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3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f Primar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Hongx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4期63-69,共7页
For providing a correct and reasonable strategy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took 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 to analyze the poo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service condition. ... For providing a correct and reasonable strategy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took 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 to analyze the poo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service condition. It also put forward the ecology and social crisis brought out by the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primary mech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ondition, this paper brought forward several certain policies and solutions, such as compelling to shorten the continuance cycle of traditional primary stage, seeking for new economic growth poles of high-added-valu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y fully using the abundant labor force, etc. It is a feasible technical program to develop harmoniou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generation of soil quality RESOURCE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n the Calculation Software Package of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Mechanization in Agriculture
2
作者 ZONGXiao-jie RENYu-d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2年第1期63-67,共5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oftware specially in calculating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machanization in agriculture by usng economy math method,computer technology and Visual Basic 6.0 version.The software package has fri...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oftware specially in calculating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machanization in agriculture by usng economy math method,computer technology and Visual Basic 6.0 version.The software package has friendly interface,simple operating way and accurate,feasible calculating method.It greatly changes the condition in the past which had considerable lots of data and miscellaneous and trivial methods,which were even hard to seek answer.So it has very high practic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zation in agriculture the rat of contribution CALCULATION software pack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ying Technique Assembly to Raise the Production Level of Mechanized Agriculture
3
作者 Dai Youzhong Yu Youtai(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P.R.Chin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6年第1期49-54,共6页
On the basis of accomplishment obtained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zed crop production owing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uthors propose further in this paper the target and prineiples of technique asse... On the basis of accomplishment obtained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zed crop production owing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uthors propose further in this paper the target and prineiples of technique assembl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 typical high yield model of technique assembly for soybean and wheat production is given as an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production technique assembly mechanized agriculture
全文增补中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以经营规模与劳动力转移为调节变量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桂英 谢文军 +3 位作者 陈跃灵 杨梦琦 张梦梅 周利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1-279,共9页
厘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对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数据,构建加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IV—2SLS),深入探究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民收... 厘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对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数据,构建加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IV—2SLS),深入探究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影响,两者呈倒“U”型关系,即农民收入先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发生增长,后随着农户对农机需求趋于饱和发生下降。经营规模与劳动力转移在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都产生增强性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非粮食主产区影响不显著。提出有关部门应积极优化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对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经营规模 劳动力转移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动力机制案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保军 黄晓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是多元主体协同的过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为案例,从企业绿色产品品牌、产业绿色品牌到区域绿色品牌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特色农产品绿... 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是多元主体协同的过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为案例,从企业绿色产品品牌、产业绿色品牌到区域绿色品牌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的演进逻辑与价值共创动力机制。通过构建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动力机制模型,系统识别了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价值共创的内生动力机制和外生动力机制,内外生动力机制耦合对绿色品牌价值创造具有协同效应,各主体共同促进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案例揭示了西北地区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价值共创的微观行为逻辑与宏观生态规律,对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绿色品牌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院校农业机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顺 李兆东 +4 位作者 况福明 熊玮 王韦韦 秦宽 伍德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66-268,共3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从事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人才需求大,对农林院校机械类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理想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从事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人才需求大,对农林院校机械类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理想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途径。探讨了“新工科”“新农科”融合建设背景下“工农”交叉属性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并从教学目标重塑、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重设3个方面探索了农业机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寻求非思政类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协同育人方法,为农林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学 课程思政 问题导向 “工农”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何蒲明 张维 +1 位作者 张学昆 曾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为了探究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湖北省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 为了探究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湖北省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通过扩大油菜种植面积进而提升油菜产量,且提升效果随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而逐渐增强,但农业机械化作业通过提高油菜单产进而提升油菜产量的路径不明显;而且不同农业机械化作业环节的油菜增产效应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机耕作业>机收作业>机播作业。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大对机播、机收及田间管理(施肥、撒药、排灌)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助力降本增效,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 油菜 油菜产量 门槛回归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跨学科专业建设的机制探索与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5,共7页
