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of molybdenum diffusion coating on titanium substrate
1
作者 李佳 夏长清 古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The halide-activated pack cementation process was used to form molybdenum diffusion coating on titanium substrate.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elements diffusion distribution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s formed at... The halide-activated pack cementation process was used to form molybdenum diffusion coating on titanium substrate.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elements diffusion distribution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s formed at different diffusion temperatur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ating is made up of deposition layer and diffusion layer,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specimens is increased after diffusion. In the diffusion layer, the major phases are Mo and β-Ti phase with addition of α′-Ti phase and α″-Ti phase. And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Mo→β→α″→α′ is formed for different Mo contents in the diffusion layer from outside to inside. The diffusion of Ti element is very obvious as well as Mo element. With increasing the diffusion temperature, the thickness of diffusion layer i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microhardness is changed more smoothly with diffusion depth, which shows the same distribution rules as the Mo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diffusion coating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diffusion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仿真的原子层沉积法制备镀膜毛细管研究
2
作者 赵慧斌 李艳丽 +3 位作者 吕文思 孔祥东 韩立 张贺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采用Fluent仿真工具对三种模型下气体在毛细管内的流通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稳态和瞬态仿真,系统研究了不同模型下,气体在腔室和毛细管内的扩散过程。仿真结果显示,当毛细管与一个出气口连接,其余出气口全部打开时,流经毛细管的气体充足,... 采用Fluent仿真工具对三种模型下气体在毛细管内的流通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稳态和瞬态仿真,系统研究了不同模型下,气体在腔室和毛细管内的扩散过程。仿真结果显示,当毛细管与一个出气口连接,其余出气口全部打开时,流经毛细管的气体充足,在吹扫过程结束时,腔室内无多余气体残留。在此基础上,根据三种模型,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单毛细管内表面制备了HfO_(2)薄膜,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采用优化的镀膜模型实现在毛细管内表面生长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仿真 原子层沉积 毛细管 内表面镀膜 气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燃料锆包壳表面微弧氧化及Cr基复合膜高温蒸汽氧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薛文斌 李鑫 +6 位作者 王利娇 柴璐琪 周茜 王兴平 徐驰 金小越 杜建成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3,共23页
在反应堆失水事故发生时,锆包壳在高温水蒸气中会发生剧烈氧化,并释放氢气,从而引发严重的氢爆事故。通过Cr涂层能显著提高锆包壳的抗蒸汽氧化能力,涂层表面的Cr2O3膜能够显著抑制氧原子向锆基体扩散。在Cr涂层与Zr基体之间插入微弧氧化... 在反应堆失水事故发生时,锆包壳在高温水蒸气中会发生剧烈氧化,并释放氢气,从而引发严重的氢爆事故。通过Cr涂层能显著提高锆包壳的抗蒸汽氧化能力,涂层表面的Cr2O3膜能够显著抑制氧原子向锆基体扩散。在Cr涂层与Zr基体之间插入微弧氧化(MAO)绝缘中间缓冲层,能够抑制Cr/Zr互扩散,以及避免发生Cr/Zr电偶腐蚀。介绍了锆表面MAO膜及MAO/Cr基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及膜层组织的结构特点,重点总结它们在900~1200℃蒸汽环境中的氧化动力学曲线,以及涂层结构、成分演变规律的研究现状,分析Al、Si合金元素对MAO/Cr基复合膜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还简要介绍MAO/Cr基复合膜的高能离子辐照效应,最后指出一些问题及后续研究方向。MAO膜及MAO/Cr基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蒸汽氧化性能,但MAO膜在1100℃以上环境中会失去保护能力,而MAO/Cr基复合膜在1200℃蒸汽环境中仍具有较高的防护性能。MAO绝缘中间层能够抑制Cr、Zr互扩散。