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ient parallel adaptive array beamforming algorithm
1
作者 Huang Fei Sheng Weixing Ma Xiao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6期1221-1226,共6页
For a large-scale adaptive array, the heavy computational load and the high-rate data transmission are two challeng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system. An efficient parallel digital beam... For a large-scale adaptive array, the heavy computational load and the high-rate data transmission are two challeng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system. An efficient parallel digital beamforming (DBF) algorithm based on the least mean square algorithm (PLMS) is proposed. An appropriate method is found to partition the least mean square (LMS) algorithm into a number of operational modules, which can be easily executed in a distributed-parallel-processing fashion. As a result, the proposed PLMS algorithm provide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hat can alleviate the bottleneck of high-rate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st. PLMS requires less computational load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parallel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recursive least square (RLS) algorithm, as well as it is easier to be implemented to do real time adaptive array processing. Moreover, low sidelobe of the beam pattern is obtained by constraining the static steering vector with Tschebyscheff coefficients. Finally, a scheme of the PLMS algorithm using distributed-parallel-processing system is also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LMS algorithm has the sam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erformance as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LMS algorithm. Moreover, the PLMS algorithm can obtain the same good beamforming performance, regardless how the algorithm is partition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ill be used in a large-scale adaptive array system to deal with real time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parallel algorithm least mean square 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对抗环境下ADBF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结构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航 秦伟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6-370,共5页
ADBF相控阵雷达通常采用子阵结构。子阵结构对系统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对相控阵进行最优子阵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意义。该文利用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进行子阵结构优化,使系统在主瓣干扰下具有尽可能好的抗干扰及和、差波束旁瓣抑制... ADBF相控阵雷达通常采用子阵结构。子阵结构对系统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对相控阵进行最优子阵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意义。该文利用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进行子阵结构优化,使系统在主瓣干扰下具有尽可能好的抗干扰及和、差波束旁瓣抑制性能。将和波束自适应方向图的旁瓣电平、系统输出SINR及差波束的旁瓣电平作为优化目标,构造了5种目标函数。给出了MOEA子阵结构的编码方法。基于Pareto秩排序的MOEA将30×32的平面阵划分为64个子阵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多种性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相控阵 多目标进化算法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子阵优化 主瓣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子阵平面相控阵ADBF的方向图控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航 李绍滨 邓新红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01-2005,共5页
提出了二维子阵级ADBF的信号模型,适用于任意的平面相控阵。研究了基于失配最优检测器的二维子阵级ADBF,它是对常规二维子阵级ADBF的一种修正,通过引入一个失配的导向向量,可对方向图进行有效的控制。该方法在无干扰时可得到所希望的静... 提出了二维子阵级ADBF的信号模型,适用于任意的平面相控阵。研究了基于失配最优检测器的二维子阵级ADBF,它是对常规二维子阵级ADBF的一种修正,通过引入一个失配的导向向量,可对方向图进行有效的控制。该方法在无干扰时可得到所希望的静态方向图,因而解决了ADBF在自适应与非自适应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问题;而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与常规方法相比,明显改善了旁瓣电平。基于失配最优检测器的方法对重叠子阵和非重叠子阵均适用,克服了基于归一化的方法只适用于非重叠子阵的局限性。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阵级相控阵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失配最优检测器 方向图控制 旁瓣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干扰抑制的模拟-数字混合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