推动跨学科专业建设是深化新农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智慧农业专业为例,从动力机制、知识机制、组织机制等三个方面对案例高校跨学科专业建设实践与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跨学科专业机制建设创新的三条路径:一是在动力机制维度,强化... 推动跨学科专业建设是深化新农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智慧农业专业为例,从动力机制、知识机制、组织机制等三个方面对案例高校跨学科专业建设实践与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跨学科专业机制建设创新的三条路径:一是在动力机制维度,强化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建设与质量监测机制建设;二是在知识机制维度,跳出传统“学科-知识-专业”进路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在组织机制维度,推动跨学科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组织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跨学科专业 专业建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深诠与机理再探——兼论其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解安 邵景润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本源概念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现实问题的需要,经过“酝酿、出场、应用”三个阶段的动态演进,展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本源概念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现实问题的需要,经过“酝酿、出场、应用”三个阶段的动态演进,展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理在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应用,构成“劳动者+基础创新+应用创新”的三维实践理路。广阔的国土空间决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路径的多元性,有必要从抽象走向具体,考察相对微观层面的经验做法。基于新疆尉犁的案例分析表明,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通过数智技术、生物技术来革新农业劳动资料,通过激活乡村土地资源、文化资源、数据资源和生态资源来拓展劳动对象,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个体劳动者与协作劳动组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概念 新质生产力机理 农业农村领域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丽峰 刘宏新 +2 位作者 刘钗 公维佳 尚家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15-118,123,共5页
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受限于设备昂贵、实践机会不足,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方向,需要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该研究探讨VR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 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受限于设备昂贵、实践机会不足,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方向,需要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该研究探讨VR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通过虚拟仿真农机博览馆、翻转课堂、远程实验等,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采用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VR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VR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深入理解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国家战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相比传统教学,VR技术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更有助于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农业机械化专业 课程思政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理论逻辑、内在张力与改革思路
11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9,共14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伴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贸易日益成为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肯定贸易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农业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农产品贸易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伴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贸易日益成为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肯定贸易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农业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失衡显性化趋势日益凸显。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不仅是缓解农业开放与安全发展之间张力日益失衡的重要抓手,也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粮食安全与产业安全的有效举措。在系统阐述相关现实背景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以“安全-效率-发展”三重逻辑为核心的分析框架,重点对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过程中面临的平衡保产量与提升竞争力、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支持保护与规则约束、进口需求与进口风险等四对关系进行辨析探讨。据此指出,深入推进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建设,实现安全逻辑、效率逻辑和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着重在五个层面综合施策:一是加强内外政策统筹协调,从“单打独斗”向“政策协同”转变;二是升级传统农业发展观念,从“增产导向”向“竞争力导向”转变;三是推动农业国内支持改革,从“输血补贴”向“造血赋能”转变;四是加强进口风险防范管控,从“建筑高墙”向“动态阀门”转变;五是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规划”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粮食安全 产业安全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农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胡霞 周旭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东亚小规模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东亚代表性国家形成了差异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从发展特征来看,日本和韩国是在农机普及的基础上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小范围的农机联...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东亚小规模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东亚代表性国家形成了差异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从发展特征来看,日本和韩国是在农机普及的基础上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小范围的农机联合利用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则将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作为农业机械化的主基调,农机作业服务外包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从发展成效来看,中国更好地达到了分摊农机购置成本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使中国农户采用农机作业服务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农业分工的深化为农户获取服务规模经济效益带来了便利。对于其他尚在探索小农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东亚代表性国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小规模农业 农业机械化 农机社会化服务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转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机械化的中介效应
13
作者 匡远配 张昊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5-301,共7页
提高农民收入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农地转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农业机械化的... 提高农民收入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农地转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农业机械化的中介效应,以此探究农地转入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转入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农地转入提高农民收入的效果在农户收入、地理分区和功能分区上具有异质性;农业机械化在农地转入提高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23.3%。因此,应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减缓适龄劳动力流出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转入 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中农户自购农机与购买农机服务的效率差异
14
