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维泊妥珠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再伟 李欣亚 +4 位作者 门鹏 姜丹 董菲 赵荣生 杨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2-761,共10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维泊妥珠单抗的ADR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进行信号挖掘。为提高阈值,得到信号较强、较常出现的ADR,将信号进行二次筛选。结果:共检索到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R报告2408份,经过二次筛选得到83个ADR信号。其中,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骨质溶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栓塞等26个ADR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信号数或累积例数较多的系统器官分类包含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4个信号、632例),各类检查(17个信号、675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1个信号、734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7个信号、153例),免疫系统疾病(3个信号、95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个信号、145例),代谢及营养类疾病(2个信号、87例)等。结论:除说明书提示的常见ADR外,本研究发现了维泊妥珠单抗新的ADR风险信号。建议临床在关注感染、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输液相关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已知常见ADR的同时,予以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等新的风险信号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泊妥珠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单抗诱发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及牙龈出血1例
2
作者 李佳琪 李鑫磊 周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抗癌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及牙龈出血,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以期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 阿替利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王迎春 周学琴 刘玉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20日收集到的198例阿奇霉素药物ADR/... 目的通过对我院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阿奇霉素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20日收集到的198例阿奇霉素药物ADR/ADE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原患疾病及因果关系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例阿奇霉素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5岁的儿童57例占28.79%,50-81岁的患者109例占55.05%;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点滴192例占96.97%;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69例34.85%,消化系统56例28.29%和呼吸系统42例21.22%等:主要发生在用药后10~35min。结论不合理使用阿奇霉素是ADR/ADE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应重视阿奇霉素引起的ADR/ADE,减少或者避免严重的ADR/ADE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艳 谢忠尧 +3 位作者 张丽娜 杜建 刘宇红 李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0-1076,共7页
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2010年我国8个省(市、自治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诊治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共2 142例,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2010年我国8个省(市、自治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诊治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共2 142例,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将其分为两组,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 142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中53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χ2=23.815,P〈0.001)、吸烟情况(χ2=12.040,P=0.024)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45~64岁和≥65岁年龄组及吸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524(1.159~2.422)和1.756(1.200~2.570)及1.620(1.194~2.198)。结论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吸烟及中老年人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在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及时对这类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主动干预,对发现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阳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治疗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信号的数据挖掘方法 被引量:18
5
作者 钱轶峰 罗宝章 +5 位作者 叶小飞 孙亚林 吴美京 王海南 杜文民 贺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由药物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ADR)信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针对此类ADR进行信号发掘的数据挖掘算法亦同一般的ADR数据挖掘算法有所区别。本文针对用于挖掘该类信号的数据挖掘算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希望通过对各种算法效能及优缺点... 由药物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ADR)信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针对此类ADR进行信号发掘的数据挖掘算法亦同一般的ADR数据挖掘算法有所区别。本文针对用于挖掘该类信号的数据挖掘算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希望通过对各种算法效能及优缺点的简单比较,从而为其在实际数据库中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此外,本文还对现有方法的扩展使用及有望在该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其他数据挖掘算法进行了适度的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PNN法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与自动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文戈 李婵娟 +1 位作者 江静 邓剑雄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4-1397,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检测与自动预警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各种ADR信号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了基于BCPNN法和SRS数据库的ADR信号检测算法模型,应用Java语言开发了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与自动预警程序,最后通过应... 针对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检测与自动预警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各种ADR信号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了基于BCPNN法和SRS数据库的ADR信号检测算法模型,应用Java语言开发了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与自动预警程序,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贝叶斯信念神经网络法 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 信号检测 自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患者血清免疫毒理学指标变化规律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玉斌 肖颖 +1 位作者 谢雁鸣 黎元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6-751,共6页