将Al、Si合金元素添加到Cr层中,能够进一步提高MAO/Cr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Al2O3和Zr2Si阻挡层的形成分别是MAO/CrAl和MAO/CrAlSi复合膜抗高温氧化能力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锆包壳 蒸汽氧化 Cr基复合膜 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WCrNiMo高熵涂层的阻扩散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浩 李小亚 +5 位作者 王禄越 苏一凡 唐鹏 任耀 黄宏军 石倩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目的解决NiAlHf涂层和镍基高温合金元素互扩散造成的抗氧化性能衰减问题。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NiAlHf涂层与镍基高温合金N5之间沉积一层AlWCrNiMo高熵涂层作为扩散阻挡层,通过静态高温氧化测试和表征分析来评估涂层性能。结果AlWCrN... 目的解决NiAlHf涂层和镍基高温合金元素互扩散造成的抗氧化性能衰减问题。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NiAlHf涂层与镍基高温合金N5之间沉积一层AlWCrNiMo高熵涂层作为扩散阻挡层,通过静态高温氧化测试和表征分析来评估涂层性能。结果AlWCrNiMo具有单一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结构致密且与N5基体、NiAlHf面层结合良好。在1100℃恒温氧化25 h后,无扩散障试样(NN)出现了连续的γ'-Ni3Al贫铝区,而有扩散障试样(NAN)的扩散阻挡层较好地抑制了这种扩散现象。NAN试样的互扩散区+二次反应区(IDZ+SRZ)宽度为19.2μm,远小于NN试样的30μm。然而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NAN试样的阻挡性能发生衰减。50 h之后NAN试样的二次反应区(SRZ)宽度大于NN试样;100 h后扩散障被逐渐消耗变薄,200 h时彻底分解。结论1100℃恒温氧化25 h后,AlWCrNiMo高熵扩散障明显减缓了元素扩散,氧化50 h后,高熵合金中分解的W和Mo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TCP相的析出。在氧化初期,NAN试样优先实现了暂态氧化铝到稳态氧化铝的转变,为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其增重明显小于单一NN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温氧化涂层 AlWCrNiMo高熵涂层 阻扩散行为 抗氧化性能 氧化增重 元素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微织构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龙翔 倪陈兵 +2 位作者 王优强 赵涛 竺俊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9,共18页
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材料强度以及出色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关键领域。然而,由于钛合金材料的摩擦因数高、摩擦因数不稳定、耐磨性差、化学活性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 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材料强度以及出色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关键领域。然而,由于钛合金材料的摩擦因数高、摩擦因数不稳定、耐磨性差、化学活性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服役寿命和应用范围。近年来,凭借在减少实际接触面积、储存磨损碎屑等方面的优势,表面织构技术被证实是改善摩擦副之间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也是机械工程和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总结了表面微织构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的微织构类型,概述了微织构对表面摩擦学的减摩机理。论述了表面织构的类型、织构密度、结构参数、排列角度等因素对钛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表面织构技术与固液润滑剂、涂层技术、热扩渗技术等协同作用下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相对于未处理和单一织构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复合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延长钛合金表面织构的使用寿命。最后,对基于表面微织构及其复合处理技术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应该开展在极端工况下复合处理后钛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为基于表面微织构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织构 摩擦学性能 协同作用 固液润滑剂 涂层技术 热扩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合金及其表面CrN/Cr涂层热腐蚀行为研究
6
作者 栗荣枝 邓尕平 +3 位作者 程从前 蒲吉斌 曹铁山 赵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6-36,共11页
