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抗肿瘤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兆煜 王连唐 陈雁扬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7-432,共6页
二甲双胍是一种传统的口服降糖药,临床上普遍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二甲双胍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亦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在代谢途径、细胞周期、氧化应激、肿瘤干细胞转化等方面通过激活腺苷... 二甲双胍是一种传统的口服降糖药,临床上普遍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二甲双胍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亦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在代谢途径、细胞周期、氧化应激、肿瘤干细胞转化等方面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 e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转化。但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的抗肿瘤机制仍存在着争议,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同时亟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抗肿瘤机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代谢 细胞周期阻滞 氧化应激 肿瘤干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训练上调SD大鼠主动脉AMPK和eNOS表达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
作者 冉艳恩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6,89,共6页
目的:观察长期耐力训练对大鼠主动脉AMPK和eNOS表达、NO含量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探讨耐力训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能机理。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运动组(n=15)。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对照组保... 目的:观察长期耐力训练对大鼠主动脉AMPK和eNOS表达、NO含量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探讨耐力训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能机理。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运动组(n=15)。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对照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结束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主动脉AMPK、eNOS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AMPK、eNOS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主动脉与血浆NO含量,离体血管张力记录法测定乙酰胆碱(Ach)诱发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大鼠力竭运动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力竭时间延长(P<0.01),胸主动脉对各浓度(10~6 mol/L^10~9 mol/L)Ach的舒张百分比升高(均为P<0.01),主动脉与血浆NO含量升高(均为P<0.01),主动脉AMPKα、eNOS mRNA、总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结论:长期耐力训练上调主动脉AMPK和eNOS活性和表达量,促进NO产生,从而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并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血管内皮功能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能量、葡萄糖感受器和代谢性疾病治疗靶标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宸崧 王子涵 +4 位作者 陈燕雯 万芷辰 王心茗 陈思薇 崔立枫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45,共21页
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调控蛋白之一.它在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时被激活,通过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因子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维持能量平衡.AMPK作为感知者和调节者,既能... 代谢是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调控蛋白之一.它在机体能量水平下降时被激活,通过磷酸化一系列下游因子促进分解代谢、抑制合成代谢,从而维持能量平衡.AMPK作为感知者和调节者,既能感受并维持代谢稳态,也能通过对代谢的“纠偏”缓解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糖尿病、脂肪肝等典型代谢性疾病症状;而在更长时间尺度下调控AMPK,则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AMPK的这些功能和优势使其成为许多代谢疾病的重要靶标之一,并将有助于提升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葡萄糖感受 代谢稳态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AMPK及PGC-1α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丁鑫 顾悦 +3 位作者 王逸凡 申宇航 张宇翔 郭登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6,185,共11页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MDBT)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DKD的可能机制。方法:5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8只和造模组4...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MDBT)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DKD的可能机制。方法:5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8只和造模组44只。后随机将40只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MOD)、厄贝沙坦组(IRB)、加味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MDBTH)、加味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组(MDBTM)、加味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MDBTL),8只/组。药物组灌相应药物,CON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持续20周。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24 h-UTP)水平、血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及丙二醛(MDA)活性;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IHC)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磷酸化AMPK(p-AMPK)、PGC-1α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24 h-UTP及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Mn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和肾小囊严重分离,肾小球内基底膜均匀性增厚,球内糖原沉积;肾组织中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MOD组比较,MDBTH与IRB组24 h-UTP及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MnSOD活性显著提高(P<0.01);肾组织病理表现明显改善;p-AMPK、PGC-1α在肾组织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激活AMPK及PGC-1α的表达改善DKD大鼠氧化应激,降低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减少蛋白尿,从而有效保护肾脏,缓解DK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补血汤 糖尿病肾病(DKD)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 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缓解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沉积 被引量:7