目的研究人群免疫毒理学指标的改变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发生后人群免疫毒理学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索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反应后的检测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 目的研究人群免疫毒理学指标的改变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发生后人群免疫毒理学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索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反应后的检测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18例和对照72例),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免疫毒理学指标IgE、IgG、IL-4、His-tamine在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清开灵注射液过敏患者血清中的IgE、IgG、IL-4、Histamine均有明显升高(P<0.05);IL-4、IgG、IgE的升高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其OR值分别为1.534、21.4、27.552、6.748。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是由于Ⅰ型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的同时存在而造成的;IgE、IgG、IL-4、Histamine可以作为检测清开灵注射液过敏患者免疫系统受损的临床评价指标;细胞因子更有可能成为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原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免疫毒理学 上市后研究 过敏反应 细胞因子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程记伟 白宇 +3 位作者 张利军 张晓菁 候郁青 陈学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49-205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8—2013年)、MEDLIN... 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8—2013年)、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采用Jadad改良7分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SSS或NIHSS)改善以及不良反应(ADR)发生方面的差别,并根据用药情况将数据分为乌灵胶囊单用组及联用(乌灵胶囊+等量对照药)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RCT文献19篇(治疗组958例,对照组914例)进行Meta分析,其中乌灵胶囊单用组7篇(治疗组362例,对照组341例),联用组12篇(治疗组596例,对照组5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HAMD评分改善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乌灵胶囊单用组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DR总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乌灵胶囊单用组ADR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ADR发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单用有效,与西药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且能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乌灵胶囊单用不良反应少,与西药联用能缓解其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乌灵胶囊 HAMD评分 神经功能评分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47
9
作者 方静 周学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感染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522例抗感染药物ADR/ADE报告,从... 目的通过对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感染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522例抗感染药物ADR/ADE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及因果关系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22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4岁的儿童106例,占20.31%;50-86岁的患者282例,占54.03%;头孢菌素类居首位239例,占45.79%;其次为喹诺酮类121例,占23.18%;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所占比例最大468例,占89.66%。抗菌药物ADR/ADE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129例,占24.72%;消化系统108例,占20.69%;呼吸系统97例,占18.59%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做好ADR/ADE监测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晓和 陈巧云 +3 位作者 袁力 王楠 宋小骏 丁春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运用微机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监测系统 ,用于ADR监测和报告。 方法 :运用网络数据库系统 (PHP MySQL)进行ADR监测和收集 ,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作的ADR报告表做出报告。  结果 :使医院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系统化 ,... 目的 :运用微机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监测系统 ,用于ADR监测和报告。 方法 :运用网络数据库系统 (PHP MySQL)进行ADR监测和收集 ,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作的ADR报告表做出报告。  结果 :使医院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系统化 ,省时、省力 ,并便于查询、分析等。 结论 :本系统适用于医院监测ADR和上报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网络数据库 局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例二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利臣 曹仕鹏 +3 位作者 鲁虹 李玲 李红丽 罗亚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讨二线抗结核药品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从某院2017年度ADR报告汇总表中选取二线抗结核药品所致ADR患者的病历,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ADR发生情况,ADR类型以及患者各种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主要临床表现、转归数... 目的探讨二线抗结核药品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从某院2017年度ADR报告汇总表中选取二线抗结核药品所致ADR患者的病历,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ADR发生情况,ADR类型以及患者各种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主要临床表现、转归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的121例二线抗结核药品ADR患者中,男性占比较高(72例,59. 50%),年龄> 60岁者居多(70例,57. 85%)。引发ADR的药品剂型主要是注射剂型(80例,66. 12%),主要药品是莫西沙星(38例,31. 40%)和左氧氟沙星(29例,23. 96%)。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全身性为主(69/128,53. 91%),其次是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22/128,17. 19%)。严重的ADR患者9例(7. 44%),痊愈和好转的ADR患者118例(97. 52%)。结论使用二线抗结核药品ADR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尤其以喹诺酮类药品的全身性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在诊治过程中,应及时对高危人群和主要治疗药品进行ADR监测和主动干预,并作出应对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线抗结核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丹威 李锦 +3 位作者 李静 刘静雅 滕丽娟 甄健存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67,共6页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Scopus、CNKI、万方数据库,查阅文献报道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检索应用利奈唑胺致...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Scopus、CNKI、万方数据库,查阅文献报道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检索应用利奈唑胺致视神经炎患者36例,男16例,女19例,1例未提及性别,年龄范围6~81岁,用药原因包括结核、骨与关节感染等。用药剂量方面,1例患者用量为1.6 g·d^(-1),其余患者均未超说明书推荐剂量。患者用药后出现视神经炎的时间为10~1125 d,中位数时间为210 d,利奈唑胺累计剂量为16.8~894 g,中位数剂量为162 g。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患者均停药治疗,视力恢复时间7 d~9个月,中位数时间为3个月。转归方面:2例患者视力未改善,其余患者均视力恢复。结论利奈唑胺可引起视神经炎,用药疗程可能是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这一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视神经炎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的含黄连中药汤剂安全性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牟稷征 刘颖 +1 位作者 仝小林 王丽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373-1375,1378,共4页
目的:探索中药汤剂安全性主动监测方法,并对含黄连的中药汤剂进行安全性主动监测,了解含中药黄连的汤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特征。方法:以访谈方式,对使用含黄连的中药汤剂的门诊患者进行用药调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索中药汤剂安全性主动监测方法,并对含黄连的中药汤剂进行安全性主动监测,了解含中药黄连的汤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特征。方法:以访谈方式,对使用含黄连的中药汤剂的门诊患者进行用药调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含黄连的中药汤剂的201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18/201)。排便次数增多10例,便秘4例,恶心反胃4例,但症状较轻微,均未影响药物继续治疗。其不良反应发生与用药剂量、患者体质、药物配伍密切相关。结论:本项研究探讨了中药汤剂不良反应与患者体质寒热虚实、药物配伍的关系,为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探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提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中药汤剂 不良发应 安全性 主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中分析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先涛 梁伟雄 +1 位作者 王奇 温泽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期中分析是指在一个临床试验正式完成之前的任何时间内 ,为了比较组间的有效性和 或安全性而进行的分析。在新药开发中 ,期中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有力的工具。期中分析的目的是及早终止试验。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即可做出停止试验的决定 ... 期中分析是指在一个临床试验正式完成之前的任何时间内 ,为了比较组间的有效性和 或安全性而进行的分析。在新药开发中 ,期中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有力的工具。期中分析的目的是及早终止试验。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即可做出停止试验的决定 :所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已清楚 ;预期的组间效应差异不可能达到 ;出现了无法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期中分析现已被广泛用于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 ,如果Ⅰ型错误或检验效能没有降低 ,且能比固定样本设计节省 30 %~ 4 0 %的样本量 ,能够有效控制偏倚 ,对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期中分析 数据与安全监测组 药物不良反应 固定样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单文治 毛飞 顾苏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2期1681-1682,1685,共3页