目的 改善海洋环境下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通过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沉积CrN单层及CrN/Cr多层涂层。分析热腐蚀前后样品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及腐蚀前后物相组成,探究NaCl诱导下钛合金及表面涂层的高温腐蚀损伤行为。结果 ... 目的 改善海洋环境下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通过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钛合金表面沉积CrN单层及CrN/Cr多层涂层。分析热腐蚀前后样品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及腐蚀前后物相组成,探究NaCl诱导下钛合金及表面涂层的高温腐蚀损伤行为。结果 钛合金样品增重曲线呈先增加后降低(表面腐蚀层严重剥落所致)的趋势,腐蚀优先发生在β相及α/β相界处。相比之下,涂层样品的腐蚀增重较低。CrN/Cr涂层腐蚀期间出现剥落现象,且涂层表面形成了厚度为2~3μm的氧化层。经分析发现,表面氧化层的形成与涂层内部Cr元素向上扩散有关,并非完全是涂层表面的直接氧化。结论 涂层的应用改善了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CrN/Cr涂层剥落与Cr元素在高温腐蚀环境下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差有关。Cr元素的表面扩散现象破坏了涂层内部结构的完整性,成为加速涂层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CRN涂层 CrN/Cr涂层 NACL 热腐蚀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Fe-Al渗层组织结构及其熔融氯化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维铅 喇培清 +2 位作者 许世鹏 马超 李亚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目的探索热扩散处理温度对Fe-Al渗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其在熔融氯化盐中的腐蚀性,为310S不锈钢在光热发电氯化盐储热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方案。方法使用77%Al_(2)O_(3)+20%Al+3%AlCl_(3)(质量分数)渗铝剂在310S钢表面制备Fe-Al涂层,并... 目的探索热扩散处理温度对Fe-Al渗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其在熔融氯化盐中的腐蚀性,为310S不锈钢在光热发电氯化盐储热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方案。方法使用77%Al_(2)O_(3)+20%Al+3%AlCl_(3)(质量分数)渗铝剂在310S钢表面制备Fe-Al涂层,并通过750~950℃热扩散处理30 h,改善渗层的结构及物相组成;在800℃三元共晶熔融氯化盐浸泡30 h,评价不同热扩散处理温度对渗铝层耐腐蚀性的影响。采用XRD、SEM、EDS等分析腐蚀前后渗层微观结构、物相组成,以及截面形貌和元素分布。结果800℃保温15h在310S钢表面制备了140μm厚的渗铝层,通过热扩散处理发现,温度对渗层结构及物相组成具有较大的影响。800℃以下热扩散处理渗层结构及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外层主要以Fe2Al5相为主,过渡层为FeAl相,腐蚀后表面未形成连续的氧化层。850℃处理渗层截面中间层出现了大量不规则孔洞,腐蚀后表面形成厚度约为15μm的Al_(2)O_(3)层,对渗层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氧化层与渗层界面结合不紧密,容易脱落。900℃热处理渗层物相均转化为FeAl相,与基体结合界面形成厚度约为30.4μm的互扩散区;腐蚀后渗层表面形成厚度约为32μm的Al_(2)O_(3)层,且无裂纹、孔洞,与渗层结合良好,耐腐蚀性能最佳。950℃处理渗层腐蚀后表面未形成氧化层,出现了54μm的沿晶腐蚀深度。结论310S钢表面渗铝层经900℃热扩散处理后,在熔融氯化盐腐蚀环境中形成了连续、致密的Al_(2)O_(3)层,展现出了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0S钢 Fe-Al渗层 包埋渗铝 热扩散处理 氯化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合金包壳Cr涂层界面元素扩散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吴金龙 栾佰峰 +3 位作者 周虹伶 杨晓玲 黄伟九 孙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7,共12页
随着核反应堆向高燃耗和更长服役寿命方向发展,对包壳材料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锆合金表面Cr涂层由于其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与基体良好的兼容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耐事故涂层包壳材料。综述了近年来涂层Cr... 随着核反应堆向高燃耗和更长服役寿命方向发展,对包壳材料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锆合金表面Cr涂层由于其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与基体良好的兼容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耐事故涂层包壳材料。综述了近年来涂层Cr与基体Zr界面元素扩散行为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Cr涂层不同状态下的界面结构及演变规律,包括沉积、退火、辐照、氧化等状态。总结了Cr的扩散、分布和金属间化合物Zr-Cr-(Fe)层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归纳了界面扩散对涂层结构及性能的不利影响。扩散阻挡层是一种抑制涂层与基体互扩散的有效结构,介绍了阻挡层设计制备原则以及现有的和潜在的金属或陶瓷阻挡层材料,分析了2类典型阻挡层的优缺点。金属阻挡层能抑制Cr的扩散并延迟Cr-Zr共晶反应,但需要考虑中子经济性;虽然陶瓷阻挡层阻隔元素扩散的性能优异,但由于其与锆合金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明显,易产生微裂纹,需要考虑其抗裂性。最后提出了采用实验与分子动力学等相结合的多尺度研究方法开展界面研究,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为后续的锆合金表面耐事故涂层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包壳 Cr涂层 界面 元素扩散 阻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体用尖晶石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冬阳 潘玥 +3 位作者 刘雨婷 王剑 谢永敏 王瑞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6-866,共11页
