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3+)强化单宁酸浮选分离萤石和方解石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晗 李茂林 +3 位作者 孔令东 曾耀莹 崔瑞 姚伟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萤石矿中常富含方解石,在浮选回收萤石时,方解石的抑制效果决定了浮选效果的好坏和分选工艺的繁简。为探索萤石矿浮选中方解石的高效、环保抑制剂,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讨了Al^(3+)强化环保有机物单宁酸选择性抑... 萤石矿中常富含方解石,在浮选回收萤石时,方解石的抑制效果决定了浮选效果的好坏和分选工艺的繁简。为探索萤石矿浮选中方解石的高效、环保抑制剂,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讨了Al^(3+)强化环保有机物单宁酸选择性抑制方解石的效果,并通过吸附量测试、Zeta电位测试、UV-Vis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了抑制机理。结果表明,Al^(3+)-单宁酸选择性抑制方解石的效果明显强于单宁酸;单宁酸和油酸钠在两种矿物表面存在竞争吸附,Al^(3+)-单宁酸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作用强于萤石;Al^(3+)与单宁酸发生配位反应生成Al^(3+)-单宁酸配合物,是Al^(3+)-单宁酸在方解石表面吸附强度高于单宁酸,从而进一步抑制方解石上浮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方解石 浮选 单宁酸 Al3+ 组合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GdF_(4)∶Er^(3+)/Yb^(3+)/Al^(3+)的复合薄膜上转换发光与光热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泽杰 周海芳 +1 位作者 郑瑞锦 程树英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热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存在导热性差、测温灵敏度与上转换发光(UCL)强度低的问题,而添加单壁碳纳米管(SWCNT)、贵金属与光子晶体(PCs)是提高其UCL强度与光热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热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存在导热性差、测温灵敏度与上转换发光(UCL)强度低的问题,而添加单壁碳纳米管(SWCNT)、贵金属与光子晶体(PCs)是提高其UCL强度与光热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aGdF_(4)∶Er^(3+)/Yb^(3+)/Al^(3+)纳米晶体(UCNPs),通过对比上转换层(UC)、SWCNT/UC、Ag/SWCNT/UC与PCs/Ag/SWCNT/UC的光热性能,研究不同膜层对UCNPs的光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PCs/Ag/SWCNT/UC具有优异的性能,其红绿光强度分别为UC的3.48倍与4.24倍,其光热转换效率达到33.79%,是UC的1.49倍;并且光学测温绝对灵敏度SA在353 K时达到3.14×10^(-3) K^(-1),相对灵敏度SR在273 K时达到1.87×10^(-2) K^(-1)。本研究为提高光热传感器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膜 ^NaGdF_(4)∶Er^(3+)/Yb^(3+)/Al^(3+)纳米晶 光热性能 测温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香豆素衍生物MOF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Al^(3+)的荧光增强识别
3
作者 孙超凡 张兴天 +3 位作者 侯丽伟 张永 唐万侠 马文辉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2-1500,共9页
以2-氨基对苯二甲酸(BDC-NH_(2))和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室温下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MOF-5-NH_(2),将香豆素衍生物7-N,N′-二乙氨基香豆素-3-氨基硫脲亚氨采用浸渍法封装到MOF-5-NH_(2)的孔道中,制备了荧光探针MOF-5-NH_(2)@Couma... 以2-氨基对苯二甲酸(BDC-NH_(2))和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室温下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MOF-5-NH_(2),将香豆素衍生物7-N,N′-二乙氨基香豆素-3-氨基硫脲亚氨采用浸渍法封装到MOF-5-NH_(2)的孔道中,制备了荧光探针MOF-5-NH_(2)@Coumarin。利用SEM、XRD、FTIR和XPS对MOF-5-NH_(2)和MOF-5-NH_(2)@Coumarin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了探针MOF-5-NH_(2)@Coumarin对Al^(3+)的特异性荧光增强响应识别能力,以及在常见金属阳离子(K^(+)、Ca^(2+)、Na^(+)、Mg^(2+)、Fe^(3+)、Co^(2+)、Cu^(2+)、Zn^(2+)、Ag^(+)、Cd^(2+)、Pb^(2+)、Cr^(3+)、Hg^(2+)、Ni^(2+))存在情况下的抗干扰荧光识别Al^(3+)的性能。评价了其可逆识别和实际水样(湖水、自来水)中识别Al^(3+)的能力。结果表明,乙醇中,探针MOF-5-NH_(2)@Coumarin对Al^(3+)具有特异性荧光增强响应识别能力,检出限为0.163μmol/L,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良好的裸眼识别的能力,检测时间<300 s;且MOF-5-NH_(2)@Coumarin可以实现对Al^(3+)可逆识别,并能用于实际水样中Al^(3+)的识别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香豆素 封装 荧光识别 ^Al^(3+)检测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对Al^(3+)、Fe^(3+)的荧光检测性质
4
