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香豆素衍生物MOF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Al^(3+)的荧光增强识别
1
作者 孙超凡 张兴天 +3 位作者 侯丽伟 张永 唐万侠 马文辉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2-1500,共9页
以2-氨基对苯二甲酸(BDC-NH_(2))和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室温下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MOF-5-NH_(2),将香豆素衍生物7-N,N′-二乙氨基香豆素-3-氨基硫脲亚氨采用浸渍法封装到MOF-5-NH_(2)的孔道中,制备了荧光探针MOF-5-NH_(2)@Couma... 以2-氨基对苯二甲酸(BDC-NH_(2))和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室温下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MOF-5-NH_(2),将香豆素衍生物7-N,N′-二乙氨基香豆素-3-氨基硫脲亚氨采用浸渍法封装到MOF-5-NH_(2)的孔道中,制备了荧光探针MOF-5-NH_(2)@Coumarin。利用SEM、XRD、FTIR和XPS对MOF-5-NH_(2)和MOF-5-NH_(2)@Coumarin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了探针MOF-5-NH_(2)@Coumarin对Al^(3+)的特异性荧光增强响应识别能力,以及在常见金属阳离子(K^(+)、Ca^(2+)、Na^(+)、Mg^(2+)、Fe^(3+)、Co^(2+)、Cu^(2+)、Zn^(2+)、Ag^(+)、Cd^(2+)、Pb^(2+)、Cr^(3+)、Hg^(2+)、Ni^(2+))存在情况下的抗干扰荧光识别Al^(3+)的性能。评价了其可逆识别和实际水样(湖水、自来水)中识别Al^(3+)的能力。结果表明,乙醇中,探针MOF-5-NH_(2)@Coumarin对Al^(3+)具有特异性荧光增强响应识别能力,检出限为0.163μmol/L,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良好的裸眼识别的能力,检测时间<300 s;且MOF-5-NH_(2)@Coumarin可以实现对Al^(3+)可逆识别,并能用于实际水样中Al^(3+)的识别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香豆素 封装 荧光识别 Al^(3+)检测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synthesis,and detection of Al^(3+)of two zinc complexes based on Schiff base ligands
2
作者 YANG Yuanyu XUE Jianhua +3 位作者 BAI Yujia CUI Lulu YANG Dongdong MA Qi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7-1216,共10页
Two new complexes,[Zn_(2)(L1)(HL1)(NO_(3))]·CH_(3)OH(1)and[Zn_(3)(L2)(L3)_(3)Cl]·CH_(3)OH(2),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one-pot’method based on cinnoline-3-ylhydrazine ligand and zinc with 2-hydroxy-... Two new complexes,[Zn_(2)(L1)(HL1)(NO_(3))]·CH_(3)OH(1)and[Zn_(3)(L2)(L3)_(3)Cl]·CH_(3)OH(2),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one-pot’method based on cinnoline-3-ylhydrazine ligand and zinc with 2-hydroxy-4-methoxybenzaldehyde and 2-hydroxy-3-methoxybenzaldehyde ligands,respectively,where H_(2)L1=5-methoxy-2-(phthalazin-1-ylhydrazonomethyl)-phenol,H_(2)L2=2-methoxy-6-(phthalazin-1-yl-hydrazonomethyl)-phenol,HL3=2-(1,8-dihydro-[1,2,4]triazolo[3,4-α]phthalazin-3-yl)-6-methoxy-phenol.Complexes 1 and 2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is,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powder X-ray diffraction,etc.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cinnolin-3-yl-hydrazine ligand and 2-hydroxy-3-methoxybenzaldehyde form two types of Schiff bases(H_(2)L2 and HL3)when in situ reacting and coordinating with Zn(Ⅱ),and HL3 also has two coordination modes.In addition,the fluorescence performance showed that complex 1 can achieve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sensing of Al^(3+)in water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6.37μmol·L^(-1).CCDC:2413978,1;24139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omplex Schiff base fluorescence Al^(3+)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对Al^(3+)、Fe^(3+)的荧光检测性质