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耐高温腐蚀性、易加工成形、成本低廉、热膨胀系数与电池材料匹配等特点,被广泛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连接体。但是,铁素体不锈钢连接体在工作时存在“阴极Cr中毒”、抗氧化性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它的... 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耐高温腐蚀性、易加工成形、成本低廉、热膨胀系数与电池材料匹配等特点,被广泛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连接体。但是,铁素体不锈钢连接体在工作时存在“阴极Cr中毒”、抗氧化性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与长远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铁素体不锈钢连接体的实际应用困境,归纳了解决其应用问题的两大优化策略;其次,针对连接体保护涂层的研究,重点综述了尖晶石涂层的应用,特别是Mn-Cu尖晶石、Mn-Co尖晶石与Cu-Fe尖晶石;最后,对不锈钢连接体尖晶石防护涂层尚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这将加深对尖晶石材料在SOFC连接体涂层应用的认识,并为提高SOFC综合性能和推进SOFC的商业化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尖晶石涂层 抗氧化性能 抑制Cr扩散 面比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表面Zr-Y改性渗硅涂层的组织结构及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轩 吕威 +4 位作者 何瑜 张晓燕 贾丽娜 来升 袁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200,共8页
采用固体粉末扩散渗方法在TC4合金表面制备了Zr-Y改性的渗硅涂层,研究了渗层的组织结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Zr-Y改性渗硅涂层具有多层梯度结构,外层由TiSi_(2)和少量ZrSi_(2)组成,较薄的中间层为TiSi相,内层为Ti_(5... 采用固体粉末扩散渗方法在TC4合金表面制备了Zr-Y改性的渗硅涂层,研究了渗层的组织结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Zr-Y改性渗硅涂层具有多层梯度结构,外层由TiSi_(2)和少量ZrSi_(2)组成,较薄的中间层为TiSi相,内层为Ti_(5)Si_(4)和Ti_(5)Si_(3)的混合物。涂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TC4合金基体,且由表及内呈梯度降低趋势。高温摩擦磨损实验(600℃)结果表明,Zr-Y改性渗硅涂层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防护性能。与GCr15对磨时的磨损率约为3.59×10^(-5)mm^(3)/(N·m),是相同条件下TC4合金磨损率的36.6%,磨损机制主要为GCr15在涂层表面的擦涂和氧化磨损。与Al2O3球对磨时的磨损率为9.75×10^(-5)mm^(3)/(N·m),是相同条件下TC4合金磨损率的18.9%,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Zr-Y改性 扩散渗 硅化物涂层 高温磨损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与单晶高温合金互扩散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崎顺 姚红蕊 +3 位作者 王娜 鲍泽斌 朱圣龙 王福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3,共10页
目前,二代及更高级单晶涡轮叶片的表面服役温度已达到1050℃以上,因此涂层与基体间的元素互扩散十分严重。互扩散不仅会消耗涂层中的有益元素,降低涂层服役寿命,而且会在单晶基体中形成二次反应区,严重损害单晶基体的力学性能。扩散障... 目前,二代及更高级单晶涡轮叶片的表面服役温度已达到1050℃以上,因此涂层与基体间的元素互扩散十分严重。互扩散不仅会消耗涂层中的有益元素,降低涂层服役寿命,而且会在单晶基体中形成二次反应区,严重损害单晶基体的力学性能。扩散障和低互扩散性涂层是控制热障涂层与单晶基体间元素互扩散的有效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本文首先对扩散障的设计原理、基本特性以及分类作简要介绍,并具体分析了金属扩散障、陶瓷扩散障和活性扩散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其次,对低互扩散性涂层在热障涂层领域中的应用与最新发展动态进行综述,详细讨论了纳米晶涂层、相平衡涂层和γ′基涂层的高温防护性能和阻扩散机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扩散障和低互扩散性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热障涂层 互扩散 二次反应区 扩散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O_(2)与Zr包壳的扩散反应阻挡层
12
作者 黄杰 曾强 +3 位作者 刘喆 陈江善 李浩鹏 廖斌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UO_(2)-Zr燃料体系广泛应用于压水反应堆和各种研究试验堆中,但在反应堆运行工况下,UO_(2)燃料与Zr包壳会发生扩散反应。在UO_(2)燃料与Zr包壳之间制备一层氧扩散阻挡层,阻止UO_(2)中的氧原子向Zr包壳中扩散,是提高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 UO_(2)-Zr燃料体系广泛应用于压水反应堆和各种研究试验堆中,但在反应堆运行工况下,UO_(2)燃料与Zr包壳会发生扩散反应。在UO_(2)燃料与Zr包壳之间制备一层氧扩散阻挡层,阻止UO_(2)中的氧原子向Zr包壳中扩散,是提高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方法之一。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Nb和Cr是最具潜力的氧扩散阻挡层材料。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Nb、Cr、Nb/Cr三种涂层,通过对这三种扩散阻挡层的研究,发现在UO_(2)燃料上制备一层金属涂层能够有效阻止UO_(2)与Zr包壳的扩散反应,Nb涂层具有较好的氧阻挡能力,但是Nb与Zr在试验条件下能够无限固溶,形成Nb与Zr的双相结构。Cr与UO_(2)燃料和Zr包壳均有较好的相容性,但是Cr与O原子的亲和性比Nb好,Cr涂层中O原子浓度比Nb涂层中的O原子浓度高。Nb/Cr复合涂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扩散阻挡层,且靠近UO_(2)燃料一侧为Nb涂层,靠近Zr包壳一侧为Cr涂层。研究结果表明Nb/Cr复合涂层作为氧阻挡层材料,在氧阻挡能力上优于Nb涂层和Cr涂层。扩散反应阻挡层的研究可为提高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 扩散阻挡层 相容性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温度对NiCoCrAlYHf黏结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彬 丁宁 +4 位作者 蔡妍 赵文君 刘玉琢 牟仁德 张学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6,共6页