作者 宋合兴 江旭滢 +3 位作者 任娜娜 丁要蝶 王雅茹 孙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7-1894,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位于七配位的畸形五角双锥构型中,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C—H…O氢键、π…π堆积作用以及C—H…π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固态荧光测试发现该配合物在334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80 nm。金属离子荧光传感与抗干扰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不仅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Al^(3+)能增强该配合物的荧光且增强常数为6.34×10^(4) M^(-1),检出限为0.09μM;Fe^(3+)能淬灭该配合物的荧光且淬灭常数为2.42×10^(4) M^(-1),检出限为0.24μM,同时探讨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配合物 晶体结构 固态发射 荧光识别 ^Al^(3+)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synthesis,and detection of Al^(3+)of two zinc complexes based on Schiff base ligands
5
作者 YANG Yuanyu XUE Jianhua +3 位作者 BAI Yujia CUI Lulu YANG Dongdong MA Qi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7-1216,共10页
Two new complexes,[Zn_(2)(L1)(HL1)(NO_(3))]·CH_(3)OH(1)and[Zn_(3)(L2)(L3)_(3)Cl]·CH_(3)OH(2),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one-pot’method based on cinnoline-3-ylhydrazine ligand and zinc with 2-hydroxy-... Two new complexes,[Zn_(2)(L1)(HL1)(NO_(3))]·CH_(3)OH(1)and[Zn_(3)(L2)(L3)_(3)Cl]·CH_(3)OH(2),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one-pot’method based on cinnoline-3-ylhydrazine ligand and zinc with 2-hydroxy-4-methoxybenzaldehyde and 2-hydroxy-3-methoxybenzaldehyde ligands,respectively,where H_(2)L1=5-methoxy-2-(phthalazin-1-ylhydrazonomethyl)-phenol,H_(2)L2=2-methoxy-6-(phthalazin-1-yl-hydrazonomethyl)-phenol,HL3=2-(1,8-dihydro-[1,2,4]triazolo[3,4-α]phthalazin-3-yl)-6-methoxy-phenol.Complexes 1 and 2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is,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powder X-ray diffraction,etc.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cinnolin-3-yl-hydrazine ligand and 2-hydroxy-3-methoxybenzaldehyde form two types of Schiff bases(H_(2)L2 and HL3)when in situ reacting and coordinating with Zn(Ⅱ),and HL3 also has two coordination modes.In addition,the fluorescence performance showed that complex 1 can achieve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sensing of Al^(3+)in water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6.37μmol·L^(-1).CCDC:2413978,1;24139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omplex Schiff base FLUORESCENCE ^Al^(3+)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五配位Al^(3+)含量制备高性能低温Sabatier反应催化剂
6
作者 陈志强 蒋榕培 +4 位作者 刘梦然 王青 项锴 孙海云 方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为了制备出高性能低温Sabatier反应Ru基催化剂,通过调控Al_(2)O_(3)载体中五配位Al^(3+)的含量(五配位Al^(3+)占Al物种的比例),实现对Ru基活性位点电子性质的调控。在此过程中,利用~(27)Al固体核磁共振(~(27)Al-NMR)检测Al_(2)O_(3)载... 为了制备出高性能低温Sabatier反应Ru基催化剂,通过调控Al_(2)O_(3)载体中五配位Al^(3+)的含量(五配位Al^(3+)占Al物种的比例),实现对Ru基活性位点电子性质的调控。在此过程中,利用~(27)Al固体核磁共振(~(27)Al-NMR)检测Al_(2)O_(3)载体中五配位Al^(3+)的含量,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考察Ru基活性位点电子性质的调控效果,利用固定床反应器测试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Al_(2)O_(3)载体中的五配位Al^(3+)可有效调控Ru基活性位点的电子性质,进而提升低温Sabatier反应Ru基催化剂性能。其中,以五配位Al^(3+)含量约为28.1%的Al_(2)O_(3)载体制备的Ru基催化剂,在低温区(<300℃)的CO_(2)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均可达90%以上。而且,在100 h的稳定性测试中,催化性能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Sabatier反应 Ru基催化剂 ^五配位Al^(3+) 电子性质调控 催化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力识别Al^(3+)及F^(-)的偶氮类荧光探针合成与应用
7
作者 刘其业 喻艳超 +2 位作者 荆军凯 由君 武文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4-2170,共7页
