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对Ag/SiO_2催化剂银的分散作用及对吲哚合成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石雷 孙仁安 +1 位作者 蔡天锡 王新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0,113,共4页
将 Zn O助剂加到由苯胺和乙二醇一步合成吲哚的 Ag/ Si O2 催化剂中 ,发现 Zn O助剂能大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XRD和 TEM表征首次得到 :Zn O是结构型助剂 ,它能使银很好地分散在 Si O2 表面上 ,并可有效地抑制反应过程中银粒子的烧结 .
关键词 ZNO ag/sio2 催化剂 分散作用 吲哚 合成 稳定性 催化性能 二氧化硅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复合薄膜的紫外光还原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小飞 魏长平 +1 位作者 李启源 许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95-189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不同Ag掺杂量的Ag/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辐射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还原处理,采用XRD、SEM、IR、UV-Vis、Raman和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薄膜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样品中的Ag...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不同Ag掺杂量的Ag/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辐射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还原处理,采用XRD、SEM、IR、UV-Vis、Raman和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薄膜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样品中的Ag纳米粒子呈面心立方相,利用谢乐公式计算出金属银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2nm;SEM结果显示,所得Ag/SiO2复合薄膜均匀性良好,薄膜中绝大部分纳米颗粒尺寸较小,薄膜约厚1μm;UV-Vis结果表明,随着nAg/nSi的增加,Ag纳米粒子在420nm附近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逐渐增强,并伴有一定的红移;PL谱表明,由于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薄膜样品在442nm处发出强光,并且随着Ag浓度增大,发光强度略有降低,出现蓝移;从Raman光谱可以看出由于Ag纳米颗粒表面局域电磁场增强造成的表面增强的拉曼散射(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 复合薄膜 紫外辐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超声化学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文晶 张胜义 +2 位作者 庄永龙 金葆康 田玉鹏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8,94,共5页
本文中首先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碱性水解制备了均匀分散的S iO2微球(粒径约70 nm),然后采用超声辐射与红外辐射结合的方法在其表面包覆了一层分布均匀的Ag纳米粒子(粒径约8 nm).研究了实验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 本文中首先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的碱性水解制备了均匀分散的S iO2微球(粒径约70 nm),然后采用超声辐射与红外辐射结合的方法在其表面包覆了一层分布均匀的Ag纳米粒子(粒径约8 nm).研究了实验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产物的形貌及性质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复合纳米粒子 超声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的相间分配对吸附相技术制备Ag/SiO_2反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毛从文 蒋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8-333,共6页
选择两个实验体系,分别研究了抗坏血酸和NaOH两种吸附质在SiO2表面富含水的吸附层与乙醇体相中的分配对在SiO2表面原位制备Ag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质在SiO2表面吸附层和乙醇体相中的分配决定了Ag粒子的生成场所和形貌:抗坏血酸主要分... 选择两个实验体系,分别研究了抗坏血酸和NaOH两种吸附质在SiO2表面富含水的吸附层与乙醇体相中的分配对在SiO2表面原位制备Ag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质在SiO2表面吸附层和乙醇体相中的分配决定了Ag粒子的生成场所和形貌:抗坏血酸主要分配在乙醇体相中,导致Ag粒子的生成反应主要发生在乙醇体相中,生成的Ag粒子粒径较大;NaOH主要分配在吸附层中,导致Ag粒子的生成反应主要发生在吸附层中,生成的Ag粒子粒径较小。在不同NaOH浓度的实验中,随着NaOH浓度由0.0170g·L-1增至0.404g·L-1,吸附层和乙醇体相中的NaOH浓度分配比先增加后减小,导致反应的主要场所先由乙醇体相转移到吸附层,再由吸附层转移到乙醇体相,造成Ag晶粒粒径先减少后增加。当NaOH浓度为0.135g·L-1时,Ag粒子粒径达到最小(约5nm),且均匀分散在SiO2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间分配 ag/sio2 反应场所 吸附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层对制备Ag/SiO_2纳米复合材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毛从文 蒋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7-1052,共6页