采用真空电弧镀技术在DD6合金基体上制备NiCoCrAlYHf涂层(HY5涂层),经过不同扩散温度(900,1050,1080,1100℃)处理后,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沉积陶瓷涂层。通过分析不同扩散温度下黏结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形貌,对不同扩散温度下... 采用真空电弧镀技术在DD6合金基体上制备NiCoCrAlYHf涂层(HY5涂层),经过不同扩散温度(900,1050,1080,1100℃)处理后,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沉积陶瓷涂层。通过分析不同扩散温度下黏结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形貌,对不同扩散温度下热障涂层的循环氧化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真空环境下扩散处理后,黏结层试样由沉积态的单相结构转变为扩散处理后的双相结构。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黏结层中β-NiAl相含量随之升高。扩散处理后涂层表面均匀、致密,观察到灰白色γ-Ni,γ′-Ni_(3)Al相及黑色β-NiAl相,证明扩散处理可以改变黏结层的相结构。900℃扩散处理的涂层循环氧化寿命最长,超过400 h;1100℃扩散处理的涂层循环氧化寿命最短,不到300 h。扩散温度为900℃时,黏结层的氧化速率和热生长氧化物增厚速率最低。相组成中并非β-NiAl相含量越多越好,而是存在阈值,在阈值以内提高β-NiAl相含量才能获得更好的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温度 涂层 组织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金属吸波剂的高温氧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进展
14
作者 管笑颂 沈勋 廖嘉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4-245,共12页
目的针对磁性金属吸波剂由组成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导致的高温氧化和电磁性能恶化问题展开现状调研和讨论,解析磁性金属吸波剂高温氧化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从氧气在金属吸波剂中的吸附、反应和传质过程出发,讨论高温氧化对... 目的针对磁性金属吸波剂由组成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导致的高温氧化和电磁性能恶化问题展开现状调研和讨论,解析磁性金属吸波剂高温氧化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从氧气在金属吸波剂中的吸附、反应和传质过程出发,讨论高温氧化对吸波剂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系统总结并评述表面包覆隔绝氧气、生成致密金属氧化膜和抑制氧原子扩散3种策略对吸波剂抗高温氧化的作用机制。结论表面包覆策略通过引入有机高分子、无机化合物或磁性金属等包覆物质,以隔绝氧气,从而抑制磁性金属吸波剂的高温氧化。其中,无机化合物包覆体系最具潜力,但尚未达到理想的超薄致密状态。生成致密氧化膜策略通过溶质元素的选择性氧化,形成保护膜,能够有效抑制氧化进程,但引入较高含量的非铁磁性溶质元素容易降低磁导率、恶化吸波性能。抑制氧原子扩散策略通过形成晶界氧化物来有效减缓氧化,目前其实现手段有限且不够成熟。在耐温磁性吸波剂的研制中应综合考虑使用温度、基体材料、目标吸波频段和期望吸波性能等,采用合适的抗氧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吸波涂层 磁性吸波剂 表面包覆 致密氧化膜 抑制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层结构对镀锌热成形钢表面颜色的影响
15
作者 卢岳 孙力 +3 位作者 齐建军 宋帅 李秋瞳 熊自柳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5,共6页
对镀锌22Mn B5钢板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分析了钢板表面镀层颜色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和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等手段研究了镀层结构和镀层中元素迁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镀层表... 对镀锌22Mn B5钢板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分析了钢板表面镀层颜色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和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等手段研究了镀层结构和镀层中元素迁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镀层表面色差增大而亮度降低,在保温时间相同的情况下,890℃热处理温度下镀层的色差比880℃下的更大;镀层厚度为15~35μm,镀层中裂纹未深入至基体,组织为α-Fe(Zn)固溶体和Γ相;热处理过程中,锌和铁元素发生了扩散,表面氧化物层变厚,镀层中未观察到Fe-Zn金属间化合物,镀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以及表面氧化物的聚集共同导致了镀层表面色差和亮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钢 色差 辉光 镀层结构 氧化物 元素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电解池阳极钛基气体扩散层研究进展
16