3
作者 宋合兴 江旭滢 +3 位作者 任娜娜 丁要蝶 王雅茹 孙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7-1894,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位于七配位的畸形五角双锥构型中,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C—H…O氢键、π…π堆积作用以及C—H…π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固态荧光测试发现该配合物在334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80 nm。金属离子荧光传感与抗干扰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不仅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Al^(3+)能增强该配合物的荧光且增强常数为6.34×10^(4) M^(-1),检出限为0.09μM;Fe^(3+)能淬灭该配合物的荧光且淬灭常数为2.42×10^(4) M^(-1),检出限为0.24μM,同时探讨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配合物 晶体结构 固态发射 荧光识别 Al^(3+)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力识别Al^(3+)及F^(-)的偶氮类荧光探针合成与应用
4
作者 刘其业 喻艳超 +2 位作者 荆军凯 由君 武文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4-2170,共7页
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l^(3+))对F^(-)的选择... 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l^(3+))对F^(-)的选择性识别性能,推测了探针NA-M与Al^(3+)和F^(-)间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探针NA-M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pH=7.4、V(甲醇)∶V(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9∶1的溶剂中,探针NA-M与Al^(3+)在590 nm处发生显著的荧光增强作用,并对Al^(3+)的识别表现出高选择性、抗金属离子干扰性和良好的灵敏度(检测限为8.4×10^(-7)mol/L),Al^(3+)与探针NA-M形成了配位比为1∶2的NA-M+Al^(3+);NA-M+Al^(3+)在F^(-)加入后发生显著的荧光猝灭现象,F^(-)可以捕获NA-M+Al^(3+)中的Al^(3+),从而引起荧光变化。NA-M+Al^(3+)对F^(-)的识别也显示出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抗其他阴离子干扰能力和灵敏度(检测限为9.5×10^(-7)mol/L);在体系pH为5~10时,探针NA-M识别Al^(3+)及F^(-)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交替加入Al^(3+)和F^(-)可引起其荧光强度的可逆变化,探针NA-M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关-开-关”转变,用于接力识别Al^(3+)和F^(-)。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Al^(3+)的回收率在98.8%~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4.3%;F^(-)的回收率为97.8%~101.4%,RSD为1.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 荧光探针 Al^(3+) F^(-) 接力识别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痕量监测Zr^(4+)、Cr_(2)O_(7)^(2-)、Fe^(3+)、HPO_(4)^(2-)和指纹识别的功能化Eu^(3+)/Tb^(3+)配位聚合物荧光探针的构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思璐 张凤凤 +5 位作者 张成 王潇 唐龙 岳二林 王记江 侯向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_(1.5)(H_(2)O)_(2)]·H_(2)O}_(n)(1)和{[Tb(PLIA)_(1.5)(H_(2)O)_(2)]·H_(2)O}_(n)(2),其中H_(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_(1.5)(H_(2)O)_(2)]·H_(2)O}_(n)(1)和{[Tb(PLIA)_(1.5)(H_(2)O)_(2)]·H_(2)O}_(n)(2),其中H_(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和2对水溶液中的Zr^(4+)、Cr_(2)O_(7)^(2-)和Fe^(3+)、HPO_(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μmol·L^(-1)(1,Zr^(4+))、0.626μmol·L^(-1)(1,Cr_(2)O_(7)^(2-))、0.430μmol·L^(-1)(2,Fe^(3+))、1.36μmol·L^(-1)(2,HPO_(4)^(2-))。探究了1和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和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Tb^(3+)配位聚合物 合成 表征 荧光探针 指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识别Cu^(2+)及PO_(4)^(3-)香豆素类荧光探针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闫雪雪 喻艳超 +3 位作者 庞树奎 吴绵园 荆军凯 刘其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2-6378,共7页