5
作者 罗霞 邓玲艳 +1 位作者 许文娟 程黎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尾静脉注射人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截断突变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基因AMPK-CA(AMPKα1312,T172D),观察AMPK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进行相关机... 目的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尾静脉注射人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截断突变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基因AMPK-CA(AMPKα1312,T172D),观察AMPK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进行相关机制研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6)和普通饮食组(n=8),糖尿病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STZ诱导糖尿病模型,8周后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尾静脉导入表达持续激活型AMPK-C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AMPK-CA和rAAV2-GFP作为对照,观察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留取肾脏组织。PAS染色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外基质的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Ⅳ型胶原蛋白α1(Col4α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磷酸化AMPK、磷酸化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mTOR及其下游分子磷酸化水平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C组)相比,转染rAAV2-GFP组(GFP组)糖尿病大鼠肾脏内p-AMPK和p-ACC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rAAV2-GFP组相比,转染rAAV2-AMPK-CA的糖尿病大鼠(CA组)体内p-ACC表达活性显著升高,肾重/体重、肾小球体积、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等指标有明显改善,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Col4α1、Col4α5mRNA表达水平,以及Col4α1、信号分子p-mTOR、磷酸化的真核延伸因子激酶2(p-eEF2K)及磷酸化的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rAAV2介导的AMPK-CA基因治疗可能通过增加糖尿病大鼠肾脏AMPK活性,抑制mTOR信号通路,缓解基质沉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糖尿病肾病 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文敏 张岭 +6 位作者 李林子 张丽婧 胡志航 陈建国 刘冬英 刘臻 王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19-224,共6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是否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处理3T3-L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在3T3-L1前脂肪细...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是否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处理3T3-L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染料木黄酮和ICI182780(一种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混合物及不同浓度雌二醇,油红染色观察分化结果,测定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染料木黄酮、染料木黄酮和ICI182780混合物及不同浓度雌二醇处理诱导成熟后的脂肪细胞,测定培养液甘油含量;分别用染料木黄酮(30μmol/L)、染料木黄酮(30μmol/L)和ICI182780混合物干预细胞成脂分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ER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p-AMPK、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蛋白表达量。结果:3T3-L1细胞存活率随染料木黄酮浓度的升高而降低,50-200μmol/L染料木黄酮能抑制细胞生长(P〈0.01);染料木黄酮能负向调节成脂分化后细胞胞浆内TG含量,在0-5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雌二醇(100 nmol/L)能下调TG含量;染料木黄酮能促进成熟脂肪细胞脂解,提高细胞培养液甘油浓度;染料木黄酮(30μmol/L)能上调p-AMPK、HSL蛋白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P〈0.01),对ERK、p-ERK、AMPK表达量无明显影响(P〉0.05)。ICI182780(1μmol/L)能部分阻断染料木黄酮(30μmol/L)对p-AMPK的调节作用(P〈0.05)。结论:染料木黄酮能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是染料木黄酮一方面下调FAS蛋白表达,抑制脂肪合成,另一方面激活AMPK-HSL途径促进脂肪分解;染料木黄酮还可能通过非雌激素受体途径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3T3-L1细胞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脂肪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彩蓉 甘受益 +1 位作者 黄红霞 蔡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的哺乳动物同源体1(SIRT1)和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蛋白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给药,16周时处死大鼠,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肌...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的哺乳动物同源体1(SIRT1)和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蛋白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给药,16周时处死大鼠,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组织游离脂肪酸(NEF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心肌组织脂代谢相关酶脂肪酸跨膜转运载体蛋白(FATPs)和脂肪酸β氧化酶(FA-β-oxidase)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SIRT1和AMPK蛋白的表达;并测定左心室胶原含量。结果TSG干预后能减低血脂水平,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TSG能减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含量,减少心脏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心肌组织脂代谢相关酶(FATPs和FA-β-oxidase)含量,抑制外周血和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分泌。TSG能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心脏SIRT1和p AMPK蛋白表达。结论 TS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炎症因子和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二苯乙烯苷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的哺乳动物同源体1 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 脂肪酸β氧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色素降血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妤 李澜奇 +2 位作者 龚辉 陈士国 叶兴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20-225,共6页