分别在有水体系和无水体系中制备了Ag/SiO2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吸附层对NaOH在体系中的分配、反应场所的变迁、Ag+的还原机理以及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NaOH在SiO2表面的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有水体系中,吸附层的形成明显... 分别在有水体系和无水体系中制备了Ag/SiO2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吸附层对NaOH在体系中的分配、反应场所的变迁、Ag+的还原机理以及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NaOH在SiO2表面的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有水体系中,吸附层的形成明显促进了SiO2表面对NaOH的吸附,当达到平衡时,58%的NaOH分配在SiO2表面;在无水体系中,当达到吸附平衡时仅有25%的NaOH分配在SiO2表面.溶剂置换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水体系中,吸附层是Ag生成反应进行的主要场所;在无水体系中,Ag生成反应在乙醇溶液相和SiO2表面都可以发生.利用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能谱仪(EDAX),对比了在有水体系和无水体系中Ag+的还原过程,阐述了吸附层对Ag+还原机理的影响.利用XRD、TEM和EDAX对Ag/SiO2最终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有水体系中生成的Ag粒子比在无水体系中生成的Ag粒子的粒径小,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层 纳米反应器 ag/sio2 ag^+还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法制备CuO-Ag/SiO_2纳米复合物
6
作者 邓辉 蒋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利用吸附法原位制备CuO/SiO2、CuO-Ag/SiO2纳米复合物,研究了不同吸附质体系中预负载的纳米Ag粒子对CuO的影响。结果表明:Ag粒子对CuO的影响因吸附质的不同而不同。以Cu(Ac)2为吸附质,纳米Ag几乎没有影响;以NaOH为吸附质,纳米Ag使得CuO... 利用吸附法原位制备CuO/SiO2、CuO-Ag/SiO2纳米复合物,研究了不同吸附质体系中预负载的纳米Ag粒子对CuO的影响。结果表明:Ag粒子对CuO的影响因吸附质的不同而不同。以Cu(Ac)2为吸附质,纳米Ag几乎没有影响;以NaOH为吸附质,纳米Ag使得CuO的晶粒粒径增大。这一结果与铜物种对Ag晶粒粒径的影响规律完全不同。通过比较不同吸附质的吸附行为,Cu(OH)2与硅胶表面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 CuO/sio2 CuO-ag/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g/SiO_2/Au多层纳米壳中的法诺共振现象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婷 霍义萍 +2 位作者 何冰 赵凯军 刘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杂化理论解释了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的法诺共振现象,并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消光特性。结果表明:具有对称性的多层纳米壳结构可以实现法诺共振。进一步证实了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的法诺共振是由其内球... 利用等离子体杂化理论解释了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的法诺共振现象,并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消光特性。结果表明:具有对称性的多层纳米壳结构可以实现法诺共振。进一步证实了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的法诺共振是由其内球壳和外球壳的偶极-偶极耦合杂化产生。通过选择合适的几何参数,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法诺共振的位置可以调谐至600~9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ag/sio2/Au 法诺共振 消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SiO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涂膜材料及提高清洁鸡蛋贮藏保鲜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梁艳文 严文静 +3 位作者 赵见营 赵媛 赵国峰 章建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35-242,共8页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Ag@SiO_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涂膜材料,以期提高PVDC涂膜材料对清洁鸡蛋的涂膜保鲜效果,延长鸡蛋货架期。结果表明:纳米Ag@SiO_2可以明显提高PVDC成膜材料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并...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Ag@SiO_2改性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PVDC)涂膜材料,以期提高PVDC涂膜材料对清洁鸡蛋的涂膜保鲜效果,延长鸡蛋货架期。结果表明:纳米Ag@SiO_2可以明显提高PVDC成膜材料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并且能够稳定地填充于PVDC涂膜材料的分子空隙中,提高PVDC成膜致密度,显著降低PVDC涂膜液的黏度并提高其成膜阻水性(P<0.05);纳米Ag@SiO_2质量分数为0.21%时对PVDC材料有较好的改性效果,并且可以明显减小清洁鸡蛋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鸡蛋的新鲜度。综上所述,纳米Ag@SiO_2改性PVDC涂膜材料是一种良好的清洁鸡蛋涂膜保鲜包装新材料,可延长清洁鸡蛋保质期至7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sio2 改性聚偏二氯乙烯 杀菌作用 贮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蕊 唐建国 +3 位作者 王瑶 刘继宪 黄林军 黄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2,16,共5页
