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南坡阿克苏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及其融水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鹏寿 许民 +3 位作者 韩海东 李振中 宋轩宇 周卫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446,共12页
冰川融水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定量评估其变化对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气象台站日降水和气温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利用度日模型模拟了天山南坡... 冰川融水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定量评估其变化对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气象台站日降水和气温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利用度日模型模拟了天山南坡阿克苏流域1957—2017年冰川物质平衡及其融水径流变化,分析了融水径流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7—2017年流域年平均物质平衡为-94.6 mm w.e.,61年累积物质平衡为-5.8 m w.e.。流域冰川物质平衡线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上升速率为1.6 m/a。研究区年均融水径流量为53.1×10^(8)m^(3),融水增加速率为0.24×10^(8)m^(3)/a,融水径流及其组成分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流域降水的增加使得冰川区积累量增加,在剧烈的升温作用下,冰川消融加剧,气温对融水径流的作用增大,因此冰川物质平衡亏损产生的水文效应增强。研究结果可提升区域冰川水资源效应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日模型 冰川物质平衡 融水径流 阿克苏流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河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gs)yarkandensis(Day)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任波 马燕武 +5 位作者 吐尔逊 郭焱 张人铭 阿布都 艾则孜 刘宇 《水产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对阿克苏河叶尔羌高原鳅的形态特征、群体结构、繁殖、食性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分布在 3 0~ 1 5 0cm之间 ,体重分布在 1~ 33g之间。W =0 0 39748L2 630 4 9。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 1 5 4 ,雄体平均为 1 4... 本文对阿克苏河叶尔羌高原鳅的形态特征、群体结构、繁殖、食性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分布在 3 0~ 1 5 0cm之间 ,体重分布在 1~ 33g之间。W =0 0 39748L2 630 4 9。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 1 5 4 ,雄体平均为 1 46;Clark肥满度雌体平均为 1 2 5 ,雄体平均 1 1 6。雌体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 6 6cm ,体重为 5 5g ,平均绝对怀卵量 1 1 5 4 3粒 /尾。食性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以及鱼类幼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河叶尔羌高原鳅 生物学 形态特征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河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Triplophysa) teunis (Day)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吐尔逊 任波 +2 位作者 张人铭 马燕武 郭焱 《水产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5-69,100,共6页
本文对2004年3~10月份采集的阿克苏河长身高原鳅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群体结构,繁殖特点,食性等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长身高原鳅体长分布在3.4~12.1cm之间,体重分布在0.31~13.7g之间.W=0.0090293L2.9666(r=0.970).Fulton肥满度雌... 本文对2004年3~10月份采集的阿克苏河长身高原鳅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群体结构,繁殖特点,食性等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长身高原鳅体长分布在3.4~12.1cm之间,体重分布在0.31~13.7g之间.W=0.0090293L2.9666(r=0.970).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0.88,雄体平均为0.86;Clark肥满度雌体平均为0.61,雄体平均为0.64.雌体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5.4cm.体重为1.4g.平均怀卵量2451粒/尾.食性以底栖动物,昆虫幼体等动物性饵料为主,其次是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河 长身高原鳅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流域可能蒸发量的计算 被引量:3
4
作者 霍文 杨青 +1 位作者 李杨 秦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0,145,共5页
利用阿克苏流域内的9个气象站的日风速、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出气象单站的可能蒸发量,再通过采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作为差值公式计算出阿克苏流域内的每个网格点的可能蒸发量。结果表明:... 利用阿克苏流域内的9个气象站的日风速、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出气象单站的可能蒸发量,再通过采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作为差值公式计算出阿克苏流域内的每个网格点的可能蒸发量。结果表明:阿克苏流域年平均可能蒸发量约为848.3亿m3,且分布不均匀,最大值达到1 600mm,最小值约为600mm。在阿克苏流域,海拔高差变化和温、湿度是影响可能蒸发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可能蒸发量的总体变化趋势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随着平均温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阿克苏流域的可能蒸发量只是实际蒸发量的区间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蒸发量 阿克苏流域 温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14年阿克苏河流域耕地景观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涛 张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以新疆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和GIS解译了研究区1998年、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5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针对耕地信息,分别从耕地面积动态变化、耕地重心空间迁移、耕地景观格局变化等分析阿克苏... 以新疆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和GIS解译了研究区1998年、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5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针对耕地信息,分别从耕地面积动态变化、耕地重心空间迁移、耕地景观格局变化等分析阿克苏河流域耕地近16年的变化过程,并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增长、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该流域耕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流域耕地面积持续增加,上、中、下游耕地面积增加幅度有所不同,下游耕地面积增幅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小;流域上、中、下游耕地重心坐标在不同时段内分别向不同方向迁移,但总体表现为上游向东迁移,中游向南迁移,下游向北迁移;流域内耕地间逐渐聚拢,空间上接连成片,斑块面积不断增大,景观异质性降低;阿克苏地区人口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流域耕地面积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保证了不断增加的耕地的用水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驱动力分析 阿克苏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干旱区地下水监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史晓亮 周政辉 王馨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7-91,共5页
在分析地下水和土壤水相互补给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识别基于土壤含水量的地下水遥感监测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而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反演土壤含水量,并结合地下水埋深实测数据构建干旱区地下水监测模型。基于该方法... 在分析地下水和土壤水相互补给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识别基于土壤含水量的地下水遥感监测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而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反演土壤含水量,并结合地下水埋深实测数据构建干旱区地下水监测模型。基于该方法,在新疆阿克苏河流域的绿洲-荒漠区进行了实例研究,建立了该区基于土壤含水量的地下水监测模型,并分析了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区域尺度可以较好地模拟地下水埋深,研究区2003-2015年地下水埋深年际波动变化较大,总体呈增大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西浅东深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含水量 地下水 干旱区 阿克苏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以阿克苏多浪河一期龟兹神韵军民文化段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熊培东 《广东园林》 2013年第5期55-57,共3页
文章以新疆阿克苏多浪河一期龟兹神韵、军民文化段为例,探讨如何对地域文化、军垦文化、民族文化等进行提炼加工,并将这些文化符号元素运用到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赋予滨河景观带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使其成为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公... 文章以新疆阿克苏多浪河一期龟兹神韵、军民文化段为例,探讨如何对地域文化、军垦文化、民族文化等进行提炼加工,并将这些文化符号元素运用到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赋予滨河景观带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使其成为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公共开放空间,带给市民文化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景观带 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 阿克苏多浪河一期 龟兹神韵 军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