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瓣干扰下宽带圆阵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覃岭 黄茜 +1 位作者 李会勇 何子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9-362,共4页
在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中,若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往往引起主瓣畸变且副瓣电平增高,波束性能严重恶化。随着圆型阵列的广泛应用,该文针对均匀圆阵的宽带波束形成,合理地构造出阻塞矩阵,对主瓣干扰进行干扰相消预处理,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 在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中,若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往往引起主瓣畸变且副瓣电平增高,波束性能严重恶化。随着圆型阵列的广泛应用,该文针对均匀圆阵的宽带波束形成,合理地构造出阻塞矩阵,对主瓣干扰进行干扰相消预处理,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解决了主瓣畸变问题,提高了自适应波束的性能。结合均匀分布圆阵所作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宽带 圆阵 干扰相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被引量:3
2
作者 恽小华 陈春红 +1 位作者 楚然 孙琳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2-524,共3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采用一种新颖的馈电方式来产生低副瓣、高增益、高邻近波束重叠的窄波束 .并且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来产生多波束 .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 ,这个天线的波束波瓣宽度可以达到 1°,并且副瓣电... 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采用一种新颖的馈电方式来产生低副瓣、高增益、高邻近波束重叠的窄波束 .并且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来产生多波束 .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 ,这个天线的波束波瓣宽度可以达到 1°,并且副瓣电平低于 2 5dB .采用自适应技术后 ,可以得到小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抛物面天线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馈电方式 星载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中波束形状的快速收敛 被引量:6
3
作者 沈凤麟 常春起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2-37,共6页
加载可加速SMI算法的波束收敛,本文给出给定快拍下达到波束收敛所需加载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表明加载还可加速算法的信干噪比收敛,强副瓣干扰下使用本文的加载计算公式可在很少快拍数下达到信干噪比及波束形状的同时收敛。数值... 加载可加速SMI算法的波束收敛,本文给出给定快拍下达到波束收敛所需加载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表明加载还可加速算法的信干噪比收敛,强副瓣干扰下使用本文的加载计算公式可在很少快拍数下达到信干噪比及波束形状的同时收敛。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bf SMI算法 对角线加载 波束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P杂波抑制的子阵优化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永 雷志勇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1,36,共5页
新一代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列规模庞大,一般含有几百乃至上万个阵元。在阵元级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抗干扰和空时自适应处理杂波抑制,会极大地增加系统开销,甚至难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系统成本、信号处理运算量等因素,需要将大型... 新一代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列规模庞大,一般含有几百乃至上万个阵元。在阵元级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抗干扰和空时自适应处理杂波抑制,会极大地增加系统开销,甚至难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系统成本、信号处理运算量等因素,需要将大型阵列划分为适当的子阵,以减小接收所需通道数。文中通过子阵优化划分数学建模,研究子阵划分对干扰、杂波抑制性能的影响,探索最优子阵划分的数学求解方法,为大型阵列雷达研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工程可实现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空时自适应处理 子阵划分 最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失配和天线互耦对GPS抗干扰天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卢艳娥 谈展中 丁子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0-1115,共6页