作者 张军 郑循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827,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农机应用形式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政策支撑。【方法】基于2022年四川种粮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针对自购农机与购买农机服务两种典型农机应用形式,分析其效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 【目的】探讨不同农机应用形式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政策支撑。【方法】基于2022年四川种粮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针对自购农机与购买农机服务两种典型农机应用形式,分析其效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探讨影响机制和应对措施。【结果】两种农机应用形式在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上并无显著差异,但相比自购农机,购买农机服务的农户土地生产率较低而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原因为购买农机服务会对小农户的其他物质资本投入形成挤出效应,进而对土地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但购买农机服务能让农户在有限劳动投入下提升人均耕种土地面积,从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提高贷款便利性和增加粮食生产中的政策补贴资金能够有效减轻上述挤出效应对土地生产率的不利影响。【结论】从提高小农户收入角度,发展农机服务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生产率,从而促进农户增收;但在进一步推进农机服务发展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提供金融和政策支持,同时降本增效,有效缓解小农户资金投入的挤出效应,进而提高土地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自购农机 农机服务 效率差异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农机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微观数据
15
作者 刘辉 岳欧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40,54,共12页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22年数据,利用IV-Heckman两阶段模型、IV-Tobit模型等方法,从农机采纳概率、方式、程度3个维度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机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22年数据,利用IV-Heckman两阶段模型、IV-Tobit模型等方法,从农机采纳概率、方式、程度3个维度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机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率上升促进农户农机技术采纳,经多种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互联网使用每提升1个单位,农机技术采纳程度将会提升0.115%。机制方面,互联网通过拓宽信息渠道、改善社会网络显著提升农机技术采纳程度,在此过程中,社会网络渠道在农户选择农机服务的决策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6.9%;异质性方面,中西部、非平原地区及兼业型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机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提出强化农村互联网信息能力建设,发挥互联网社群及村民组织作用,着力推广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机,助力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机技术采纳 农机服务 农业机械化 CFPS微观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普惠金融促进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扈剑晖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通过概述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的基本概念,分析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拓宽资金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深化产业融合、创新金融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等策略,以期为推动乡村农业产... 本文通过概述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的基本概念,分析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拓宽资金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深化产业融合、创新金融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等策略,以期为推动乡村农业产业产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普惠金融 乡村农业产业 产居融合 机制 挑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挑战
17
作者 於锋 胡双燕 +2 位作者 郑巍 周学剑 朱虹 《蔬菜》 2025年第9期57-66,共10页
江苏省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与蔬菜机械化发展的先行区域,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具装备技术创新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其发展瓶颈与成效对全国具有示范价值。文章详细介绍了江苏省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江苏省重点研发制造、试验鉴定、... 江苏省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与蔬菜机械化发展的先行区域,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具装备技术创新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其发展瓶颈与成效对全国具有示范价值。文章详细介绍了江苏省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江苏省重点研发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的机具装备,总结形成了江苏特色蔬菜的机械化种植模式等推广应用成果,指出江苏省蔬菜机械化进程中存在农机农艺融合不足、产业发展不平衡、宜机化与规模化问题突出、专业人才缺乏、供给侧支撑不足等发展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包括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健全工作体系、强化财政支持等对策建议,并从应用扩大化、装备专用化、技术融合化、产业协同化等方面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全国其他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机械化 设施农业 农机装备 叶菜类 甘蓝类 茄果类 葱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与课程思政的农业机械学教学策略思考
18
作者 阮培英 杨善东 +3 位作者 张祥彩 张银平 于国良 耿端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剖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及其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学,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应用,从教师与学生作用和地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学... 在剖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及其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学,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应用,从教师与学生作用和地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思政 农业机械学课程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蔬菜生产机械发展现状
19
作者 宋卫堂 姜国龙 +1 位作者 郑亮 程博 《蔬菜》 2025年第9期9-25,共17页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普遍面临劳动力占比高、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为了探究国外蔬菜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基于文献分析,通过阐述国外蔬菜机械化中主要机械及其特点,总结美国、欧洲、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蔬菜育苗播...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普遍面临劳动力占比高、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为了探究国外蔬菜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基于文献分析,通过阐述国外蔬菜机械化中主要机械及其特点,总结美国、欧洲、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蔬菜育苗播种、耕整地、移栽、收获环节中的代表性机械,重点归纳其主要装备类型、代表性企业及其产品应用,旨在为我国蔬菜机械化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为国内企业进一步研制开发蔬菜机械化系列产品提供借鉴;此外,对我国蔬菜全程机械化发展进行探讨,提出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差异化引进融合、突破核心装备自主研发、加速智能化升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机械化 国外装备 智能化 农机农艺融合 宜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纵结合视角下中国农业双重碳补偿机制
20
作者 张希栋 付文豪 裴梓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8,共15页
该研究基于农业净碳汇、农业碳转移构建了中央与省(区、市)、省份之间的农业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双重碳补偿机制,采用农业碳补偿模型对2015—2022年中国农业碳补偿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①2015—2022年中国农业碳补偿金额呈现“先上升,... 该研究基于农业净碳汇、农业碳转移构建了中央与省(区、市)、省份之间的农业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双重碳补偿机制,采用农业碳补偿模型对2015—2022年中国农业碳补偿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①2015—2022年中国农业碳补偿金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碳受偿金额较高的区域主要为华北、华中,碳支付金额较高的区域主要为华南。②纵向碳补偿角度而言,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是碳受偿金额较高的6个地区,共占农业碳受偿总金额的90%左右;江苏、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是碳支付金额较高的6个地区,共占农业碳支付总金额的80%左右。③横向碳补偿角度而言,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北京、四川、重庆是主要碳支付地区,黑龙江、新疆、吉林、河南、内蒙古、安徽是主要碳受偿地区,整体呈现出“南支付、北受偿”的空间分布格局。近年来由于新疆碳受偿金额增长、河南碳受偿金额下降等因素,碳受偿地区的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④中国农业横向碳补偿总金额为0,可对中国农业纵向碳补偿金额空间格局进行修正。如以往研究,认为北京是农业碳受偿地区,而西藏、青海是农业碳支付地区,考虑到农业横向碳补偿后,北京转变为农业碳支付地区,西藏、青海转变为农业碳受偿地区。引入农业横向碳补偿制度对于促进地区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构建横纵结合的农业双重碳补偿机制;从农业碳账户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农业碳补偿管理平台建立以及农产品“碳标签”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碳账户 碳转移 双重碳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