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分别于乙醇和正丁醇溶剂中制备Ag@SiO2。透射电镜(TEM)表明在乙醇溶剂中实现了包覆,X射线衍射(XRD)表明纳米银具有规则的面心立方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则进一步表明银颗粒表面构筑了SiO... 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分别于乙醇和正丁醇溶剂中制备Ag@SiO2。透射电镜(TEM)表明在乙醇溶剂中实现了包覆,X射线衍射(XRD)表明纳米银具有规则的面心立方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则进一步表明银颗粒表面构筑了SiO2壳层。壳层厚度对银溶胶的光谱性质有显著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荧光光谱表明SiO2壳层的包覆使纳米银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 sio2壳层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TiO_2/SiO_2的制备及其深度处理酿酒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相彪 刘丽秀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光还原法制备了掺Ag的TiO2薄膜催化剂(Ag-TiO2/SiO2),再以经厌氧处理后的酿酒废水为对象,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酿酒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g-TiO2/SiO2薄膜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酿酒废水经光催化...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光还原法制备了掺Ag的TiO2薄膜催化剂(Ag-TiO2/SiO2),再以经厌氧处理后的酿酒废水为对象,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酿酒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g-TiO2/SiO2薄膜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酿酒废水经光催化降解5h后,其CODCr去除率达87.5%,出水水质达国家(GB 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同时,样品表征结果说明Ag掺杂会促进TiO2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并使催化剂粒径更小更均匀,催化薄膜与硅胶载体结合更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sio2薄膜 光催化降解 酿酒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纳米复合颗粒的脉冲激光控制合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岁元 梁京 +1 位作者 WELLBURN Dan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8-382,共5页
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3%,20%微米尺寸的SiO2粉末与微米尺寸的Ag粉末形成混合靶材,利用脉冲激光气相蒸发-液相收集控制合成Ag及Ag-SiO2纳米复合颗粒.采用透射电镜、X光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组织结构及其合成机理... 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3%,20%微米尺寸的SiO2粉末与微米尺寸的Ag粉末形成混合靶材,利用脉冲激光气相蒸发-液相收集控制合成Ag及Ag-SiO2纳米复合颗粒.采用透射电镜、X光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组织结构及其合成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Ag-SiO2纳米复合颗粒外观呈球形,主要粒径在15~25 nm范围,Ag-SiO2纳米复合颗粒具有比单相Ag颗粒更好的分散性;Ag-SiO2纳米复合颗粒呈混合复合结构,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颗粒的光谱吸收峰出现了蓝移现象,SiO2复合具有调节纳米Ag颗粒光学性能的功能;液相中的乙二醇起到了原位分散纳米复合颗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ag-sio2纳米复合颗粒 控制合成 蓝移 原位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_6@SiO_2/Ag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汤洪波 周健 苏玉长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通过St9ber法制备了La B_6@Si O_2核壳型纳米粒子,然后再在其表面原位生成银纳米粒子,从而制备La B_6@Si O_2/Ag复合纳米材料。采用XRD、TEM、BET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最后,测试了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分解性能,并探讨了不同... 通过St9ber法制备了La B_6@Si O_2核壳型纳米粒子,然后再在其表面原位生成银纳米粒子,从而制备La B_6@Si O_2/Ag复合纳米材料。采用XRD、TEM、BET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最后,测试了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分解性能,并探讨了不同银负载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负载量为10%的La B_6@Si O_2/Ag复合纳米粒子性能最好,其甲基橙吸附量为14%,甲基橙光催化分解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6@sio2/ag 光催化 核-壳结构 纳米材料 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g纳米复合微球的合成及其抗菌、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斌 张莉 +3 位作者 卓馨 郭志华 刘希慧 杨福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4,共5页