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l^(3+))对F^(-)的选择... 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l^(3+))对F^(-)的选择性识别性能,推测了探针NA-M与Al^(3+)和F^(-)间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探针NA-M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pH=7.4、V(甲醇)∶V(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9∶1的溶剂中,探针NA-M与Al^(3+)在590 nm处发生显著的荧光增强作用,并对Al^(3+)的识别表现出高选择性、抗金属离子干扰性和良好的灵敏度(检测限为8.4×10^(-7)mol/L),Al^(3+)与探针NA-M形成了配位比为1∶2的NA-M+Al^(3+);NA-M+Al^(3+)在F^(-)加入后发生显著的荧光猝灭现象,F^(-)可以捕获NA-M+Al^(3+)中的Al^(3+),从而引起荧光变化。NA-M+Al^(3+)对F^(-)的识别也显示出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抗其他阴离子干扰能力和灵敏度(检测限为9.5×10^(-7)mol/L);在体系pH为5~10时,探针NA-M识别Al^(3+)及F^(-)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交替加入Al^(3+)和F^(-)可引起其荧光强度的可逆变化,探针NA-M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关-开-关”转变,用于接力识别Al^(3+)和F^(-)。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Al^(3+)的回收率在98.8%~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4.3%;F^(-)的回收率为97.8%~101.4%,RSD为1.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 荧光探针 ^Al^(3+) ^F^(-) 接力识别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Al^(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德素 庞艳玲 +2 位作者 石广革 段升霞 刘玉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1,共5页
以2-羟基-1-萘甲醛、邻氨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Al^(3+)荧光探针S,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IR对探针S进行结构表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在DMSO∶H_(2)O=4∶1(V/V)体系中,对Al^(3+)有良好的荧光和裸眼... 以2-羟基-1-萘甲醛、邻氨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Al^(3+)荧光探针S,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IR对探针S进行结构表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在DMSO∶H_(2)O=4∶1(V/V)体系中,对Al^(3+)有良好的荧光和裸眼识别。Al^(3+)浓度在2.0~50μmol/L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3μmol/L,探针S与Al^(3+)形成1∶1的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探针S-Al^(3+)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Al^(3+)配合物对DNA的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同时对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结合点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推断二者作用力的类型为疏水作用,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铝离子 邻氨基苯甲醛 DNA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赤红壤磷素及Ca^(2+)、Al^(3+)、Fe^(2+)淋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华勤 章家恩 +3 位作者 余家瑜 谢俊芳 毛丹鹃 杨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2-1178,共7页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g...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0.05),而对Ca2+、Fe2+的溶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2+、Al3+、Fe2+溶出量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Al3+和Fe2+淋失量在pH 2.0时均有骤增现象。随淋溶时间的增加,土壤可溶态磷的淋失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随着pH值的降低,土壤磷淋失总量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pH>4.0的酸雨有助于促进土壤磷的释放,pH<4.0时土壤磷的淋失减少。相关分析发现淋溶液中磷淋失总量与Al3+和Fe2+溶出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1=-0.6531,r2=-0.5107),和Ca2+总溶出量相关关系不显著(r3=-0.1287),表明高强度酸雨降低了土壤磷淋失量,这可能与酸雨导致活性铁、铝的大量释放,增加了磷的活性吸附点位,因而增加了对磷酸根离子配位吸附与固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赤红壤 磷素 ^Ca^2+ ^AL^3+ ^F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幼苗耐Al^(3+)胁迫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圣泉 庄杰云 +2 位作者 舒小丽 包劲松 夏英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对其种子采用纸培法育苗和培养,并设2个Al3+浓度(20 mg/L和30 mg/L)胁迫处理,以处理20 d后的幼苗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Al3+胁迫指标,用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对其种子采用纸培法育苗和培养,并设2个Al3+浓度(20 mg/L和30 mg/L)胁迫处理,以处理20 d后的幼苗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Al3+胁迫指标,用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2个耐Al3+胁迫的主效应QTL,即qRAC(r)2和qRAC(r)11,其中qRAC(r)2在2个胁迫处理下均被检测到,有效基因来自于珍汕97B,贡献率较大(12.92%和16.15%),表现出较强的耐Al3+胁迫功能。