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维泊妥珠单抗的ADR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进行信号挖掘。为提高阈值,得到信号较强、较常出现的ADR,将信号进行二次筛选。结果:共检索到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R报告2408份,经过二次筛选得到83个ADR信号。其中,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骨质溶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栓塞等26个ADR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信号数或累积例数较多的系统器官分类包含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4个信号、632例),各类检查(17个信号、675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1个信号、734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7个信号、153例),免疫系统疾病(3个信号、95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个信号、145例),代谢及营养类疾病(2个信号、87例)等。结论:除说明书提示的常见ADR外,本研究发现了维泊妥珠单抗新的ADR风险信号。建议临床在关注感染、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输液相关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已知常见ADR的同时,予以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等新的风险信号更多关注。展开更多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抗癌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及牙龈出血,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以期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8—2013年)、MEDLIN...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8—2013年)、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采用Jadad改良7分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SSS或NIHSS)改善以及不良反应(ADR)发生方面的差别,并根据用药情况将数据分为乌灵胶囊单用组及联用(乌灵胶囊+等量对照药)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RCT文献19篇(治疗组958例,对照组914例)进行Meta分析,其中乌灵胶囊单用组7篇(治疗组362例,对照组341例),联用组12篇(治疗组596例,对照组5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HAMD评分改善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乌灵胶囊单用组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DR总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乌灵胶囊单用组ADR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ADR发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单用有效,与西药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且能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乌灵胶囊单用不良反应少,与西药联用能缓解其副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维泊妥珠单抗的ADR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进行信号挖掘。为提高阈值,得到信号较强、较常出现的ADR,将信号进行二次筛选。结果:共检索到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R报告2408份,经过二次筛选得到83个ADR信号。其中,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骨质溶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栓塞等26个ADR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信号数或累积例数较多的系统器官分类包含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4个信号、632例),各类检查(17个信号、675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1个信号、734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7个信号、153例),免疫系统疾病(3个信号、95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个信号、145例),代谢及营养类疾病(2个信号、87例)等。结论:除说明书提示的常见ADR外,本研究发现了维泊妥珠单抗新的ADR风险信号。建议临床在关注感染、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输液相关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已知常见ADR的同时,予以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等新的风险信号更多关注。
文摘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抗癌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及牙龈出血,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以期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8—2013年)、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采用Jadad改良7分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SSS或NIHSS)改善以及不良反应(ADR)发生方面的差别,并根据用药情况将数据分为乌灵胶囊单用组及联用(乌灵胶囊+等量对照药)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RCT文献19篇(治疗组958例,对照组914例)进行Meta分析,其中乌灵胶囊单用组7篇(治疗组362例,对照组341例),联用组12篇(治疗组596例,对照组5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HAMD评分改善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乌灵胶囊单用组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DR总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乌灵胶囊单用组ADR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ADR发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单用有效,与西药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且能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乌灵胶囊单用不良反应少,与西药联用能缓解其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