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D多肽与OPG联合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洋 张健 +6 位作者 周锐 成名翔 曾理 吴宁宁 李锐冬 牟钰钦 邓忠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NBD多肽、NBD多肽联合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3组:NBD多肽组...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NBD多肽、NBD多肽联合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3组:NBD多肽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及NBD多肽);联合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NBD多肽及OPG);对照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及生理盐水)。3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渗出量;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情况及RT-PCR检测破骨细胞骨吸收相关基因Ⅱ型碳酸酐酶(CA-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量NBD多肽组(870±236)、联合组(820±198)明显少于对照组(3 325±467)(P<0.05)。②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NBD多肽组[(138.34±2.32)、(156.14±4.17)]与联合组[(129.32±4.62)、(148.78±5.3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6±4.78)、(179.45±8.34),P<0.05]。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NBD多肽组[(1.06±0.67)%]与联合组[(0.64±0.33)%]明显少于对照组[(4.12±1.09)%],且联合组较NBD多肽组染色面积也有显著减少(P<0.05)。④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NBD多肽组[(4.03±0.76)%]与联合组[(2.65±0.58)%]明显低于对照组[(12.38±1.98)%];且联合组较NBD多肽组的骨片吸收面积有显著减少(P<0.05)。⑤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相关基因CA-ⅡmRNA相对表达量NBD多肽组(0.254±0.048)与联合组(0.180±0.033)明显少于对照组(0.382±0.072)。且与NBD多肽组相比,联合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NBD多肽能明显减轻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炎症反应,从而间接抑制破骨细胞激活,有效减少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吸收效应;NBD多肽与OPG联合应用,其抑制骨吸收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D多肽 骨保护素 人工关节 植骨气囊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纱布纤维可否在小鼠气囊植骨模型中诱发炎性骨溶解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万睿 李平 +1 位作者 周园东 张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观察纱布纤维是否会诱发炎性骨溶解,为优化手术操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3—4月4例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丢弃的胫骨上端松质骨作为胫骨标本,均分为2块,1块采用干纱布擦拭(干纱布组),另1块采用0.9... 目的建立小鼠气囊植骨模型,观察纱布纤维是否会诱发炎性骨溶解,为优化手术操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3—4月4例在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丢弃的胫骨上端松质骨作为胫骨标本,均分为2块,1块采用干纱布擦拭(干纱布组),另1块采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湿纱布擦拭(湿纱布组),通过电镜扫描并计算两组纱布纤维覆盖率。近交系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聚乙烯组和纱布组,每组10只,建立气囊植骨模型。肉眼观察小鼠处死前活动情况、死亡情况及处死后切口炎症反应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囊壁组织单核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观察骨片破骨细胞阳性染色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囊壁组织白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以平均光密度值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囊壁组织TNF-α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囊壁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以TNF-αmRNA表达倍数表示。结果 (1)干纱布组纤维覆盖率为(18.11±6.94)%,湿纱布组为(4.8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5)。(2)各组小鼠处死前活动情况良好,无死亡小鼠;处死后发现,聚乙烯组和纱布组小鼠切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对照组小鼠无明显炎症反应。(3)各组小鼠囊壁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小鼠颅骨骨片TRAP染色阳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3,P<0.05)。(5)各组小鼠囊壁组织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39、28.40和122.22,P<0.01)。(6)各组小鼠囊壁组织TNF-α水平及TNF-αmRNA表达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53.97和375.31,P<0.01)。结论纱布纤维与聚乙烯颗粒一样,可导致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多而诱发炎性骨溶解。术中使用纱布要慎重,尤其应避免使用干纱布,建议使用湿纱布以减少纤维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纱布 人工关节 溶骨症 多发性 气囊植骨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抑制小鼠植骨气囊模型中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洋 王信 +4 位作者 周锐 姜蓉 邓忠良 张健 陈婷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破骨细胞骨破坏的吸收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制作气囊模型。实验分成3组:空白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颗粒组(气囊注入聚...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破骨细胞骨破坏的吸收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制作气囊模型。实验分成3组:空白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颗粒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和生理盐水)、OPG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和OPG)。3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渗出量;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及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情况。