4
作者 汪俊 贺小琦 +4 位作者 汪昊 董宇良 张雪 罗涛 陈鹏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9-336,共8页
针对传统数字波束成形体制抗干扰容限受制于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量化精度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压制式干扰抑制的模拟-数字混合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通过在射频端引入模拟波束成形,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初步抑制,... 针对传统数字波束成形体制抗干扰容限受制于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量化精度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压制式干扰抑制的模拟-数字混合自适应波束成形方法。通过在射频端引入模拟波束成形,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初步抑制,有效避免信号采样饱和,进一步结合数字波束成形技术,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再次抑制。建立了模拟-数字混合自适应波束成形信号模型,分析了抗干扰性能影响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ADC量化精度的影响,对不同强度干扰均表现出很好的干扰抑制效果,与传统数字波束成形方法相比,抗压制式干扰能力实现了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抑制 自适应波束成形 模拟数字转换器 模拟数字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星载ADS-B波束自适应调整方法
5
作者 向怡然 李松亭 陈利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0-1686,共7页
星载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broadcast,ADS-B)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地面基站无法覆盖全球空域的问题,但仍面临星地传播距离远、损耗大、波束覆盖目标多、信号冲突严重等挑战。针对部分子波束内信号冲突严重... 星载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broadcast,ADS-B)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地面基站无法覆盖全球空域的问题,但仍面临星地传播距离远、损耗大、波束覆盖目标多、信号冲突严重等挑战。针对部分子波束内信号冲突严重、飞机漏检概率高的现象,设计25阵元19子波束均匀分布的数字相控阵天线,提出基于聚类算法的子波束优化方法。首先对样本进行基于代表点聚类,再依据结果对波束指向和覆盖范围(或者覆盖半径)非线性优化,以期降低信号冲突提高飞机检测概率。仿真结果表明,飞机检测概率提高9%~13%,比现有研究算法计算时长缩短87%~95%,波束自适应算法品质因数提高85%~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数字相控阵多波束合成 波束自适应 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相邻目标生命体征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俊军 司军 +4 位作者 陈家瑞 马振康 柏磊 吴俭 丁传威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40,548,共10页
基于雷达传感器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在近十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现有的大部分生命体征检测工作受限于雷达体制或者分辨率,无法分离出检测场景中多个位于同一距离、同一波束相邻目标的生命体征信号。... 基于雷达传感器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在近十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现有的大部分生命体征检测工作受限于雷达体制或者分辨率,无法分离出检测场景中多个位于同一距离、同一波束相邻目标的生命体征信号。针对相邻目标生命体征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的算法,来实现相邻目标生命体征信号的同时检测。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生成指向待测受试者的波束,同时在相邻干扰受试者所在角度处生成零陷,实现相邻目标的生命体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出同一距离上的相邻受试者的生命体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多普勒雷达 相邻目标生命体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数字波束形成器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荣新 方姚生 王晓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介绍了一个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器的原理、组成和实现方法 ,给出了实验结果 ,验证了一些关键技术 ,表明数字波束形成 (DBF)技术可提高雷达天线性能。
关键词 雷达 数字波束形成器 DBF 雷达天线 原理 自适应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线阵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超低副瓣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军 龚耀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1,共5页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现代阵列天线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为了对付强有源干扰,现代相控阵雷达都必须具有自适应的干扰抑制能力。除了对抗有源干扰外,大部分雷达还要求具有强杂波背景下检测目标的能力,这就需要雷达天线具有低或...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现代阵列天线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为了对付强有源干扰,现代相控阵雷达都必须具有自适应的干扰抑制能力。除了对抗有源干扰外,大部分雷达还要求具有强杂波背景下检测目标的能力,这就需要雷达天线具有低或超低副瓣电平。本文针对大型线阵,结合数字波束形成,讨论了在保证自适应干扰置零的前提下,如何控制自适应波束的副瓣电平,从而实现阵列系统的超低副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线阵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超低副瓣 关键技术 线阵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相控阵雷达 有源干扰 天线系统 抑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中波束形状的快速收敛 被引量:6
9
作者 沈凤麟 常春起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2-37,共6页