文章以经典的Stber法制备的SiO2纳米球为载体,以PVP为分散剂,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制备出SiO2/Ag纳米复合微球;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复合微球的光学性质、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 文章以经典的Stber法制备的SiO2纳米球为载体,以PVP为分散剂,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制备出SiO2/Ag纳米复合微球;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复合微球的光学性质、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LB培养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板菌种,研究了SiO2/Ag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以染料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6G(R6G)为降解物,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方法,银纳米颗粒负载到SiO2表面;纳米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当纳米复合材料质量浓度为0.08g/L和0.10g/L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好;纳米复合材料对有机染料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ber法 sio2 ag纳米复合微球 抗坏血酸 抑菌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Ag-SiO_(2) Films on the Photonic Band Gap 被引量:1
14
作者 Song Zhitang Chen Su +1 位作者 Wang Yang Feng Songlin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36-1739,共4页
The on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s of Ag/SiO_(2) system a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nic band gaps (PBG). The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ultra-high vacuum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The clear band gaps wer... The on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s of Ag/SiO_(2) system a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nic band gaps (PBG). The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ultra-high vacuum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The clear band gaps were observed. S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results was obtained without fitting. The thickness of SiO_(2 )film has influence on the photonic band gap, as well as it awfully affects the transmittance of Ag. More layers can get clearer P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nic crystal Photonic band gap Ultra-high vacuum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ag/sio2 MULTI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Ag纳米粒子镶嵌的TeO_2-SiO_2玻璃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强 孙国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9-22,29,共5页
通过将银纳米粒子分散在TeO_2-SiO_2复合凝胶中制备了镶嵌型Ag/TeO_2-SiO_2复合凝胶玻璃材料。在水溶液体系中以二氧化碲和正硅酸乙酯为先驱体制备TeO_2-SiO_2复合溶胶,避免使用醇溶液体系,溶胶体系稳定性好。首先用抗坏血酸还原AgNO3... 通过将银纳米粒子分散在TeO_2-SiO_2复合凝胶中制备了镶嵌型Ag/TeO_2-SiO_2复合凝胶玻璃材料。在水溶液体系中以二氧化碲和正硅酸乙酯为先驱体制备TeO_2-SiO_2复合溶胶,避免使用醇溶液体系,溶胶体系稳定性好。首先用抗坏血酸还原AgNO3的方法制备纳米银粒子,然后将其与TeO_2-SiO_2复合溶胶混合,再经老化成型即得到镶嵌型Ag/TeO_2-SiO_2复合凝胶玻璃材料。SEM显示Ag纳米粒子呈球形,直径为50~100nm,均匀分散在TeO_2-SiO_2凝胶基质中。采用Z扫描技术测试了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分析认为,这种镶嵌型结构以及TeO2的三角双锥体结构是该材料表现出良好非线性光学性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ag/TeO2-sio2复合凝胶 非线性光学 Z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Ag掺杂SiO_2气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小云 周斌 +3 位作者 肖淑芳 杜艾 吴广明 沈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5-738,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硝酸银为掺杂剂,采用酸碱两步催化sol-gel方法,获得掺杂纳米Ag微晶的SiO2气凝胶,其中银的掺入量在1%-30%wt范围内可控。用红外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仪(...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硝酸银为掺杂剂,采用酸碱两步催化sol-gel方法,获得掺杂纳米Ag微晶的SiO2气凝胶,其中银的掺入量在1%-30%wt范围内可控。用红外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仪(BET)技术分析了气凝胶的结构组成和掺杂物质的存在形式。测量显示,Ag-SiO2气凝胶平均孔径在15nm左右,比表面积在500m2/g以上;掺杂物以单质银微晶形式存在,微晶大小在5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掺杂 高比表面积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Ag-Cu-Ti钎料真空钎焊SiO_(2f)/SiO_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世彪 熊华平 +1 位作者 陈波 程耀永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20,共5页