以相对苗高为指标,还检测到qRAC(s)11-2(20 mg/L Al3+)和qRAC(s)11-1(30 mg/L Al3+)2个主效应QTL,它们均位于第11染色体。耐Al3+胁迫的QTL上位性分析还表明,总的QTL上位性互作效应比主效应QTL的作用更大,且显示出相当的复杂性,在不同胁迫浓度下,基因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互作方式,表现出对高Al3+胁迫的耐性。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8对上位性互作,涉及1、23、、5、6、10等6条染色体的15个QTL位点;以相对苗高为指标,共检测到6对上位性互作,涉及第1、2、3、5、6、7、89、、12等9条染色体;且几乎所有互作均发生在背景因子的QTL位点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L群体 QTL定位 上位性效应 ^耐Al^3+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离子掺杂对负载TiO_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翠华 陈建华 +1 位作者 王晓林 龚竹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2,共3页
以钛酸丁酯和Al2(SO4)3·18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钛片、玻璃、釉面瓷砖、陶瓷、不锈钢和铝片六种载体上制备了Al3+掺杂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Al3+掺杂浓度下,不同载体表面上制备的TiO2薄膜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 以钛酸丁酯和Al2(SO4)3·18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钛片、玻璃、釉面瓷砖、陶瓷、不锈钢和铝片六种载体上制备了Al3+掺杂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Al3+掺杂浓度下,不同载体表面上制备的TiO2薄膜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l3+对TiO2薄膜的掺杂效果与载体的类型密切相关,并且不同载体其Al3+掺杂的最佳浓度也不同。Al3+掺杂后,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提高最大的是玻璃,其次是釉面瓷砖、铝片、钛片、陶瓷,最差的是负载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掺杂 光催化活性 TIO2薄膜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Al^(3+)油基冻胶成胶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满学 陈茂涛 郭小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研究了磷酸酯与原油的相溶性、磷酸酯的浓度、磷酸酯 /Al3+比值、pH值、初胶液粘度、温度和原油含水对油基冻胶压裂液成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磷酸酯与原油相溶有利于提高油基压裂液的性能 ;在压裂液成胶的最佳交联比值范围内 ,随着... 研究了磷酸酯与原油的相溶性、磷酸酯的浓度、磷酸酯 /Al3+比值、pH值、初胶液粘度、温度和原油含水对油基冻胶压裂液成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磷酸酯与原油相溶有利于提高油基压裂液的性能 ;在压裂液成胶的最佳交联比值范围内 ,随着磷酸酯浓度的增大、pH值的降低 ,压裂液成胶速度加快 ,抗温抗剪切性能增强 ;在成胶最佳 pH值范围内 ,压裂液酸度增强和初胶液粘度增大对形成性能良好的压裂液有利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铝离子 成胶行为 油基冻胶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掺杂对KDP晶体生长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永强 王圣来 +4 位作者 许心光 孙洵 顾庆天 牟晓明 刘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1-635,共5页
溶液中微量Al3+对KDP(磷酸二氢钾)晶体生长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传统降温法和"点籽晶"快速生长法生长了Al3+离子掺杂的KDP晶体,并通过激光偏振法实时测量了晶体柱面的生长速度和死区。实验表明,当Al3+掺杂浓度小于20... 溶液中微量Al3+对KDP(磷酸二氢钾)晶体生长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传统降温法和"点籽晶"快速生长法生长了Al3+离子掺杂的KDP晶体,并通过激光偏振法实时测量了晶体柱面的生长速度和死区。实验表明,当Al3+掺杂浓度小于20×10-6ppm时可提高溶液的稳定性,并抑制柱面的扩展;而当浓度高于20×10-6ppm时会使传统法生长的晶体发生明显的"楔化",成帽区延长,快速法生长的晶体变得细长;高浓度(>50×10-6ppm)时溶液稳定性遭到破坏,晶体出现开裂、包藏等宏观缺陷。KDP晶体的表面形貌也随掺杂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Al3+离子 晶体生长 生长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束良佐 朱育晓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2,55,共4页