以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肼基甲酸甲酯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双功能香豆素荧光探针L,并通过NMR、FTIR及HRMS对其结构表征。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在甲醇溶液中,探针L与Cu^(2+)形成1∶1的络合物L-Cu^(2+),在30s时间内引起荧光淬灭效应,淬灭率近100%... 以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肼基甲酸甲酯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双功能香豆素荧光探针L,并通过NMR、FTIR及HRMS对其结构表征。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在甲醇溶液中,探针L与Cu^(2+)形成1∶1的络合物L-Cu^(2+),在30s时间内引起荧光淬灭效应,淬灭率近100%,且对Cu^(2+)检测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抵抗Ba^(2+)、Li^(+)、Cu^(+)、Al^(3+)、Zn^(2+)、Cs^(2+)、Mn^(2+)、Ca^(2+)、Hg^(2+)、Cd^(2+)、K^(+)、Mg^(2+)、Na^(+)、Co^(2+)、Ag^(+)、Fe^(^(3+))及Cr^(2+)等金属离子的干扰,检测极限低至1.70×10^(-8)mol/L,具有高度灵敏性。同时,基于配体置换原理,络合物L-Cu^(2+)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实现对PO_(3)^(-4)的荧光增强响应识别,且检测过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抵抗常见阴离子(NO_(2)^(-)、CO_(3)^(2-)、SO_(3)^(2-)、HPO_(4)^(2-)、P_(2)O_(7)^(4)^(-)、Br^(-)、F^(-)、HCO_(3)^(-)、SO_(4)^(2-)、C_(2)O_(4)^(2-)、Cl^(-)、CH_(3)COO^(-))的干扰,检测限低至6.00×10^(-8)mol/L。此外,探针L成功应用于医药化工及化工环境保护领域,得到良好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荧光探针 二阶铜离子 磷酸根 连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SiO_2纳米球的制备、改性及其对Al^(3+)荧光识别研究
7
作者 李成阳 蔡佳达 +4 位作者 涂全 陈子玉 王芙香 潘勤鹤 任国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6-332,337,共8页
中空介孔SiO_2由于中空多孔的结构而常用作功能材料的基底。将中空介孔SiO_2进行官能团修饰,并应用为荧光传感材料是中空介孔SiO_2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论文采用聚丙烯酸(PAA)为中空模板,聚醚F127为造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 中空介孔SiO_2由于中空多孔的结构而常用作功能材料的基底。将中空介孔SiO_2进行官能团修饰,并应用为荧光传感材料是中空介孔SiO_2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论文采用聚丙烯酸(PAA)为中空模板,聚醚F127为造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在乙醇体系中制备了中空介孔SiO_2纳米球。系统研究了搅拌速度和聚醚F127引入量对中空介孔SiO_2纳米球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N_2^-等温吸附脱附曲线等表征说明该合成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通过调节F127的引入可以实现对比表面积的有效控制。通过氨基化、席夫碱反应进行荧光修饰,进一步研究表明荧光修饰后的中空介孔SiO_2纳米球在水溶液中能够实现对Al^(3+)的有效检测,检测限为1.19×10^(-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SiO2纳米球 合成方法 Al^3+荧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类Schiff碱荧光探针对Fe^(3+)的特异性识别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怡 杨美盼 +1 位作者 张卫红 伍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4,共7页
基于罗丹明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类荧光探针。随着Fe^(3+)的加入,探针溶液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该现象表明探针和Fe^(3+)络合能力较强,避免了因Fe^(3+)自身磁性引起的荧光猝灭。探针在识别Fe^(3+)时,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并... 基于罗丹明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类荧光探针。随着Fe^(3+)的加入,探针溶液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该现象表明探针和Fe^(3+)络合能力较强,避免了因Fe^(3+)自身磁性引起的荧光猝灭。探针在识别Fe^(3+)时,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并且识别过程不受其他常见干扰离子的影响。进一步,通过job’s曲线和高斯理论计算对探针的识别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得到探针与Fe^(3+)按照1∶1络合的结论,并提出了可能的络合位点和识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荧光探针 识别 机理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3-醛-邻硝基苯基半卡巴腙的阴离子识别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海 李亚巍 林华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0-485,共6页