分别在880℃/10min和880℃/60min规范下,采用Ag-Cu-Ti活性钎料实现了SiO2f/SiO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通过电子探针(EPMA)、能谱仪(X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室温下测试了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 分别在880℃/10min和880℃/60min规范下,采用Ag-Cu-Ti活性钎料实现了SiO2f/SiO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通过电子探针(EPMA)、能谱仪(X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室温下测试了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两种规范下所得接头界面结合良好,接头中靠近两侧母材均形成了一层扩散反应层,钎缝基体主要由均匀的共晶组织组成。880℃/10min规范下钎焊接头界面产物依次为:SiO2f/SiO2→Ti4O7→Ti5Si4+Cu(s,s)+Ag-Cu共晶合金→TiC→C/C;对于880℃/60min规范下的接头,界面组织结构与保温10min的接头基本类似,但是不存在Cu(s,s),并且接头反应层明显增厚。880℃/60min条件下所得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为16.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f/sio2复合陶瓷 C/C复合材料 ag-CU-TI 界面反应层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SiO_2/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克森 谈发堂 +2 位作者 王维 乔学亮 陈建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49,共3页
利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核表面包覆一层SiO2,制备核-壳结构Ag@SiO2,然后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Ag@Si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应用XRD、TEM,UV-Vis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降解模型化合物,研究所制备... 利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核表面包覆一层SiO2,制备核-壳结构Ag@SiO2,然后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Ag@Si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应用XRD、TEM,UV-Vis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降解模型化合物,研究所制备Ag@SiO2/T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由于贵金属Ag的存在,大大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效率;而Ag@SiO2结构,使得Ag的等离子共振峰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与TiO2复合后,拓宽了TiO2的光谱响应范围,从而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 TIO2 亚甲基蓝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纳米复合物对羧酸铕配合物的荧光增强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福华 张海霞 +4 位作者 褚庆凯 范建茹 王爱玲 褚海斌 赵永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1-1186,共6页
分别以苯氧乙酸和对苯二甲酸为阴离子配体,以邻菲罗啉为中性配体,稀土铕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铕配合物Eu(Phen)L3(L=苯氧乙酸)和Eu2(Phen)2L3'(L'=对苯二甲酸)。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 分别以苯氧乙酸和对苯二甲酸为阴离子配体,以邻菲罗啉为中性配体,稀土铕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铕配合物Eu(Phen)L3(L=苯氧乙酸)和Eu2(Phen)2L3'(L'=对苯二甲酸)。利用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采用改进的Stber法在银纳米颗粒外面包裹二氧化硅,通过控制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滴加时间和滴加量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生长厚度,得到Ag@SiO2核壳结构颗粒。通过该核壳结构颗粒与DMF溶解的稀土铕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得到核壳型Ag@SiO2荧光纳米复合物。结果表明,所得纳米银粒径为50 nm左右,包覆的SiO2壳层厚度约为12 nm。SiO2包覆的纳米银对两种铕配合物的荧光发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纳米复合物 铕配合物 荧光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Cu)/SiO_2二元合金分散复合薄膜非线性光吸收的Mie理论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丽平 张波萍 +2 位作者 赵翠华 李顺 王士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论吸收光谱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理论 (ag Cu)/sio2 (Au Cu)/sio2和(ag Au)/sio2二元合金复合薄膜 光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