研究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和Al3+ 共存 ,对玉米幼苗保护酶及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CTAB能加剧Al3+ 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具体表现为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 研究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和Al3+ 共存 ,对玉米幼苗保护酶及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CTAB能加剧Al3+ 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具体表现为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大 ,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 ,质膜透性上升 ,而叶绿素含量下降。当CTAB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 表面活性剂 复合污染 玉米幼苗 生理指标 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交联聚合物分子构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5
15
作者 卢祥国 王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1-634,共4页
通过改变溶剂水中Na+、Ca2+、Mg2+的组成和聚合物浓度,对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凝胶体系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渗流特性和微观形态进行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内”交联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不大,但阻力系数和残... 通过改变溶剂水中Na+、Ca2+、Mg2+的组成和聚合物浓度,对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凝胶体系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渗流特性和微观形态进行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内”交联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不大,但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大于具有相同黏度聚合物溶液,且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Na+、Ca2+、Mg2+和聚合物浓度将影响交联聚合物分子构型,其中Ca2+/Mg2+的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交联聚合物 分子构型 影响因素 渗流特性 双电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Al^(3+)-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芳 李越湘 +1 位作者 罗旭彪 涂新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96-1899,共4页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先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铝共掺杂的TiO2(Fe3+/Al3+-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等进行表征,系统研究煅烧温度、光催化体系中的盐对Fe3+/Al3+-TiO2复合光催化剂在自然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的影响...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先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铝共掺杂的TiO2(Fe3+/Al3+-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RD、UV-Vis等进行表征,系统研究煅烧温度、光催化体系中的盐对Fe3+/Al3+-TiO2复合光催化剂在自然光条件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3+/Al3+-TiO2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催化体系中的HCO3-和NO2-使Fe3+/Al3+-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铁铝共掺杂 二氧化钛 自然光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Al^(3+)和Zn^(2+)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旭 陈雷 +1 位作者 陈玉明 卢少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30,47,共6页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Cu2+、Zn2+、Al3+对泥鳅(Misgurnua anguillicaudatus)的急性毒性;根据各种金属48和72 h LC50值,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这3种离子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泥鳅暴露在金属离子溶液中24 h后,Zn2+和Al3+对泥鳅的L...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Cu2+、Zn2+、Al3+对泥鳅(Misgurnua anguillicaudatus)的急性毒性;根据各种金属48和72 h LC50值,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这3种离子对泥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泥鳅暴露在金属离子溶液中24 h后,Zn2+和Al3+对泥鳅的LC50分别是1.497和3.276 mg/L;48、72和96 h后,Cu2+、Zn2+和Al3+对泥鳅的LC50分别为1.054、0.667和0.563 mg/L,1.425、1.387和1.350 mg/L,3.010、2.938和2.856 mg/L。Cu2+、Al3+、Zn2+对泥鳅的安全浓度分别是0.056、0.135和0.286 mg/L。3种金属离子对泥鳅毒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u2+>Al3+>Zn2+。不同金属离子组合间,联合毒性效应有明显差异,泥鳅暴露于Cu2+-Al3+共存48和72 h的联合毒性皆为协同作用;而Al3+-Zn2+共存48和72 h的联合毒性皆为拮抗作用;Cu2+-Zn2+共存时,毒性作用较为复杂,48和72h时分别表现为拮抗和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AL^3+ ^ZN^2+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泥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耐Al^(3+)性与诱导培养液pH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爱华 童微星 +3 位作者 潘伟槐 潘建伟 赵章杏 朱睦元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8-41,共4页