利用吲哚^-3^-醛和邻硝基苯基半卡巴肼设计合成了新型含内氢键的阴离子识别受体吲哚^-3^-醛^-邻硝基苯基半卡巴腙.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该受体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滴定和核磁共振波谱滴定研究了该受体对Ac O^-,... 利用吲哚^-3^-醛和邻硝基苯基半卡巴肼设计合成了新型含内氢键的阴离子识别受体吲哚^-3^-醛^-邻硝基苯基半卡巴腙.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该受体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滴定和核磁共振波谱滴定研究了该受体对Ac O^-,F^-,H_2PO^-_4,Cl^-,Br^-,I^-,HSO^-_4等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受体与Ac O^-,F^-,H_2PO^-_4,Cl^-,Br^-,I^-,HSO^-_4的结合常数和结合比分别是6.98,1∶2;6.85,1∶2;5.40,1∶2;13.51,1∶2;6.34,1∶1;5.40,1∶1;2.88,1∶1.该受体由于具有内氢键,与具有适当体积、碱度的Cl^-很匹配,对Cl^-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和很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醛-邻硝基苯基半卡巴腙 荧光 阴离子识别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双波长下识别Fe3+的一种新型可视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竟 刘瑞姣 陈佳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2-551,共10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苯乙烯-罗丹明化合物L,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裸眼和循环伏安分析法等分别研究了化合物L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L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表现出...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苯乙烯-罗丹明化合物L,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裸眼和循环伏安分析法等分别研究了化合物L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L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表现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L在EtOH/H2O(V∶V,1∶1,Tris-HCl,pH=7.0)溶液中随Fe^3+的加入,化合物L的EtOH/H2O(V∶V,1∶1,Tris-HCl,pH=7.0)溶液显示出明显的颜色变化,由无色变成红色,除Al^3+、Cr^3+略微变红外,其他金属离子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化合物L可作为裸眼识别Fe3+的探针;当选用激发波长350nm时,在508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发生猝灭,猝灭比为87.5%,检出限为4.56×10^-6mol/L;激发波长为530nm时,在582nm处荧光发射强度呈增大趋势,较加入前增大了49.6倍,检出限可达7.4×10^-7mol/L。由此可见,L在用不同激发波长激发时,在两个不同荧光发射波长下分别实现了对Fe^3+的“turn-off”和“turn-on”识别,因此L可作为一种具有高灵敏性和专一选择性的可视化Fe^3+荧光探针。并经Jobs曲线、紫外和荧光滴定、核磁滴定、扫描电镜初步确定了探针L和Fe^3+的络合机理,探针L和Fe^3+的络合比为2∶1,整个测试在中性条件下进行,使得该类探针在生物体系或环境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且它的电离势为5.77eV,电离势与正电极的功函数(5.5eV)较匹配,有望开发成为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亲合势为3.71eV,比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PBD(EA=2.82eV)的电子亲和能大,有望开发为电子传输材料,所合成的化合物也可作为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光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乙烯 罗丹明B 裸眼识别 “turn-off”和“turn-on”Fe3+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Fe^3+荧光传感检测
11
作者 褚友露 宋如愿 +1 位作者 戴红旗 吴伟兵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将纤维素纳米晶(CNC)与N-(4-氨基苯基)-4-(N,N-二甲基乙二胺基)-1,8-萘酰亚胺(EADANI)进行共价键结合,制备得到纤维素纳米晶荧光探针(FCNC),并应用于Fe3+的荧光传感检测。结果表明,由于表面羧基和羟基的存在,FCNC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在... 将纤维素纳米晶(CNC)与N-(4-氨基苯基)-4-(N,N-二甲基乙二胺基)-1,8-萘酰亚胺(EADANI)进行共价键结合,制备得到纤维素纳米晶荧光探针(FCNC),并应用于Fe3+的荧光传感检测。结果表明,由于表面羧基和羟基的存在,FCNC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在水溶液中呈现良好的黄色荧光发射性能;Fe3+对FCNC具有荧光增强效果,荧光增强因子达9.5,同时在竞争性离子存在情况下,FCNC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荧光探针 特异性识别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轴手性3-醛基联萘酚荧光探针对胺类化合物的手性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大亮 张春 +3 位作者 韦思平 王平 尤强 王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1-626,共6页
