物流间合理匹配换热,实现了系统的节能降耗;该多级闪蒸+多塔蒸馏耦合工艺的单位压缩功耗为0.058 kW·h kmol,远低于改进型ExxonMobil公司的提氦工艺(1.29 kW·h kmol);综合分析工艺产品纯度及能耗,说明设计的提氦工艺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提取 贫氦天然气 低温法 闪蒸 蒸馏 工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