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类专业“课—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延边大学为例 |
张雪梅
高旭
孙福亮
薛书江
李强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
0 |
|
2
|
“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助力高等农林院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培养 |
王超
乔星星
冯美臣
朱慧森
范秉相
杨武德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5 |
0 |
|
3
|
新林科背景下“产学研政用”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
张国梁
李会平
许中旗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
0 |
|
4
|
新农科背景下林学专业“科产教”交叉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问题、策略与路径 |
玉舒中
杨梅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5 |
0 |
|
5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类高校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
吴田
王建昭
廖志杰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
0 |
|
6
|
茶学课程体系融入智慧茶园元素的实践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
吴田
王明婧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5 |
0 |
|
7
|
基于5GPS模型的地方农林高校MPA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
陈智军
唐江桥
|
《天津农学院学报》
|
2025 |
0 |
|
8
|
农林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
董响红
王芳
甘雷
王桢璐
安苗
罗超
|
《黑龙江水产》
|
2025 |
0 |
|
9
|
农林高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创新 |
严琪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健全“校地深度协同”机制的思考 |
刘娜
张龙
|
《农村农业农民》
|
2025 |
0 |
|
11
|
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美育实践:价值、困境与路径 |
陈文静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2
|
市级开放大学涉农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唐昊
吴晖
|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25 |
0 |
|
13
|
“双碳”背景下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
秦磊
徐笑天
王宪
李君
邱坚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4 |
4
|
|
14
|
双碳目标下林业专硕人才培养探究——以安徽农业大学林业专硕为例 |
黄兴召
胡佳慧
贺蕾
程建忠
徐小牛
张龙娃
王滨
唐雪海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24 |
1
|
|
15
|
基于OBE理念的农业高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刘少东
林彦宇
姜伟
姜薇
颜庭琦
|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
4
|
|
16
|
“新农科”背景下“卓越农林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经纬耦合模块化培养模式探究 |
刘宇鹏
戴芳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24 |
1
|
|
17
|
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
刘宇鹏
董谦
胡建
戴芳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
2
|
|
18
|
涉农高校劳动育人视角下耕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
田富洋
武宝绘
张姬
于镇伟
宋月鹏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4 |
6
|
|
19
|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牛俊奇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4 |
11
|
|
20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张胜利
代金玲
卢秀琴
王冰
白玉娥
何炎红
|
《智慧农业导刊》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