通道失配和天线互耦对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自适应抗干扰天线性能的影响,是细化GPS系统指标的基础,常被用来确定其技术实现方案.根据GPS的信号特点,利用加权矢量和干扰空间之间的正交性,分析了高频通道幅相偏差和幅相扰动I、/... 通道失配和天线互耦对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自适应抗干扰天线性能的影响,是细化GPS系统指标的基础,常被用来确定其技术实现方案.根据GPS的信号特点,利用加权矢量和干扰空间之间的正交性,分析了高频通道幅相偏差和幅相扰动I、/Q(In-phase/Quadrature)通道的幅位偏差以及天线互耦对ICR(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atio)和SINR(Signal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的影响.从理论上证明了ICR主要取决于高频通道的幅相扰动和I/Q通道的幅相偏差,而与高频通道的幅相偏差和天线互耦无关,修正偏差不一定能够提高SINR,修正互耦得到的SINR的改善仅正比于天线阵S矩阵(scattering matxix)的最大奇异值.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天线互耦 通道失配 自适应天线 数字波束形成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天波雷达多径扩展多普勒杂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欢 陈建文 鲍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91-2697,共7页
该文分析了天波超视距雷达(Over The Horizon Radar,OTHR)多径扩展多普勒杂波(Spread Doppler Clutter,SDC)的产生机理。由于阵列存在幅相误差且期望信号的功率大于SDC功率,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aptive Digital Beam Forming,ADBF)将降... 该文分析了天波超视距雷达(Over The Horizon Radar,OTHR)多径扩展多普勒杂波(Spread Doppler Clutter,SDC)的产生机理。由于阵列存在幅相误差且期望信号的功率大于SDC功率,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aptive Digital Beam Forming,ADBF)将降低SDC抑制能力,同时还会导致信号对消,严重降低信噪比。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抑制SDC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改进噪声子空间拟合自校正法消除阵列幅相误差,得到期望信号和SDC准确的到达仰角,然后采用正交投影权矢量进行ADBF处理,避免了强期望信号条件下ADBF权矢量估计不准的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彻底地抑制多径S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多径扩展多普勒杂波 幅相误差校正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靖 龚耀寰 黎海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1-535,共5页
在天线阵发射波束时进行方向图零点控制是现代雷达采用的先进技术之一,该文分析了一种唯相位共轭梯度自适应于扰置零算法,并详细叙述了我们研制的基于TMS320C31的雷达自适应干扰对零阵列处理实验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系统能... 在天线阵发射波束时进行方向图零点控制是现代雷达采用的先进技术之一,该文分析了一种唯相位共轭梯度自适应于扰置零算法,并详细叙述了我们研制的基于TMS320C31的雷达自适应干扰对零阵列处理实验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系统能有效置零抑制干扰、是一种实用性强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天线阵列 数字波束形成 发射自适应阵列 自适应干扰置零 唯相位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F系统的通道校正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邱文杰 杨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93-601,共9页
描述了影响DBF系统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阵元间互耦对自适应方向图旁瓣和零深的影响及校正方法,讨论了在DBF阵中校正接收通道幅、相误差和I/Q支路正交误差的技术途径。计算机模拟和测试证明,按照所述方法进行校正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描述了影响DBF系统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阵元间互耦对自适应方向图旁瓣和零深的影响及校正方法,讨论了在DBF阵中校正接收通道幅、相误差和I/Q支路正交误差的技术途径。计算机模拟和测试证明,按照所述方法进行校正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另外,为了减小I/Q支路产生正交误差,建议采用中频直接采样和数字化的接收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 自适应天线 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健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丁静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2年第6期30-31,72,共3页
目前,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已经在通信、雷达等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当阵列导引向量存在误差,或测向出现偏差时,常规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会急剧下降。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则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误差带来的性能下降。针... 目前,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已经在通信、雷达等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当阵列导引向量存在误差,或测向出现偏差时,常规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会急剧下降。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则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误差带来的性能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健的Capon波束形成算法,并对现有的一些稳健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比较,最后通过仿真试验来验证各种算法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 CAPON 稳健的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卫星SMA系统反向链路多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为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4-267,共4页