加载可加速SMI算法的波束收敛,本文给出给定快拍下达到波束收敛所需加载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表明加载还可加速算法的信干噪比收敛,强副瓣干扰下使用本文的加载计算公式可在很少快拍数下达到信干噪比及波束形状的同时收敛。数值... 加载可加速SMI算法的波束收敛,本文给出给定快拍下达到波束收敛所需加载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表明加载还可加速算法的信干噪比收敛,强副瓣干扰下使用本文的加载计算公式可在很少快拍数下达到信干噪比及波束形状的同时收敛。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bf SMI算法 对角线加载 波束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主瓣干扰下的快速自适应单脉冲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亮 盛卫星 +1 位作者 马晓峰 韩玉兵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1-478,485,共9页
单脉冲雷达往往工作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为了解决强干扰信号,尤其是主瓣干扰信号造成的单脉冲角度估计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单脉冲角度跟踪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接收到的阵列数据,利用多级维纳滤波器(Multistage Wiener fil... 单脉冲雷达往往工作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为了解决强干扰信号,尤其是主瓣干扰信号造成的单脉冲角度估计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单脉冲角度跟踪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接收到的阵列数据,利用多级维纳滤波器(Multistage Wiener filter)的前向递推结构以及合适的信源估计技术,快速地估计出主瓣干扰的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之后利用该方向信息,构造阻塞矩阵来滤除主瓣干扰信号;最后,利用经过阻塞矩阵预处理之后的信号进行基于正交投影的快速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形成单脉冲跟踪所需的和、差波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瓣干扰 自适应单脉冲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算法的天线方向图零陷加宽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青长 高梅国 黄桂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6-839,共4页
为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BF)中应用Gram-Schmidt(GS)算法使天线方向图自适应零陷加宽,通过构造附加离散个干扰源的数学模型重构干扰信号子空间,并修正阵列快拍数据的协方差矩阵,进而对协方差矩阵GS正交化.在干扰噪声较大时,适当调整... 为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BF)中应用Gram-Schmidt(GS)算法使天线方向图自适应零陷加宽,通过构造附加离散个干扰源的数学模型重构干扰信号子空间,并修正阵列快拍数据的协方差矩阵,进而对协方差矩阵GS正交化.在干扰噪声较大时,适当调整附加干扰源的位置和个数,得到期望的零陷宽度.算法简单易行,在传统GS算法基础上所增加的运算量很小.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bf) Gram—Schmidt正交化 零陷加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调零天线对快速跟踪干扰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永红 甘仲民 +1 位作者 李广侠 朱德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4-576,F003,共4页
为了有效地抑制来自跳频卫星通信系统上行链路的快速跟踪干扰 ,本文提出了一种数字波束形成与跳频相结合的新型干扰抑制技术 (AJDBFFH) .基于AJDBFFH技术 ,本文较好地解决了快速跟踪干扰与跳频有用信号相关所带来的干扰抑制问题 .通过... 为了有效地抑制来自跳频卫星通信系统上行链路的快速跟踪干扰 ,本文提出了一种数字波束形成与跳频相结合的新型干扰抑制技术 (AJDBFFH) .基于AJDBFFH技术 ,本文较好地解决了快速跟踪干扰与跳频有用信号相关所带来的干扰抑制问题 .通过对快速跟踪干扰抑制的计算机仿真 ,其结果表明 ,AJDBFFH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快速跟踪干扰 ,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数字波束形成 自适应调零天线 干扰抑制 快速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迭代宽带数字波束成形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浩 王娅 刘玲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6-1311,共6页
为了克服传统宽带波束合成要求期望信号垂直入射阵面的苛刻要求,新算法首先利用数字时延滤波器对接收数据的时延进行补偿,使其等效为期望信号垂直入射,然后采用无需计算矩阵求逆的基于LMS的空时自适应滤波算法完成波束形成。方向图仿真... 为了克服传统宽带波束合成要求期望信号垂直入射阵面的苛刻要求,新算法首先利用数字时延滤波器对接收数据的时延进行补偿,使其等效为期望信号垂直入射,然后采用无需计算矩阵求逆的基于LMS的空时自适应滤波算法完成波束形成。方向图仿真表明,新算法能够实现宽带抑制,可高分辨率地使主瓣对准期望,零陷对准干扰;同时通过计算量分析,相对于DMI算法,新算法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减小了计算量,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波束形成(DBF) 数字时延滤波 最小均方算法 空时自适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抗干扰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希信 韩彦明 于景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9-1174,1233,共7页
高频波段上分布的大量短波信号降低了高频雷达的探测性能,需要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加以抑制。但是,在高频雷达的相干积累时间内,短波干扰经过电离层反射传播后通常会呈现明显的空时非平稳性。为了适应这种非平稳性,要求在相干积累时... 高频波段上分布的大量短波信号降低了高频雷达的探测性能,需要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加以抑制。但是,在高频雷达的相干积累时间内,短波干扰经过电离层反射传播后通常会呈现明显的空时非平稳性。为了适应这种非平稳性,要求在相干积累时间内自适应权向量应是时变的,同时能保持杂波的相干性。提出了基于递归最小二乘(RLS)的高频雷达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兼顾了短波干扰抑制和杂波相干性保持,而且递归运行,收敛速度快,数值稳定性高。实测数据处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雷达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短波干扰 递归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的跳频干扰抑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永红 甘仲民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9-44,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DBF)的卫星通信地面站跳频接收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提出了采用将DBF与跳频相结合的方式来抑制跳频快速跟踪干扰和宽带阻塞干扰 ,对干扰抑制性能进行了分析及仿真 。