通过测定 4 个大麦品种幼苗在含0,1.0,3.0 m g/ L Al3+ 营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根的生长情况及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改变营养液 p H 的能力,分析各品种的耐 Al3+ 性与诱导培养液p H 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通过测定 4 个大麦品种幼苗在含0,1.0,3.0 m g/ L Al3+ 营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根的生长情况及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改变营养液 p H 的能力,分析各品种的耐 Al3+ 性与诱导培养液p H 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浓度的 Al3+ 敏感性不完全一致;不同生长时期诱导营养液p H 改变的能力也不相同,使营养液p H 变化呈阶段性升降波动,但品种的p H的变化能力与耐 Al3+ 性之间并不一定成正相关,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耐 Al3+ 性品种能诱导营养液p H 至较高的水平,但有些 Al3+ 敏感品种也能诱导营养液p H 至很高水平。不能诱导营养液出现第二次p H 高峰的品种一定是 Al3+ 敏感品种。并且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大麦耐铝酸的有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根生长抑制率 耐铝性 PH值变化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掺杂0.5Li_2MnO_3-0.5LiCo_(1/3)Ni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华 何巍 +5 位作者 裴锋 伍发元 毛荣军 艾新平 杨汉西 曹余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1-1264,共4页
采用聚合热解法制备了掺入3%Al3+的富锂锰基Li[Li0.2Co0.13Ni0.13Mn0.51Al0.03]O2材料,经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实验表明,掺入3%Al3+样品仍然保持层状结构,没有观察到杂质相的存在。在2.0~4.8 V范围内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 采用聚合热解法制备了掺入3%Al3+的富锂锰基Li[Li0.2Co0.13Ni0.13Mn0.51Al0.03]O2材料,经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实验表明,掺入3%Al3+样品仍然保持层状结构,没有观察到杂质相的存在。在2.0~4.8 V范围内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掺Al3+样品在30 mA/g的电流密度下,首周充放电比容量可达349.1和303.8 mAh/g(首次库仑效率87%);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7%,显示出高的循环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掺杂Al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富锂氧化物材料层状结构的稳定性,为发展高容量和高稳定性正极材料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2MnO3-LiMO2 Al3+掺杂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彦明 陈隆升 +2 位作者 张震 陈永忠 彭邵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6,共6页
探讨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为果壳的资源化利用及林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果壳吸附溶液中的Al^(3+)和Ca^(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模型拟合,对其吸附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果壳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 探讨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为果壳的资源化利用及林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果壳吸附溶液中的Al^(3+)和Ca^(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模型拟合,对其吸附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果壳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能够提供与Al^(3+)和Ca^(2+)进行离子交换的H+;2)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Al^(3+)和Ca^(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39、11.04 mg/g;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Al^(3+)和Ca^(2+)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作用的控制,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决定果壳吸附Al^(3+)和Ca^(2+)的速率;4)Al^(3+)和Ca^(2+)共存情况下,果壳对Al^(3+)的吸附高于Ca^(2+),且果壳对混合溶液中Al^(3+)和Ca^(2+)的吸附比单一溶液中的减少,二者之间存在竞争;5)油茶果壳是一种对Al^(3+)和Ca^(2+)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廉价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AL^3+ ^CA^2+ 吸附性能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