对中继卫星SMA(S频段多址)反向链路多波束形成开环数字波束形成算法(DBF)、3种闭环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开环波束形成算法和闭环波束自适应形成算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飞行器捕获、跟踪的不同阶段,... 对中继卫星SMA(S频段多址)反向链路多波束形成开环数字波束形成算法(DBF)、3种闭环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开环波束形成算法和闭环波束自适应形成算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飞行器捕获、跟踪的不同阶段,采用开环波束形成与自适应波束形成相结合是SMA反向链路波束形成的最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RSS SMA反向链路 开环指向 开环数字波束形成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被引量:1
11
作者 查林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4,共6页
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是新时期解决隐身飞机、弹道导弹威胁的主要手段,通过研究国外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的发展状况,总结出防空反导一体化雷达的性能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并为我国防空反导一体化多功能雷达系统的发展提出部分建议。
关键词 防空反导 多功能雷达 弹道导弹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预处理的改进GS正交化波束形成
12
作者 杨小鹏 胡晓娜 +1 位作者 刘永旭 殷丕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针对常规Gram-Schmidt(GS)正交化算法在训练快拍中混有期望信号时,自适应波束会出现期望信号相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预处理的改进GS正交化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构造阻塞矩阵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期望信号,估计对应的协方差矩阵,并对其进... 针对常规Gram-Schmidt(GS)正交化算法在训练快拍中混有期望信号时,自适应波束会出现期望信号相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预处理的改进GS正交化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构造阻塞矩阵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期望信号,估计对应的协方差矩阵,并对其进行GS正交化重构干扰子空间,将静态加权矢量向干扰子空间作正交投影得到自适应权矢量.同时,为准确估计干扰子空间,对协方差矩阵的正交化自适应门限进行了修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输出信干噪比(SINR)比其它GS正交化算法有2dB以上的性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Gram—Schmidt正交化 数据预处理 正交化门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提取的智能天线波束校正问题研究
13
作者 王乐宁 戴国宪 宋懋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3年第6期56-59,共4页
基于阵列相关矩阵的特征分解技术,提出了特征值门限提取的智能天线波束校正方法。特征分解得到特征值与对应特征矢量后,通过门限提取,摒弃部分小特征值,使特征谱结构保持良好的稳健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信号对消,改善旁... 基于阵列相关矩阵的特征分解技术,提出了特征值门限提取的智能天线波束校正方法。特征分解得到特征值与对应特征矢量后,通过门限提取,摒弃部分小特征值,使特征谱结构保持良好的稳健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信号对消,改善旁瓣电平性能,收敛速度优于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波束校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 特征谱分解 智能天线 波束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波体制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及实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兵 穆贺强 耿富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9-85,共7页
介绍了一种在连续波体制下,实现自适应调零的硬件构成和自适应算法。硬件采用由微机和TMS320C25构成的主从系统为控制和处理核心,控制方便,运行速度快。另外,本文针对连续波体制下,快拍向量中含有期望信号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S... 介绍了一种在连续波体制下,实现自适应调零的硬件构成和自适应算法。硬件采用由微机和TMS320C25构成的主从系统为控制和处理核心,控制方便,运行速度快。另外,本文针对连续波体制下,快拍向量中含有期望信号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S算法。该算法在C25上运算效果良好,且可在1.8ms内完成自适应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波束 形成 数字信号 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S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的FPGA实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晓鸿 王建 陈建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67-272,共6页
介绍了一种针对DBF(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的最小均方(LMS)自适应处理方法,并在工程上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算法的验证和调试.该算法比较简单,易于在工程上用硬件来实现.