关键词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跳频 干扰抑制 卫星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雷达信号的多通道低速率采样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仑 李真芳 廖桂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53-1455,共3页
对宽带雷达信号直接采样要求模数转换器具有高采样速率,这将导致采样精度降低并且难以实现。采用将宽带拟信号进行多通道、低速率采样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恢复信号完整带宽的新方法。低整速率ADC将使采样后信号的... 对宽带雷达信号直接采样要求模数转换器具有高采样速率,这将导致采样精度降低并且难以实现。采用将宽带拟信号进行多通道、低速率采样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恢复信号完整带宽的新方法。低整速率ADC将使采样后信号的频谱发生混叠,该方法将多通道频域采样输出看作阵列输出,利用稳健的自适应处理技术取出所有混叠的频谱,最后将它们拼接成完整的宽带信号。此方法可以同时实现低采样速率与高精度,而且对通道延迟及其它误差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宽带雷达信号 自适应波束 多通道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波束形成天线旁瓣对消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良贵 姜新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8-64,共7页
本文分析了干扰信号带宽、通道幅相误差以及A/D变换器的量化噪声等对数字波束形成的干扰对消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由于这些因素产生的剩余干扰功率的解析表达式及数值计算结果.
关键词 雷达 自适应天线 数字波束 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P杂波抑制的子阵优化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永 雷志勇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1,36,共5页
新一代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列规模庞大,一般含有几百乃至上万个阵元。在阵元级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抗干扰和空时自适应处理杂波抑制,会极大地增加系统开销,甚至难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系统成本、信号处理运算量等因素,需要将大型... 新一代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列规模庞大,一般含有几百乃至上万个阵元。在阵元级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抗干扰和空时自适应处理杂波抑制,会极大地增加系统开销,甚至难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系统成本、信号处理运算量等因素,需要将大型阵列划分为适当的子阵,以减小接收所需通道数。文中通过子阵优化划分数学建模,研究子阵划分对干扰、杂波抑制性能的影响,探索最优子阵划分的数学求解方法,为大型阵列雷达研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工程可实现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空时自适应处理 子阵划分 最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MCW雷达的距离/多普勒处理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杜川华 龚耀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基于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可提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和多普勒频率,分析了线性调频连续波在高频雷达中的应用,推导出差频信号的表达式和利用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距离/多普勒处理的理论。提出了将距离/多普勒处理技术与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 基于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可提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和多普勒频率,分析了线性调频连续波在高频雷达中的应用,推导出差频信号的表达式和利用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距离/多普勒处理的理论。提出了将距离/多普勒处理技术与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对杂波和干扰进行抑制的同时提取回波目标信息的方法。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其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多普勒 线性调频连续波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天波雷达多径扩展多普勒杂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欢 陈建文 鲍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91-2697,共7页
该文分析了天波超视距雷达(Over The Horizon Radar,OTHR)多径扩展多普勒杂波(Spread Doppler Clutter,SDC)的产生机理。由于阵列存在幅相误差且期望信号的功率大于SDC功率,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aptive Digital Beam Forming,ADBF)将降... 该文分析了天波超视距雷达(Over The Horizon Radar,OTHR)多径扩展多普勒杂波(Spread Doppler Clutter,SDC)的产生机理。由于阵列存在幅相误差且期望信号的功率大于SDC功率,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aptive Digital Beam Forming,ADBF)将降低SDC抑制能力,同时还会导致信号对消,严重降低信噪比。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抑制SDC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改进噪声子空间拟合自校正法消除阵列幅相误差,得到期望信号和SDC准确的到达仰角,然后采用正交投影权矢量进行ADBF处理,避免了强期望信号条件下ADBF权矢量估计不准的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彻底地抑制多径S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多径扩展多普勒杂波 幅相误差校正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