结果①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量:颗粒组[(3 812±628)个/视野]与OPG组[(3 665±297)个/视野]明显多于空白组[(1 820±598)个/视野,P<0.05]。②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浓度:颗粒组[IL-1、TNF-α浓度分别为(210.57±4.26)、(188.36±7.33)pg/ml]与OPG组[IL-1、TNF-α浓度分别为(198.59±6.90)、(179.28±2.11)pg/ml]明显多于空白组[IL-1、TNF-α浓度分别为(138.34±2.32)、(156.14±4.17)pg/ml,P<0.05]。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颗粒组[(4.34±1.53)%]明显多于空白组[(0.89±0.12)%,P<0.05];OPG组[(0.96±0.55)%]与颗粒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④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颗粒组[(14.58±2.68)%]明显多于空白组[(3.09±0.62)%,P<0.05]。OPG组[(3.25±0.78)%]与颗粒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成功建立小鼠植骨气囊模型,并证实OPG对于聚乙烯颗粒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并未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但OPG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有效减少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吸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人工关节 植骨气囊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4与骨保护素联合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洋 周锐 +3 位作者 吴宁宁 牟钰钦 李锐冬 邓忠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09-1713,共5页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白介素-4(IL-4)与骨保护素(OPG)联合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及... 目的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白介素-4(IL-4)与骨保护素(OPG)联合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及生理盐水);IL-4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及IL-4);联合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IL-4及OPG),3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渗出量;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情况。结果(1)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量IL-4组、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IL-4组与联合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IL-4组与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较IL-4组染色面积也有显著减少(P<0.05)。(4)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IL-4组与联合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联合组较IL-4组的骨片吸收面积有显著减少。讨论证实IL-4不仅能明显减轻炎症情况,并且能明显减少破骨细胞的激活、骨破坏吸收情况,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吸收效应。IL-4与OPG联合应用于小鼠植骨气囊模型中,其抑制骨吸收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白介素-4 人工关节 植骨气囊动物模型 无菌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抑制小鼠植骨气囊模型中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平 万睿 +3 位作者 周园东 汪洋 王信 张健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在小鼠植骨气囊动物模型中,观察外源性FTY720(Fingolimod,芬戈莫德)对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将构建好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4组:空白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 目的:在小鼠植骨气囊动物模型中,观察外源性FTY720(Fingolimod,芬戈莫德)对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将构建好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4组:空白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FTY720),聚乙烯颗粒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DMSO),聚乙烯颗粒+FTY720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FTY720)。4周后处死小鼠后取气囊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和炎症细胞渗出情况,取组织匀浆行Elisa法检测气囊组织中IL-6和TNF-α浓度、取骨组织行电镜扫描观察骨片吸收情况,取组织匀浆行RT-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HE染色后炎症细胞渗出量,聚乙烯颗粒+FTY720组(4892±457)与聚乙烯颗粒组(4931±57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TY720组(2013±375)与空白组(2151±3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②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浓度,聚乙烯颗粒+FTY720组〔(130.13±3.22)(、129.22±5.02)〕与聚乙烯颗粒组〔(149.22±6.09)(、140.52±2.6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TY720组〔(68.24±2.83)、(82.88±5.34)〕与空白组〔(69.51±2.31)(、74.15±4.64)〕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③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面积与视野面积百分比,聚乙烯颗粒+FTY720组〔(10.21±1.78)%〕低于聚乙烯颗粒组〔(17.79±2.56)%〕,FTY720组〔(1.82±1.37)%〕低于空白组〔(6.27±2.11)%〕;并且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④破骨细胞相关基因TRAP mRNA表达量,聚乙烯颗粒+FTY720组(0.53±0.04)低于聚乙烯颗粒组(0.74±0.05),FTY720组(0.22±0.03)低于空白组(0.38±0.04);而含有聚乙烯颗粒组高于无聚乙烯颗粒组(P<0.05)。