原花色素是以黄烷-3-醇为基本单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原花色素如何调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从而控制体内主要脂类的含量;此外,还总结了原花色素如何调节体质量、能量摄入... 原花色素是以黄烷-3-醇为基本单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原花色素如何调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从而控制体内主要脂类的含量;此外,还总结了原花色素如何调节体质量、能量摄入以及通过调节AMP依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影响能量消耗,进而综合调控体内血脂的含量,达到降低血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色素 甘油三酯 胆固醇 AMP依赖蛋白激酶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邱理红 王占洋 +8 位作者 李雅娟 佀营营 周慧 韩欢 许波 李刚 谢建新 李忌 王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目的:考察异甘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检测异甘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传统的鸡尾酒法诱导3T3-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 目的:考察异甘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检测异甘草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传统的鸡尾酒法诱导3T3-L1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分化细胞脂滴形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C/EBP)亚型C/EBPα、C/EBPβ、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phil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异甘草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3T3-L1细胞增殖,并明显抑制分化细胞内脂滴形成,同时抑制了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EBPα、C/EBPβ、FAS、adipophilin、PPARγ mRNA的表达,AMPK m RNA的表达未受影响,但异甘草素处理明显上调了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异甘草素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MP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3T3-L1前脂肪细胞 分化 脂质生成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糖酵解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藏磊 马纪兵 +4 位作者 韩玲 余群力 宋仁德 石红梅 孔祥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50,共7页
为研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糖酵解及肉品质的影响,以H2O2、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etyl... 为研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糖酵解及肉品质的影响,以H2O2、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H2O2+Compound C(AMPK抑制剂)处理的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成熟过程中AMPK级联反应相关指标、糖酵解代谢指标及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初期,活性氧诱发胞浆Ca2+浓度显著升高(P<0. 05);在6~24 h,牦牛肉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β(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kinase Beta,CaMKKβ)活力及AMPK活力H2O2组均显著(P<0. 05)高于NAC组;在12~48 h,丙酮酸激酶活力H2O2组显著(P<0. 05)高于其他组,致使H2O2组乳酸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NAC组及AMPK抑制剂组,极限pH值低于NAC组及AMPK抑制剂组(P> 0. 05);H2O2组剪切力显著(P<0. 05)低于其他组,清除活性氧的NAC组蒸煮损失显著(P<0. 05)低于其他组。综上所述,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活性氧通过诱导AMPK通路加速肌糖原降解,致使pH值下降,促进了糖酵解代谢;活性氧能够通过AMPK途径提高肉的嫩度,清除活性氧能够显著提高肉的保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 糖酵解 牦牛肉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汉文 王强 +2 位作者 成柯 蔡铭心 赵于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9-454,共6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伤增加了术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因此了解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机制和干预措施尤为重要。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在细胞器层面具体表现为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的损伤,蛋白层面主要表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醛脱氢酶2(ALDH2)、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增加。本文就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供肝 冷缺血损伤 肝移植 线粒体 内质网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乙醛脱氢酶2(ALDH2) 血红素加氧酶(H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代谢调控网络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彬 赵文涛 +5 位作者 欧阳聪 王慧慧 张凤琼 赵国辉 曹婷艳 李勤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6-364,共19页
代谢是细胞及机体获取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重要生命过程,其稳态平衡是机体应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保障.代谢稳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各种疾病.细胞代谢稳态的维持有赖于机体和细胞之间及细胞内部多层次的调节网络.本文总结了... 代谢是细胞及机体获取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重要生命过程,其稳态平衡是机体应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保障.代谢稳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各种疾病.细胞代谢稳态的维持有赖于机体和细胞之间及细胞内部多层次的调节网络.本文总结了内分泌系统部分激素调控细胞代谢及细胞内各代谢通路之间相互调节共同维持代谢稳态的机制,重点阐述了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及雷帕霉素机制性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对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的综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 稳态 雷帕霉素机制性靶蛋白(mTOR)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