作者 顾婷婷 张科 +4 位作者 张心周 刘阳 孙伟才 谭爱东 刘建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气体扩散层在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池中有着支撑膜组件、供给反应水、移除气体产物以及降低欧姆电阻的重要作用。PEM水电解池阳极区具有酸性、富氧且高电位的工作环境,对阳极区的气体扩散层具有严苛的要求。气体扩散层结构特性、导电... 气体扩散层在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池中有着支撑膜组件、供给反应水、移除气体产物以及降低欧姆电阻的重要作用。PEM水电解池阳极区具有酸性、富氧且高电位的工作环境,对阳极区的气体扩散层具有严苛的要求。气体扩散层结构特性、导电性与耐腐蚀性是决定其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本文总结了可用于PEM电解池阳极气体扩散层的材料,简述了其结构特性对PEM电解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种镀层材料在提高气体扩散层的导电性、耐腐蚀性以及电解池阳极氧析出反应(OER)性能方面的作用。最后,展望了气体扩散层在降低成本和提高电解池性能方面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池 阳极气体扩散层 多孔钛 镀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腐涂装龄期对海工现浇混凝土性能演变的影响
17
作者 姜金勇 朱海威 +2 位作者 钱鑫 杨海成 范从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15-3622,3644,共9页
本文基于混凝土室内模拟海洋环境侵蚀试验,通过分析侵蚀后海工现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涂层粘结强度、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行为等,研究了防腐涂装龄期对海工现浇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无防腐涂装混凝土相比,... 本文基于混凝土室内模拟海洋环境侵蚀试验,通过分析侵蚀后海工现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涂层粘结强度、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行为等,研究了防腐涂装龄期对海工现浇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无防腐涂装混凝土相比,采用硅烷和聚氨酯涂层的防腐涂装混凝土经海洋潮汐区侵蚀后抗压强度f_(c)下降,且随养护龄期t_(c)增长,混凝土f_(c)降幅逐渐减小;防腐涂装可有效提高海工现浇混凝土长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并且随养护龄期t_(c)增长,防腐涂装对于降低混凝土表面氯离子含量C_(s)和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D a效果愈发显著;综合考虑海洋潮汐区环境现浇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发展和防腐涂装措施的有效性,采用硅烷和聚氨酯涂层进行涂装时建议养护龄期分别不小于5、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现浇混凝土 防腐涂装 力学性能 氯离子扩散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三维扩散通道与富锂锰基的协同效应研究
18
作者 杨书棋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2-868,共7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其低锂离子电导率和高扩散势垒严重影响其倍率性能。提出了快离子导体磷酸钛铝锂表面包覆改性策略,分析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与磷酸钛铝锂包覆层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700℃煅烧5 h,包覆量为3%(质量分...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其低锂离子电导率和高扩散势垒严重影响其倍率性能。提出了快离子导体磷酸钛铝锂表面包覆改性策略,分析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与磷酸钛铝锂包覆层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700℃煅烧5 h,包覆量为3%(质量分数)Li_(1.3)Ti_(1.7)Al_(0.3)(PO_(4))_(3)的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具有最佳的性能,在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226.5 mAh/g,保持率为89.7%。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归因于包覆层提供三维锂离子扩散通道,减小了电极-电解液界面迁移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扩散通道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磷酸钛铝锂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基纳米抗菌复合镀层 被引量:16
19
作者 姚素薇 迟广俊 +2 位作者 张卫国 任光勋 范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04-906,共3页
通过将载镍型抗菌剂复合到Ni-P镀层的方法获得了纳米抗菌复合镀层 .抗菌检验实验表明 ,该镀层对绿脓杆菌有 10 0 %的杀菌性能 ,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约为 90 %.最后初步探讨了镀层的抗菌机理 .
关键词 Ni-P基纳米抗菌复合镀层 镍型抗菌剂 病原菌 镍磷化学镀层 抗菌机理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涂层的梯度硬质合金基体的制备方法与梯度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20
作者 羊建高 王海兵 刘咏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梯度硬质合金涂层基体的发展现状及其制备方法 ,对梯度硬质合金涂层基体的烧结过程热力学、梯度硬质合金涂层基体制备过程中重要的工艺参数以及梯度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 梯度硬质合金 热力学 梯度烧结 扩散 烧结气氛 涂层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