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黄素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夏立营 刘维佳 +5 位作者 寇秋爱 周佩云 李跃虹 李明喜 崔坤敏 葛文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叶黄素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观察83例患者服食叶黄素咀嚼片前后137只眼睛视力、眼底黄斑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1眼,有效31眼,无效32眼,总有效率56.76%;对照组显效0眼,有效19眼,... 目的:观察叶黄素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观察83例患者服食叶黄素咀嚼片前后137只眼睛视力、眼底黄斑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1眼,有效31眼,无效32眼,总有效率56.76%;对照组显效0眼,有效19眼,无效44眼,总有效率30.1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叶黄素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表现及视力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叶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与CFH基因Y402H、CFB基因R32Q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仲路 姚静 +3 位作者 高峰 周欣 赵玥 徐新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CFH)及补体因子B(CFB)基因变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门诊确诊AMD患者125例,按脾虚湿困、痰瘀互结及肝肾亏虚3个证型分成3组。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后测序,检测CFH与CBF单核...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CFH)及补体因子B(CFB)基因变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门诊确诊AMD患者125例,按脾虚湿困、痰瘀互结及肝肾亏虚3个证型分成3组。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后测序,检测CFH与CBF单核昔酸多态性,分析所得到的基因变异结果与AM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AMD 3个证型组中,干性与湿性病例数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33.524,P<0.01),脾虚湿困证以干性为主,肝肾亏虚证以湿性为主,痰瘀互结证则干性、湿性比大致相当。②3组CFH基因Y402H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036,P<0.05);等位基因T/C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501,P<0.01),其中肝肾亏虚证等位基因C型比例最高(23.44%)。③3组CFB基因R32Q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171,P<0.05),等位基因G/A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455,P<0.01),其中脾虚湿困证等位基因A型比例最高(16.67%)。结论 AMD脾虚湿困证多数是AMD早期病例,肝肾亏虚证多数是AMD晚期病例;肝肾亏虚证与CFH基因Y402H中TC/C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相关,脾虚湿困证与CFB基因R32Q的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中医证型 补体因子H 补体因子B 单核苷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琼 林仲静 +3 位作者 张士胜 胡起维 沈玺 徐建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辅助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辅助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确诊并治疗的31例湿性AMD患者(每例1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每月1次,连续注射3个月。比较治疗前及首次注射后1、2、3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A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的31例湿性AMD患者治疗前的平均BCVA(用最小分辨角对数表示)为0.93±0.43,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OCTA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贴合处厚度分别为(329.03±110.73)μm和(468.84±209.50)μm,治疗后两者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均P<0.05);治疗前患者平均CNV面积为(4.78±3.24)mm^2,治疗后CNV面积随时间推移逐渐缩小(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减轻湿性AMD患者的黄斑水肿,抑制CNV;OCTA可用于辅助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AM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和老年黄斑变性眼的局部视网膜电图 被引量:1
4
作者 郎林福 王德法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以全视野亮背景及45′视角的红色闪光作刺激,采用带中孔的角膜接触镜电极,记录了局部视网膜电图。测得22只正常眼的黄斑中心对盲点区的局部ERG振幅之比值为3.54±1.35,而31只老年黄斑变性眼的比值是1.39... 以全视野亮背景及45′视角的红色闪光作刺激,采用带中孔的角膜接触镜电极,记录了局部视网膜电图。测得22只正常眼的黄斑中心对盲点区的局部ERG振幅之比值为3.54±1.35,而31只老年黄斑变性眼的比值是1.39±0.54,两者差异显著(P<0.01),两组全视野明适应ERG间无意义,表明此法建立的局部ERG记录技术对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病人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网膜电图 诊断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黄斑变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乐正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3-7,共5页
通过对老年黄斑变性(AMD)的流行病学、发病因素和视功能等综合研究,显示此病已成为对老年人值得注意的致盲眼病。虽然多数患者为AMD干性和尚有较好视力,但各种视功能测定显示可有不同程度损害。控制光损害和改善微量元素代谢有助于AMD... 通过对老年黄斑变性(AMD)的流行病学、发病因素和视功能等综合研究,显示此病已成为对老年人值得注意的致盲眼病。虽然多数患者为AMD干性和尚有较好视力,但各种视功能测定显示可有不同程度损害。控制光损害和改善微量元素代谢有助于AMD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此病也成为亚洲国家防盲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流行病学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X-5对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魏晋 潘丽 +1 位作者 张奕华 徐寒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ZX-5中的一个异构体(R,R)ZX-5,能够促进脉络膜血流和增加NO的释放量。该研究是为了进一步阐明ZX-5是通过上调哪种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或活性而达到增加NO释放和促进脉络膜血流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和一氧化氮...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ZX-5中的一个异构体(R,R)ZX-5,能够促进脉络膜血流和增加NO的释放量。该研究是为了进一步阐明ZX-5是通过上调哪种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或活性而达到增加NO释放和促进脉络膜血流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酶活性。结果 (S,S)ZX-5能够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而不影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而(R,R)ZX-5能够上调eNOS表达,并且iNOS表达也有轻微上调作用,但是不改变nNOS的表达;酶活性测定研究发现(S,S)ZX-5仅仅能通过激活iNOS酶活而增加NO释放量;而(R,R)ZX-5也仅仅能够通过激活eNOS的酶活而增加NO释放。结论和(S,S)ZX-5相比,(R,R)ZX-5能够通过上调eNOS表达和活力,增加NO的释放,进而增加脉络膜的血流;因此(R,R)ZX-5也更加适合开发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X-5 amd ENOS INOS NNOS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和预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展的影像学标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舒毅扬 张思齐 刘海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0-1245,共6页
随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发病人数的增多,筛选出具有指示价值的影像学标志并应用于AMD的初步筛查、疾病预警、复发提醒、治疗指导,将有助于AMD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临床上,大多采用眼底彩... 随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发病人数的增多,筛选出具有指示价值的影像学标志并应用于AMD的初步筛查、疾病预警、复发提醒、治疗指导,将有助于AMD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临床上,大多采用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眼底血管造影等进行图像的识别分析。该文综述了识别和预测早、中、晚期AMD进展与预测AMD复发和预后的影像学标志,旨在为临床判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影像学标志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注药前后OCT变化
8
作者 杨忠友 明春平 +4 位作者 徐菁慧 张娟 孙欣 裴付彬 张雪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256-1257,共2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沧州地区湿性AMD患者56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每个月1次,连续3次,于第1次注射前,注射后15 d,第2次...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沧州地区湿性AMD患者56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每个月1次,连续3次,于第1次注射前,注射后15 d,第2次注射前,注射后15 d,第3次注射前,注射后15 d,行OCT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5 6只患眼OCT变化.结果:56只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第1次注射前,注射后15 d,第2次注射前,注射后15 d,第3次注射前,注射后15 d,OCT检查结果提示:50眼病变部位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无明显改变者6眼,治疗后1眼有短暂视物模糊,2眼有轻度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均在1周内消失.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沧州地区湿性AMD患者,OCT结果明显改善,可使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康柏西普 光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