关键词 最小均方 均方误差 自适应 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圆阵超声自适应波束形成的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颜海 庄圣贤 +1 位作者 杨硕 庄晓明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9期67-69,72,共4页
设计了一种适于FPGA实现的圆阵数字自适应波束形成系统结构,系统采用FIR架构及延迟最小均方算法(DLMS),其中复数乘加模块采用循环移位乘加算法,自适应模块采用并行乘法器及时更新权系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P-GA芯片实现数字自适应波束形... 设计了一种适于FPGA实现的圆阵数字自适应波束形成系统结构,系统采用FIR架构及延迟最小均方算法(DLMS),其中复数乘加模块采用循环移位乘加算法,自适应模块采用并行乘法器及时更新权系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FP-GA芯片实现数字自适应波束形成(DABF)具有实时性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自适应波束形成 延时最小均方算法 流水乘加器 F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旁瓣的子阵级数字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红 刘桥 《兵工自动化》 2009年第11期65-68,共4页
大型相控阵天线有成百上千个阵元,子阵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能在保证良好的处理性能下有效地降低运算量。相控阵天线除了要自适应抑制强干扰源之外,还要求在强杂波背景下具有低或超低副瓣电平。采用归一化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来降低子... 大型相控阵天线有成百上千个阵元,子阵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能在保证良好的处理性能下有效地降低运算量。相控阵天线除了要自适应抑制强干扰源之外,还要求在强杂波背景下具有低或超低副瓣电平。采用归一化的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来降低子阵的旁瓣电平。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持良好的阵列方向图,有效地抑制干扰并降低旁瓣电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阵自适应波束形成 干扰抑制 归一化方法 低旁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DSP的自适应数字多波束形成的并行算法及其实现
18
作者 李彦 王秀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9-463,共5页
在深入研究自适应DBF(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的基础上,针对由TigerSHARC201处理器构成的多DSP并行处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数字多波束形成的并行处理算法。笔者给出了该算法在多DSP并行处理系统上的算法映射,基于此映射方案,比较了SMI... 在深入研究自适应DBF(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的基础上,针对由TigerSHARC201处理器构成的多DSP并行处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数字多波束形成的并行处理算法。笔者给出了该算法在多DSP并行处理系统上的算法映射,基于此映射方案,比较了SMI、HTP和MTP三种典型DBF算法,并对MTP算法进行了改进。系统试验证明了该并行处理算法具有很好的并行性及实时性,且改进的MTP算法的性能较传统MTP算法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数字多波束 实时系统 并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和雷达技术的突破(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Brookner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共4页
许多人认为雷达是一个成熟的领域,不会发生任何新的变化,这种看法存在很久了,没有比这个看法更错误的了。当我1950年参与到雷达领域的时候,我也有过同样的看法,例如,我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雷达丛书已经是包罗万象了,不需要增加任何新的... 许多人认为雷达是一个成熟的领域,不会发生任何新的变化,这种看法存在很久了,没有比这个看法更错误的了。当我1950年参与到雷达领域的时候,我也有过同样的看法,例如,我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雷达丛书已经是包罗万象了,不需要增加任何新的内容。然而我是多么的错啊,从那时起雷达技术领域中已经发生了许多令人眼花嘹乱的发展,雷达一直受益于Moore′s定律和许多新的技术上的成果,例如,MMICGaAsT/R组件和相控阵组件。现在雷达技术发展得更快了,在这篇文章里,我将给出某些最近突破的例子,所要提到的主题在图1中示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有源相控阵 MMIC MEMS T/R组件 相控阵 AESA 电扫 GaAs GaN SiC CMOS 数字波束形成 自适应阵列 旁瓣对消器 超宽带天线 金属材料 电子管 真空电子器件 回旋管 磁控管 速调管 行波管 微波功率组件 MPM 功率放大组件 SBX GB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Ka-SAR距离向自适应DBF方法
20
作者 温靖 滑伟 +1 位作者 王辉 宫庆坤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295,共12页
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Ka-SAR)进行俯仰向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m forming,DBF)车载地面验证时,由于车载高程较小使得成像区域地形起伏不可忽略。采用传统扫描接收(scan on receive,SCORE)算法获得的DBF加权系数会存在误差,使合成波束... 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Ka-SAR)进行俯仰向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m forming,DBF)车载地面验证时,由于车载高程较小使得成像区域地形起伏不可忽略。采用传统扫描接收(scan on receive,SCORE)算法获得的DBF加权系数会存在误差,使合成波束方向图偏离理想状态,降低系统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SAR的自适应距离向DBF处理算法,对多通道数据进行干涉处理,并通过滤波提取干涉相位,自适应生成加权系数,提高了接收增益。该自适应算法获得的加权系数精度较高,具有处理流程简单、运算量小、便于实时处理的特点。最后,基于仿真和车载实验数据成像,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 合成孔径雷达 自适应 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