结论:在小鼠植骨气囊动物模型中,FTY720能有效抑制聚乙烯颗粒诱导的局部骨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SIP 骨溶解 植骨气囊 聚乙烯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法构建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模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铭 魏小兰 +2 位作者 陈婷梅 姜蓉 张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1044,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构建新型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模型,为研究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提供简单、方便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制备无菌盐包埋磨损颗粒;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纯盐组、气囊植骨组和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其中气... 目的:探讨构建新型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模型,为研究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提供简单、方便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制备无菌盐包埋磨损颗粒;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纯盐组、气囊植骨组和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其中气囊植骨组20只,其他各组10只;气囊植骨组小鼠术后21d,余3组术后14d获取小鼠颅骨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炎细胞渗出量和骨溶解面积;扫描电镜观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百分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结果: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和纯盐组比较,气囊植骨组和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小鼠的炎性细胞渗出量、骨溶解面积明显增大(P<0.01);与气囊植骨组比较,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小鼠TRAP染色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扫描电镜观察,盐包埋磨损颗粒组小鼠骨片吸收陷窝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气囊植骨组(P<0.01)。结论:盐溶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快速准确的构建小鼠颅骨溶解模型方法,能够真实模拟人工关节松动发生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颅骨溶解 无菌松动 气囊植骨 小鼠 近交BAL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在成骨-破骨环境下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平 肖楸钶 +2 位作者 冉强 代震宇 张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观察FTY720在成骨-破骨环境下对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溶骨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FTY720)、聚乙烯颗粒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和DMSO)... 目的观察FTY720在成骨-破骨环境下对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溶骨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植骨气囊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DMSO)、FTY720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FTY720)、聚乙烯颗粒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和DMSO)、聚乙烯颗粒+FTY720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和FTY720)。3周后处死小鼠取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对比观察各组组织标本中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IL-6、TNF-α浓度,TRAP染色对比观察各组组织标本中破骨细胞数量,电镜扫描观察各组组织标本中骨片情况,RT-PCR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RANK)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颗粒组和颗粒+FTY720组气囊中细胞聚集数量高于对照组和FTY720组(均P<0.05)。②颗粒组和颗粒+FTY720组中IL-6、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和FTY720组(均P<0.05)。③颗粒组和颗粒+FTY720组中TRA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大于对照组和FTY720组(均P<0.05),FTY720组小于对照组,颗粒+FTY720组小于颗粒组(均P<0.05)。④颗粒组和颗粒+FTY720组中骨片吸收面积大于对照组和FTY720组(均P<0.05),FTY720组小于对照组,颗粒+FTY720组小于颗粒组(均P<0.05)。⑤RANK mRNA的表达量在FTY720组和颗粒+FTY720组,分别低于对照组和颗粒组(均P<0.05)。结论 FTY720可以通过降低RANK mRNA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颗粒 植骨气囊 鞘氨醇-1-磷酸盐 FTY720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颗粒诱导骨溶解的不同动物模型形态学研究
8
作者 张晨 刘子歌 +3 位作者 宋国瑞 李燕 陈德胜 程萌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通过钛颗粒诱导建立3种不同的骨溶解模型,比较其形态学差异、炎性反应水平、骨溶解情况以及破骨细胞计数等指标,为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45只雌性BALB/c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钛颗粒刺激颅骨骨溶解模型(A... 目的通过钛颗粒诱导建立3种不同的骨溶解模型,比较其形态学差异、炎性反应水平、骨溶解情况以及破骨细胞计数等指标,为建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45只雌性BALB/c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钛颗粒刺激颅骨骨溶解模型(A组)、钛颗粒刺激气囊模型组(B组)及钛颗粒刺激气囊植骨模型组(C组)。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对3组模型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比A、B两组骨溶解面积及C组软组织变化的超微结构,讨论其与人体标本病理生理变化的相似性。结果大体观察:A组可见颅骨表面有钛颗粒浸润,骨面不光整;B组气囊组织中有钛颗粒浸润,气囊囊壁增厚,有炎性水肿;C组可见颅骨块与周围的气囊组织之间有炎性细胞浸润,有钛颗粒包裹,且炎性反应明显。HE染色结果:A组颅骨表面钛颗粒周围有部分炎性反应,骨面欠平整;B组可见气囊囊壁厚,囊壁内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可有钛颗粒聚集;C组可见钛颗粒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骨片表面骨溶解表现。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A组破骨细胞胞质内见到钛颗粒,钛颗粒下有部分片状骨溶解;B组细胞胞质内有钛颗粒浸润,周围的细胞外散在有基质组织,基质组织中含水量减少;C组颅骨骨片骨面缺失,周围及与界膜之间有增生活跃的破骨细胞。结论3种不同钛颗粒刺激下骨溶解动物模型的构建,形态学表现各有不同,可为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基础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骨溶解 钛颗粒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