探讨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对策。分析鱼腥草注射液7例严重不良反应个案。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鱼腥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 探讨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对策。分析鱼腥草注射液7例严重不良反应个案。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鱼腥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师应重视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注射液 不良反应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莉霞 李岚 +3 位作者 孟琳懿 杨怡 卜书红 陆晓彤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为做好儿童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就儿童ADR监测状况的相关问题对上海市儿童主要就诊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多数医务人员能正... 目的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为做好儿童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就儿童ADR监测状况的相关问题对上海市儿童主要就诊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多数医务人员能正确理解和认识ADR定义,医务人员学历、ADR诊断经历、填写ADR报告的知晓程度和ADR知识培训教育情况与上报ADR史有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对儿童新的ADR关注度较低。结论加强和深入医疗机构进行ADR培训教育对做好儿童ADR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儿童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不良反应寻因与应对方法
17
作者 王发渭 郝爱真 邸玉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473-2475,共3页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笔者从随意超大剂量、长期应用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忽略严格炮制、品种混乱不清、缺乏准确辨证、盲目擅自配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关方面应加强其认识,强化宣传和大力普及药物常识,...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笔者从随意超大剂量、长期应用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忽略严格炮制、品种混乱不清、缺乏准确辨证、盲目擅自配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关方面应加强其认识,强化宣传和大力普及药物常识,必须控制剂量,依法严密炮制,务要辨证施治,进行合理配伍等应对方法,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不良反应 发生原因 应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金刚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英 金露 +3 位作者 王小同 康翰林 袁海 谭艳娟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评价美金刚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应用"美金刚""阿尔茨海默病"及"临床试验"等关键词,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CBM-disc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篇文献运用Review mana... 目的评价美金刚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应用"美金刚""阿尔茨海默病"及"临床试验"等关键词,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CBM-disc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篇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美金刚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意识混沌、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及激惹。共纳入6项美金刚治疗AD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金刚组与安慰药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OR=0.94,95%CI0.78~1.14,P=0.53),头痛发生率差异(OR=1.37,95%CI0.51~3.67,P=0.54),头晕发生率的差异(OR=1.04,95%CI0.72~1.5,P=0.84),行走不稳发生率的差异(OR=1.01,95%CI0.7~1.46,P=0.97)均差异无显著性;意识混沌发生率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OR=1.70,95%CI0.54~0.96,P=0.03);美金刚组激惹发生率较低,差异有极显著性(OR=0.70,95%CI0.52~0.93,P=0.01)。结论美金刚是治疗AD较为安全的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奥沙利铂不良反应/事件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钟巧妮 李敏 +3 位作者 上官小芳 赵丽 程似锦 张程亮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以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627例奥沙利铂所致ADR/ADE报告,按性别、年龄...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以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627例奥沙利铂所致ADR/ADE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ADE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奥沙利铂所致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32:1,患者年龄集中分布在41~80岁(92.87%);以静脉给药为主;患者多在用药1~24 h和1~7 d发生ADR/ADE;涉及多种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损伤、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伤、血液系统损伤以及变态反应等。结论奥沙利铂所致ADR/ADE较为常见,并可产生严重器官损伤,临床用药应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网络挖掘的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性相关关系分析及用药警戒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付先军 王振国 +3 位作者 李学博 周扬 陈聪 邵欣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5-360,共6页
目的:解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性味归经、有毒无毒等药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中药药性分布探讨中药用药警戒。方法:筛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中药饮片,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分析每种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道,采取频数分布及关... 目的:解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性味归经、有毒无毒等药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中药药性分布探讨中药用药警戒。方法:筛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中药饮片,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分析每种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道,采取频数分布及关联规则挖掘、网络构建方法,分析与中药临床用药警戒相关的药性参数。结果:618种中药及饮片中有152种中药有不良反应报道,其中无毒中药109种,占71.71%。大毒及有毒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毒中药,分别达到70%和66.67%。温性和寒性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频数最高,而热性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苦味和辛味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种数最多;归肝、肺、肾等经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种数最多。关联规则挖掘及关联网络结果显示,包含大毒、有毒、温、热以及苦味、辛味和归心、肝等经的关联规则最多,大毒与归肝经组合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达86%;而温热性中药与辛苦味的组合可以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达80%以上,与肝经的组合可以达到75%。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了与毒性记载密切相关之外,也与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这些结果可以为中药尤其是无毒性记载中药的用药安全和警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不良反应 关联规则挖掘 中药药物警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