合成具有C1对称轴的3-醛基-1,1′-联-2-萘酚荧光探针,该探针在Zn2+的存在下和手性二胺或手性氨基酸相互作用后,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至560nm处,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且荧光增强强度对不同手性结构的二胺或氨基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具有对映... 合成具有C1对称轴的3-醛基-1,1′-联-2-萘酚荧光探针,该探针在Zn2+的存在下和手性二胺或手性氨基酸相互作用后,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至560nm处,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且荧光增强强度对不同手性结构的二胺或氨基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的能力。尤其针对1,2-二苯基乙二胺而言,与文献报道的3,3′-二醛基-1,1′-联-2-萘酚(C2对称轴荧光传感器)进行荧光识别的效果相比,其对映选择性识别的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醛基联萘酚 荧光传感器 荧光增强 手性识别 锌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测微量过氧化氢和三价铁离子的双响应卟啉型荧光探针
13
作者 李显鹏 肖远淑 +1 位作者 李施瑞 贾丽霞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为适应漂染车间对快速、灵活与痕量检测H_(2)O_(2)和Fe^(3+)的需要,利用卟啉类化合物在荧光识别中的优异特性,设计合成了一种非水溶性双响应荧光探针5,10,15,三苯基-20-[4-(苯硼酸频呐醇酯基)-甲氧基苯基]卟啉(P1)。结果表明,荧光探针P1... 为适应漂染车间对快速、灵活与痕量检测H_(2)O_(2)和Fe^(3+)的需要,利用卟啉类化合物在荧光识别中的优异特性,设计合成了一种非水溶性双响应荧光探针5,10,15,三苯基-20-[4-(苯硼酸频呐醇酯基)-甲氧基苯基]卟啉(P1)。结果表明,荧光探针P1的Stokes位移为128 nm。在识别H_(2)O_(2)和Fe^(3+)时,探针P1荧光强度分别降低92.63%和95.47%,可以实现对1mmol/L的H_(2)O_(2)或Fe^(3+)响应,但SO_(3)^(2-)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荧光探针 H_(2)O_(2) Fe^(3+) 双响应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等高线特征谱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永群 彭翠红 +2 位作者 徐坦 黄冬兰 陈小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51-1156,共6页
用图像信息统计法,得到了三维荧光等高线指纹图谱在发射波长方向和激发波长方向的1对特征谱以及1个沿发射波长方向并带有激发波长信息的特征谱。基于3种特征谱,对花生油、调和油和芝麻油的29个食用植物油样本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表明:3... 用图像信息统计法,得到了三维荧光等高线指纹图谱在发射波长方向和激发波长方向的1对特征谱以及1个沿发射波长方向并带有激发波长信息的特征谱。基于3种特征谱,对花生油、调和油和芝麻油的29个食用植物油样本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表明:3种特征谱均能以数值集的形式描述物质的荧光性质,具有特征性和可计算性;数据客观,识别结果准确。将现代的数值分析技术与3种特征谱结合,不仅可实现物质的分类与鉴别,还可揭示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等高线特征谱 模式识别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活体浮游植物荧光光谱识别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申俊 苏荣国 +1 位作者 刘宝 王修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4,共7页
选取db3小波函数,对分属7个门32个属的43种我国近海常见的优势藻种和赤潮藻种的3-D荧光光谱进行分解,提取小波分解后得到的第2,3层尺度分量作为荧光特征谱。再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分别得到门类和属类层次上的标准谱。在此基础上,利用非... 选取db3小波函数,对分属7个门32个属的43种我国近海常见的优势藻种和赤潮藻种的3-D荧光光谱进行分解,提取小波分解后得到的第2,3层尺度分量作为荧光特征谱。再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分别得到门类和属类层次上的标准谱。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解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浮游植物荧光识别测定的技术。结果表明,利用db3小波函数分解并提取荧光光谱特征,从而在门类水平建立起来的标准谱库,对于单种藻样品的识别正确率平均为96.33%,对混合样品的识别正确率平均为84.27%。在属类水平上建立起来的标准谱库,对于单种藻样品的识别正确率平均为92.53%,对混合样品的识别正确率平均为6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特征识别 小波分解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